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柳叶蜡梅茎叶水提物的“消导止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柳叶蜡梅茎叶水提物“消导止泻“的科学内涵。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柳叶腊梅0.5,2,4g·kg^-1剂量组,每组12只,以枸橼酸莫沙必利为阳性对照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并计算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以克痢痧为阳性对照,末次给药1h后灌胃蓖麻油,记录1,2,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和大便形态;末次给药1h后灌胃番泻叶水提物,记录1,2,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和大便形态。结果:柳叶腊梅3个剂量组小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均降低(P〈0.05)、血清GAS水平均显著升高(P〈0.叭),其中柳叶腊梅0.5g·kg^-1组小鼠血清MTL含量显著升高(P〈0.01);柳叶腊梅3个剂量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蓖麻油腹泻小鼠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及1,2,3h的大便形态(P〈0.05或P〈0.01);柳叶腊梅2,4g·kg^-1剂量能显著改善番泻叶致泻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及3h小鼠的大便形态(P〈0.05或P〈0.01)。结论:柳叶蜡梅茎叶水提物可以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胃排空和血清GAS含量,具有一定的促消化作用,且能降低蓖麻油和番泻叶致泻小鼠的腹泻次数,改善大便形态,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粗细毫针刺激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0.25mm细针组、0.35mm粗针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每天于固定时间分别刺激“足三里”穴,连续5天。通过检测小鼠肠内容物碳末推进距离,观察不同粗细毫针刺激对小鼠胃肠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组碳末推进率比较,针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粗针组大于细针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小鼠胃蠕动功能,不同粗细针针剌对小鼠胃肠功能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胃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胃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44例给予厚朴排气合剂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痞消除时间为(6.8±3.0)天,对照组为(9.6±3.3)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胃痞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薛国敏  陈立新  冯燕  刘金涛  吴湘萍  郑非 《河北中医》2011,33(11):1614-1616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降逆方对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150例采用健脾化浊降逆方口服治疗,对照组150例应用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排空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50例,失访21例;对照组150例,失访1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9.92%,对照组总有效率67.1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2组治疗后平均胃排空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2组治疗后平均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降逆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脾虚胃弱证型的证候表现,提高胃排空率,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及拆方对小鼠胃排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组成药味的4个不同组合对小鼠胃动力的作用,筛选作用最优组方。方法:以葡聚糖蓝(BD)2000为标记物,观察小鼠的胃内色素残留量。结果:阳性对照组、半夏泻心汤组、辛开药组、苦降药组、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胃残留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半夏泻心汤组、辛开药组、苦降药组、甘补药组胃残留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用药组之间比较,辛开甘补药组与苦降药组胃残留量明显低于其他拆方组(P〈0.01,P〈0.05)。结论:5组不同组方均具有促胃动力作用,其促胃动力作用程度与西沙必利相近,5组不同组方促胃动力作用强度不同,其中辛开甘补药组与苦降药组组方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磨汤有效成分(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及木香烃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36只),模型小鼠给予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造模21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15组)共17组;造模第15天起给药7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结果:模型组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与正常组及四磨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有效成分三药及四药组合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四磨汤有效成分单药组及两两组合组的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与四磨汤组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木香烃内酯可能为四磨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可不同程度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枳实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枳实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取小鼠80只,随机分成观察组(枳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按1.07g/(kg·d)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测定两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胃残留率。结果:观察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血浆VI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激素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早期应用枳实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力障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方黄芪建中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郭氏适度夹尾激怒法建立F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参苓白术丸组、吗叮啉组、黄芪建中汤组,观察各组大鼠灌胃后胃内色素残留情况及测定胃窦部胃肠激素SP物质的水平。结果:黄芪建中汤对胃排空有促进作用,SP物质的水平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可促进FD大鼠的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模型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及结肠P物质(SP)的影响.方法:6f)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磨汤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按夹尾法配合饥饱失常法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检测半固体营养糊在体内的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按免疫组化要求染色并观察sP的阳性面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升高以及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四磨汤口服液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P〈0.05);模型组结肠SP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四磨汤口服液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结肠SP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结论:夹尾法配合不规则喂养可导致大鼠胃肠运动紊乱,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胃肠运动障碍模型大鼠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能够增高胃肠功能障碍大鼠兴奋性神经递质SP的表达,可能是其调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胃动力影响。方法: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法分为44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理气安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胃动力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 7%VS 75. 0%,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胃动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排空率、收缩波频率及收缩波幅值均上升,观察组以上指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均下降,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 0. 05)。结论:自拟理气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肯定,能够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动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疏肝健胃方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疏肝健胃方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西沙必利、蒸馏水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疏肝健胃方分为3个剂量组,观察5组色素在小鼠胃内的残留比及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及至盲肠的距离比。结果:3组中药及西沙必利均能促进胃肠运动。结论:疏肝健胃方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胃肠运动来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直肠内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法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的60例肛提肌以上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直肠内挂线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肛门疼痛情况,统计2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随访2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门括约肌控便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疼痛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内挂线法是一种治疗肛提肌以上脓肿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快、术后疼痛轻、对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小等优势,可更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提肛运动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影响.方法:对111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术前术后给予严格的提肛运动训练,对照组58例按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率为47.2%,明显低于对照组86.2%,P<0.05;实验组发生暂时性大便失禁持续(15±0.5).明显少于对照组(40±3)d,P<0.05.结论: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前术后行提肛肌训练有助于降低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对缩短术后大便失禁时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提肛运动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影响。方法:对111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术前术后给予严格的提肛运动训练,对照组58例按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率为47.2%,明显低于对照组86.2%,P〈0.05;实验组发生暂时性大便失禁持续(15±0.5)。明显少于对照组(40±3)d,P〈0.05。结论: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前术后行提肛肌训练有助于降低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对缩短术后大便失禁时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括约肌部分切断的手术方法对减轻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各34例,观察痔术后疼痛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5例发生剧烈疼痛,5例发生肛缘水肿;对照组有18例发生剧烈疼痛,20例发生肛缘水肿,两组疼痛、水肿例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的手术方法对减轻痔术后疼痛水肿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创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括约肌间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扩创引流治疗31例(治疗组),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治疗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和肛门功能等。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愈时间、齿线上肛管形态、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即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低位切开、高位扩创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括约肌间肛瘘疗效可靠,并能保持齿线上肛管形态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中隔黏膜P物质(SP)、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n Receptor Positive,ER+)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大鼠及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变化,以研究脾气虚证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AR组),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综合因素再加上卵清蛋白建立大鼠脾气虚变应性鼻炎模型(脾气虚AR组)。取该2组和健康大鼠血清行组胺检测,并取鼻中隔黏膜行常规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动物鼻中隔黏膜SP、ER+细胞表达。结果SP、ER+在2组动物中的表达均增高,与AR组相比,脾气虚AR组鼻中隔黏膜SP表达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但2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鼻黏膜ER+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变化。结论SP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鼻黏膜ER+可能与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病情加重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评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电针治疗尿失禁的控尿机制提供稳定模型依据。方法 采用尿道括约肌电灼伤法建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动物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大鼠喷嚏试验阳性率、尿道括约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和尿动力检测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模型组喷嚏试验阳性率为57.14%;通过Masson染色可知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动物尿道结构完整,尿道括约肌肌纤维结构排列紧密整齐,无充血及炎性渗出,而模型组尿道外括约肌肌纤维排列结构疏松紊乱,部分细胞间质炎性渗出伴血肿和结缔组织增生,符合尿道括约肌损伤表现;通过尿动力学检测发现,组内比较模型组在造模后第10天的最大膀胱容量和漏尿点压低于造模前(P<0.017),而造模后第17天与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组间比较发现模型组在造模后第10天的最大膀胱容量和漏尿点压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空白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前后膀胱最大容量和漏尿点压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 尿道括约肌电灼伤法可以成功建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动物模型,该模型符合术后尿失禁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模型建立后3-7天稳定性较高,适用于研究电针控尿机制,14天后出现自愈倾向,可能会影响电针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呼吸运动治疗胸部损伤68例疗效观察俞冬生,方周林(安徽省淮南矿物局疗养院,232033)主题词胸部损伤/针灸疗法,刺法,呼吸TherapeuticEffectsofAcupunctureCombinedwithRespiratoryMovem...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VSG]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窦平滑肌自发运动的影响。方法:(1)用链脲佐菌素建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测定胃内色素残留率和小肠传输速率确立胃轻瘫模型;(3)用恒温灌流浴槽,将离体肌条分为正常组和DGP组,DGP组又分为:VSG组、VSG+异搏定(10-7mg·L~(-1))组、VSG+酚妥拉明(10-6mg·L~(-1))组、VSG+苯海拉明组(10-6mg·L~(-1))、VSG+消炎痛组(10-6mg·L~(-1))和VSG+阿托品组(10-6mg·L~(-1))6组,以探讨VSG对DGP大鼠胃窦离体肌条自发收缩的影响及机制。结果:VSG能增强DGP大鼠胃窦离体肌条收缩的振幅、持续时间和收缩面积,但对频率(DGP组:4.50±0.83,VSG组:4.51±0.46)无显著影响;而异搏定和阿托品能明显抑制VSG增强平滑肌活动的效应;酚妥拉明、苯海拉明和消炎痛则无影响。结论:VSG增强DGP胃窦平滑肌的收缩可能与细胞膜上M受体和钙通道有关,与α受体、H受体和前列腺素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