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做出明确的规定 ,不溶性微粒≥ 10 um不得超过 2 0粒 .ml-1,≥ 2 5um不得超过 2粒 .ml-1。但对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引起的微粒变化未做规定。已有文献报道输液中加入西药针剂后的微粒变化。中草药注射液由于制备工艺特殊 ,成分复杂 ,受 p H值、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澄明度较易发生变化 ,本文对 5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进行检测 ,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ZWF- 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 ) ;净化工作台 (苏州净化仪器厂 )。1.2 试药 …  相似文献   

2.
张峻  刘炜 《海峡药学》2003,15(2):19-20
目的 考察红花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前后24h内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 用ZWF一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5种输液加药前及加药后0、2、4、6、24h的微粒数。结果 与输液自身空白参照,加药后输液微粒数变化不大。结论 红花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及英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微粒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1]对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作了限量要求,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都能符合药典规定.本人将临床常用的几种中药注射液分别加入输液中,进行配伍前后的微粒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结果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1或P<0.05).结论 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宝峰  王玉华  付丽佳 《中国药房》2008,19(24):1872-1873
目的:考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适宜配伍的输液品种。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伍输液中均含有不同直径和数量的微粒,除10%葡萄糖注射液以外,均符合《中国药典》的限量范围。结论: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与复方苦参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6.
肿节风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节风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抗菌、镇痛消炎、增强免疫等作用。由于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往往会增加[1] ,为探讨肿节风注射液在与不同输液配伍时微粒变化的情况 ,分别将其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和 0 .9%氯化钠注射液 (0 .9%NS)、10 %葡萄糖注射液 (10 %GS)、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 .9%GNS)稀释成临床 (儿科 )常用浓度 ,测定微粒数 ,选择出最适宜与肿节风注射液配伍的输液 ,结果报告如下。1 仪器与试药ZWF - 4C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 ) ;Delta32 0 pH计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考察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产生不溶性微粒增加现象。方法利用ZWF—4C型微粒分析仪对10%葡萄搪输液及其混合液中微粒进行测量。结果 混合液中不同粒径微粒增加显著,增加现象并非单纯物理性叠加。结论应重视混合液中微粒的增加对机体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9.
双黄连粉针剂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是影响输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对双黄连粉针剂与输液配伍前后的微粒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塞通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镜娟  陈锡波 《淮海医药》2006,24(5):433-434
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之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动脉粥状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多种疾病.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由于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往往会增加[1],为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在与不同输液配伍时微粒变化的情况.分别将其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数,选择最适宜与血塞通注射液配伍的输液,为临床合理配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5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何建平  应国烽  方国英 《中国药房》2001,12(10):629-630
目的 :观察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 ,对药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 :用ZWF -4型微粒分析仪检测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结论 :应重视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及与输液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4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同浓度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雪 《中国药师》2017,(2):374-376
摘 要 目的:考察4 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不同浓度配伍的不溶性微粒数变化,为临床选择药物浓度提供参考。方法: 将复方苦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0.9%氯化钠注射液制成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通则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测定其配伍前与配伍后0,2,4,5 h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4种中药注射剂原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4种中药注射剂不同浓度下≥25 μm不溶性微粒数量都很少,几乎不随时间变化;4种中药注射剂≥10 μm不溶性微粒数总体呈现高浓度输液中的微粒数略多于低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高浓度中药注射剂输液中≥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较低浓度中药注射剂输液略多,建议临床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进行药物稀释,并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13.
6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潘玲 《中国药房》2008,19(6):451-453
目的:测定6种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的不溶性微粒。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测定6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6种中药注射剂均含有不同粒径和不同数量的不溶性微粒。结论:应加强中药静脉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在使用中密切注意不溶性微粒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常用的4种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分别在0,0.5,1,2,4,8 h内产生不溶性微粒数量和pH的变化。结果: 在8 h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的外观及pH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小于5%葡萄糖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超过药典标准,尤其在4h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在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略高于药典标准。结论:建议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不推荐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虽然说明书未提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本试验可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用药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渗透压和溶血率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做好参麦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渗透压测定采用冰点测定法,对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进行渗透压测定,并计算与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的比值;溶血率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进行溶血率测定。结果:渗透压测定,样品原液均为低渗溶液,渗透压值在96~180mOsmol/kg,1→4~1→8稀释后与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比可达0.9;溶血率测定,样品稀释倍数在小于1→16时,样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溶血率〉5%),1→32倍稀释时,溶血率均小于等于5%。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参麦注射液的渗透压和溶血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增加渗透压和溶血率测定来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头孢他啶与5种止血药在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头孢他啶与5种止血药(维生素K1、酚磺乙胺、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氨基己酸)在3种输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系数倍率法及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观察头孢他啶与5种止血药配伍后在5℃、20℃、37℃下,4h内头孢他啶含量及混合液的pH和外观的变化。结果头孢他啶与5种止血药在NS、5%GS、GNS中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下4小时内含量及混合液pH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与5种止血药在3种输液中在4h内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头孢他啶与 5种止血药 (维生素K1、酚磺乙胺、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氨基己酸 )在 3种输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系数倍率法及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观察头孢他啶与 5种止血药配伍后在 5℃、2 0℃、37℃下 ,4h内头孢他啶含量及混合液的pH和外观的变化。结果 头孢他啶与 5种止血药在NS、5 %GS、GNS中配伍后 ,在不同温度下4小时内含量及混合液pH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他啶与 5种止血药在 3种输液中在 4h内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训  郭红  马丽丹 《中国药房》2011,(37):3551-3552
目的:比较半开放式静脉输液器2种排气方式对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情况。方法:模拟临床输液操作,分别采用上、下部排气方式对半开放式静脉输液器进行排气,同时对药液中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上、下部排气方式结果分别为(3.11±0.82)、(4.21±0.87)个/mL,t值为3.985,P=0.000;≥25μm的不溶性微粒,上、下部排气方式结果分别为(0.19±0.90)、(0.36±0.10)个/mL,t值为2.374,P=0.000。2种排气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开放式静脉输液器采用上部排气方式对减少药液不溶性微粒方面优于下部排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