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瘀热相搏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周仲瑛教授率先提出的“瘀热相搏”病机新概念,先后对瘀热相搏“五子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瘀热”病机新论。本文从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病机病证特征、瘀热相搏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瘀热的分类、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学说的几点新义等8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对“瘀热”病机内涵的认识,并介绍了相关临床经验。文后附有周仲瑛教授4个典型病案,显示了从瘀热辨治内科难治病症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
瘀热机元是由瘀和热两种机素紧密结合而成,是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心病理环节和中医复方干预取效的关键病机单元。瘀热机元是热机元和瘀机元的相互搏结和化合而产生的新机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实验研究显示"热"机素主要与炎症反应有关,"瘀"机素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可以相互作用和转化,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瘀热搏结"的理论基础。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将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的微观物质基础与宏观辨证理论相结合,有可能实现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测量的定量化与客观化,甚至标准化。从而更加客观动态地揭示其病机本质,更好地为急性脑出血瘀热机元的识别、诊断和疗效机制的揭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瘀热是在漫长的中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病因病机概念,近年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在长期临床实践及总结前人相关认识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瘀热学说,在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对瘀热进行了系统阐述,使瘀热理论系统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一些难治性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提出瘀热是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的重要病机,瘀热致病具有多脏器受累及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瘀热致病可见低热、斑疹、大量蛋白尿、水肿等多种临床表现,清热凉血化瘀、涩精固肾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大样本慢乙肝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在慢乙肝不同病程中瘀热病机的临床分布特征规律。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82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表现,比较瘀、热并见及瘀热相博病机证素临床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①慢乙肝不同病程湿、热、瘀、毒临床证候表征客观存在,热、瘀在所占比例分别为69.87%和68.29%。②慢乙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或病程的延长,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病机证素出现比例增多。③"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两组间症状分布有差异,年龄、病程及舌脉分布无差异,两组数据合并后有426例重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瘀热互结病机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瘀"、"热"证候并见来体现,但并非完全等同于"瘀"证候+"热"证候。  相似文献   

5.
血精症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是中医男科疑难病症之一,瘀热病机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在周仲瑛教授"瘀热"病机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凉血化瘀止血的方法治疗血精症瘀热相搏证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瘀热"病机理论可用来指导男科血精症的辨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案分析总结、整理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瘀热"论治内科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周仲瑛教授经治的6 005例临床病案中选择"瘀热"病案1 024例,建立"瘀热"病案数据库,从瘀热相关四诊信息、病机证素、方药3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瘀热"病机在临床病案中出现率为20.8%,涉及内外妇儿等科160种疾病;②瘀热病机信息表征依次是口干、便干、乏力、尿黄、胁痛、神疲、腹胀、头昏、关节不适等(均超过11%);③涉及病理因素以热、瘀、虚、瘀热为最多(均超过50%),病位主要在肝、肾,涉及五脏六腑;④凉血化瘀法的代表方是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白薇煎,常与化湿、滋阴、益气、清热等方药配伍使用。结论:"瘀热"可见于临床多种疑难病症过程中,临床信息表征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常与其他病机兼夹复合为患,且瘀热每多兼阴虚。  相似文献   

7.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相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将凉血与活血化瘀两法有机、联合使用作为核心治法。慢性湿疹以活血凉血清热、健脾养血祛湿,结节囊肿性痤疮以活血凉血、清热化痰为基本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肾虚湿(热)瘀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肾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因病机学意义.在病因学方面肾虚是人体正虚的基础,与卫气功能的异常、湿瘀等标邪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病机学方面,涉及到肾失封藏、开阖失司、殃及他脏、肾虚湿(热)瘀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9.
黄丽娟教授认为瘀热指火、热、毒邪或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致脏腑功能受损,病位在营血、脉络。瘀热所致病症多端,普遍存在于多种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病变过程中,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血脉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于心脉,瘀郁化热,致心经瘀热。血热与血瘀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无形之热毒以有形之瘀血为依附,并相互搏结,使邪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从而加重血瘀;血瘀日久又可化热,致邪热更加炽盛,促使病势不断恶化。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转化,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瘀热的病机演变过程,可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多变、难治。黄教授主张治热不仅在于清与解,而且在于顺与降;消瘀不仅要散血分之瘀,而且要兼清血分之热,此为治疗心系疾病瘀热阻络证的重要原则;此外还要根据瘀热的轻重、因果关系,在治疗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吴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0):2509-2511
基于周仲瑛教授提出"瘀热"学说,认为瘀热是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因素,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瘀热酿脓、瘀热发黄、瘀热发斑、瘀热蓄血等瘀热相搏证的临证表现及选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瘀热"是中医的一种重要病机概念,其形成分别与造成"瘀"和"热"的内、外因素有关,但有由热致瘀与由瘀致热之分。"瘀热"为病,可有发热、出血、斑疹、黄疸、昏迷、厥脱、癥积等多种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先后提出犀角地黄汤、抵当汤、下瘀血汤等代表方剂,清代叶天士提出"凉血散血"为其治疗大法。周仲瑛教授在继承、发扬传统"瘀"和"热"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和建树,总结外感"瘀热"有攻窜散漫、多症杂陈、易于深入损伤脏腑、腐败破坏导致实质性损害等病理特点,内伤"瘀热"往往标实本虚互见,病多迁延难已,涉及多脏,脏腑体用皆损,甚至不可逆等病理特点。周教授总结的"瘀热"病机理论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肾虚在慢性肾炎中的病因病机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坤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4):669-671
肾虚湿(热)瘀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肾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因病机学意义。在病因学方面肾虚是人体正虚的基础,与卫气功能的异常、湿瘀等标邪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病机学方面。涉及到肾失封藏、开阖失司、殃及他脏、肾虚湿(热)瘀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瘀热”之名最早见于《伤寒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1]首先系统阐述了“瘀热”病机,其认为“瘀”与“热”皆为瘀热形成的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两者相互影响;“热”包括外感及内伤之热,有深浅、轻重之别。从卫气营血理论分析,肝病后期,邪入营分,或因热郁化火致瘀,或因湿热蕴结致瘀,或因久病体虚致瘀,终致瘀热互结,相合为患。  相似文献   

14.
“瘀热”学说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瘀热"学说的历史依据。方法:系统梳理有关瘀热病证的历史认识,采用文献计量学、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古今文献的相关记载。结果:前人关于"瘀热"病因及相关病机、病种有散在记载,凉血散瘀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结论:"瘀热"在外感及内伤杂病中普遍存在。把"瘀热"作为独立的"继发性病理因素"看待,并据此将古今有关瘀热的散在论述和临床经验系统化,可以发展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治疗理论,丰富对难治性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82-684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瘀热"病机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在周仲瑛教授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初步探讨子痈瘀热的病机概念、临床表现、辨证思路、组方用药特点,并举案例说明,以更好丰富"瘀热"理论,也为子痈的辨证施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慢性前列腺炎多为外邪侵入下焦,郁而化热,与血相搏而成瘀热所致。文中对“瘀热”理论的源流浅作梳理,分析“瘀热”在慢性前列腺炎病机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为基探讨其对本病临证的指导意义,为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证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阴伤是温病热瘀证的主要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病热瘀证是温病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阴伤是温病热瘀证的主要病机。热毒炽盛,伤津耗液。炼熬血液,脉络及脏腑受损均易致热瘀证;阴液不足可对不同类型的热瘀病理产生影响;热瘀证存在着阴液不足与瘀血内阻两方面的虚实病理变化;邪传营血,伤阴耗液,脏器受损之际是形成热瘀证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8.
肺系病证瘀热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英  李向荣  金路 《河南中医》2010,30(11):1047-1048
肺系疾病在病变过程中存在着瘀热蕴结的病机特点。其病因常为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热伤血脉,血滞为瘀;病理因素主要为瘀热,常兼夹痰热、火热、毒热为患;瘀热相搏,阻于肺络,络伤血溢,可致出血之变;痰热瘀阻,目久可耗伤气阴或正虚邪恋,使病情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9.
亓涛 《新中医》2020,52(17):177-179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灵魂。在面对复杂疾病时,进行准确的辨证是中医疗效的根本保证。刘完素提出的"气有相兼"学说,以"风、热、湿、火、燥、寒"归纳各种内外因所致疾病或与六气气化相同的各种疾病的病机,在分析复杂疾病的病机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笔者以临床常见的消渴合并胸痹为例,尝试从"气有相兼"角度对其进行病机探讨,认为其基本病机以湿瘀相兼、湿热相兼、热瘀相兼、寒湿瘀相兼、风热瘀相兼为主,可为中医的临床辨证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作用,并且具有针对性强,肝肾毒副作用小的优点。但中医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分型多且繁杂,因而致使临床推广不便。王旭教授秉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瘀热致消"学术思想,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与瘀热密切相关,瘀热证候可出现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此主张从瘀热辨治本病并以清化瘀热为治疗大法。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与瘀热的关系,并佐以王旭教授以清化瘀热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案例,为从瘀热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打下坚实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