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漂浮电极床旁临时起搏治疗心梗并缓慢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向东 《临床荟萃》2004,19(3):140-140
患者 ,男 ,80岁 ,因左胸疼痛半天来院就诊。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剧 ,伴恶心、呕吐 ,非喷射状 ,大汗淋漓、烦躁。有烟酒嗜好。否认高血压病史 ,无糖尿病史。入院体检 :体温36℃ ,呼吸 2 0次 /min ,脉搏 5 8次 /min ,血压 10 0 / 6 0mmHg(1mmHg =0 .133kPa)神志清 ,呼吸音粗 ,未及干湿性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5 8次 /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 ,偶可及期前收缩。心电图 (入院时 ) :II、III、aVF导联异常Q波 ,S T段呈弓背样抬高 ,V3 R~V5R导联S T段弓背抬高 >1mm ,V2 ~V5S T压低 ,窦性心律 ,心率 5 8次 /min ;血肌酸激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心尖部起搏对治疗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对36例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经静脉临时起搏,根据心电图记录分为右室流出道、心尖部位起搏,随机将前者设置为实验组(20例),后者为对照组(16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治疗心衰方案.结果全部起搏成功,实验组心衰症状稳定需4~10 d,对照组需5~15 d.结论 与心尖部比较,右室流出道起搏更有利于缓慢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首次应用X线透视下经静脉起搏获得成功后,该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近年来,随着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不具备,所以有时需行非X线透视下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近年来,笔者应用经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行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6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27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施行经静脉心内膜临时起搏29例次。25例次经股静脉途经,4例经右颈内静脉。对10例发作阿一斯综合征进行了床边紧急起搏,其中4例经股静脉,4例经右颈内静脉,2例起搏失效死亡,股静脉穿刺简单,起搏电极容易到位,床边临时起搏可首先右颈内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5.
紧急床边起搏是指病情危重,患者不能搬动,只能在床边没有X线的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紧急临时起搏。因其具有操作方便,不需特殊场所,不需搬动患者,疗效确切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心内科于2004-01/2009-05对28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2003年3月~2006年2月使用普通双极心内膜电极,在非X线引导下,为23例患者进行紧急人工心脏起搏,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科近4 a来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20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均先选择右侧股静脉途径,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来调整导管位置,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本组中19例成功起搏,1例因心脏电-机械分离无起搏夺获,成功率达95%。2例在术后24h后发生电极脱位。结论: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2003年3月~2006年2月使用普通双极心内膜电极,在非X线引导下,为23例患者进行紧急人工心脏起搏,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医生在X线下安装起搏器,但在病情危重以至不能搬动情况下,需要在床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而缓解缓慢性心律失常.目前床旁应用漂浮导管临时起搏研究较多[1-3].总结我院2002/2008年共完成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置入4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应用X线透视下经静脉起搏首次获得成功后,该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不具备.所以,有时需行非X线透视下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1996-02~2006-04,我们应用经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行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6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45-1448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抢救急诊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急诊科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住院的23例在DSA引导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床旁安装心脏起搏器。观察比较两组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时间、一次起搏成功率、一次点击未到率,术后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起搏成功率、一次点击未到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区血肿、心律失常、电极脱位、导管相关性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身窦性心律恢复率、术后1周后自身窦性心律恢复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科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是一项简单而适用的方法,其安全性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疗效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0-04~2006—06经右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采用普通电极起搏导管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AMI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6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临时心脏起搏术支持下对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心律失常进行中毒抢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随机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组,18例)和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再进行解毒治疗.结果 起搏组18例经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右心室起搏成功并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配合解毒治疗措施后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P<0.01).中毒治愈率起搏组为88.9%,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P<0.05).结论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抢救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下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采用非X线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35例患者起搏均获成功,从开始静脉穿刺到完成右心室起搏时间5~20min,平均13min。35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29例,右室流出道起搏5例,右室流人道起搏1例。结论: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普通电极导管床旁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抢救措施,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 病历摘要 男,37岁。因间歇性头昏、短暂意识障碍11个月,加重2个月于2005—08—10入院。有长年饮酒史。每日发作症状1~3次。查体:T36.0℃,P68次/min,R20次/min,BP140/90mmHg。心界不大,HR66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肺腹(-)。辅助资料: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组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心脏超声: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17.
刘志琴 《临床荟萃》1995,10(23):1086-1087
某些原因引起的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在无条件或不宜作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时,可经食道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挽救病人生命。我们自1988年以来对24例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病人,经食道心脏起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心脏起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采用床旁经锁骨下静脉心脏临时起搏的床旁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经锁骨下静脉心脏临时起搏具有操作快捷,成功率高,患者创伤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起搏信号指导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0年Fuman开创了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诊治,本文在通过应用普通起搏导管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探讨在心电监护下起搏信号指导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心衰的起搏治疗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针对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如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而进行的常规心房或心室单腔心脏起搏器(如AAI、AAIR、VVI、VVIR等)、双腔心脏起搏器(如DDD、DDDR等),还有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心衰的起搏治疗: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或和具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期外收缩后增强(Post-Extra-Systolic Potentiation,PESP)、心脏收缩力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梗死边缘区起搏(Infarc Borderzone Pacing)、心外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Outside the Heart)等五种起搏治疗.由于前一种是对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而非针对心衰,因此本文不做介绍,下面仅对与心衰的治疗相关的五种起搏模式进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