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良性卵巢肿瘤经阴道和腹腔镜行切除术对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对患者经阴道(60例)和腹腔镜(60例)手术前、手术后12 h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术后IgG、IgA、IgM和CRP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结论 女性良性卵巢肿瘤经阴道行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在患者体表不留下疤痕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即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和开腹子宫切除术组各30例.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 d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术前1 d和术后1、4 d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情况.结果①开腹子宫切除术组术后1 d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升高不明显(P>0.05).②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术后IL-10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0.05),而开腹子宫切除术组术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 d IL 2均明显降低,但术后4 d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组逐渐恢复,而开腹子宫切除术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创伤轻,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子宫切除术(AH)引起机体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60例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和剖腹子宫切除术各30例.测术前、术后24h指血白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散射比浊法测术前、术后24h和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结果AH组术后24h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P<0.01),LH组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NGR均明显升高(P<0.05),但AH组升高的更多(P<0.01).两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AH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浓度均显著高于LH组(P<0.01).与剖腹手术组比,腹腔镜手术出血少,用药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日短.结论腹腔镜手术组IL-6和C反应蛋白反应水平较剖腹手术组低,与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腹腔镜和开腹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9月~ 2010年12月在余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腹腔镜术者710例和开腹术者653例.测定术前24h、术后24、72 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IL)-4和白细胞介素(IL)-6,并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病率.结果 开腹组术后24、72 h WBC计数、NGR、CRP、IL-4、IL-6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组术后WBC、IL-4升高不明显(P>0.05),NGR、CRP在术后24 h有增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在术后24、72 h均升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 <0.05);IL-2在开腹组术后24、72h均下降,腹腔镜组在术后24h有下降,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低.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更适合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化和凋亡功能。方法①将新采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和年龄相仿健康志愿者各15例新鲜外周血3 ml,与4μl OVA-FITC充分振荡混匀,在37℃恒温水浴锅保温吞噬60 mim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的平均荧光强度。整理实验数据,计算细胞吞噬能力。②将新采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和年龄相仿健康志愿者新鲜外周血3 ml,加入流式中性粒细胞表面活化标记物CD62L和CD11b[1],流式细胞仪对样品进行分析,检测CD62L和CD11b的表达情况。③将新采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和年龄相仿健康志愿者新鲜外周血3 ml,在温箱(37℃,5%CO2)培养24 h,每个样本分析10000个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细胞吞噬60 min后,COPD组中性粒细胞吞噬平均荧光强度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吞噬功能受损;在中性粒细胞活化功能,COPD组较健康对照组CD11b上升显著(P 0. 05),CD62L下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对于中性粒细胞凋亡功能,COPD组较健康对照组凋亡延迟。结论 CO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存在障碍、活化粘附增强及凋亡延迟。了解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可能会提高对COPD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而为改良治疗COPD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全麻组41例和复合组42例,全麻组患者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组患者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收缩压(SBP)的变化,以及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的免疫功能指标Ig G、Ig A、Ig M、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中性粒细胞黏附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杀菌率变化情况。结果全麻组患者在围术期的MAP、HR、SBP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复合组。术后24 h,两组患者Ig G、Ig A、Ig M、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中性粒细胞黏附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杀菌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复合组患者术后24 h上述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上述免疫功能指标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时间较短,术后72 h患者免疫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临床及手术医生应重点关注患者病情,选择对患者生理指标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案,确保患者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术中血液回收(IBS)过程中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及NETs相关成分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的生成,以及自体血清洗程序是否可以清除NETs成分。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20例,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抽取术前外周静脉血(0期)、自体血回收罐中血(1期)和洗涤后回输前的自体血(2期)的血液样本。检测样本中NETs相关成分DNA、核小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与术前外周静脉血(DNA:21. 92±24. 87 ng/ml,核小体0. 03±0. 02,MPO 5. 41±2. 48 ng/ml)相比,自体血回收罐中血液NETs及其相关成分含量明显增高(DNA:3 256. 56±1 952. 04 ng/ml,核小体:3. 06±0. 34,MPO 493. 23±232. 33 ng/ml),经过洗涤后,回收血液的上述成分明显降低(DNA:146. 62±123. 82,核小体:1. 59±0. 48,MPO:64. 73±38. 49 ng/ml),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结论腰椎后路手术血液回收过程中存在中性粒细胞激活产生NETs,血液洗涤可以使NETs水平降低,但仍高于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行52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腹腔镜组25例,开腹组27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 d、7 d、14 d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CRP、CD3+、CD4+、CD8+水平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 CRP、CD3+、CD4+、CD8+水平和NK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3 d、7 d、14 d CRP、CD8+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3 d、7 d、14 d CD3+、CD4+、CD4+/CD8+水平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开腹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子宫切除术(AH)引起机体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60例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和剖腹子宫切除术各30例,测术前,术后24h指血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散射比浊法测术前,术后24h和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结果:AH组术后24h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P<0.01),LH组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NGR均明显升高(P<0.05),但AH组升高的更多(P<0.01),两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AH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的CRP浓度显著高于LH组(P<0.01),与剖腹手术组比,腹腔镜手术出血少,用药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日短。结论:腹腔镜手术组IL-6和C反应蛋白反应水平较剖腹手术组低,与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冠心病冠脉成形术(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在该院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患者148例,取支架植入术前、术后1 d,术后7 d及术后12 d 肘静脉血,做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较术前低,呈递减趋势,且趋于正常,尤其是术后第7天和第12天与术前有显著差异,wil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结果分别为S7=145,P<0.001,S12=5 497,P<0.001;术后1 d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S1=-135,P<0.05;术后1 d外周血白细胞数与CR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P<0.05.结论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评价PTC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CRP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及评估病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黄及补益、镇静、安神类中药组方对创伤应激早期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1组(补益 安神组方)、治疗2组(补益 安神 大黄组方)、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两个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制成骨折创伤模型.伤后分别经胃灌注中药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2次;伤后6 h和48 h取血检测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伤后48 h进行腹腔灌洗,检测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伤后6 h模型对照组血中IL-6、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中药治疗1、2组IL-6、CRP的升高得到有效控制(P<0.05或P<0.01);同时治疗组腹腔吞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性也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增强(P<0.05).结论:当归、黄芪、大黄等药与镇静安神药组方,可控制创伤应激后过强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具有免疫调理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效果和手术技巧,防止术中发生畸胎瘤破裂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留卵巢功能.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分别采用改良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与现行常规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治疗我院住院的较大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39例与45例,比较其手术中瘤囊破裂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使用电凝次数、对体温与肠管的影响,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39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改良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囊肿内容物无一破入腹腔,无一使用电凝止血,术中出血量(35.13±5.49)ml、手术时间(36.07±12.53)min,明显少于常规腹腔镜手术组[囊肿破裂发生率46.7%(21/45),使用电凝次数(5.0±3.0)次,持续电凝时间(5.5±2.5)s,术中出血量(40.73±6.04)ml,手术时间(67.47±20.73)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不明显,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卵巢良性畸胎瘤除具有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对肠道影响小、康复快等优点外,更缩短了手术时间,改良后腹腔外剥除并缝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地防止术中瘤囊破裂而引起的并发症,减少了电凝损伤,最大限度保留了有功能的卵巢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1月~4月100例胆石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ERCP组50例,分别于术后24h对其血清进行CRP和PCT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PCT水平(0.13±0.04 ng/ml)显著低于ERCP组(10.18±1.23 ng/ml)(P<0.01,t=3.347),CRP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t=1.433)。结论PCT在评价患者手术后创伤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时较CR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王晶  孙海丽  牛娜  王颖 《现代护理》2007,13(18):1671-1672
目的通过对比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和腹式手术对术后护理措施的影响,探讨经腹腔镜行子宫恶性肿瘤手术后护理常规。方法将患者分成经腹腔镜手术组和腹式手术组,分别对2组手术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腹胀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疼痛程度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与腹式手术比较,内脏损伤、术后出血未见显著性差异,但应特别重视因人工气腹所带来的问题。结论经腹腔镜对妇科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术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量,但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重点应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术中低体温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综合保温措施保持患者术中体温与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例〉65岁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非保温组各30例。保温组采用保温毯、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液等保温措施,非保温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1h时、术毕的肛温变化和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并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保温组比较,非保温组手术1h时和术毕体温较低,术中出血量、失血量均较多;术毕凝血酶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均低于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中出血量;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保持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体温,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腹腔内予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及术后切口局部浸润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LC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于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喷洒0.25%罗哌卡因30 ml,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注射0.5%罗哌卡因4 ml。对照组在相应部位喷洒或注射等量注射用水。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均采用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记录术后0、2、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 h及术后24 h 3个时间点测定血浆皮质醇、白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2、6、12 h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相当;但实验组术后使用额外镇痛药例数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抑制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皮质醇、IL-6、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而实验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及术后切口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后对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胃肠功能评价和CRP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腹腔镜组40例患者,Ⅰ级8例占20.0%、Ⅱ级15例占37.5%、Ⅲ级17例占42.5%;开腹组40例患者,Ⅰ级5例占12.5%、Ⅱ级13例占32.5%、Ⅲ级22例占55.0%。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CRP检测评价:腹腔镜组40例患者,正常6例占15.0%、轻度升高11例占27.5%、中度升高16例占40.0%、重度升高7例占17.5%;开腹组40例患者,正常2例占5.0%、轻度升高13例占32.5%、中度升高14例占35.0%、重度升高11例占27.5%。结论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开腹手术,避免了开腹后腹腔脏器的暴露,有利于手术后的胃肠功能快速恢复。腹腔镜手术创伤后较开腹手术机体免疫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