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玲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318-319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将458例儿童按年龄结构分为4组:婴儿组126例,年龄0~1岁;幼儿组105例,年龄~3岁;学龄前组113例,年龄~6岁;学龄组114例,年龄~13岁。采用BH2100型和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4组儿童测定末梢血镁、锌、铁、钙、铜及铅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8例儿童缺铁概率居第1位(22.48%),缺锌居第2位(18.12%),其次为缺钙(14.85%)。婴儿组锌、铁及钙缺乏率均要明显高于其他组(〈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锌、铁及钙缺乏率逐渐改善。镁及铜的缺乏在儿童中比较少见。4组儿童血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目的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其末梢血含量是不同的,应定期检测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末梢血中锌、铁、钙微量元素含量及性别间的比较.方法 利用博晖创新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610例0~18岁门诊儿童进行指血中钙、锌、铁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3岁年龄组锌、铁含量平均值低于6~18岁年龄组;(2)血锌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 不同性别组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及其末梢血含量是不同的,应定期检测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巴彦淖尔市地区0~10岁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1720例儿童末梢血中的钙、镁、铜、铁、锌的含量进行分析,按年龄<1岁,≥1岁且<3岁,≥3岁且<5岁,≥5岁且≤10岁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微量元素水平与儿童年龄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的缺乏,其中锌元素缺乏占39.9%,缺铁元素占29.3%,缺钙元素占14.9%,镁、铜的缺乏率较低。尤其是<1岁年龄组的缺乏锌和缺乏铁明显高于其他组,≥5岁且≤10岁组缺钙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巴彦淖尔市地区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年龄越小缺乏越明显,提示应重视儿童的营养均衡问题,重视儿童健康体检,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兰州市东岗社区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进一步防病治病做一定参考。方法采用IVY型微量元素分析仪于2008年7月至9月对该社区403例儿童末梢血钙(Ca)、铁(Fe)、锌(Zn)、铅(Pb)、铜(Cu)、镉(Cd)6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目前该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现状进行分析。结果403例儿童末梢血中的Ca、Fe、Zn、Cu、Cd、Pb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缺Ca者53例(13.2%),缺Fe者49例(12.2%),缺Zn者39例(9.7%),与正常值比较,Zn、Ca、Fe缺乏较为明显(P均<0.05);Cu、Pb及Cd水平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该地区儿童存在Zn、Ca、Fe微量元素缺乏,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对指导该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儿童膳食结构的调整,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娜  江阳  张娟 《中外医疗》2008,27(26):102-103
目的了解崇文区学龄前儿童各年龄段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均值范围与正常参考值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与儿童营养健康的相关性.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1589名儿童爱试者梢全血中铜、锌、钙、镁和铁的浓度,并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五个组进行测试,即:2岁、3岁、4岁、5岁、6岁、其中2岁组人数为306例,3岁组301例,4岁组312例,5岁组365例,6岁组305例,并统计出每个组的均值范围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比例情况.结果各组间铜锌钙镁元素变化不明显,铁元素可能岁年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姜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528-1529
目的:通过检测泰州地区儿童末梢血5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了解本地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为儿童的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给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Cu、Zn、Ca、Mg、Fe。结果:本地区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其中缺铁在婴幼儿组中居第一位(20.50%),缺锌居第二位(19.88%),其次为缺钙(10.97%),而学龄前期缺锌与缺钙基本同步,缺铁情况较婴幼儿组有所好转,学龄期则以缺钙较为明显。5种微量元素缺乏在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普便存在,家长及相关部门应予以观注,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的临床检测结果。方法:将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抽取入选对象的末梢血并检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对比检测结果与正常取值之间的差异,总结当前大部分儿童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末梢血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均存在明显的缺铁、锌、钙现象,而缺铜和镁的现象则比较少,不同微量元素在性别上的比例差不明显(P〉0.05),但在不同年龄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儿童均存在明显的微量元素摄入量严重失衡现象,及时补充缺乏微量元素,实现微量元素水平均衡。是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0-7岁儿童及孕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及胎儿的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BH5100型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896例0-2岁儿童及456例2-7岁儿童和832例孕妇末梢血铜、锌、钙、镁、铁、铅进行检测.结果很大一部分儿童及孕妇都存在一定微量元素的缺乏.特别是铁元素0-2岁高达57.14%,2-7岁高达40.35%,尤其是孕妇高达72.59%.  相似文献   

9.
对昆明市(城区)随机抽取的207例0-5岁儿童进行8种微量元素:钙、锌、铁、镁、铅、铜、锰、镉的检测,了解其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并指导临床给予合理补充.结果发现该城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不是很明显,但血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量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急慢性感染、免疫力低下、小儿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373例儿童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忠  韦艳  周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103-103,106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0~5岁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了解其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并指导临床给予合理补充。方法:利用原子吸收法对我院2009年儿科门诊373例儿童测定末梢血镁、锌、铁、钙、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该地区儿童中钙缺乏占首位、锌缺乏次之,发生率分别为26.00%、17.98%,年龄以12~24个月龄最多。结论: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较快.需要补充大量的微量元素。钙和锌的缺乏大多以轻度为主,但如果不及时补充,会造成严重的缺乏.且年龄越小的缺乏也越严重,也越普遍。本地区微量元素缺乏较其他地区无明显区别,应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做好早期预防工作,选择最佳时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1.
龋病患儿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头发中微量元素与龋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对120例龋病患儿和50例正常对照者头发中的锌(Zn)、钙(Ca)、铅(Pb)、铁(Fe)、铜(Cu)等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120例龋病患儿头发中Zn、Ca、Fe、Cu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P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龋病患儿与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检测头发中Zn、Ca、Pb、Fe、Cu等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可判断小儿龋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2.
脾虚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ANAE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细胞化学方法及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对30例脾虚患者、20例非脾虚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的定性定量观察,发现脾虚者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点状颗粒型百分率及单核细胞 ANAE 含量三项指标与两个对照组相比,皆有明显的变化(P<0.01),为“脾为之卫”的理论及脾虚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和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曹礼荣  王薇  王玉云  储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16-1716,1751
目的了解荆州地区小儿体内钙、铁、锌、铜、镁、铅等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小儿1600名血清钙、铁、锌、铜、镁检测结果和全血铅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6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血清铁缺乏率最高,总缺乏率为23.00%,其次是锌缺乏率,占14.38%,同时缺锌、铁率为5.00%;各年龄组中以铜中毒率最高,总中毒率为5.38%,其次是铅中毒率,占1.31%。结论小儿阶段是生长发育较快时期,易出现微量元素失衡。需对各年龄段小儿定期进行微量元素分析,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末稍血淋巴细胞探讨了普拉托宁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普拉托宁对淋巴细胞转化具有增强作用。用T细胞分裂原PHA,B细胞分裂原CowanI刺激时,对前者呈增强作用;对后者呈轻度抑制作用,在用PWM诱导Ig产生的实验系统中,经Platonin处理T细胞或B细胞,或T、B两者时,与未处理的相比,Ig分泌显著减少;而其淋转却无变化。用单克隆抗体分析T细胞亚群的结果表明,普拉托宁可使OkT8阳性T细胞比值增加。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普拉托宁可直接抑制B细胞;并可通过增强Ts/Tc的活性抑制Ig产生。  相似文献   

15.
在50具(共10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童尸上,用定位针确定若干基准点,测量了8个项目。将有关数据作丁相关回归分析,并用面指数分型。结果:小儿以超阔面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术中输入异体全血和盐水、腺嘌呤、葡萄糖 -甘露醇处理后红细胞血 (SAG -M红细胞血 )后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同变化 ,总结输血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无严重并发症的乳癌根治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1 5)为全血组 ,Ⅱ组为SAG -M红细胞血相 ,术中输血量均为 40 0ml,输入红细胞量相同。取 3个不同时相点 (术前、术后 1d及术后 5d)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 ,再统计分析其结果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CD3、CD4 、CD4 /CD8值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下降 (P <0 .0 1 ) ;而术后第 5天Ⅰ组的CD3、CD4 、CD4 /CD8值均较Ⅱ组显著降低 (P <0 .0 5)。结论 ;术中输入异体全血比输注SAG -M红细胞血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更为显著 ,故要求术中尽量不输血 ,必要时推荐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胎儿监护无负荷试验(NST)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本文对220例,≥35孕周的高危孕妇NST的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在检查后1周内娩出,以产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后Apgar评分作为判断标准。结果:反应型134例,假反应型21例,占15.68%;无反应型86例,假无反应型58例,占67.44%。本文分析了假性结果出现的原因,认为NST仅有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通过将正常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经HESW处理后培养96小时制片,观察染色体损伤指标(染色体畸变率,异常细胞率),以期了解国产JT-Ⅱ型水槽式碎石机对正常人体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力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HESW对正常人体细胞遗传物质有影响,且与接受冲击被处理次数,标本距F_2的距离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据Frankl行为分级标准,对300例儿童牙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97例(32.3%)为不畏惧,83例(27.7%)为畏惧,120例(40%)为高度畏惧,儿童DF(包括畏惧组和高度畏惧组)发生率为67.7%。患儿年龄、是否独生子女与儿童DF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DF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和是否独生子女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观察冷冻保存4天和8天的22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其表面标志CD3,CD4,CD8,CD11,HLA-DR,HI30在冷冻保存后阳性率不受影响,冷冻保存4天和8天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