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法,对我校附属医院2009—2010年抗菌药引起的109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9例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46~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46.79%;共涉及30种抗菌药,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52例,占47.7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3.58%;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32.11%和24.77%。结论抗菌药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应充分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5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例ADR病例报告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为22例,占42.31%,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为19例,占36.54%;口服给药途径为34例,占65.38%,口服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谨慎用药,以减少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探究我院2012~2013年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此确保临床合理、安全用药。选取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上报数据:年龄、性别、用药类型、药品剂量、不良反应分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以此发现不良反应几率最高的化学药物,分析反应特点。在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60岁人群是发生的主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同时,在化学药物方面,200例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包含75种药物,其中105例使用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52.5%。在给药方式方面,100例为静脉滴注,占50%;86例为口服,占43%。85例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2.5%,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化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关注老年人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尽量减少静脉给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安全,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并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01—12收集的129例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129例ADR报告中,男性59人,女性70人,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53例,占41.1%);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115例,占89.1%);引发ADR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43例,占33.3%);ADR损害类型主要是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2例,占40.3%)。结论医疗机构要加强ADR报告制度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76例,占63.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81例,占67.5%,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本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到的89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89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2%);单一用药37例,合并用药52例(占58.4%);超剂量用药3例和不合理用药33例(占40.4%);静脉给药引发ADR占79.8%;抗生素所致ADR居多,占46.7%。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9%)。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为临床小儿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减少ADR对小儿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3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01-2009-10378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致器官损害、ADR患者的不良反应史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报告中,抗生素ADR占37.3%,静脉滴注给药时发生ADR占88.62%。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采取有针对性地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4年上报的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有70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多,约占44.4%;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约占81.7%。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宋文霞  张瑞辉  钟天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45-4445,4470
目的分析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某医院2008-01-01-2008-12-31 102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及用药途径、用药次数、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ADRs涉及的药物类别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中药制剂其次;ADR涉及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临床表现以药疹最多。结论继续做好ADRs的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0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注意事项、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0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6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1种,占药品总数18%,占病例总数29%;中成药12种,占药品总数20%,占病例总数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1%;老年患者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占5%。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涟源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我市收集的3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男性209例,占54.7%;女性173例,占45.3%,男性高于女性;20~59岁的年龄阶段发生ADR的报告例数278例;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49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注意事项、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0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6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1种,占药品总数18%.占病例总数29%;中成药12种,占药品总数20%,占病例总数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1%;老年患者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占5%.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引起皮肤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为今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住院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10例,并对其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发皮肤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以静脉注射为主;11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共涉及63种药品,且抗感染药物的品种和例次最多;重度不良反应者12例,中度不良反应者38例,轻度不良反应者60例;剥脱性皮炎3例,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2例,多形红斑型4例,荨麻疹型3例。结论加大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检测的力度,并做好与之相关的知识宣传,以此来实现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16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的ADR中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95.2%;以抗感染药最多,占71.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4.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深入宣传ADR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增强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责任意识,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收集并上报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在1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占首位;不良反应主要类型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药物热等。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高县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半年收集的3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21例,占60.00%;静脉给药的药品不良反应为31例,占88.57%;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16例,占45.71%;其次为中药制剂8例,占22.8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15例,占42.86%。结论: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护,降低ADR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对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归纳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选取儿科住院部所收治患儿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儿科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65例(65.00%)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皮肤损害;73例(73.00%)患儿为用药剂量超标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滥用、配伍不合理及剂量超标均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提高用药安全水平,需要从强化思想意识,加强宣传,构建规范标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01例门急诊静脉治疗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ADR中,50岁及以上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见,占总例数的85.15%,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心血管系统表现和静脉炎。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63-3263
目的分析肥城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以完善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肥城市人民医院各科室2008-01-2010-10上报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10类46种药品,抗微生物药最多(20种,占43.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36例,占76.84%);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ADR最多(76例,占42.94%)。结论应规范抗微生物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完善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掌握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ADR报告表填写项目录入Microsoft Excel XP电子表格,根据统计药品ADR发生的患者年龄、ADR表现的分布情况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68份报告中,其中ADR发生较高的分别是抗菌药物、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3.63%,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3.2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增强ADR呈报意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