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如刚  陶新莉  李翔  杨际  王莉  李如春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11-12,F0002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并经病理证实的股骨颈疝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疝窝位于股骨颈移行处前段,X线检查示病灶直径〈1cm;CT检查于股骨头、股骨颈移行处前缘见囊状影、骨质硬化、与病灶相连的骨皮质局限性裂隙样中断。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股骨颈疝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锐利的薄层硬化缘,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对于有症状者手术去除病变后症状可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患者共发现28个股骨颈疝窝,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MRI T1WI序列表现为低信号,T2WI和STIR为高信号.结论:股骨颈疝窝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典型征象,CT和MRI可明确股骨颈疝窝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HR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CT检查。结果8例股骨颈疝窝,其中单侧7列,双侧1列,共9个病灶;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X线平片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灶,周边环以均匀薄壁硬化圈,CT表现伴清晰均匀薄层硬化圈的低密度灶。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X线及CT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39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结果:39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7例、右侧18例和左侧1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3 ~ 28mm.CT表现为有硬化环的低密度灶,并伴前方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殊的CT表现,CT可依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确诊股骨颈疝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7±14岁。7例均行骨盆X线平片及CT检查;另有5例行MR检查;1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有2例行疝窝手术刮除。结果:7例共8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15 mm。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有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其内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硬化、清楚;MRI上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周骨髓未见异常信号;放射性核素显像无明显异常。结论:股骨颈疝窝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反映股骨颈疝窝的水分子弥散特征的研究尚少有报道。目的:利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定量测定对股骨颈疝窝和正常股骨颈进行鉴别,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弥散系数值、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X射线平片、CT、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依据CT和常规磁共振成像上异常表现,行股骨颈疝窝弥散系数测量,并与正常股骨颈弥散系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共20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X射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磁共振成像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股骨颈疝窝的表观弥散系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股骨颈。结果提示,弥散加权成像为股骨颈疝窝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证实股骨颈疝窝的弥散增加和弥散系数值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X线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度经X线诊断的28例FAI患者的影像资料,男16例,女12例,其中20-30岁者4例,30-50岁7例,50岁以上者17例。结果:股骨头颈交接处骨性突起呈"手枪柄"样畸形者16例,股骨颈a角显示异常15例,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小者10例,出现8字征者6例,存在股骨颈疝窝者3例,出现髋臼缘增生硬化者19例,有髋臼缘游离骨赘7例,其中以一36岁男性症状较为显著,经跟踪随访复查,原病变髋关节继发早期股骨头坏死伴髋关节退行性改变;结论:X线平片作为FAI诊断首选及筛查诊断手段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CT检查12例,MR检查1例。结果19例病灶位于长管骨,包括胫骨11例,股骨6例,肱骨2例,另1例位于肋骨;干骺端11例,骨干5例,骨端4例。按影像学表现分为两型:皮质型(或偏心型)14例,髓腔型(或中央型)6例。皮质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或骨皮质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10例)或多房状(4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髓腔型病灶位于骨髓腔,X线平片、CT表现为呈中心性扩张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有薄层硬化边,可伴有轻微膨胀,骨皮质变薄。1例皮质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但影像学特征不同,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典型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在骨内的位置,灶内及周围骨结构的详细情况,对明确诊断起重要作用;MRI显示软组织及骨髓优于CT,能帮助对个别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及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及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19例均有平片资料,其中9例有CT资料,1例有MRI资料。重点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19例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胫骨13例,股骨6例;部位:干骺端10例,骨干9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6例)或多房状(13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1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X线和CT是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对其诊断的认识.方法 分析总结19例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髋周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及CT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髋周骨内腱鞘囊肿19例病灶,X线及CT影像均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囊状透亮区,边界清晰,有较完整的硬化缘.本组19例CT扫描检查,其中8例做了三维重建,16个病灶呈单房性圆形或椭圆形,内为软组织或液体密度,CT值约为40 HU左右,3例位于股骨头中心部位呈多房囊状,其中有粗细不等的间隔;2个病例内可见气体密度,4个病灶相邻关节面可见裂隙,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局部关节面骨质缺损或骨质塌陷,19例均显示边界清楚,周围可见约1 mm的硬化缘.结论 髋周骨内腱鞘囊肿在X线及CT影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髋周骨内腱鞘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型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做X线平片检查,其中20例无移位或嵌顿性股骨颈骨折进一歩做了MRI检查,并依据骨折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做出分类。结果:在60例股骨颈骨折中,30例为股骨头下骨折,占50%,16例股骨颈中部骨折,14例基底部骨折。股骨头下骨折中1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股骨颈骨折属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最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特别妇女)。在股骨颈骨折中以头下骨折最为常见且股骨头坏死率很高。移位的头下骨折通常在AP位X线平片上表现明显,而无移位的头下骨折X线改变不明显,常需做进一歩影像检査,诸如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臼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9月至2008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髋臼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病人X线平片显示6个病灶,CT显示8个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缘。MRI显示病灶以液体信号为主,其内见有混杂信号。其中1例CT、MRI显示双侧囊肿均与髋关节相通。【结论】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髋臼骨内腱鞘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在检出病灶方面优于X线检查,且可确定病变性质,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3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全部具有影像学资料,其中26例摄取常规X线平片,12例使用数字化X线摄片装置,11例行CT扫描,随访2~21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根据典型影像学特征及追踪随访诊断,总结缺损转归的X线及CT特点。结果:共累及43骨,47个病灶,缺损表现为杯口状或蝶状,内缘有硬化线与骨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23个病灶随访复查大小无变化,16个病灶痊愈,2个病灶逐渐扩大并广泛累及髓腔,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2个病灶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有自愈倾向,缺损亦可长期存在,病灶扩大有可能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缺损有可能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随访观察的26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26例(30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8例(20个病灶)有CT资料,13例(14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4年,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重点分析X线、CT特点。结果:26例共30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5个,胫骨近侧干骺端9个,股骨近侧干骺端3个,腓骨远侧干骺端2个,胫骨骨干1个;单发22例,多发4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位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部分病灶凹向髓腔且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14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8个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缩小,3个病灶经手术治疗,3个病灶完全消失。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CT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有X线及CT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4例中单侧股骨头受累32例,双侧受累12例,股骨头外形完整16个,塌陷28个。结论CT能发现X线不能发现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变;对已发现的病变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病变范围和程度;能清楚显示骨性关节面、骨皮质中断及关节腔内异物,髋臼缘硬化等,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8例有X线及CT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8例中单侧股骨头受累64例,双侧受累24例,股骨头外形完整32个,塌陷56个。结论:CT能发现X线不能发现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变;对已发现的病变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病变范围和程度;能清楚显示骨性关节棉、骨皮质中断及关节腔内异物,髋臼缘硬化等。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I征象并探讨其相应的病理基础。方法分析和总结18例30髋随访和病理证实的股骨头坏死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28髋CT上的粗细不均、凹凸不平、边界较模糊的高密度硬化线均与MRI相应部位的“线样征”对应,另2髋MRI上出现“线样征”而CT仅表现斑点状硬化。CT上高密度硬化线围绕的病变区表现正常者26髋,分别对应MRI“线样征”包绕区脂肪样信号者12髋和混杂信号者14髋;4髋骨小梁模糊与MRI“线样征”包绕区混杂信号者对应。结论CT上高密度硬化线与MRI上“线样征”相对应,是坏死区和正常存活区的反应界面,均可作为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特异性征象,但MRI较CT能够准确反映不同修复时期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X线、CT影像分析下叶肺部病灶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正确认识下叶肺结核,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早治疗。方法:下叶肺结核56例均摄正侧位胸部X线片及胸部螺旋CT扫描,病灶部位均行2~5 mm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分析其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及CT表现:斑点片状渗出影19例,肺叶、肺段实变阴影7例,球形肿块病灶5例,结节样9例,单个或合并空洞10例,合并其它病变6例。结论:正确应用螺旋CT扫描结合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下叶肺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基层医院采用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红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88-2988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X线平片、CT和磁共振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收集鹤壁市鹤煤总医院2008-2011年的61例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的X线平片、CT及磁共振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其征象.结果 34例X线平片股骨头无明显改变;55例CT平扫股骨头内可见高密度硬化或小囊性变;61例磁共振检查股骨头内可见不均匀性低信号改变或不规则高信号混杂.结论 磷共振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诊断最敏感最特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SD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共45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进行CT扫描并SSD三维重建,将股骨头与髋臼分离,主要观察髋臼的发育情况,对髋臼发育不良进行分型并与X线及手术对照。结果 小儿髋臼发育不良的主要三维CT表现:①髋臼缘变平、凹陷、凹凸不平、“双边”征,髋臼窝底局部或整个变浅伴髋臼不规则增大或变小。②假臼形成。③单纯髋臼窝局部缺损,髋臼缘发育正常。43个髋臼发育不良的三维CT表现与手术相同,其中中上缘发育不良24髋,后缘发育不良6髋,前缘发育不良4髋,混合型发育不良8髋,单纯髋臼窝底发育不良1髋。结论 SSD三维图像不仅可以对DDH作出正确诊断,而且可以分离髋关节,多角度清楚显示髋臼病变,并对髋臼发育不良确切分型,为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术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