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与血液灌流联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百草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14日至2019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8例。根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HP组(27例)及HP+CVVH组(31例),监测患者在入院0、8、16、24、48、72 h血百草枯浓度,并收集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酐(Cr)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乳酸(Lac)值、氧分压(PaO2)值、入院24小时APACHEII评分、肺部影像学改变,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在3、30、60天的生存情况。结果 HP组和HP+CVVH组在8、16、24、48、72 h均能有效降低血百草枯浓度(P0.001),HP+CVVH组血百草枯浓度低于HP组(P0.05)。HP组和HP+CVVH组3、30、60天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与HP+CVVH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天和30天,两组60天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P组比较,HP+CVVH更能有效降低血百草枯浓度。中位生存时间更长。HP+CVVH可为未来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生存率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早期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反复血液灌流(HP)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接受早期反复HP(服毒24h内接受HP≥2次)的8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7例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早期反复HP的疗效进行分析.A组与B组除HP外接受统一的综合救治方案.应用SPSS 13.0软件包,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168例患者均为口服百草枯农药急性中毒,A组81例,病死率64.2%,B组87例,病死率78.2%,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1,P=0.042).A组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3.6±3.3)h,服毒24h内平均接受HP(2.9±1.4)次.中毒后第2天开始,A组和B组患者SOFA评分均高于来诊时,中毒第3天、第4天A组患者的SOFA评分低于同日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患者比较,B组患者中ALT> 80 U/L和TBIL> 34.2 μmol/L的出现时间早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肌酐>177 μmol/L,PaO2<60mm Hg(1mm Hg=0.133 kPa)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A组,且出现时间早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ALT、TBIL、肌酐、AMY、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最高值比A组患者高,而B组患者PaO2最低值比A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反复HP可以延迟急性百草枯中毒后脏器损伤并减轻损伤程度,为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并比较不同程度急性有机氟吸入中毒患者在不同时间血、尿氟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血、尿氟质量浓度测定在急性有机氟吸入中毒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浙江衢化医院收住的23例急性有机氟吸入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66-2002)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组,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动态检测中毒后1,2,3,4,5 d的血、尿氟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同期在氟化工公司工作的10例健康员工血、尿氟离子质量浓度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不同组和不同时间点的血、尿氟质量浓度变化.多组均数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轻度中毒组同时间点比较,中度中毒组血、尿氟离子质量浓度在第1~5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中毒组血、尿氟离子质量浓度在第1~5天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中度中毒组同时间点比较,重度中毒组血、尿氟离子质量浓度在第1~5天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中毒组血氟离子质量浓度在第1~5天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而尿氟离子质量浓度仅在轻度中毒组第1天、中度中毒组第1~3天和重度中毒组第1~5天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结论 急性有机氟吸入中毒后的5 d内,血氟离子质量浓度测定可作为诊断和判定严重程度的指标,尿氟离子质量浓度可作为中毒的诊断指标,但仅在中毒早期或重度中毒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枸橼酸体外抗凝强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枸橼酸体外抗凝强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体外抗凝组21例,使用枸橼酸抗凝,以枸橼酸根20.3~25.9 mmol/h的初始速度经血液灌流管路动脉端输入,而经静脉端输入葡萄糖酸钙3.3 mmol/h,根据灌流器及血清iCa2+浓度调整枸橼酸和钙剂输注速度,每2 h更换一个灌流器,每次治疗6 h,使用3个灌流器.常规抗凝组25例,应用常规肝素抗凝强化血液灌流4 h,使用2个灌流器.监测灌流器前压、血流量、凝血相关指标、并发出血情况及血清iCa2+等离子、酸碱指标.结果 体外抗凝组灌流器前压稳定于120 mm Hg左右,显著低于常规抗凝组(P<0.01).体外抗凝组血流量稳定于200 mL/min,显著低于常规抗凝组(P<0.01).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抗凝组较体外抗凝组血小板显著减低(P<0.05),APTT显著延长(P<0.01).体外抗凝组较常规抗凝组并发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体外抗凝组治疗前后无离子紊乱,酸碱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低血钙、高血钙、代谢性碱中毒等并发症.两组患者15 d及3个月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体外抗凝组较常规抗凝组死亡率降低.结论 枸橼酸体外抗凝强化血液灌流技术,血路压力及血流量稳定,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提高治愈率等优势,在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采用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HP治疗。结果两组比较,HP+HD治疗组昏迷时间明显缩短(P0.05),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5),治愈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HP联合HD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疗效显著,应作为血液净化治疗重度中毒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型方法,加深对百草枯中毒的认知.方法 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3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后,以受累脏器及损害程度作为分型标准,在就诊24 h内进行临床分型,通过Fisher精确概率法探讨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3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中有轻度中毒6例,无死亡病例,中度中毒20例,死亡9例(死亡率45.0%),重度中毒17例,死亡16例(死亡率94.1%);各型的死亡率不全相等(P<0.01);轻度与中度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轻度与重度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重度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机制及临床特征很复杂,本临床分型方法能较好的区分各型疾病.  相似文献   

8.
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价值。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22例,分为HP组14例和非HP组8例,均给予常规0.9%氯化钠溶液洗胃、20%甘露醇导泻、补液、对症等综合治疗,HP组在此基础上尽早给予HP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HP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后6h内与6h后行HP者治愈率统计学意义(P〈0.01);HP组ARDS和MOF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非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病例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非HP组,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非H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是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尽早应用HP可明显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而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救治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环磷酰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确诊的10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将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A组,37例),常规治疗加HP组(B组,33例),常规治疗加HP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C组,34例).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肝、肾、心功能指标,评价器官损害情况及预后.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服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死亡31例,B组死亡15例,C组死亡12例(P=0.00);B组、C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明显长于A组[(8.13±4.03) d、(9.67±4.12) d比(2.99±2.10) d,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肾、心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C组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HP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以减轻百草枯对患者各器官的损害,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血必净和环磷酰胺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125例确诊为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59).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300~400 mL/d,1周后根据患者CT表现逐渐减量;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注射液500 mg/d,连用3 d后停药.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白陶土、甲基强的松龙、血液灌流等治疗.观察患者临床变化,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TB)、血肌酐(SCr)水平,并每天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乳酸(Lac),于入院第1天及每隔3 d拍1次胸部CT(1、4、8、12、30 d)了解肺部情况.同时通过2个月后随访或患者复查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等.结果 ①治疗组2个月后生存率为59.1%,对照组生存率为35.6%,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第14天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第14天的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14天生化指标优于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胸部CT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肺部病变改善较明显.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优于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