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6例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分别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颈内动脉外膜翻转内膜切除和人造血置换三种不同的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式,通过治疗效果分析,主手术适应证。结果 36例病人痊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彩超检查颈内动脉通畅。结论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是治疗颅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方法。应根据颈内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选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欧美数个著名前瞻性研究及回顾性调查的结果证实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对防止脑血管意外具明显意义[183]。目前,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是欧美治疗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开展此类手术较晚,仅在少数医院进行[4]。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的延长,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因此,提高此类手术的整体水平具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颈内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修复、颈内动脉外膜翻转内膜切除及颈内动脉人造血管置换三种主要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归纳如下。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手术指征  1.绝对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的3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资料,探讨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所有患者明确颈内动脉狭窄率>70%,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和选择性应用补片修补成形,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降纤药物治疗,双功DUPLEX超声随访.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脑梗塞等严重合并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舌下神经损伤表现.术后随访5~20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脑梗塞发生,双功DUPLEX超声检查提示颈内动脉通畅,未发现≥50%的颈内动脉术后再狭窄,2例患者发现≥50%颈内动脉扩张.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症的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术中精细操作,合理应用转流管、补片,以及合理的血管开放顺序是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症的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共为5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4次。男40例,女19例,年龄56~79岁,平均71.8岁。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80%。左侧35例,右侧19例,另有5例为双侧。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8例,12例为分叉部狭窄,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狭窄。均在全麻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5例因管腔较小进行了补片,2例因外膜撕裂用自体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有55例获满意疗效;1例于术后第五天死于高灌注综合征、脑疝;1例于术后第31天突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已完全闭塞,剥除后无回血,术后病情无改善。并发症有声嘶1例,颈部血肿5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较为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0例患者接受21例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缺血性卒中者7例,短暂性脑缺血者11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19例同时行DSA检查,18例行MRA检查.2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19侧狭窄≥70%,2侧狭窄60%~69%伴斑块溃疡.手术均采取颈丛麻醉,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术后30d内无死亡和卒中.围手术期有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20例患者随访1~63个月,平均(31±20)个月.术后2年生存率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为92.3%和0,5年生存率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为79.1%和12.5%.2例随访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50%~60%的再狭窄.结论本组病例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取得了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较好的预防卒中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16例患者均经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4例狭窄率为60%~99%,2例完全闭塞;12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术中放置转流管;1例术中行补片成形术.所有手术均借助显微镜完成.结果: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原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围手术期有声嘶、呛水,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余均无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术式及技术,对不同颈动脉病变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显微手术有助于高位分叉颈动脉的显露,能有效避免颅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 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可以防治脑缺血性卒中。随着对本病认识和检查手段的提高,CE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作用得到了认可。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采用转流管保护下(EA)治疗缺血性脑病36例,均获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40~82岁,平均61岁。单侧颈动脉病变26例,双侧病变10例。病变位于颈内动脉或颈动脉分叉处,涉及颈内动脉者31例,仅涉及颈总动脉者5例。本组无症状者10例(27.78%),有症状者26例(72.22%)。症状包括一过性黑目蒙者…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症,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阻塞支架置入50例临床分析,腹主动脉重建后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的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EICA进行分型,选择外科、腔内或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后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围术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完成外科手术14例(EICA切除+颈内动脉直接吻合术4例,EICA切除+自体/人工血管间置术10例),腔内手术8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8例),复合手术1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覆膜支架-颈总动脉吻合术1例)。所有EICA成功修复,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早期并发颈部血肿1例(4.3%),接受急诊颈部血肿清除术后未留后遗症。全组患者平均随访(19.2±3.1)个月,所有的症状性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外科及复合手术患者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或神经损伤,腔内手术患者均未见支架移位或内漏形成,患者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或死亡。结论根据EICA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2例,女14例;平均(69.6±2.1)岁,病程平均(11±1.1)个月。病变部位:左侧19例,右侧14例,双侧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表现,病变范围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长度平均(27.6±1.3)mm,狭窄程度均≥60%。均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75±5)min,颈动脉阻断时间为平均(13.2±1.2)min,术中使用颈动脉内转流管7例,使用血管补片13例。1例术后因内膜撕脱形成夹层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术后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2周后康复出院,无后遗症。1例损伤耳大神经,1例舌下神经牵拉损伤;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3例,平均随访(23±2)个月。1例随访6个月时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后16个月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再狭窄,狭窄程度为60%,无临床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余患者颈动脉通畅。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预防脑卒中的可靠治疗方法,但是具有高风险性,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以及科学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取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