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舒张运动的意义。方法获取15例非梗阻性HCM(HCM)患者、12例梗阻性HCM(HOCM)患者及14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组织速度图像,离线分析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及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各位点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时限(TQ-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Q-E的最大差值(Inter-△TQ-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Q-E的最大差值(Intra-△TQ-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Q-E的最大差值(Max-△TQ-E)。计算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的平均值(Ea/Aa')。并测定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Th)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结果与正常人相比,HCM和HOCM患者的Inter-△TQ-E、Intra-△TQ-E、Max-△TQ-E均明显延长,Ea/Aa'明显降低;而HCM和HOCM患者之间Inter-△TQ-E、Intra-△TQ-E、Max-△TQ-E、Ea/Aa'无明显不同。IVSTh、LVOTPG在正常人、HCM和HOCM患者中依次递增。HCM和HOCM患者中,Max-△TQ-E与Ea/Aa'均呈显著负相关。HCM患者IVSTh、LVOTPG与Ea/Aa'未见明显相关,而HOCM患者IVSTh、LVOTPG与Ea/Aa'呈中度负相关。结论HCM患者左心室同一节段、同一壁内均存在非同步舒张运动,并且其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必要因素,而IVSTh、LVOTPG则不是导致H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必要因素;HCM患者左心室不同步舒张运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DTI)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其治疗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以34例心衰患者为心衰组,3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DTI测量二尖瓣环的后间隔和侧壁处(心尖四腔切面观)及前壁和下壁处(心尖二腔切面观)4个位点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分别为Sa,Ea,Aa)。计算Ea/Sa、二尖瓣环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VMS。结果:二尖瓣环侧壁位点的收缩速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较好(rs=-0.65,P<0.0001),而VMS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最好(rs=-0.69,P<0.0001)。心衰组治疗前4个位点的Sa和Ea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Ea/Sa较正常组增高(P<0.01)。心衰组治疗后4个位点的Sa和E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Ea/Sa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DTI可定量分析心衰患者左室壁的舒缩功能及动态变化。二尖瓣环4个位点平均收缩峰值速度VMS与NYHA心功能分级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3.
超声应变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局部心肌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应变显像(SI)技术评估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患者30例,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标准的心尖四腔切面,在心动周期中分别测量室间隔与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沿心脏长轴方向上的收缩期峰值应变(εet),观察HCM组出现的收缩期反向应变节段;统计两组室间隔中段和后壁中段的收缩后应变(PSS)节段数并计算其幅度值;将室间隔中段的应变值与室壁厚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组各节段εet从心底至心尖呈逐渐减低趋势,但节段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HCM组与正常组εet比较,HCM组各节段应变均显著降低(P<0.05);③HCM组内室间隔中段应变最低,与基底段、心尖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本组病例大约40%的肥厚节段收缩期可见反向应变;④病变组和正常组均存在PSS,然而与病变组比较正常组PSS节段少、幅度低(P<0.05);⑤HCM组和正常组室间隔中段的εet与室壁厚度密切相关(r=0.83).结论 HCM患者无论肥厚节段或非肥厚节段均存在收缩舒张功能减低,且以肥厚节段病损更重,应变显像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对不同心肌肥厚模型大鼠心脏舒张功能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将25只大鼠采用两种方法制备心肌肥厚模型,分别为自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组(SH)15只和以缩窄腹主动脉形成的心肌肥厚组(SAAC)10只,并以10只正常Wistar Kyoto大鼠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压、心率、体重、组织多普勒和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SH和SAAC组血压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和SAAC组心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前后壁厚度均大于2.0mm;SH及SAAC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均小于对照组(P<0.05);3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和SAAC组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TDI各峰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减低;SH和SAAC两组相比,二尖瓣环TDI各个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二尖瓣环TDI频谱在心率增快时,失去正常的舒张期双峰形态,呈现为单峰状;两者融合率均随心率增快而增加,且均在心率350次/min时出现双峰融合率明显增加。但TDI二尖瓣环频谱的融合率远远小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29%和63%)。结论大鼠二尖瓣环后间隔Ea/Aa是反映早期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两组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心腔变化和TDI指标改变类似。二尖瓣环TDI指标在评价大鼠舒张功能方面优于二尖瓣血流指标。  相似文献   

5.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测量二、三尖瓣环舒、缩速度,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方法对33例肝硬化患者(分A、B、C三组)及正常人20例进行TVI检查,分析二尖瓣环四个位点、三尖瓣三叶瓣环处的TVI平均指标: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比值。结果肝硬化B、C组的左、右心室Ea、Aa、Ea/Aa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C组右心室Ea,Ea/Aa值与对照组差异较左心室大(P<0.01,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肝功能受损程度与右心室舒张功能损害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室长轴方向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HCM患者和25例健康成人,在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条件下,分别测量长轴方向上左心室不同心肌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期快速充盈时相和心房收缩时相的峰值应变率(SRe和SRa)、等容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IVR),并计算SRIVR/SRs及SRe/SRa值.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HCM患者各节段SRe、SRa、SRe/SRa均减低;HCM患者同一室壁不同节段间的SRe、SRe/SRa值存在不均质性,各参数在间隔和前壁肥厚的基底及中间段显著降低(P<0.05),以室间隔中间段减低为甚.正常组左室壁心肌各节段SRIVR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患者的肥厚节段负向SRIVR绝对值显著大于无增厚节段和轻度增厚节段,肥厚节段平均SRIVR/SRs>0.6.结论 应变率成像技术可敏感检测HCM患者左室长轴方向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为临床从机械力学角度评价HCM患者心肌功能异常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ei指数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联合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评价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右心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1例接受胸部全程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1天和1个月行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指标:①Tei指数;②常规指标,包括三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E/A和E峰减速时间;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及三尖瓣瓣环运动幅度;③TDI:三尖瓣环内侧和外侧处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E/Ea。结果与放疗前相比,NT-proBNP在放疗后1天明显升高(P<0.05),放疗后1个月降低;放疗后Tei指数升高,Sa、Ea减低,Aa和E/Ea均升高;常规指标在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右心功能早期轻度损伤;Tei指数、DTI联合NT-proBNP可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24例HCM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左心室各心肌节段长轴方向上的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Vs)、舒张早期峰值(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及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结果HCM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MVG及各室壁基段、中段和部分尖段的Vs、Ve及Ve/Va均小于对照组,而Va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厚最为明显的节段(后室间隔中段)的Vs与相应侧壁节段的比值小于对照组,后室间隔中段的Vs、Ve与该节段的厚度呈负相关。结论HCM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上的收缩及主动舒张功能受损,并同时累及肥厚及非肥厚的室壁,以肥厚的室壁最为明显。肥厚心肌的舒缩功能与心肌的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获取30例正常人和30例HCM患者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即左室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及室间隔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正常人与HCM患者上述不同左室壁心肌运动收缩期峰值速度(Vs)、加速度(a)、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的速度(Ve和Va)、收缩期内外膜峰值速度阶差(MVG)、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Ve/Va值。比较正常人与HCM患者室间隔、HCM患者室间隔与左室其它室壁间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①HCM患者肥厚室间隔的Vs、Ve、Va、MVG、a均比正常人室间隔明显降低(P<0.05);②HCM患者E/A比正常人低,Ve?蛐Va与E?蛐A有轻度的相关关系(r=0.734)。③非梗阻型HCM患者肥厚室间隔厚度IVSt与Ve/Va有负相关关系(r=-0.614)。④HCM患者E/A值比正常人低(P<0.05)。结论:QTVI可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心肌功能,为进一步了解HCM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及其局部与整体心肌功能变化关系提供较为敏感、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变率显像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应变率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心肌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1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与 20例正常对照者,获取左室室间隔长轴方向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的心肌应变率曲线,及中段肥厚的室间隔三层心肌的应变率曲线,测定应变率数值 (SR),包括收缩期峰值SR、舒张早期峰值SR和舒张晚期峰值SR,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口血流的E、A峰值。结果 HCM组肥厚节段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期的SR均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的测值(P<0. 05)。HCM组肥厚节段内层、中层及外层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期的SR均低于正常组对应节段各层的相应测值(P<0. 05)。HCM组肥厚节段各层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期SR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的EF和E/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心肌的SR明显降低,其各层之间SR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联合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0例GDM孕妇(胰岛素治疗组40例,饮食控制组62例,血糖控制不良组38例)和211名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应用STIC后处理获得M型图像(STIC-M型),测量胎儿左、右心室壁和室间隔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厚度,以TDI测量胎儿心脏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收缩期运动速度(Sa),并计算Ea/Aa值,比较4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 4组间胎儿左、右心室壁及室间隔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厚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DM各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GDM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二尖瓣环Ea/A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GDM各组二尖瓣环Ea/Aa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GDM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三尖瓣环Ea/Aa、二尖瓣环Sa、三尖瓣环Sa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DM孕妇胎儿心室壁及室间隔厚度增加,心脏舒张功能降低,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对胎儿心肌厚度和心脏功能改变无显著影响。STIC-M型联合TDI超声技术对评估GDM孕妇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QTV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资料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健康体检人员(NC组)各30例,应用QTVI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计算6个位点平均值代表瓣环的整体运动。结果: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a在DM组与N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Ea、Ea/Aa在DM组显著低于NC组。Aa在DM组与N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QTVI可以敏感、准确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功能,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较早,随后才出现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心肌超声造影(MCE)结合运动负荷试验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异常改变。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非对称性HCM的患者27例作为HCM组, 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 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MCE检查, 定量分析两组室间隔各节段的心肌血流灌注参数:平台峰值强度(A值)、曲线上升斜率(β值)及A×β值。根据舒张末期心肌厚度, 将HCM组室间隔分为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 与对照组室间隔的MCE参数进行对比, 计算两组的心肌血流量储备值, 并分析心肌血流量储备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的相关性。结果无论静息还是负荷状态下, HCM组室间隔肥厚及非肥厚节段的A值、β值及A×β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状态下, HCM组室间隔肥厚节段的A值、β值及A×β值均低于非肥厚节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心肌血流量储备与LVMI及LVRI呈负相关(r=-0.899、-0.676, 均P<0.001)。结论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心变率成像(SRI)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多参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窦性组23例、房颤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4例.TDI测量各组房室交界处与侧壁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峰值(Sa)、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a).SRI分别测量左心房间隔与侧壁各取样点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sr)、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应变率(Asr).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Sa、Ea、Aa,Ssr、Esr、Asr均明显降低(P<0.001),窦性组和房颤组比较,二尖瓣环左房侧壁侧Sa、Ea和瓣环间隔侧TDI峰值Sa有显著差异(P<0.001).瓣环间隔侧TDI峰值Sa有显著差异(P<0.001),而峰值Ea无明显差异(P>0.05).收缩期应变率Ssr显著降低(P<0.01).而舒张期应变率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忡心脏病患者左心房整体收缩功能和局部收缩功能减退,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其左心房功能损害的更为明显.应变率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借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评价西尼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非左室肥厚(NLVH)组及左室肥厚(LVH)组,给予西尼地平治疗8周,治疗前、后用TDI技术测量收缩期运动速度(S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并与血流多普勒指标E波速度(E)、A波速度(A)、E/A进行比较,观察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1)高血压LVH组较NLVH组Ea降低(P<0.01),Ea/Aa降低(P<0.05);而E、E/A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西尼地平治疗8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01),HR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E波减速时间(ED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E、E/A、E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Ea/Aa较治疗前升高(P<0.001),等容舒张期(IVRT)较治疗前降低(P<0.001)。治疗后A、Sa、A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西尼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不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且能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肺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DTI技术对3组不同程度肺高压患者的三尖瓣环运动频谱进行分析, 测量三尖瓣前叶、后叶及隔叶瓣环的收缩期峰值速率(Sa)、舒张早期峰值速率(Ea)及舒张晚期峰值速率(Aa),对3组患者各参数进行比较,并与正常组对照分析。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组诸参数有显著差异:肺高压Ⅱ组及Ⅲ组,三尖瓣环前叶、隔叶Sa较对照组减小(P<0.05)。肺高压Ⅲ组前叶Sa较Ⅰ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后叶瓣环Sa较对照组减小(P<0.05)。肺高压Ⅲ组,前叶瓣环Ea较对照组减小(P<0.05),隔叶Ea值较对照组与Ⅰ组减小(P<0.05),隔叶和后叶瓣环Aa肺高压Ⅲ组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肺高压Ⅱ组,Ⅲ组前叶瓣环Ea/Aa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隔叶、后叶Ea/Aa值Ⅲ组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能引起右心室舒缩功能的减低,收缩功能出现损害早于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联合组织多普勒技术(TD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状态下胎儿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75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严重程度将其分为I亚组(40例)和Ⅱ亚组(35例),另选同期接受常规胎儿产检正常的5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以STIC采集2组胎儿心动周期图像,获取右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计算右室每搏心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右室心输出量(RVCO);采用TDI技术分别测量2组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Ea)、舒张晚期峰值(Aa)、收缩期峰值(Sa),并计算Ea/Aa值,比较2组的各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I亚组RVEDV、RVESV、RVSV、RVEF、RVCO及S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a、Aa、Ea/Aa值均减小(P均<0.05);高血压Ⅱ亚组较对照组RVEDV及RVESV增大,RVSV、RVEF、RVCO、Ea、Aa、Ea/Aa及Sa峰值均减小(P均<0.05)。结论 STIC技术联合TDI可全面、客观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状态下胎儿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Tei指数及组织多普勒(DTI)评价糖尿病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左心功能差异.方法 受检者分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和左心室Tei指数计算,并运用DTI测量二尖瓣瓣环的Sa、ET、Ea/Aa.结果 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糖尿病性心肌病组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糖尿病性心肌病组的收缩期左心室最高射血速度低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室间隔、下壁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均低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室间隔、下壁瓣环的局部射血时间(ET)均长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的Ea/Aa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但糖尿病性心肌病组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均导致心肌的舒张功能减退,但糖尿病性心肌病所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下降较高血压性心脏病更为显著,利用Tei指数及DTI检测左心功能即能将二者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评价Lewis大鼠肾上腹主动脉缩窄后心脏的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30只8周龄雄性Lewis大鼠,缩窄其肾上腹主动脉至0.8 mm,造成左室心肌肥厚模型,分别于腹主动脉缩窄术前和术后10 d、20 d、30 d、40 d进行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和常规超声的测量.结果 大鼠心脏前后壁厚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也随之增大,左室射血分数(EF)及短轴缩短率(FS)呈下降趋势,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心脏表现为离心性肥厚.二尖瓣环TDI收缩期峰值(Sa)变化趋势不明显,并与EF值相关性较差(r=0.216,P=0.071).无论舒张早期峰值(Ea)、舒张晚期峰值(Aa)和Ea/Aa指标在随访中均无稳定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唯有E/Ea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ewis肾上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脏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离心性肥厚,E/Ea值能敏感、稳定地反映大鼠舒张功能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早期新生儿心功能并了解心动周期中各时间间期及其随心率的变化规律.方法 86例出生2天、3天、4天新生儿,采用TDI技术检测早期新生儿二、三尖瓣环运动,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Ea/Aa),E与Ea比值(E/Ea),以及TDI频谱各时间间期.分别以日龄和性别分组,比较组间以及左右室之间上述各指标差异性,并进行时间间期与心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Sa、Ea/Aa及E/Ea在不同H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性新生儿与女性二尖瓣环左室侧Ea/Aa(0.89±0.31 vs 1.09±0.29,P=0.005)及E/Ea(10.98±2.24 vs 9.38±2.62,P=0.008)、三尖瓣环与二尖瓣环Sa(5.74±0.10 vs 4.30±0.93,P=0.000)、Ea/Aa(0.85±0.25 vs 1.00±0.32,P=0.003)及E/Ea(7.22±2.42 vs 10.09±2.57,P=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各时间间期在不同口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男性新生儿与女性左室总舒张时间(207.14±34.70 vs 230.00±48.16,P=0.013)差异具有显著性;除外舒张后期时间,所有时间间期指标左右室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收缩时间与舒张时间之比约0.54/0.46.心率与舒张早期时间、舒张后期时间强负相关(r=-0.547,-0.687).与心房收缩时间无相关关系,而与等容收缩时间,射血时间均弱负柑关(r=-0.280,-0.374).结论 早期新生儿心功能日龄间无差异;女性新生儿的心室舒张功能优于男性,而收缩功能无性别差异.左室舒张时间男性新生儿短于女性;右室的收缩早于左室,并且右室的收缩时间比左室长.心率增快主要影响舒张后期时间和舒张早期时间,与心房收缩时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