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辉  于新发  董维 《新医学》2005,36(2):63-6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因发热1个月于2003-02-28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在本院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先后予头孢氨苄、氧氟沙星抗感染及布洛芬退热,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遂收入院.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男,53岁。因间歇性发热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受凉后发热、咽痛、乏力,自行服用布洛芬等5 d未见好转,就诊当地医院,发现双颈部淋巴结增大,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7 d,体温恢复正常,双颈部增大淋巴结消失。7 d后又反复发热,呈中高热,双颈部淋巴结增大,关节酸痛,乏力,间歇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转我院。查体:体温39℃,脉搏90/min,  相似文献   

3.
联合应用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及开塞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20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4年9月20日-12月20日本院儿科急诊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24 h内无腹泻,大便硬结或1~2 d内无大便,或体检左下腹可扪及粪块样包块者为研究对象,主要为病因不明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分析以病毒感染为主.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随机分组,腋温≥38.5 ℃者使用退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发热时相给予布洛芬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对病程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136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1组68例在腋温≥39.0℃给予布洛芬退热治疗,观察2组68例在体温38.5℃≤腋温<39.0℃给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分析体温恢复正常48小时所需的天数情况。结果 观察1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1%稍低于观察2组94.1%(P>0.05);观察1组体温正常48小时所需时间低于观察2组(P&lt;0.05);结论 体温超过39℃布洛芬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效果佳,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孙启红  朱姬莲  郭刚恒  刘春芳 《新医学》2005,36(11):664-665
患者,女,39岁,山东威海人.因反复发热3月余于2004-07-10入院.入院前多次发热,伴畏寒而无寒战,体温忽高忽低,规律不明显,最高时达39℃,最低时为37℃,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口服牛黄解毒片,体温下降至37.5℃左右,但几日后又反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4岁。以"发热、皮疹伴多关节肿、痛、僵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热,体温37.5℃,伴咽痛不适,无关节肿痛、皮疹,无尿急、尿频、尿痛及腹痛、腹泻等不适,在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抗生素(药名不详)1周余,无效,体温39℃,发热时伴有右膝、双肩及双手指  相似文献   

7.
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疗效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结果:在服药1-2 h内两组的退热速度和退热效果相同,但对乙酰氨基酚在用药3-4 h后体温呈回升趋势,而布洛芬能维持6-8 h。结论: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作用强,维持时间久。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男,48岁.因反复咯血痰3 a,复发3d入院.3 a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咳嗽、咯黄色黏液痰症状,间断出现痰中带血,伴有胸痛不适及乏力症状,故入我院求治.患者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无明显消瘦症状.查体:体温正常,左上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哕音,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阴影,考虑感染病变;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痰涂片:阴性;结核菌素实验: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发热时相给予布洛芬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对病程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患儿13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1组68例在腋温≥39.0℃时予布洛芬治疗,观察2组68例在体温38.5℃≤腋温39.0℃时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体温恢复正常48 h所需的天数情况。结果:观察1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稍高于观察2组的9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体温恢复正常48h所需时间低于观察2组(P0.05)。结论:体温超过39℃时给予布洛芬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效果佳,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女,14岁.以反复咽痛、发热1年,突发晕厥3 h入院.患者近1年来反复咽痛、发热,屡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前再次晚出现咽痛、周身不适,3 h前上体育课中感心悸、乏力,随即晕厥,无抽搐、恶心、呕吐、头痛、大小便失禁,来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 本例因间断发热、咽部不适1周就诊,按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5d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查甲状腺吸碘率明显下降,超声检查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不均匀回声伴散在无回声区,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泼尼松治疗2个月痊愈.结论 以间断发热、咽部不适为首发症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极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但两病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伍思国  陈春 《新医学》2005,36(6):311-31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4岁,已婚,农民兼职摩托搭客.因反复发热、两肘关节疼痛3个月,再发伴胸痛、咳嗽、气促1周于2003-05-15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无寒战,伴两肘关节红肿、痛,无游走性疼痛.当地卫生院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予"青霉素"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但3日后又出现发热,两肘关节红、肿痛,再次到当地卫生院诊治,仍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用"青霉素"治疗,症状好转,但此后反复出现发热,两肘关节红、肿痛,热退时无大量出汗,热退后一般情况好.入院前1周出现高热,体温39.0~39.3℃,无寒战,自觉全身乏力、胸痛,无全身酸痛.伴咳嗽,以干咳为主,少痰,无血丝痰,并气促、心悸.无头痛、呕吐,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5 kg.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女,13岁.因双手指反复起红斑、脓疱伴疼痛4 a余入院.患于2001-01不慎被削笔刀割伤右手大拇指外侧表皮,当时无明显出血及疼痛,未予重视.不久,伤处起黄豆粒大小水疱,伴有瘙痒,搔抓后渗液,很快出现小脓包,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未予诊治.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女,23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1月余入院。1个月前无明确原因突发高热伴寒战,在村卫生室测体温39.5℃,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曲松、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2天,用药期间无发热,停药后再次出现发热、寒战,日间体温为39℃左右,夜间渐降至37℃,伴明显乏力、大汗,无腹痛、腹胀、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及关节肿痛等症状,食欲欠佳,精神差,睡眠可。  相似文献   

15.
杨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288-4288
1病历摘要男,76岁。2009—03-19突然出现寒战、发热,当时体温波动在37.7~38.5℃之间。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无头痛,腹痛,无尿频、尿痛。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WBC7.6×10^9/L,N0.599,L0.345,Hb125g/L。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扑热息痛、感冒冲剂等治疗,症状改善。于2009—03—21再次寒战、发热,体温在37.5~38℃之间。无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苯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组织样麻风瘤氨苯砜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复发热就诊,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经反复追问病史,患儿曾在当地皮肤病医院诊断为组织样麻风瘤,遂给予氨苯砜等抗麻风治疗,症状好转。服药3周后出现发热,转皮肤病医院进一步治疗,诊断为氨苯砜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保肝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服用氨苯砜治疗组织样麻风瘤的患者,如出现反复发热、肝肾功能异常,要想到氨苯砜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女,28岁,因头昏,乏力0.5a,反复发热20d入院。0.5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周身乏力,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轻度贫血,给予门诊治疗,症状无好转。23d前因急性阑尾炎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d出现发热,t37.5-40℃左右,应用药物(药物不详)后体温仍反复,并伴纳差,1个月来体重下降10kg。门诊以高热待查收入。  相似文献   

18.
侯伟坚  文卫平 《新医学》2006,37(4):211-21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反复发热、咽痛半年,伴流涕5个月于2004-02-02入院.患者半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40.0℃,伴持续性咽痛,无鼻塞、流涕、头痛、咳嗽、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等不适,在外院应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静脉滴注治疗(具体不详)上述症状能暂时缓解.5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侧鼻腔流脓涕,伴双侧间歇性鼻塞,有黄痰自鼻咽部流下,在外院予化痰等治疗效果欠佳,鼻腔及鼻咽部多次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均报告为"慢性黏膜炎症".患者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疗,期间反复出现弛张热,体温38.0 ~39.5℃,经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用激素治疗能暂退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发热时相给予布洛芬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病人对病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急诊收治的15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6例。将38.5℃≤腋温<39.0℃设为甲时相,腋温≥39.0℃为乙时相。A组患者体温(腋温)达到甲时相时即给予布洛芬0.2 g口服,B组患者体温达到乙时相时给予布洛芬0.2 g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体温恢复正常持续3 d所需时间。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3%,B组为96.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持续3 d所需时间显著多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时相(体温超过39℃)给予布洛芬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可明显缩短病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苏桂华  董芬  刘姣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871-871
男,18岁,学生。因反复出现皮疹半年,乏力、发热20天入院。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周身皮肤瘙痒,伴风团样皮疹,诊断为荨麻疹,间断服用氯雷他定(开瑞坦)及西替利嗪等药物,症状时轻时重,近半年反复发作,有时可自愈,近20天患者感乏力、周身不适,食欲缺乏,厌油腻,无呕吐,发热以夜间为著,体温38℃左右,夜间有盗汗现象,轻咳,无腹痛,近5~6天左侧睾丸胀痛不适。查体:体温38.3℃,血压115/76mmHg。精神不振,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未闻及异常,肝区叩痛,双肾区无叩痛,四肢关节活动好,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一),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