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表型胃肿瘤的内镜形态学和术后病理结果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浅表型胃肿瘤的内镜下形态、FICE和放大模式下及靛胭脂染色后病变黏膜结构的特点,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38例浅表型胃肿瘤表面结构、色泽、皱襞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内镜染色及放大技术,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结论充分认识浅表型胃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结合组织学特征以及内镜不同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胃巨大平滑肌肉瘤的临床X线分析(附3例报告)南安市医院黄水龙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蔡思清胃内肿瘤大多数都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诊断不难,但也有少数胃内少见肿瘤,容易误诊。本文对几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例胃平滑肌肉瘤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胃肠道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对3例经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儿童胃肠道肿瘤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胃内结节影;腹腔多发巨大、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融合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CT检查有助于儿童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  相似文献   

4.
胃肿瘤的CT诊断太原市人民医院(030001)赵建新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研究尚少,为了提高胃肿瘤的病变CT诊断水平,总结了近几年来开展胃肿瘤检查以来的经验,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近几年来经CT检查的胃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充盈低张法在胃肿瘤性病变CT应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47例,应用水充盈低张法对胃部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发生位置、大小、形态特征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水充盈低张法能使胃充盈扩张良好,对肿瘤均能显示清晰,本组胃癌21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淋巴瘤4例,胃间质瘤6例,平滑肌瘤5例,胃腺瘤或息肉样腺瘤7例。结论采用水充盈胃低张法CT平扫+增强扫描不仅能发现肿瘤病变的存在,而且能评判肿瘤良恶性,并能观察恶性肿瘤有否周围浸润及远处转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肖秋香  范钦和  朱岩  李扬 《江苏医药》2012,38(1):102-103,125
血管球瘤(glomus tumour,G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由血管周球细胞肿瘤性增生形成的软组织肿瘤,胃GT更为少见,本研究对3例胃GT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探讨其光镜和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1958年Nash和stout氏等曾报告过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命名为白细胞肺癌。本文报告2例原发于胃的白细胞癌。两例巨大的肿瘤均见于胃体部。肿瘤的组织学观察表明:除了所谓白细胞癌特点外,在第1例偶见腺样结构,在第2例见到癌细胞有形成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胃PF患者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胃PF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隆起性肿物;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瘤细胞梭形,间质富含小的薄壁血管和黏液样基质,核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SMA强阳性,CD10局灶弱阳性。结论胃P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诊断需与胃肠道间质瘤、侵袭性纤维瘤等间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其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确诊的78例胃间质瘤的患者,观察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良性30例、交界性15例、恶性33例,不同性质肿瘤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的生存期明显缩短。肿瘤的免疫表型以CD117和CD34表达为主要诊断依据。结论胃间质瘤临床常见,肿瘤直径、病理性核分裂像及免疫组化对判断间质瘤的性质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胃平滑肌肿瘤肿块较大,大多位于胃底体区,胃平滑肌肉瘤多以出血、上腹痛、上腹包块为临床表现。胃镜、X线钡餐、CT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对考虑胃平滑肌肿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积极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癌症,致死率较高。肿瘤细胞发生远处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胃癌转移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意义重大。最近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胃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它们参与了胃癌转移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该文对LncRNA调控胃癌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理解胃癌转移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χ2检验比较低PA组与正常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水平PA病人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PA与胃癌病人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癌灶的直径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PA组的胃癌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P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胃癌病人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PA、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A是胃癌病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低水平PA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较正常病人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3.
<正> 消化性溃疡,在当前仍是一种常见病,我省不同地区10个医院近五年来,对17,392例有上腹部症状的患者作了胃镜检查,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11.1%。至今为止,对其发病原因和机理,仍缺乏十分确切的认识,现择取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的一些主要看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的CT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经CT检查的57例胃恶性肿瘤和10例正常胃的CT表现。结果正常胃在充分扩张后各部分胃壁厚度均在5mm以内,纤细、清晰、平滑。胃恶性肿瘤表现为胃壁增厚超过10mm(如局限性增厚,即便小于10mm亦应视为异常)和肿块征象,表面凹凸不平,周围器官浸润和淋巴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结论CT检查可提高胃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应作为胃恶性肿瘤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的常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监测胃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125(CA125)在胃癌复发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Abbott公司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40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中的CEA、CA19-9、CA153和CA125的含量,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腹部B超或CT等检查.结果:复发病例多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上升,甚至高于术前水平,复诊时未复发病例各项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上升;腹腔种植、局部复发病例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而局部复发病例与腹腔多脏器转移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A153于胃癌根治术前、术后、复发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EA与CA19-9均为阳性者70.1 %确诊为胃癌复发;CEA、CA19-9与CA125均为阳性者75.6%确诊为胃癌复发.结论:联合多项肿瘤血清免疫标志物检测诊断胃癌术后复发是一个较有价值、值得推荐的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胃黏膜病变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类型,分期,分化,转移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外科手术中取30例胃癌者的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各两块,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OX-2蛋白表达,Hp阳性感染由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病理染色/^14C尿素呼气试验而确立。结果:COX-2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66.7%),癌旁组织(2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进展期胃癌(76.0%)显著高于早期胃癌(20.0%)(P<0.05);有淋巴结转移(79.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16.7%)(P<0.05);肠型胃癌(66.7%)与胃型胃癌(66.7%),低,未分化癌(80.0%)与高、中分化癌(57.1%),相比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肠化或异型增生组COX-2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COX-2蛋白在胃癌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它的异常表达多与胃癌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胃癌类型,病理学上分化程度关系上。COX-2基因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并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忠  谢峰  钟丰云  杜鸿  严永敏  钱晖 《天津医药》2016,44(5):548-55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 Sox2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RT-PCR 检测 60 例胃癌患者癌组 织(胃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中 Sox2 mRNA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2 组 Sox2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Sox2 mRNA 阳性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 性别、 肿瘤大小、 组织类型、 TNM 分期、 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差 异。结果 胃癌组 Sox2 mRNA 阳性表达率 53.3% (32/60) 高于癌旁组的 20.0%(12/60); Sox2 mRNA 的相对表达强度 高于癌旁组(0.724±0.209 vs. 0.256±0.065, P<0.01)。胃癌组 Sox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50.0%(30/60)高于癌旁组的 16.7%(10/60, P<0.01)。胃癌组 Sox2 mRNA 阳性表达率临床 TNM 分期(Ⅲ+Ⅳ)组高于(Ⅰ+Ⅱ)组, 低、 未分化组 高于中、 高分化组, 浸润深度 T3~T4组高于 T1~T2组,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均 P<0.05 或 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 Sox2 高表达与其发生、 侵袭、 进展及转移有关, 可作为胃癌诊疗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MM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56例胃癌患者血清MMP-3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56名健康人血清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MMP-3水平与胃癌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淋巴结受累及肝脏转移密切相关(P〈0.05);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MMP-3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3水平与组织学类型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MMP-3参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术前检测血清MMP-3水平对预测胃癌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子杭  成元华  李小梅 《安徽医药》2023,27(6):1159-1161
目的 分析胃癌病人癌组织中纺锤体蛋白(SPIN1)、锌指转录因子(Slug)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确诊并收治的84例胃癌病人,按照分期分为对照组(早期胃癌)和实验组(晚期胃癌)两组,使用ELISA检测胃癌组织中的SPIN1、Slug和Claudin-1三种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饮酒史和胃部疾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癌病人SPIN1和Slug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病人(P<0.05),且实验组Claudin-1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癌病人(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肿瘤长径[≥5 mm:4(9.52%)比32(76.19%)]、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阳性:5(11.90%)比37(88.10%)]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病人SPIN1、Slug和Claudin-1的表达情况与胃癌分期和肿瘤长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Twist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法对110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3%和9%;Twis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P=0.03)、淋巴结转移(N)(P=0.02)、TNM分期(P=0.009)及肿瘤的复发或远处转移(P=0.009)有关;Twist蛋白阳性是胃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指征(P=0.003),且是独立预后因素,具有比其他临床指标更强的预测作用(HR:2.893,95%CI:1.385~6.044).结论 Twist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预后不良,并可应用于临床,以助于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