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方法。方法 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左上腔静脉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心房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心耳(4例),心室起搏电极分别固定至右心室间隔部(2例)或心尖部(2例)。术后当天、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测试起搏电极参数。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放置右心房(心耳处)和右心室(间隔部或心尖部)起搏电极导线,随访1年,起搏电极参数良好。结论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适当的导丝塑形和操作,通常可将导线固定于右心房心耳部和右心室间隔部或心尖部。  相似文献   

2.
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肺动脉栓塞(PE)作为其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在我国未经治疗PE的病死率可高达20%~30%,占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多数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抗凝治疗,而腔静脉滤器(VCF)则被广泛用于预防致死性PE的发生和作为出血高危患者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3.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腔静脉频谱多普勒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序贯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时上腔静脉多普勒频谱变化规律 ,预测疾病的演变过程。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2 2例肿瘤性SVCS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上腔静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分析心动、呼吸周期对上腔静脉频谱的影响。结果  2 2例SVCS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阶段上腔静脉频谱形态表现为从连续性、宽带状向期相性的变化趋势 ;治疗前S波、D波峰值速度分别为 (15 4.78± 5 2 .15 )cm /s、(15 9.3 8± 46.5 6)cm /s ;治疗后S波、D波峰值速度分别为 (5 8.78± 3 3 .43 )cm /s、(3 4.96± 17.5 6)cm/s。治疗前S波、D波峰值速度在呼吸周期中的差值分别为 (2 .14± 2 .0 8)cm /s、(2 .73± 2 .68)cm /s ;治疗后其差值分别达到 (7.68±6.2 2 )cm/s、(6.3 2± 4.98)cm/s。结论 在肿瘤所致SVCS疾病演变过程中 ,上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呈规律性特征 ,体现在心动及呼吸周期中血流频谱波形及速度的动态变化 ,该变化可预示SVCS疾病过程的转归 ,便于评价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腔静脉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本院自 1 993年以来收治 5例 ,现就其诊断与治疗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5~ 60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腰部胀痛伴血尿 2例 ,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右肾积水 1例。 5例均常规行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 (RVU)检查 ,3例行逆行尿路造影 ,2例行MRU(磁共振尿路造影 ) ,经上述检查均能作明确诊断。Ⅰ型 (低襻型 )4例 ,Ⅱ型 (高襻型 ) 1例。 4例均作输尿管切断作端 端吻合术 ,并置入内支架双“J”管 ,4周后拔除。 6个月后复查作B超及IVU检查提示肾积水…  相似文献   

5.
正常成年人上腔静脉的二维超声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SVC)最佳超声检测途径,获取较客观的SVC形态学指标。方法对随机选取的56例健康志愿者行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剑下四腔切面基础上的SVC超声探查,测量平静呼吸状态下各切面SVC内径及可见长度。结果56例受试者右锁骨上窝、胸骨旁心尖五腔及剑下四腔切面SVC显示率分别是,96.43%、89.3%、82.1%,显示长度分别是(56.49±7.91)mm、(28.29±5.83)mm、(22.05±4.37)mm。吸气相内径分别是(16.00±2.11)mm、(13.71±2.34)mm、(11.43±2.05)mm,呼气相内径分别是(9.41±1.63)mm、(8.91±1.78)mm、(6.61±1.14)mm。结论右锁骨上窝切面及心尖五腔切面SVC显示满意率较高,可对SVC行全程检测。SVC内径随呼吸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预防肺栓塞(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全部行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采用B/BRAUN VENA TECHTM LP滤器,滤器均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 48例滤器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手术均获成功,无滤器释放不全、穿孔、脱落、移位、出血和滤器释放通路血栓形成。术后随访48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未出现滤器移位、倾斜、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PE)。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安全和有效预防肺栓塞(PE)的发生,且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患者上腔静脉 (SVC)血流频谱形态变化 ,探讨其频谱特征。方法 :对 48例 SVCS患者和 42例健康志愿者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 Acuson XP/10及 Sequoia512彩色电脑声像仪 ,同步连接心电图及呼吸信号记录仪。结果 :48例 SVCS患者外压型 3 8例 ,腔内型 9例 ,其它 1例。外压型因狭窄程度不同 ,SVC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不同 ,14例外压伴轻度狭窄者 SVC频谱呈全填充状 ,但 S波、D波清晰可辨 ;19例外压伴中度狭窄者频谱呈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 ,收缩期S波、舒张期 D波难以分辨 ;5例外压伴重度狭窄及 9例腔内型者 ,血流频谱均呈低幅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频谱。外压伴轻中度狭窄、伴重度狭窄时 SVC峰值速度分别为 (198.0± 2 6.0 9) cm/s,(2 5.3 4± 19.47)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腔内型血流速度为 (16.4± 6.91)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其它 1例为 SVC术后瘢痕性狭窄 ,SVC血流速度加快。 48例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 ,SVC血流频谱峰值速度受呼吸运动影响减小。结论 :不同原因及狭窄程度的 SVCS其频谱形态及流速在心动周期及呼吸周期中表现不同 ,该特征性变化为超声诊断 SVCS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导致的肺栓塞(PE)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1例行可回收型IVCF置入术患者(可回收型IVCF组)以及35例行永久性IVCF植入术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永久性IVCF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情况和死亡人数。结果两组术后0~6周和7周至2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型IVCF组慢性血栓后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和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永久性IVCF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回收型IVCF置入效果好,且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永久性VCF组,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88年始开展布加综合征 (BCS)的综合治疗研究 ,共治疗各型布加综合征 6 2 2例 ,其中行介入治疗 2 6 7例。 1990年以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1990年以后开展了球囊导管破膜扩张成形术 ,1992年后又开展了内支架置入术。自 1997- 0 4~2 0 0 2 - 10对 7例双侧股静脉完全堵塞患者 ,经上腔静脉 (SVC)成功地实施了下腔静脉扩张成形并支架置入术 ,其中 1例加行肠腔分流术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年龄 2 4~ 5 9岁 ,平均 34岁。病程 3个月~ 17a。主要以腹胀、乏力、纳差、双下肢不同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CF)在深静脉血栓(DVT)手术治疗过程中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手术指征。方法术前经股静脉植入腔静脉滤器15例,其中上腔静脉滤器1例,下腔静脉滤器14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取栓,其中单纯取栓9例,取栓 球囊扩张4例,取栓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2例。结果所有滤器均成功放置。术后随访3~24个月,无肺栓塞发生,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滤器倾斜2例,倾斜角度小于15°。滤器后撤 1例,无其它相关并发症。1例颈内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明显;14例下肢DVT中11例效果显著,显效率为78.6%(11/14), 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9%(13/14)。结论腔静脉滤器植入能有效预防肺栓塞,手术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5岁,间歇性右上腹疼半年。体检腹软,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诊断:下腔静脉实性占位。CT检查:肝门至肾门水平下腔静脉走行区见一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略呈分叶状,大小约9.0cm×4.5cm×4.5cm(图1),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下腔静脉管腔增粗,胰头受压移位(图2)。CT诊断:下腔静脉占位性病变,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MR下腔静脉及门静脉成像:下腔静脉平肾门至第二肝门水平明显扩张,最宽处直径约4.5cm,其内见大小约9.0cm×4.5cm×4.5cm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异常强化,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未见异常(图3)。MR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病变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229例BCS患者IVC的超声图像和介入治疗时的影像资料.结果 (1)IVC闭塞性病变和狭窄性病变在合并血栓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建立侧支循环和病变远段血流是否异向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IVC膜性闭塞和节段性闭塞在病变远段血流是否异向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侧支形成和病变远段血栓形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IVC膜性狭窄和节段性狭窄在合并血栓、侧支形成及病变远段血流是否异向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BCS患者IVC病变远段血流逆向或双向几乎仅见于闭塞性病变,偶见于IVC狭窄性病变在其远段有粗大侧支循环者;IVC闭塞性病变合并侧支和血栓多于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先敏 《临床荟萃》1990,5(12):552-554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上腔静咏闭塞性病变,不是一种独立疾病。1757年William与Hunter首先报道主动脉瘤引起上腔静脉阻塞,1949年Mclntire收集世界文献已报告502例。国内报告病例逐渐增多,198l年黄席珍报告86例,指出本征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14.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超声特征,评价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观对21例SVC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上腔静脉及相关部位的超声检测.结果本组21例SVCS患者,包括纵隔及周围组织病变致外压型15例,上腔静脉腔内血栓5例,纵隔畸胎瘤术后致上腔静脉瘢痕性狭窄1例.外压型见上腔静脉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变细[(6.7±7.4)mm vs(11.4±2.1)mm,P<0.001],血流速度加快[(128.0±40.9)cm/s vs(50.3±8.2)cm/s,P<0.01],2例上腔静脉狭窄严重者血流速度减慢.5例腔内型SVCS均见上腔静脉腔内血栓,彩色血流信号变弱,血流速度变慢[(16.4±6.9)cm/s vs(50.3±8.2)cm/s,P<0 011.结论超声检查不但可以评价SVCs病变部位及程度,同时还能提供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5.
霍花  王娟  张鹍 《当代护士》2018,(2):159-161
正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是一种常见的体静脉连接异常,可单独存在。若与右侧上腔静脉合并存在时即为双上腔静脉(double superior vena ca-va,DSVC)。双上腔静脉是胚胎时期的左前主静脉未退化而持久存在形成左上腔静脉,发病率约为0.3%~0.5%,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率约为11%[1]。胚胎期的左前静脉与左cuvier管(也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88年~2010年2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1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72.6±21.7)min,出血量(54.1±16.7)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0.5)d,住院天数(7.2±1.9)d,没有出现并发症.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136.8±19.8)min,出血量(245.3±112.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0.6)d;住院天数(11.7±4.8)d,3例发生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是目前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上腔静脉综合征 (superiorvenacavasyndrome ,SV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 ,从而导致上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是临床上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1,2 ] 。护理人员应认识该综合征 ,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本文结合我科收治的 77例SVCS谈谈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我院 1983年 9月~ 1999年 9月的SVCS病例共 77例 ,其临床资料如下。1 1 性别与年龄 男 6 9例 ,女 8例 ,年龄从 8~ 74岁 ,平均年龄 5 1 8岁。1 2 症状、体征 (附表 )附表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山羊心脏上下腔静脉肌袖进行大体观测及电镜观察,为研究上下腔静脉肌袖与局灶性房颤的关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方法和电镜观察羊心的上下腔静脉及其表面的心肌纤维。结果羊的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出现率是100%,肌袖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41±1.00)cm、(1.05±0.26)cm、(0.12±0.04)cm;羊的下腔静脉心肌袖的出现率是98%,肌袖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1.32±0.32)cm、(1.03±0.28)cm、(0.13±0.06)cm;肌纤维多数来源于右心房前后壁,也有来自于左心房或左右心房的。电镜下可见肌袖细胞之间存在特化连接。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质内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比较丰富。细胞之间存在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心肌袖细胞的特征与心房心肌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①山羊心脏的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普遍存在心肌袖组织,成为沟通左右心房的又一重要通道,可能是心电折返的形态学基础;②心肌袖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肌袖与心房肌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下腔静脉血栓和(或)静脉炎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预防作用,对12例有肺栓塞史的下腔静脉血栓和(或)静脉炎的病人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并随访6~18个月.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有肺栓塞史的下腔静脉血栓和(或)静脉炎的病人再次发生肺栓塞有确切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双下肢的髂静脉、下腔静脉压力,计算压力差(髂腔静脉压力差),并探讨髂腔静脉压力差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经MRV确诊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32例,均合并同侧下肢静脉曲张。32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测定静息状态下双侧(患侧及健侧)髂静脉压力、下腔静脉压力,并计算压力差;同时行下肢曲张静脉的高位结扎术及激光闭合手术。结果:DSA造影结果显示,12例受压髂静脉管径增宽、密度减淡,2例受压段髂静脉充盈缺损,3例受压段髂静脉有分隔形成,21例伴有明显的侧枝循环,12例静脉排空延迟,5例未见明显异常。髂腔静脉测压结果显示,健侧髂腔静脉压力差为(1.1.406±0.0985)cmH_2O,患侧髂腔静脉压力差为(1.3594±0.1510)cmH_2O,两侧静脉压力差均小于2 cmH_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或加重病例;合并静脉淤滞性溃疡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最高,达83.3%。结论:若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健侧与患侧的髂腔静脉压力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认为髂静脉受压尚未造成患肢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或已代偿,故无需处理受压迫及狭窄的髂静脉,只需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即可达到良好效果。测定静息状态下髂腔静脉压力差可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