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尿路感染(UTI)患儿的菌群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11年1~12月住院的97例NS合并UTI患儿(初发53例,复发44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S患儿合并UTI的发生率为36.5%,其中NS复发患儿UTI的发生率高于初发者(44.0% vs 31.9%,P<0.05),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菌尿为主。病原菌分析示肠球菌比例最高(50.5%),其中屎肠球菌29.4%,粪肠球菌21.1%。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15.6%)、肺炎克雷伯菌(14.7%)。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对四环素、莫西沙星耐药率高;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2%和17%(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为25%,产ESBLs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曲松几乎无敏感性。结论:复发NS患儿较初发者更易发生UTI;肠球菌已成为NS患儿合并UTI的主要致病菌,且耐药现象严重,其中屎肠球菌多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泌尿道大肠杆菌与肠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4年间收治的117例尿培养阳性的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尿培养阳性患儿中大肠杆菌感染55例(47.00%)、肠球菌28例(23.93%)。大肠杆菌组患儿中有明显临床表现37例(67.27%),高于肠球菌组(12例,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组尿白细胞计数增高持续天数长于大肠杆菌组,住院天数长于大肠杆菌组,尿培养耐药率以及合并泌尿道畸形的比例均高于大肠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肠杆菌是儿童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次为肠球菌;肠球菌感染易出现在合并畸形的患儿中,临床症状不典型且易出现耐药。  相似文献   

3.
泌尿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住院及门诊患儿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555株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分离的55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0.7%,革兰阳性球菌占17.7%,真菌占1.6%。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检出30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08株,产酶率69.3%;4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32株,占78.1%。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共检出70株(12.6%),对万古霉素和夫喃妥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儿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严重,临床应重视中段尿细菌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泌尿系感染(UTI)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UTI患儿临床资料和尿培养结果,结合几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本组确诊UTI的98例患儿中<1岁者29例(30%);无典型UTI阳性症状者19例(19.4%);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异常者32例(32.7%);泌尿道畸形、输尿管狭窄或伴膀胱输尿管返流(VUR)者11例(11.2%)。尿标本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4株(80.0%),革兰阳性菌17株(16.2%),真菌4株(3.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55株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3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60%)。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对革兰阴性菌严重耐药,辅以酶抑制剂(如舒巴坦或甲巯咪唑)后耐药率明显降低;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良好,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呈现中等耐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结论UTI患儿中小婴儿发病率较高,应高度警惕泌尿道畸形、输尿管狭窄或VUR等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5.
青海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UT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院2006年12月-2008年2月门诊及住院经中段尿细菌培养确诊的UTI患儿229例,对分离出的229株细菌应用改良Kirby-bauer法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UTI主要表现为腹痛、尿路刺激征,伴腹部压痛及尿道口充血。UTI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0.13%;其次为肠球菌属(19.21%)、金黄色葡萄球菌(15.28%)、屎肠球菌(7.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色念珠菌Ⅰ型、表皮葡萄球菌Ⅱ型等。细菌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仅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极为敏感,余抗生素均耐药,其中对头孢唑啉、诺氟沙星全部耐药。结论肠道细菌是儿童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段尿培养仍是尿路感染诊断的必要方法,临床医师应结合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合并肾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并发尿路畸形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84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经B超检查肾盂分离4~9mm患儿为轻度肾积水,肾盂分离≥10mm患儿为中重度肾积水,分析患儿并发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其他尿路畸形及细菌培养阳性率、耐药菌发病率。结果53例轻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7例,髓质海绵肾1例;32例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3例,肾盂输尿管扩张8例,重复肾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例,输尿管囊肿2例,后尿道瓣膜1例。轻度肾积水患儿尿培养阳性共34例,革兰阴性菌31例(91.2%),革兰阳性菌3例(8.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1/34,61.8%);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尿培养阳性共18例,17例细菌感染,1例真菌感染,革兰阴性菌17例(94.4%),其中大肠埃希菌13例(72.2%)。轻度肾积水尿培养阳性患儿耐药菌13例(13/34,38.2%),中重度肾积水尿培养阳性患儿耐药菌17例(17/18,94.4%)(x2=15.234,P﹤0.001)。结论轻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多见,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合并其他泌尿道畸形多见;中重度肾积水患儿耐药菌比例较轻度肾积水患儿高。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尿路感染 (UTI)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治疗 2 8例细菌培养阳性NS患儿UTI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NS患儿UTI发生率为 33.7% ,其中 78.4 %为无症状菌尿症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 94 .6 % ,其中大肠杆菌占 4 3.9% ,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第 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其他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绝大多数病原菌敏感 ,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抗生素已被大多数病原菌耐受。结论 革兰阴性菌仍是NS患儿UTI的主要病原菌 ,第 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对绝大多数病原菌敏感 ,青霉素类抗生素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震伤患儿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2008年5月13日至6月12日,我院收治汶川地震伤患儿98例,对其临床诊断为创面感染的50例进行了创面分泌物分离培养,并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50例临床诊断为创面感染的患儿中,有31例创而分离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62.0%;其中21例为混合感染,占67.7%.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99株,革兰阳性菌16株(16.16%),革兰阴性菌81株(81.82%),真菌2株(2.02%).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5.05%)、粪肠球菌3株(3.03%)、屎肠球菌2株(2.02%)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27株(27.27%)、阴沟肠杆菌18株(18.18%)、铜绿假单胞菌13株(13.13%)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居检出病菌的首位,患儿的被困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与感染该菌有明显相关性.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较为严重.1株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和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泰能在内的所有常用抗生素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仍敏感.结论 地震伤患儿创面感染病原菌有所变化,以往分离率低的鲍曼不动杆菌反而成为主要的感染菌,产酶菌株多,细菌耐药率高,治疗困难.了解患儿创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UTI)患儿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期合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明确诊断UTI住院患儿26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中段尿培养、药敏结果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UTI患儿中位年龄10个月,且以1岁的婴儿多见,为146例(55.30%)。264例中男多于女(1.095∶1),其中单纯性UTI 83例,余181例合并各种复杂因素。合并复杂因素中感染因素居首位(28.18%),其次为肾积水(17.13%)、膀胱输尿管反流(VUR,14.92%)、其他泌尿系统畸形(9.39%)等。尿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138株,以大肠埃希菌(63.04%)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0.14%)等革兰阴性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粪肠球菌(4.35%)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大肠埃希菌产酶率为68.97%(60/87),肺炎克雷伯杆菌高达78.57%(11/14)。药敏结果: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60%以上;而对碳氢酶烯类敏感率高,达85%以上,但发现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菌株。泌尿系超声检查264例,异常44例(16.67%)。56例行MCU检查,发现27例存在VUR(男20例、女7例),年龄3个月至8岁。264例经治疗后UTI症状均好转,其中92例肾积水、VUR等泌尿系统畸形转至泌尿外科门诊随访。结论对小年龄UTI患儿应加强泌尿系超声和同位素等检查排除有无肾积水、VUR等泌尿系统畸形,男性患儿还应排除隐匿阴茎。鉴于本中心UTI患儿高耐药率和高产酶率现象,需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并将患儿分为单纯尿路感染组(29例)和复杂尿路感染组(79例),对比两组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116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0株(77.59%),革兰阳性菌26株(22.41%)。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在10%左右;对呋喃妥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在20%左右;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其含酶抑制剂耐药率在30%~4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对链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在0~20%。单纯尿路感染组与复杂尿路感染组中的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耐药情况的改变,可能需要改变经验性抗感染药物,呋喃妥因可以作为轻症患儿经验性应用的推荐,既往可能低估了单纯尿路感染病原耐药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泌尿道感染(UTI)的流行性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入住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新生儿的住院资料.结果 NICU的住院患儿中UTI的发生率为6.5%,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63.7%),其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8%,主要是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均高度耐药,而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吡肟则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中非大肠埃希菌菌属的耐药性高于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CNS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和头孢唑啉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则100%敏感.结论 NICU中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总体耐药现象严重,已不适合作为一线用药.故有必要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完善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刘妍  张碧丽  王文红  张瑄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7):1337-1339,134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尿路感染(UTI)患儿的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 2011年住院治疗的124例尿培养阳性PNS并UTI患儿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对常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以观察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分析PNS易并UT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无症状UTI的PNS患儿占70.2%.革兰阴性杆菌是PNS并UTI的主要致病菌,占61.6%,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3.3%;革兰阳性球菌占34.8%,其中粪肠球菌占19.5%;真菌占3.0%.大肠埃希菌对羟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8.7%,而对添加了克拉维酸钾的羟氨苄西林耐药率明显降低(34.2%);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均很高(>50%),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其他头孢类抗生素(P<0.01);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10%).粪肠球菌对利福平耐药率高(82.1%),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约率低(<10%).低清蛋白血症、低IgG血症、大量蛋白尿、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升高可能是导致PNS患儿易发生UTI的因素.结论 PNS患儿由于多方面因素易并UTI.无症状UTI的PNS患儿占相当高的比例.大肠埃希菌是其主要致病菌,但肠球菌感染的比例相对增高,这些致病菌耐药性高,且大部分呈多重耐药,故应对此类患儿积极行尿培养检查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3.
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573例疑为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取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诊试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按照NCCLS推荐的方法 进行.结果 573例尿培养分离出病原菌482株,阳性率为84.1%.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85株,占79.9%,以大肠埃希菌(198株)为主,占41.1%;革兰阳性(G+)球菌97株,占20.1%,以肠球菌(71株)为主,占14.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堵南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耐药率低于9.7%,对临床常用的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等耐药率高于50%,ESBLs检出率分别为59.2%、52.7%;铜绿假单胞菌呈高度多重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低于8.1%,HLAR分离率为26.1%;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呋喃妥因和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2.4%,MRS分离率为52.7%.结论 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为首,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居第二、第三.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为准确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谱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我院近2年9515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痰培养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9515例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9515个标本中共分离细菌2788株,阳性率29.30%,革兰阴性杆菌1790株(64 2%).球菌998株(35.8%)。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8 7%、大肠埃希菌15.7 %、流感嗜血杆菌14 4%;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 2%)与肺炎链球菌(14.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低,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等耐药率低,肠球菌属对多种药物均出现高比例耐药,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达7 9%。结论应根据本区域近年病原菌谱变迁及药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普通病房与重症监护室 (ICU)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 ,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致病因素。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2 0 0 3年各类送检的培养标本和 2 4例机械通气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全院普通内外科病房儿童感染细菌的构成比中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为 4 8 3% ,革兰阴性杆菌占 5 0 2 % ,PICU病房感染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增加 ,占 88 3% ,革兰阳性球菌仅占 8 3% ,VAP感染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占前 3位。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ICU和VAP的优势菌群 ,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10年间广州市儿童医院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3年、2011—2013年泌尿系感染患儿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近10年间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的比例无明显变化,大肠埃希菌仍是引起儿童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细菌;2011—2013年肠球菌的检出率为18.3%,较2001—2003年(7.5%)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成为第二位致病菌。产ESBLs菌株的分离率,2011—2013较2001—200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10年间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一直保持在100%,对加酶抑制剂抗生素和呋喃妥因亦有较好的敏感性。不同种属的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结论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在不断变化,应密切关注本地区及本院流行病学变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脓毒血症患儿细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1年连续10年监测的脓毒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结果 2002—2011年68 419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2493株病原菌,检出率3.64%。革兰阳性菌株(G+菌)1913株(76.73%),革兰阴性杆菌(G–菌)562株(22.54%),真菌18株(0.72%)。2002—2006年20 287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959例(4.73%),G+菌731株(76.23%),G–菌228株(23.77%);2007—2011年48 132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1 534例(3.19%),G+菌1 182株(77.05%),G–菌334株(21.77%),真菌18株(1.17%)。前后5年的血培养阳性率,G+菌、G–菌和真菌的检出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菌检出率有增高趋势,G–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前后5年以及不同年龄组脓毒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前后5年比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产碱杆菌、真菌的阳性率有增高趋势,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假单孢菌属、沙门氏菌阳性率有降低趋势。10年间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呈现高度耐药,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株、克雷伯菌ESBLs阳性及阴性菌株对抗生素均呈现高度耐药;沙门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 10年间儿童脓毒血症主要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和药敏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和药敏特点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 63例 (3 0 9例次 )NS患儿的临床和中段尿培养资料 ,对其中尿培养获阳性结果的 3 3例 (3 7例次 )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7株病原菌均为机会菌 ,除 1株外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普遍 ,有 3株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所有革兰阴性杆菌中以亚胺硫霉素敏感性最好。其次为第 3代头孢 ,丁胺卡那霉素和第 2、3代喹诺酮类药物 ;而青霉素类敏感性均不高。结论 建议对NS合并尿路感染患儿做中段尿培养。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结果用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泌尿道感染(UTI)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儿童UTI的临床症状可不典型,需结合尿沉渣分析与尿细菌学检查诊断,必要时需完善影像学评估有无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等。一旦诊断UTI需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选择应结合患儿一般情况、所在地区耐药发生率、既往用药史、尿细菌学药敏结果综合判断。此外,UTI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0-2015年内蒙古通辽市医院收治的268例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患儿,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3%),其中大肠埃希菌(31.2%),肺炎克雷伯杆菌(23.9%)。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5.1%),其中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6.5%)、屎肠球菌(11.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80%,对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6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结论新生儿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不同,治疗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