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药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神心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总结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病机制,并综述中医药调节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性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在内脏高敏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检测22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和19例正常人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及直肠顺应性。取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对MC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BS患者肛门直肠括约肌的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与正常人相似(P>0.05);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直肠顺应性降低(P<0.01);向直肠内注气20或40ml后,均可引起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且D-IBS和C-IBS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而乙状结肠MC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BS患者MC存在变异,MC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逍遥散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应激法诱导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作为心理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模型、阳性对照和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容量下行直肠扩张AWR评分变化,观察逍遥散的干预作用。结果: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诱导IBS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增高(P〈0.01)。逍遥散能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AWR评分(P〈0.05-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逍遥散对心理应激致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月经周期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周期对健康妇女肠道的影响国内外均有报道[1] ,如部分妇女月经期出现便秘、腹泻、腹胀等肠道症状 ,然而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月经期肠道症状有无改变 ,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为此 ,我们进行了如下临床调查。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6 8例 2 0~ 39(平均 31)岁女性患者 (IBS组 ) ,临床有腹胀、腹痛或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 ,而经体检、实验室检查及钡剂灌肠或肠镜检查等排除器质性病变 ,按罗马标准[2 ] 诊断为IBS ,并排除下列情况 :①妊娠期 ;②有明显月经异常 ,如闭经、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等 ;③糖尿病及慢…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用于评估IBS患者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内脏感知、反射反应和中枢反应,作为评估胃-肠通路上的内脏感觉传导异常的依据。目前证明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特征性的病理生理基础。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肠道局部机械性受体和神经末稍的超敏感,神经通路及中枢神经短暂或长期的功能异常。其中异常的中枢兴奋性和神经-肥大细胞联系是IBS患者内脏高敏感的重要解发点。总之,脑-肠轴上有多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形成内脏感觉的异常。上述部分发病机制已在动物高敏感模型中得到证实,而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提示在脑-肠轴的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神经介质发挥作用,为IBS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相信今后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最终有助于我们认识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发生机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电刺激对应激诱导产生的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48只大鼠等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由双重应激诱导产生,其内脏高敏感性程度由肌电图及腹部撤退反射的分数来评估,对照组不接受双重应激。建模后在所有大鼠的结肠浆膜层包埋刺激电极,待手术恢复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长脉冲电刺激、短串脉冲电刺激、无电刺激,刺激结束后再次对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 通过应激诱导,模型组大鼠对结肠扩张压力的敏感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加(P<0.01)。串短脉冲、长脉冲结肠电刺激相较无电刺激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P<0.01)。 结论 串短脉冲、长脉冲结肠电刺激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内脏敏感性、 肠屏障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autonomic nerve function,ANF),探索它们在IBS-D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 年10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的46例IBS-D患者(IBS-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评估其临床及精神心理症状,并检测内脏敏感性、肠屏障功能及ANF,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并分 析IBS-D组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IBS-D组的病情尺度调查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汉密尔顿焦 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内脏敏感指数(visceral sensitivity index,VS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内脏敏感性检测中,IBS-D组对直肠扩张刺激的最大耐受阈值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初始感觉阈值和持续排便阈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屏障功能血清标志物 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D-乳酸在IBS-D组中均显著升高(均P<0.05)。IBS-D组的ANF总分和副交感计分 以及两者的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IBS-D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HAMA,VSI和血清DAO与IBSSSS 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28,0.575,0.507;P<0.01),3个内脏感觉阈值均与IBS-SSS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36, –0.476,–0.697,P<0.01);与内脏感觉阈值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除IBS-SSS外,还有HAMA,HAMD,VSI和血清 DAO(均P<0.05);ANF与其他指标间未发现关联。结论:IBS-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内脏高敏感、肠屏障受损和 以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的ANF失调,前三者均与病情程度相关,可能在IBS-D病理生理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泻、排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中腹痛被认为与患者增加的内脏敏感性密切相关。1973年,Ritchie第一次报道IBS患者对结肠扩张性刺激的内脏敏感性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即IBS患者具有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1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肛门直肠动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2 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4例正常人采用液导法进行直肠肛管压力测定 ,用持续气囊扩张法进行直肠敏感性检测。结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静息压、直肠外括约肌静息压力、直肠内括约肌静息压力、外括约肌最大缩窄压、内括约肌最大缩窄压 (分别为 2 2± 0 81kPa、8 6 4± 2 7kPa、4 3± 1 4kPa、2 2± 5kPa、9 4± 2 3kPa)与正常组 (9 2± 1 4kPa、5 2± 2 2kPa、1 1± 0 5kPa、2 4± 6kPa、12 9± 4 5kPa)相似(P >0 0 5 )。但直肠最低敏感量、有便意时的气囊容积、便意窘迫时的气囊容积及最大耐受容积 (34± 19ml、74± 2 4ml、12 5±6 4ml和 16 4± 5 2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84± 4 8ml、10 4± 5 2ml、2 0 4± 6 9ml、2 5 4± 74ml) (P <0 0 5 )。结论 :IBS患者症状的产生可能与直肠肛管的机械压力无关 ,直肠高敏感性可能在IBS患者肠道症状的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highly prevalent and can affect up to 20% of the population. It is a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GI)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s in motility, secretion and visceral sensation. A range of clinical symptoms characterizing this disorder includes altered stool frequency and form, abdominal pain and bloating.[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5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心理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2周后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和除腹胀以外的肠道症状,其中以腹痛症状的改善明显(5.10±0.74 vs 3.10±1.10,P<0.05)。实验组症状自评量表 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均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以焦虑、抑郁因子下降明显(2.56±0.07 vs 1.46±0.07;2.45±0.03 vs 1.34±0.04,P<0.01)。结论:心理治疗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能改善患者伴随的焦虑、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与正常健康人之间焦虑、抑郁症状的差异,探讨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IBS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2组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率分别为28%(28/100)、35%(35/100);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7.27±10.53、48.16±9.4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62±8.23、42.25±9.25,IBS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女性IBS患者分别占IBS组焦虑、抑郁患病率的64.3%(18/28)、60.0%(21/35),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9.12±9.21、52.25±9.34,男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6.56±8.72、47.81±8.93,女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IBS患者(P均〈0.05)。结论 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女性IBS患者精神心理症状比男性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电活动和胃肠激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肠道电活动和胃肠激素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IB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对照组(n=24)和IBS组(n=26)对比研究.肠生物电检测通过自适应滤波和功率谱分析,胃肠激素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IBS组小肠、结肠电活动的主频率(周次/min)分别为10 ̄12和4 ̄7,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IBS组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和生长抑素(S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治疗价值。方法: 84例IBS患者,给予双歧杆菌3~4片/次,每日3次,每周门诊随访。对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进行分级、评分,评定双歧杆菌对I BS各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双歧杆菌治疗后2周、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83.40%,其中对腹痛、腹胀、腹鸣、稀便改善尤为明显。结论: 双歧杆菌对IBS各主要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价值,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治疗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作用。方法 82例按罗马 标准确诊的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 1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氟西汀(10 mg·d- 1 ,每日1次)口服,疗程8周,同时给予精神心理支持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改善有显著差异(P<0 .0 5 ) ,两组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P<0 .0 1)。结论 加服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支持治疗对IBS有显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情绪、人格特质、述情特点、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及家庭情况等因素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通过方便取样对12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进行腹部症状及严重程度调查,同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量表(ICHSB)等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1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 1.IBS组抑郁、焦虑、家庭环境因子V、艾森克因子N和因子总分、多伦多述情障碍因子Ⅱ[分别为(40.23±6.96)分,(38.73±7.49)分,(6.78±1.57)分,(13.67±5.37)分,(43.11±7.12)分,(23.12±4.42)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43±7.25)分,(32.08 ±7.25)分,(5.72±2.01)分,(11.22±5.43)分,(39.38±6.75)分,(20.92±3.95)分];多伦多述情障碍因子Ⅲ(14.73±4.13)分低于对照组(15.11±3.4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腹部症状与抑郁、焦虑、系统家庭动力学因子Ⅲ和因子总分、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因子Ⅱ呈正相关,与家庭环境因子Ⅰ和因子Ⅸ呈负相关.3.焦虑、成功性、年龄、缺乏识别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为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为保护因素.结论 IBS患者易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家庭成员支持少、家庭规则不明确者症状重;焦虑、竞争性活动、缺乏识别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