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比较我院近两年细菌室分离的44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2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11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78.71%,其次为亚胺培南,敏感株占68.84%,再次为环丙沙星,敏感株占66.84%,头孢他啶占63.51%,头孢吡肟占59.80%,氨曲南占59.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58.46%,哌拉西林占50.97%;2005年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最高,敏感株占81.74%,其次为阿米卡星,敏感株占81.72%,再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株占69.23%,头孢吡肟占69.06%,氨曲南占66.83%,亚胺培南占66.38%,头孢他啶占65.65%,哌拉西林占57.7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以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敏感,传统敏感药物如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敏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保持60%以上敏感性,另外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仍保持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000年1月到2001年12月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oade 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系统进行菌株测定及敏感性测试。结果:分离出1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敏感性(包括敏感和中敏)依次为亚胺培南86.7%,特治星80%,哌拉西林74.6%,阿米卡星73.3%,氨曲南70.6%,头孢吡肟67.3%,环丙沙星66.7%,复达欣66%,妥布霉素58.6%,庆大霉素55.7%,头孢西丁10%,氨苄青霉素6%,头孢唑啉5.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酰脲青霉素(哌拉西林),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单环类,四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体质较高敏感性,但耐药现象非常高。  相似文献   

3.
刘福  李岸英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1):62-62,7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养分离出36株铜绿假单胞菌,在11种药敏检测中,耐药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西丁100%(36/36),头孢曲松63.89%(23/36)、头孢塞肟61.11%(22/36)、氨曲南61.11%(22/36)、庆大霉素58.33%(21/36)、亚胺培南55.56%(20/36)、头孢吡肟33.33%(12/3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00%(9/36)。100%敏感药物为有三种: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罗米沙星。结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仙 《包头医学》2014,38(3):136-13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药物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送检标本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的25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培养分离出25株铜绿假单胞菌,10种药敏检测中,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耐药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西丁96.00%(24/25),氨曲南72.00%(18/25)、头孢塞肟64.00%(16/25)、头孢曲松60.00%(15/25)、庆大霉素60.00%(15/25)、亚胺培南52.00%(13/25)、头孢吡肟44.00%(11/25)。100%敏感有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罗米沙星等3种药物。结论:按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及药敏结果用药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患者分离的1 257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抗菌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判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结果:绿脓假单胞菌耐药性呈现增加趋势,除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耐性较低,其他药物耐药性均呈现较为严重耐药性。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耐药率较低,2012年耐药率为22.46%~49.19%。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磺胺甲唑林2012年耐药率为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其中多种药物均呈现明显耐药性,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有效降低耐药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搜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痰标本156份,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依据CLSI最新折点判读结果。结果:非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内,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达到100%。而MDR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性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依旧敏感性较好,耐药性均低于20%。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老年患者重症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如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联合用药。同时应当加强医院的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Ⅰ类整合子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Ⅰ类整合子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市4所大型医院共67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子筛选及药敏试验。结果:67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有46株检出Ⅰ类整合子(68.7%);Ⅰ类整合子阳性IRPA和Ⅰ类整合子阴性ⅠRPA的多种药物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Ⅰ类整合子可能不是导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结核病院近年来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利用MIC法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总株数2997株(88.04%),各年度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铜绿假单胞菌874株(25.67%)及肺炎克雷伯杆菌746株(21.92%)居各年检出率前两位,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属267株(7.84%),大肠埃希菌259株(7.61%),阴沟肠杆菌166株(4.88%),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105株(3.08%)。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碳青酶烯类、氧哌嗪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基甙类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耐药率,均小于20%。易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以碳青酶烯类、阿米卡星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最佳,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均超过30%,对亚胺培南则相对敏感。结论 结核病院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离菌株耐药率较高,碳青酶烯类仍是临床用药的首选,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部分抗菌素耐药率表现为逐年下降,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防止细菌耐药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头孢吡肟等10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96株铜绿假单胞菌,测定其对头孢吡肟等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与头孢他啶相仿,略低于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0.
赖映君  郑群  苏山  杨健  卢月梅 《中国病案》2011,12(12):57-58
目的分析2008年-2009年临床分离25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纸片扩散法(Kirby-Baure)测定该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10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判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CLSI文件。所得数据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51株,以呼吸道标本分离株为主占63.7%,且临床分布于ICU、呼吸内科和肾脏内科等科室。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略高于2008年。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6.8%),其次是亚胺培南(13.5%)、美罗培南(15.2%)、头孢他啶(15.5%)、头孢吡肟(19.6%)、氨曲南(23.0%),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36.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铜绿假单胞菌(PA)的细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7月~2004年12月ICU与普通病房233株PA(ICU81株、普通病房152株)的体外药敏活性进行分析.结果 ICU较普通病房耐药率明显升高(P〈0.005).PA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ICU为:亚胺培南16.25%、环丙沙星18.18%、阿米卡星44.73%、氨曲南57.74%、头孢他啶61.03%、头孢哌酮-舒巴坦64.06%、左氧氟沙星7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哌拉西林77.94%.普通病房为:亚胺培南5.36%、环丙沙星9.75%、氨曲南16.86%、头孢哌酮-舒巴坦17.02%、头孢他啶20%、阿米卡星26.86%、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9%、哌拉西林40.97%、左氧氟沙星46%.ICU与普通病房中PA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R〈10%.对亚胺培南耐药的PA株对其他多种抗生素也表现较高的耐药率(R〉38.00%),但对其他多种抗生素耐药的PA株尚保留了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R〈24.3%).结论 P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尤其在ICU,PA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针对PA,亚胺培南在ICU和普通病房都是一可靠而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院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少耐药菌株以及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5-2019年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PA数据,采用WHONET 5.6和EXCEL等软件对PA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院近5年内住院患者共检出PA 1822株,其中CRPA 550株(占30.2%)。 PA和CRPA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烧伤科(16.1%和17.8%),其次为急诊科(13.9%和14.7%);PA和CRPA的标本主要为呼吸道标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50.3%和61.8%),其次是分泌物(16.5%和10.5%)。14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 PA和CRPA耐药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22.7%和93.4%),其次为美洛培南(20.3%和83.3%)。对CRPA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显示,CRPA秋季检出率最高(28.9%),其次为春季(25.4%)。结论 本院PA和CRPA的检出率较高,应及时了解和分析PA和CRPA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率变化,加强耐药性监测,优化临床用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药物所致免疫受损宿主(immunocompromised host,ICH)与非免疫受损宿主(non-immunocompromised host,Non-ICH)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总结5年内发生PA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药物所致ICH 106例和Non-ICH227例,对自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1421株PA(ICH519株,Non-ICH 902株)的体外药敏活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H下呼吸道感染的PA标本来自气管镜检查较多(33.96%:14.98%),侵袭性操作多,临床较多表现为咳嗽、咳痰(82.08%:66.52%)和胸水(58.49%:32.60%),X线表现明显(64.05%:36.56%),多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60.37%:40.09%),细菌耐药率高,患者死亡率高(33.96%:20.26%)。药敏试验:PA的抗生素耐药率依次为头哌酮街巴坦2.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8%、阿米卡星5.3%、头孢吡肟10.0%、头孢他啶11.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2.1%、亚胺培能12.9%等。ICH中多数抗生素如亚胺培能(27.1%:4.7%)、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4%:1.6%)和头孢哌酮/舒巴坦(3.2%:1.2%)耐药率高,2000年后药物敏感性下降。结论 ICH基础疾病重,易感因素多,合并下呼吸道PA感染时临床表现和抗生素耐药率不同于Non-ICH,临床防治中应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住院患下呼吸道感染绿脓假单胞菌(PA)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送检痰液分离细菌,采用美国Auto Scan—4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PA在检出细菌中占比例最高(42.4%),PA耐药较低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15.1%),其次为头孢他啶(26.4%)、派拉西林/他唑巴坦(27.9%)、环丙沙星(35.8%)。结论 PA是住院患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强调及时送检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7年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Vitek.32及ATB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进行MRS、HLAR、PRSP和ESBLs的检测。结果2007年共分离到82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836株,占58.7%;革兰阳性菌2364株,占28.7%;真菌1038株,占12.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1.0%和32.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在1.1%~39.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0%。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9.2%和81.6%,未分离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HLAR肠球菌和VRE的检出率分别为63.5%和5.3%,PRSP的检出率为14.6%。真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对其余4种抗真菌药物较敏感。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性明显升高,因此应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流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应用舒巴坦或头孢哌酮等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药敏影响。方法 临床收集PA菌株,K-B法行单药药敏及联合药敏测定;MIC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阿米卡星、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并计算联合用药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K-B法单药药敏将120株PA分为敏感菌56株,多耐药菌株 36株,泛耐药菌株 13株,广耐药菌株15株;K-B联合药敏提示,与比阿培南联合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磷霉素、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与亚胺培南联合最有效的药物为磷霉素、舒巴坦、阿米卡星;但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出现拮抗;联合MIC法检测结果与K-B法结果相似,与亚胺培南、比阿培南联合最有效的依次均为磷霉素、阿米卡星、舒巴坦;但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出现拮抗。结论 体外联合药敏发现,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磷霉素、舒巴坦或阿米卡星对PA感染协同率最高,但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的耐药变迁   总被引:271,自引:0,他引:271  
目的 了解我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菌的耐药变迁。方法 1994-2001年,用E试验法检测全国32家医院分离的4450株非发酵糖细菌对亚胺培南等数10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WHO NET-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7年中,主要的非发酵糖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6.9%)。不动杆菌属(3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2%)。总敏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78.6%)。亚胺培南(77.0%)。其次是头孢他啶(70.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9.5%)。阿米卡星(69.9%)。再次为头孢吡肟(63.0%)。环丙沙星(59.1%)。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之外,其他非发酵糖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4.2%和77.4%。7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在下降,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敏感率为70.0%-83.0%。对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的敏感率高达95.0%。且历年不减。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它的敏感率从1996年的88.0%降至2001年的69.0%。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只有45.0%-58.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高(78.0%-85.0%)。产碱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于80.0%;黄杆菌属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高于70.0%;73.0%-86.0%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结论 近7年非发酵糖菌对常用的广谱抗生素的敏感性在下降。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延缓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7年监测研究   总被引:351,自引:4,他引:351  
目的 探讨我国医院内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从1994-2001年从我国32家医院分离到10279株革兰阴性菌,其中肠杆菌科细菌5829株。采用E试验法测定亚胺培南等数10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最常见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标本中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5%),肺炎克雷伯菌(18%),鲍曼不动杆菌(11%);再次为血和尿标本中最常见的最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7年中,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活性最高,且历年其活性不减的是亚胺培南(87%),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但它的敏感率从86%降至75%)和阿米卡星(75%),再次为头孢他啶(73%),头孢吡肟(7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1%)。7年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98%,MIC90为0.5μg/ml。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为84%,83%,83%,80%,80%,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从1996年的90%降至2001年的74%,而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的敏感性从82%降至57%,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从54%降到25%,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从90%降至7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从1994年的11%升高到2001年的34%。对于阴沟肠杆菌,体外活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95%,76%,70%,对于弗劳地枸橼酸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三唑巴坦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4%,80%,80%,78%。而这两种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仅为40%-60%。结论 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但其他抗生素的活性在降低。  相似文献   

19.
多中心评估头孢吡肟等六种广谱β-内酰胺的体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头孢吡肟和其他5种β-内酰胺抗微生物药对1997~1998年中国不同地区的10家教学医院分离937株菌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梯度浓度MIC法(EtestAB Biodisk Co.)测定了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对937株分离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研究全过程都有质控菌株同步监测,96.5%(829/859次)的MIC值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变形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正确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78株变形杆菌进行鉴定,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及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筛选。结果:奇异变形杆菌的产ESBLs率为18.9%(10/53),普通变形杆菌产酶率为9.5%(2/21)。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替卡西林+棒酸等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的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实验室应加强对产ESBLs变形杆菌的检测,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替卡西林+棒酸等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是治疗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