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51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约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03%。将51例病人根据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不同分成四个类型:皮质下型(Ⅰ型)、中央型(Ⅱ型)、脑干型(Ⅲ型)及混合型(Ⅳ型、Ⅳ型又分成Ⅳa及Ⅳb两个亚型)。全组死亡26例,死亡率501%。DAI各型中以Ⅰ型预后为好,Ⅲ型及Ⅳb型预后最差。此分型方案能直接估计DAI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110015)魏学忠,许在华,胡深近十年来,将外伤性脑损伤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andfocalbraininjuries,DBIandFBI)的分类方法被愈来愈多的临床和病理学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nalinjuryDAI)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我科自1995年至1998年,采用SW脑反射仪治疗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60例患者均选自1995年至1998年我科住院病人,且符合下列条件:⑴年龄10~70岁;⑵GCS评分3~8分;⑶经CT或MRI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为DAI;⑷除外孕妇、严重精神障碍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可疑DAI病例行常规MR(TSE、FLAIR、DWI)及SWI检查,分别检测各方法所示患者脑内出血灶数量。结果 SWI共显示1132个出血灶,较CT、常规MR序列显示更多。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内的小出血灶,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林岚  丁山  庄明华 《现代医院》2007,7(5):10-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1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15.52%,并发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的DAI患者死亡率高,单纯DAI死亡率低。结论DAI的诊断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解丛民 《中国保健》2009,(21):838-839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存活28例,死亡26例,病死率48.14%(26/54),无植物生存,重度残疾11例,轻度残疾9例,恢复良好8例。结论:重视早期诊断、急救处理、早期手术减压、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A)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弥漫性轴损伤,恢复良好6例(10.4%),重残14例(24.1%),植物生存8例(13.85),死亡30例(51.7%)。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处理继发性病理生理性变化和并发症,可显著提高DAI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存活22例(45.8%),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0例(20.8%),重残12例(25%);死亡26例(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将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1和纳洛酮治疗组2,对照组采用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或方法增加赫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神智转清率和远期疗效:结果 盐酸纳洛酮治疗组格托斯哥昏迷评分从第5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智转清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2的疗效较纳洛酮治疗组1更为理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有效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缩短昏迷时间。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是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光绿  简俊红 《现代保健》2009,(22):184-186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 injury,DAI)是在头部遭受旋转及角加速和(或)减速运动时剪切力引起脑内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以广泛轴索断裂、肿胀及小血管损伤为特征,临床常表现为长时间的昏迷。Bennett等报道其死亡率高达42%~62%,它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脑弥漫性轴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7例,植物生存11例,重度残疾14例,恢复良好16例。14例重度残疾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7.5%的DAI为交通事故伤,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CT扫描有异常者占75%,而MR对DAI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T,能清楚显示脑干损伤。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亚低温治疗是处理DAI的关键。结论临床与影像学的结合有助于DAI的早期诊断,加强监护和治疗是防止DAI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症疾患之一 ,AMI发生后 ,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 ,心肌就会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 ,且治疗效果同病情发生时间长短呈负相关系。Weaver[1,2 ] 等人报道 ,在AMI发病 1h内给予治疗 ,死亡率为 1%~ 2 % ,而发病 6h给予治疗 ,死亡率上升为 10 %~ 12 % ,多数AMI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做出诊断 ,但也有报道胸痛患者发生AMI的人群中 ,心电图S -T段改变不足一半[3 ,4 ] 。另外某些微小心肌损伤 (minormyocardialdamage ,MMD)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目前的诊疗现状及诊治展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疗措施.结果 该病并发症率46.6%,死亡率20%,临床治愈效果不是很理想(P<0.05).结论 随着对DAI超早期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新技术的迅猛发展,DAI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常用治疗方法的改进及对新疗法的研究可以降低病残率、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P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8例患者死亡18例(37.5%);植物生存4例(8.3%),其中重型组3例,中型组1例;重残5例(10.4%),其中重型组4例,中型组1例;良好21例。故重型DAI较易诊断,轻中型DAI入院时不易诊断。脑震荡、脑挫裂伤单独诊断较合适,原发性脑干损伤属重型DAI。对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措施。DAI预后与运动反应,昏迷持续时间,瞳孔改变,睁眼出现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SSH-65A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15例室间隔缺损(VSD)和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的左房内径(LAD)和主动脉根径(AOD)以及VSD的直径(D),并与健康者及手术后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患儿的LAD和LADI(左房内径指数)高于正常者(P<0.01)且LADI与D/AOD具有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D/AOD=0.044LADI-1.21(r=0.85,P<0.01),但其在手术后早期无明显变化。提示测量LAD可为VSD和PDA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保东  袁先厚  文志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1):1215-1216,121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控、血糖的监测 ,亚低温治疗组直肠温度控制在32 0℃~ 35 0℃ ,持续 1~ 7d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全部患者 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判断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为 30 0 % ,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 2 5 %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可以明显地降低颅内压、血糖 ,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的体外染毒和细胞培养条件下,比较了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微核(MN),染色体畸变(CA),DNA解螺旋荧光分析(FADU),DNA复制合成抑制(DRSI)和非程序DNA合成(UDS)6项指标对苯并(a)芘所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检测敏感生。试用浓度-反应回归直线斜率与观察值距回归直线标准差的比值表示各指标敏感性。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敏感性顺序为SCE>MN>CA>FADU>DRSI  相似文献   

20.
在相同的体外染毒和细胞培养条件下,比较了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微核(MN)、染色体畸变(CA)、DNA解螺旋荧光分析(FADU)、DNA复制合成抑制(DRSI)和非程序DNA合成(UDS)6项指标对苯井(a)芘所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检测敏感性。试用浓度一反应回归直线斜率与观察值距回归直线标准差的比值表示各指标敏感性。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敏感性顺序为SCE>MN>CA>FADU>DRSI>UDS。推荐SCE和胞质分裂阻断法微核试验为苯并(a)芘接触人群遗传损伤监测的首选指标。FADU试验简便快速,值得在人群监测中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