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HBV-M检测结果可有多种组合,但抗-HBs、抗-HBe、抗-HBc同时阳性的情况较少见。血清HBV-M中抗-HBs、抗-HBe、抗-HBc同时阳性,一般认为患者是处于HBV感染的恢复期。近年来,我们通过对79例血清HBV-M中抗-HBs、抗-HBe、抗-HBc同时阳性患者进行1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上述认识并不准  相似文献   

2.
已知血清HBV-M检测结果有多种组合,抗-HBs、抗-HBe、抗-HBc同时阳性较为少见,一般认为处于HBV感染的恢复期.近年来,我们通过对79例血清HBV-M中抗-HBs、抗-HBe、抗-HBc同时阳性病人进行1年的追踪观察,发现上述认识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陈华根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07-1107,1110
临床实验室普遍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用以判断HBV感染、复制,诊断乙型肝炎。抗-HBe和抗-HBc呈反应性,表明现在或既往感染HBV。实验室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常出现不少HBsAg阴性,而抗-HBe和抗-HBc阳性结果,如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抗-HBs、抗-HBe阳性模式;抗-HBs、抗-HBc阳性模式;抗-HBe阳性模式;抗-HBc阳性模式;抗-HBe、抗-HBc阳性模式。  相似文献   

4.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乙型肝炎血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HBs Ag、抗 -HBs同时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 (HBV-M)模式及 HBV感染状态。方法  56例 HBs Ag、抗 -HBs均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 EL ISA法及PCR法进行 HBV-M检测及 HBV DNA检测。结果  56例 HBV-M模式中其他 HBV血清学指标分别为 HBe Ag阳性 40例 (71.4% ) ,抗 -HBe阳性 4例 (7.14 % ) ,抗 -HBc阳性 53例 (94.6% ) ,抗 -HBc Ig M阳性 13例 (2 3 .2 % )。 12例进行血清 HBV DNA检测 ,阳性率 2 5.0 % (3 / 12 )。结论  HB-s Ag、抗 -HBs同时阳性者其他血清 HBV-M模式复杂多样 ,并仍可有 HBV持续复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并采用Abbot(雅培试剂)检测HBsAg。结果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的人群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6142%(12/187),HBsAg阳性(Abbot方法)率为24.6%(46/187)、抗-HBs和抗-HBe阳性(A组)5例,抗-HBc阳性(B组)30例,抗-HBs和抗-HBc阳性(C组)4例,抗-HBe和抗-HBc阳性(D组)116例,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E组)32例。以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模式(D组)为主,占62.0%(116/187),既往有慢乙肝病史率最高,迭36.2%。B、D、E组均有一定比例HBsAg(Abbot方法)阳性率,其中以D组最高,这32.76%;其次为B组,HBsAg阳性率20%;E组HBsAg阳性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3.251,P〈0.01)。抗-HBs阳性(包括A、C、E组)与抗-HBs阴性(包括B、D组)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88%(2/41)与30.14%(44/146),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Х^2=15.936,P〈0.001)。结论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应进一步进行更敏感的方法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或PCR定量检测HBV-DNA,以免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含量,从而推测其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人群及22例正常人PBMCs中TRECs含量。结果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人群中TRECs含量为(5.67±1.55)cop ies/103PBMCs,与正常人TRECs水平(6.11±2.11)cop ies/103PB-MCs无差异(P>0.05)。结论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人群TRECs水平情况显示其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HBV-M与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海南医学》2005,16(7):162-163
目的了解分析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从基因水平测得的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M,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各种HBV-M模式都有一定的HBV-DNA检出率.HBsAAg、HBeAg、抗-HEe阳性和HBsAg、HbsAg阳性这两种模式HBV-DN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1.5%、90.6%.其次为HbsAg、抗-HBc阳性;HbsAg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0%、28.6%和23.4%.在HBsAg阴性的模式中,HBV-DNA阳性率可达8.1%(15/105),单项抗-HBc阳性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3%,抗-HBs阳性的病例中亦可检出HBV-DNA阳性(6.0%).HBeAg组的HBV-DNA阳性率为91.4%与抗HBe组的HBV-DNA阳性率(21.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关系密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V-M无论何种模式,都应检测HBV-DNA,以此确证HBV感染后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并追踪预后.  相似文献   

8.
陈辉  周迎春 《广西医学》2003,25(7):1122-1123
目的:探讨HBsAg与抗-HBs双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情况,以及更好地向临床医生解释两对半结果。方法:将5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性标本按血清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出现模式不同分为三组(第1组 HBsAg、抗-HBs、抗-HBc阳性组,n=23;第2组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n=11;第3组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组,n=16),应用地高辛斑点杂交法测定HBVDNA。三组病人总检出阳性为22例,阳性率为44%。第1组血清标本HBVDNA检出阳性5例;第2组HBVDNA检出阳性2例,第3组HBVDNA检出阳性15例。结论:当临床检验测定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出现HBsAg与抗-HBs双阳性时,在不同的两对半模式时都存在HBVDNA的复制;HBsAg与抗-HBs双阳性时并不能认为此时抗-HBs抗体有中和保护作用。必要时一定要进行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890例HBV感染者5项血清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5项标志组合模式以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各占第一位;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占第二位;第三位是抗-HBc、抗-HBe阳性.同时还有抗-HBe/HBeAg、抗-HBs/HBsAg各同时阳性的少见模式.提示了解各血清学变化对临床诊断,判断病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e(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两项检测结果同时高滴度阳性,是否伴有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IIBV-DNA)阳性及肝功能异常等隐匿性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uSA)常规检测门诊和非感染科住院患者HBV标志物五项指标,将随机筛选出的单纯抗-HBe、抗-HBc两项检测结果同时高滴度阳性的标本(共80例)分别做前S1抗原及肝功能血清酶学指标的检测(其中20例标本PCR检测HBV-DNA)。结果:80例标本前S1抗原检测均为阴性;肝功能相关血清酶学指标检测结果异常的18例,占22.5%;20例标本做HBV-DNA PCR检测,1例呈弱阳性,阳性率5.0%。结论:单纯抗-HBe、抗-HBc两项检测结果同时高滴度阳性的少数患者(5.0%)HBV-DNAPCR检测仍然阳性具有弱传染性,部分患者(22.5%)肝功能相关血清酶学指标检测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导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抗-HBe与抗-HBc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方法: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抗-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抗-HBe阳性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法)复检,ELISA法初检呈阳性,而TRFIA法复检呈阴性,则判断为假阳性。结果: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抗-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抗-HBe阳性血清标本,TRFIA复检检出抗-HBc阳性142例,抗-HBe阳性126例,以此判断,ELISA法检出假阳性率抗-HBc为8.97%,抗-HBe为12.5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ELISA检测抗-HBc和抗-HBe出现假阳性的因素有多种,对怀疑其为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该采用 TRFIA法等检测方法重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HBV感染后不同背景抗-HBs,抗-HBc的意义,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抗-HBs( )病例的HBVDNA检出率显著性低于抗-HBs(一)病例的检出率,支持抗-HBs对机体的保护作用;17.7%单项抗-HBs( )的既往感染者有HBVDNA的存在,说明抗-HBs对HBV的清除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单项抗-HBc,抗-HBc/抗-HBs,抗-HBc/HBsAg,HBeAg阳性的病例有不同的HBVDNA检出率,说明不同血清学背景的抗-HBc有不同的HBV复制情况,不同类型的肝炎HBVDN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健  程钢 《华中医学杂志》2001,25(1):15-15,17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EIA测定法与定量PCR测定结果的关系。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筛选200例乙肝五项全阴,100例抗-HBs阳性,60例抗-HBs阴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血清,同步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 乙肝五项全阴组阳性率为4.5%,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组阳性率为6.7%,抗-HBs阳性组阳性率为2.0%。结论 定量PCR测定灵敏度更高,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的基因变异与HBV 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乙肝HBV血清学标志物五项指标(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采用时间分辨法定量测定,HBV 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果本研究入选的5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患者血清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Ⅰ) 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0%,HBV DNA阳性率占42.8%;(Ⅱ) 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2.0%,HBV DNA阳性率占70.5%;(Ⅲ)HBsAg、抗-HBs、抗-HBc阳性模式占24.0%,HBV DNA阳性率占25.0%;(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2.0%,HBV DNA阳性率占100.0%。其中含有HBeAg阳性的Ⅱ、Ⅳ模式与Ⅰ、Ⅲ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与抗HBs双阳患者血清中伴有HBeAg阳性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最高,HBsAg与抗-HBs双阳模式是免疫系统的个性化表现,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的定期治疗(治疗组)与原发性肝癌(PHC)组的发病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的癌变发生率,检测35例PHC患者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结果:治疗组52例血清标志物检测;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1例(1.9%)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20例(38.5%),HBsAg阳性7例(13.5%),抗抗-HBe,抗-HBc同时阳性15例(28.8%),抗-HBe阳性16例(30.8%)抗-HBs阳性8(15.2%)。PHC组35例其中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33例: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5例(15.3%)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23例(69.2%),抗-HBe,抗-HBc同时阳性例(9%),抗-HBc阳性2例(6%),全部资料均查AFP,B超和MR进行确诊。讨论:治疗组52例乙肝患者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无1例发生癌变。PHC组35例中其中33例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结论:表明乙肝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ECLIA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对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arkers,HBV-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HBV-M的优、缺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CLIA法和ELISA法同时测定80例HBV感染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HBV-M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4.54%、95.45%9、4.54%、80.00%、95.45%。经相关分析: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有相关(0.400〈r〈0.700,P〈0.001),且呈中等相关。差异比较:HBsAg、抗-HBs和抗-HBc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抗-HBe有统计学意义(P=0.031和P=0.004)。结论 ECLIA和ELISA检测HBV-M五项指标有较好的符合性。ECLIA自动化程度高、检测范围宽。检测e系统较ELISA敏感。能定量检测,对评估HBV低水平感染及潜伏期感染、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 DNA对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同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为同期经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83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28.9%,单独抗-HBs阳性的慢性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7.3%,抗-HBe,抗-HBc并存者HBV DNA阳性率为24%,抗-HBs、抗-HBe及抗-HBc三者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5%。单一的抗-HBc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5%,HBeAg、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66.7%。结论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的原因之一,临床应重视这种低水平的HBV复制,以免造成宫内输血及肝移植后HBV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受检者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对其中HBsAg阴性模式进行HBV-DNA检测,判定其HBV感染状况,评价乙肝两对半检测防止输血传播HB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00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进行模式分析,随机抽取各种HBsAg阴性模式进行HBV-DNA检测。结果9种HBsAg阴性模式中,HBV血清标志物全阴模式、抗-HBs阳性模式及抗-HBe阳性模式,HBV-DNA检测结果阴性。抗-HBs和抗-HBe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2例,阳性率1.7%;抗-HBs和抗-HBc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4例,阳性率3、3%;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1例,阳性率0.8%;HBeAg和抗-HBc阳性模式31例,检出HBV-DNA阳性25例,阳性率80.6%;抗HBc阳性模式130例。检出HBV-DNA阳性11例,阳性卒8、5%;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120例,检出HBV-DNA阳性7例,阳性率5.8%。结论运用乙肝两对半检测,通过模式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判断HBV感染,充分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重新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临床意义,本文对5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DNA检测(PCR法),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检测采用ELISA法。方法若从单项HBV-M角度观察,HBeAg组中HBVDNA检出率高达91.3%(158/173),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20.3%(42/20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Ρ<0.01)。而在HBsAg阴性的各种HBV-M模式中,HBVDNA检出率可达8.6%(9/105)。单项抗-HBc阳性者HBVDNA检出率达7.7%(1/13)。抗-HBcIgM阳性组与抗-HBcIgM阴性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1.5%(24/39)、45.5%(121/26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Ρ>0.05)。本文结果表明,既往认为HBeAg代表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结论是可靠的,然而抗-HBe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肝脏疾患处于静止状态,疾病可能仍在进展,仍可具有传染性。结果因此,HBeAg转阴并不表示HBV复制停止与传染性消失。同时研究表明,抗-HBs不一定能中和病毒,抗-HBs出现后仍可有HBV复制。对于单项抗-HBc阳性者,作者认为在乙肝高发区,多数单项抗-HBc阳性者仍是一项HBV感染的指标,且部分病例仍可能具有传染性。作者最后指出,抗-HBcIgM与HBVDNA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不高,因而抗-HBcIgM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意义有限。结论总之,多种HBV-M模式都有一定的DNA检出率,与文献报道一致。DNA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倘若仅以HBV-M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HBV感染及传染性、治疗效果的指标以及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证HBV感染后在体内的复制并追踪预后,因此对血清HBVDNA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患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甲胎蛋白(AFP)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经病理和影像学等方法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108例采用EILSA法检测血清HBVM与AF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原发性肝癌男;女为6.6:1。年龄32-75岁之间,小于60岁为63.9%,大于60岁为36.1%。血清HBVM阳性为71.3%,HBVM阴性为28.7%,血清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51.3%>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Bc阳性占14.6%>HBsAg,HBeAg,抗-HBc阳性占10.5%>抗-HBs,抗-HBs阳性占3.9%。在HBVM阳性中HBVDNA阳性,43.4%,HBVM阳性AFP升高占63.1%HBVM阴性AFP升高占18.7%两对比差异显P<0.05。结论:对HBsAg,抗-HBe,抗-HBc阳性,年龄在35-60岁之间人群尤应定期联合监测AFP和B超对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