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病历摘要例1,男,32岁。双下肢截瘫4个月入院。病史1年余,以右侧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左下肢向上发展麻木感,左下肢体运动障碍,截瘫,尿失禁,便秘。查体:感觉障碍平面相当于胸4水平、双下肢张力增高,双下肢锥体束征阳性,双膝、双踝阵孪阳性。核磁共振T_4—T_8水平可见梭形充盈缺损,冠状扫描,多层面脊髓向左侧移。脊髓碘油造影于第四  相似文献   

2.
叶某,女31岁。因双下肢无力、小便失常9年,行走不稳3年,来我院就医。入院检查:步态蹒跚,右下肢肌力负4级,左下肢肌力正4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踝阵挛阳性,无感觉分离,双侧膝跟腱反射亢进。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胸2~8水平脊髓空洞,诊断脊髓空洞症。于1994年1月7日在局麻下行T_6、T_7全椎板切除,脊髓空洞与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术中见脊髓膨胀,脊髓组织被压向两侧。采用硅胶脑室导管使之空洞与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59岁,因渐进性四肢无力1年,复发与缓解4个月收治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下肢重于上肢,左侧肢体重于右侧,蹒跚步态,起立及上楼困难,伴左手指尖麻木。症状缓慢加重,但不需外物支持仍可行走。外院就诊考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予“唐人健”口服未见好转。4个月前不慎右踝关节骨折,出现左下肢不能站立,左手持物及梳头困难,伴左手麻木及双下肢轻度变细。入院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病历搞要患者,男,35岁,住院号63362。于1978年9月因无明显诱因感右上下肢活动不灵,住某医院。经治疗基本恢复而出院。1981年3月4日感右下肢活动不便,2天后右上肢亦不能活动,3月7日语言不清伴头晕,肢体麻木感来我院。检查:神志清说话不流利,右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P左侧76次/分,右桡动脉搏动减弱。Bp左上肢120/90mmHg,右上肢110/90mmHg,左下肢110/90mmHg,右下肢测不出。心左界稍大,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下肢无浮肿,右上下肢不全瘫,右半身感觉迟钝,右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右侧Babinski征(+),心脏X线片:示左室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段呈缺血样改变,治疗20天出院。1981年9月28日,因5天来心悸、气短、全身浮肿、腹胀,不  相似文献   

5.
李皓圣 《药物与人》2014,(8):312-313
1病例摘要 某女,52岁,已婚。因"胸腰背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1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08月27日入院。现病史:患者缘于1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加重1周,经门诊胸腰段MR检查以"胸椎黄韧带钙化"收入院。  相似文献   

6.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9岁,因渐进性四肢无力1年,复发与缓解4个月收治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下肢重于上肢,左侧肢体重于右侧,蹒跚步态,起立及上楼困难,伴左手指尖麻木。症状缓慢加重,但不需外物支持仍可行走。外院就诊考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予“唐人健”口服未见好转。4个月前不慎右踝关节骨折,出现左下肢不能站立,左手持物及梳头困难,伴左手麻木及双下肢轻度变细。入院查体: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胫前肌轻度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致下肢冷凉伴其他临床症状的临床报道较多,但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肢"冷凉"为唯一临床症状的这种病例少见。本文报道1例腰4-5椎间盘突出症致右下肢小腿、足底凉冷。患者男性,1960年出生,2018年3月,因右侧小腿冷凉难忍,行腰椎CT检查证实腰4-5椎间盘突出,后经给予电针、红外线等非手术治疗后未见疗效,且逐渐加重,上午轻,下午开始加重,尤其夜晚更重。经给予腰椎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患者下肢发凉、冷痛等不适消失。  相似文献   

8.
偏身萎缩症文献记载很少,临床上比偏侧面部萎缩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汉族,61岁,退休工人,因左侧肢体乏力、麻木10d入院。患者诉4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部皮肤发痒,有色素沉着,无皮疹,以后皮肤逐渐变薄,数年后右侧腹部皮肤变薄,并有色素沉着,右下肢变细,同时伴右侧偏身出汗少,无麻木、无疼痛、无抽搐、无偏侧肢体乏力,未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9.
准确诊断和完整评价胸腰椎损伤是正确治疗的关键 ,为此笔者对 56例胸腰椎骨折的CT结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对 56例胸腰椎损伤经平片诊断为骨折者进行了CT检查 ,男性 4 2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7~ 6 4岁 ,平均年龄 32岁 ;临床表现下肢截瘫 16例 ,不全瘫 2 0例 ,下肢麻木 2 5例 ,排尿困难 12例 ,二便失禁 10例。CT扫描范围根据平片显示病变和临床定位决定 ,扫描平面与椎管垂直 ,层厚层距均为 5mm ,加局部放大 ,少数病例进行了三维重建。2 结果2·1 骨折部位  56例中单椎节骨折 4 9例 ,多椎体骨折 7例 ,共 6 5节…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男,60岁.左侧下肢麻木4 a,加重2个月.该患者多次就医,均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直至此次检查前,方始怀疑胸椎病变.行MRI检查见T10椎管后方异常不规则形信号影,呈等T1长T2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前移,变细.增强扫描该异常信号影明显均质增强.其后方骨质破坏征象不著.MRI诊断: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手术病理: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4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周"入院.4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搏动性无痛包块,约3 cm,未进一步诊治.入院1年前开始包块逐渐增大到约5 cm,伴有右侧腹股沟区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右下肢动脉瘤",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包块突然变大,约10 cm,皮肤张力增高,肿块边界清楚,右侧胭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弱,右侧皮温升高.既往病史:入院前9个月因大动脉炎、右侧锁骨下动脉瘤、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于外院行主动脉一双侧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无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2.
何先生今年54岁,他活了大半辈子未曾想过一只腿会面临截肢之虞。几个月前,他的右脚出现了疼痛、麻木症状,由当地医院转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造影检查发现右侧的髂股动脉闭塞,需要做手术治疗,否则他的右下肢就会因缺血导致坏死,最终需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头晕3年入院.查体:双上肢血压18.7/12.0kPa,双下肢血压测不到,颈部血管未闻及杂音,心肺听诊无特殊,剑突下可闻4/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胸腹广泛传导,双侧桡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实验室检查:Hb 10.1g/L,ASO、ESR、CRP、RF均正常.心脏超声示左室轻度扩大;动脉造影示胸主动脉于第8、9胸椎段可见长6.1cm不规则狭窄,呈锯齿状,右侧边缘明显,有明显压力阶差,右侧8、9肋间动脉轻度狭窄,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均未见异常.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胸主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0岁,左下肢麻木1年,突发双下肢无力、小便难解,伴腰痛1 d入院。查体:神清,双侧瞳孔正常,颈软,双上肢活动可,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3级,腱反射亢进,双侧下肢病理征阳性,左侧胸7以下痛温触觉减退。颈胸椎MR I:胸7-9髓内占位病变,大小4·5 cm×1·5 cm×1cm,考虑胶质瘤,伴颈4-胸7脊髓空洞。全麻下行胸7-9椎管切开,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胸7-9髓内,灰红色,血供极其丰富,边界不清楚,质软。术后病理诊断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证实。患者术后即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力0级,脊髓反射阳性,大小便失禁。现仍在行康…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6岁.2007年7月3日入厕时突然不能自行站起,伴大汗,自觉右下肢无力、麻木、禁锢感.夜间出现右下肢疼痛、拒触碰,未就诊.于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发现右下肢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弱;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右下肢髂总动脉栓塞,急诊收入我科.各项检查示;右下肢3/4部分皮温降低,局部皮肤出现花斑,右腿与左腿相比较肿胀明显、足下垂、膝腱反射消失.外科意见:取栓时间在6~12h效果为佳,但患者已过取栓最佳时机,建议尽早截肢.内科意见:患者高龄,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如果截肢可能带来严重并发症,因此治疗上应慎重考虑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35-1636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采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手术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观察组予以0.5μg/kg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予以0.2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腰硬麻醉,记录给药前(T_0)、给药5 min(T_1)、给药30 min(T_2)、给药1 h(T_3)、结束手术时(T_4)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情况以及术中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T_1、T_2、T_3、T_4时的RR、MAP、HR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_1、T_2、T_3、T_4时的镇静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肢手术病人予以0.5μg/kg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镇静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14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头晕 3年入院。查体 :双上肢血压 18 7/ 12 0kPa ,双下肢血压测不到 ,颈部血管未闻及杂音 ,心肺听诊无特殊 ,剑突下可闻 4 / 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向胸腹广泛传导 ,双侧桡动脉搏动可触及 ,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实验室检查 :Hb 10 1g/L ,ASO、ESR、CRP、RF均正常。心脏超声示左室轻度扩大 ;动脉造影示胸主动脉于第 8、9胸椎段可见长 6 1cm不规则狭窄 ,呈锯齿状 ,右侧边缘明显 ,有明显压力阶差 ,右侧 8、9肋间动脉轻度狭窄 ,双侧颈动脉、锁骨下…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86岁。2007年7月3日入厕时突然不能自行站起。伴大汗,自觉右下肢无力、麻木、禁锢感。夜间出现右下肢疼痛、拒触碰,未就诊。于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发现右下肢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弱;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右下肢髂总动脉栓塞,急诊收入我科。各项检查示;右下肢3/4部分皮温降低,局部皮肤出现花斑,右腿与左腿相比较肿胀明显、足下垂、膝腱反射消失。外科意见:取栓时问在6—12h效果为佳,但患者已过取栓最佳时机,建议尽早截肢。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例1,男,62岁。因突起左眉以下麻木、言语不利、头晕、走路不平稳3小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6/12KPa,神清,右侧何纳氏综合征阳性,右软腭麻痹,左眉以下面部感觉减退,左半身痛觉降低,四肢无活动障碍,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正常,血糖、血脂、肝功能正常。头部CT示右放射冠及基底节腔梗、轻度脑  相似文献   

20.
楚万忠 《工企医刊》2003,16(2):37-37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腰痛4年加重并双下肢行走不稳1个月。于2000年9月入院。1996年9月患者无明显原因感腰部疼痛,双下肢时有麻木。查体时发现T10/11棘间隙右侧压痛,无其余阳性体征。CT扫描示“T10/11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考虑椎间盘脱出”。建议行MRI检查,患者因经济困难未接受。准备给于手术探查,患者惧怕手术,亦未采纳。以后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