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艺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56-158
目的:介绍国外有关权力对社会认知和行为心理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sychological数据库1982—01/2003-12期间关于权力的界定.权力对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权利对社会认知和行为影响的中介因素等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Pow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查阅相关中、英文书籍。 资料选择:对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的研读,从中选择有关权力的界定、权力对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权利对社会认知和行为影响的中介因素等方面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8篇文献,引用了关于权力的界定、权力对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权利对社会认知和行为影响的中介因素等研究20篇,排除了28篇重复研究和与权力研究无关的文献资料。 资料综合:权力对社会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较高的权力会增强社会认知的自动性,较低的权力会增加受控的社会认知两方面。权力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表现在较高的权力会增加接近行为的可能性,较低的权力会增加退缩行为,较高的权力会增加社会行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较高的权力增加了不适当社交行为的可能性四方面。权力对社会认知和行为影响的中介因素包括权力关系的稳定性、责任感和个体及文化差异。 结论:权力是个体能够将资源和处罚施加于他人的结果,它会对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权力的实际结果并不仅仅受权力的影响,它还会受到权力关系的稳定性和觉察到的威胁、责任感以及个体和文化差异等中介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对自我调节及其与自我调节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自我调节过程,并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视角下比较自我调节在目标选择和实现,行为决定因素方面的文化差异,分析中国文化下自我调节的特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数据库(PsychologyJournals)1995-01/2005-08和CNKI数据库1994-01/2006-02中与自我调节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检索词英文“self-regulation”,中文“自我调节”。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对自我调节跨文化研究进行分析的有关文献。纳入标准:①包括实验研究文章和综述文章。②自我调节行为的相关跨文化研究和著作。排除标准:①两个数据库的重复文献。②文献中的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8篇关于自我调节行为的英文文章,排除了重复文献、重复研究以及非跨文化研究的文章后,有16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11篇。资料综合:西欧和北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是典型的个体主义文化代表,而亚洲的日本、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则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代表。17篇文章分别从行为特点、思维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等方面比较了自我调节的文化差异。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取向而忽视个人的价值,尊严与权利,由此也产生了种种弊病。在进行跨文化研究时,不仅要从宏观层面去对文化模式进行划分,同时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也不可忽视,应该全面地考虑到多种可能,才能够对研究结果做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社会文化、个体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饮食失调的各种因素,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数据库(PsychologyJournals)1995-01/2005-08和EBSCOhost数据库1995-01/2005-08中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词“eatingdisorders,riskfactor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相关度高的文献。纳入条件:①包括实验研究和综述文章。②饮食失调因果性风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两个数据库的重复文献。②文献中的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篇关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的英文文章,排除重复文献、重复研究以及相关度较低的文章后,纳入32篇,21篇用于综述,其中有关社会因素13篇,有关个体因素8篇。资料综合:全球化的瘦理想趋势形成瘦的社会压力,是饮食失调的一个背景性影响因素。社会不公正和同伴本身的饮食失调行为导致个体易出现身体不满意和身体投资,而此投资就可能造成饮食失调。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饮食失调也有一定影响。饮食失调具有生理基础,是可以遗传的。当个体通过节食来控制自己的体质量提高身体满意度的过程中易形成饮食失调。抑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对外貌重要性的过高评估、完美主义也是饮食失调的影响因素。结论:造成个体饮食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从社会、家庭、同伴、个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角度来分析饮食失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拖延习惯的内涵、分类及其成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1990-01/2002-12期间的关于国外拖沓习惯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procrastination,cognition,emo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文章标题含有“procrastination”的英文文献,然后筛除没有明确对拖沓现象进行界定和分类,或未探讨拖沓成因的研究,对剩余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对拖沓内涵的研究。②对拖沓习惯的形成原因研究。③对拖沓分类的研究。④对习惯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资料200篇关于“procrastination″的研究,其中15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15篇文献包括综述1篇,研究原著14篇,排除重复性研究6篇,分别对不同文献对拖沓现象的界定予以整合,对拖延分类及其影响研究进行梳理。其中2篇文献阐述了拖沓习惯的内涵,3篇文献对拖沓习惯的分类做了叙述,6篇文献从拖沓与认知、情绪、人格特质3个方面分析了拖沓习惯的形成原因。结论:拖延习惯是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延迟的行为之间的稳定连接;分类主要依据刺激的性质分为学业型拖沓和日常生活型拖沓,依据反应的性质分为决策型拖沓和强迫型拖沓,依据拖沓时间出现的长短分为典型拖沓和非典型拖沓;拖沓习惯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自知力损害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和评估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4-12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自知力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lzheimerdiseaseANDinsightORawarenessORanosognos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研究对象为Humans。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自知力、阿尔茨海默病”。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阿尔茨海默病自知力损害临床方面的相关文献,筛除基础方面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分析、总结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英文文献339篇,其中研究文章255篇,79篇符合纳入标准。收集到的中文文献1篇,为文摘类型。纳入16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自知力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全或无”或“存在或缺失”的症状。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自知力损害的机制尚不明了。对于自知力的评估,尚无统一公认的测量工具。目前自知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功能、情感、行为、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自知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痴呆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等。结论: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出现自知力损害,损害领域涉及到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自知力损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抑郁等因素相关。目前无统一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自知力损害的评估方法。自知力损害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羊晓莹  陈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52-154
目的:从社会文化、个体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饮食失调的各种因素,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数据库(Psychology Journals)1995—01/2005—08和EBSCOhost数据库1995—01/2005—08中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词“eating disorders,risk factor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相关度高的文献。纳入条件:①包括实验研究和综述文章。②饮食失调因果性风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④两个数据库的重复文献。②文献中的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篇关于饮食失调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的英文文章,排除重复文献、重复研究以及相关度较低的文章后,纳入32篇,21篇用于综述,其中有关社会因素13篇,有关个体因素8篇。 资料综合:全球化的瘦理想趋势形成瘦的社会压力。是饮食失调的一个背景性影响因素。社会不公正和同伴本身的饮食失调行为导致个体易出现身体不满意和身体投资,而此投资就可能造成饮食失调。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饮食失调也有一定影响。饮食失调具有生理基础,是可以遗传的。当个体通过节食来控制自己的体质量提高身体满意度的过程中易形成饮食失调。抑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对外貌重要性的过高评估、完美主义也是饮食失调的影响因素。 结论:造成个体饮食失凋的腺因是多方面的,可从社会、家庭、同伴、个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角度来分析饮食失调的影响因隶。  相似文献   

7.
目的:国内学者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学习不良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20世纪90年代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日益受到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重视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至今关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有许多空白领域有待探讨。概述国内关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便理清思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6-01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差生、学业不良”,语言限定为中文;并手工检索1990年后一些有关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差生、学业不良学生的书籍、杂志,限定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文章进行初阅,选择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有关的研究文章,再筛除一些论述性文章和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8篇有关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文章。其中关于社会认知的18篇,社会行为的5篇,家庭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关系的研究7篇,情绪与心理健康6篇,学习不良概念的分析、界定2篇。最终纳入22篇进行综述,排除16篇重复研究。资料综合:①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最初集中于认知发展领域。但在研究中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发展既涉及认知发展的落后,也包括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障碍,对学习不良的社会性发展研究是矫治、训练学习障碍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②国内当前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自我归因的研究,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③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研究主要在学习不良学生的社会交往及学习不良儿童的问题行为上。④研究多集中于社会认知方面,且社会认知是影响社会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重要原因,而对行为问题的研究略显不足。家庭因素一致被认为是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相对来讲对其研究的全面、系统性还不够。在许多方面,如学习不良儿童的信息加工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制度、措施、方法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还未展开,是今后研究方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职业压力的概念、职业压力的研究方法、职业压力的消极影响、职业压力的相关因素以及压力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职业压力的进一步研究,为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HDK数据库1995/2005与职业压力研究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职业压力”,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2000/2005期间的与职业压力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ccupation-alstress”,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职业压力相关的文章,以实验研究类文章为主,同时包括一些综述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47篇关于职业压力方面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23篇,共24篇文献纳入分析。资料综合:压力在本质上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引起的个体焦虑性反应。这一过程包括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心理中介因素(如控制、社会支持和个性变量等)3个部分。职业压力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组织绩效均产生巨大的影响。结论:职业压力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积极开展职业压力问题相关研究,寻求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以期尽可能的减少职业压力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拖延的概念、研究方法予以介绍,并回顾拖延的相关研究,包括拖延的背景、影响因素和拖延所导致的后果等,在此基础上,指出拖延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roQuest数据库(PsychologyJournals)1995-01/2005-08和EBSCOhost数据库1994-01/2006-02期间与拖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procrastina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影响因素相关度高的文献。纳入条件:①包括了实验研究文章和综述文章。②拖延行为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两个数据库的重复文献。②文献中的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5篇关于拖延行为的英文文章,排除重复文献、重复研究以及相关度较低的文章后,有128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关于拖延的概念和类型的文章10篇,关于拖延研究方法的文章13篇,关于拖延影响因素的文章87篇,关于拖延导致的影响的文章18篇。选取28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拖延是个体在执行任务和决策时推迟或者不断延期的一种问题行为。拖延被划分为唤起性拖延、回避性拖延和决策拖延3种类型。拖延的研究常采用问卷法、日记研究法、观察法。拖延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人格特征;自我设阻、避免失败、完美主义倾向是拖延的内部动机;而父母的养育方式、任务的性质、外部环境变量则成为拖延的外部影响因素;拖延所导致的消极后果是对自我意识和情绪有影响、对作业成绩有影响、对健康有影响;其积极的影响可能与创造性之间正相关。结论:人格特征、家庭背景、任务的性质、外部环境等都是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它所导致的引起作业成绩的下降、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等结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国内应该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尽早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期为拖延行为的矫正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10年来有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的文献,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internetaddiction,caus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5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人标准: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研究。②网络成瘾的现状研究。无论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及双盲法。排除文献中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0篇,按上述标准纳入21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机体某些生化因素会导致某些个体对成瘾的易感性,如脑化学失衡以及神经递质,包括染色体、激素及某些控制大脑活动或其他神经系统活动的化学物质或神经递质的过剩或缺乏;人格因素、认知-行为因素、心理动力学因素、社会支持、个体需要等心理因素也可导致网络成瘾的发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代大学生接受现代高等教育,自主意识又非常强烈,在文化品位上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网络正他们所需要的符合时代潮流、含有较高知识信息的新事物。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往往是以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因素有待确定,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