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黄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外科急腹症包括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肠梗阻、阑尾炎等,一般都收入外科治疗,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恐惧手术,而寻求保宋治疗,用以中药大黄为主的药物治疗,往往可免一刀之苦.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外科急腹症包括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肠梗阻、阑尾炎等,一般都收入外科治疗,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恐惧手术,而寻求保宋治疗,用以中药大黄为主的药物治疗,往往可免一刀之苦。通过实践和分析,笔者认为大黄的功用不限于泻下,它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解痉止痛、降压、利胆、健胃、利尿、收敛止血等多种功能。笔者现将用大黄治疗急腹症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药用大黄为植物蓼科常叶大黄、鸡抓大黄或南大黄的根和根茎,主产于我国西、北各省及部分南方地区,其性苦味寒,主沉降,入胃、大肠经,具有攻下积滞、泻火凉血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临床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实热积滞;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及火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咯血、吐血、衄血等诸证.……  相似文献   

4.
大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泻下药,味苦、性寒、无毒,入胃、大肠、肝经,能泻实热,荡积滞,行瘀血。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含蒽醌类衍生物(包括游离和结合性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二蒽类衍生物(番泻叶苷ABCD),还含有鞣质。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大黄药对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黄药对为主组方,治疗临床常十种疾病,药对力专功宏,针一强,是一种较佳的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6.
大黄注射液制备及其动物实验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固体分散物熔融法制备大黄提取物静脉注射液,并对药物含量及血液中药物浓度进行了,经动物实验及对临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除临床症养上,几项主要生化指标也有一定的疗效改变。  相似文献   

7.
大黄在眼科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黄首戴于《神农本草经》,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眼科临床近30年,常用大黄治疗眼病,多所获益,介绍如下。1文献记载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  相似文献   

8.
9.
大黄在慢性肾衰中的正确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有效药物 ,也是最常用的药物。但大黄属于苦寒泻下药 ,运用时应注意分寸 ,避免滥用。重点从大黄治疗CRF的历史、运用标准、疗效判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黄效峻而力猛,正如《汤液本草》所云:“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胃如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以大黄为主要成分的名方如大小承气汤、无极丸、泻心汤、大黄牡丹汤、凉隔散等,都是治疗急症的方剂。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和解表里、宣通内外、调理升降的功能。笔者临证加减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甚佳,现举例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大黄性寒,味苦.归胃、大肠、肝经.功用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①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②热痢初起,湿热积滞不化,里急后重.③瘀血经闭,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④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⑤痈疡肿毒,疔疮,烧伤,烫伤等.……  相似文献   

13.
前贤有“伤寒法在救阳,温病法在救阴”之说,不过揣摩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书中也不乏救阴的治法。笔者将《伤寒论》救阴法用于临床有较多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中药大黄是以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其性寒,有泻湿热、破积滞、行瘀血、凉血解毒、清热泻火的作用。即"下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但因其峻烈攻下,用之不当易伤正气,故医者多有慎用,甚至不用。  相似文献   

15.
《金匮》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通过对《金匮》的学习,笔者认识到对于皮肤病的论治,不可忽视对《金匮》的综合性研究。皮肤病虽在体表,实乃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把经方运用于皮肤科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切合病机,就会取得确切疗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黄味苦性寒 ,具有清热泻火、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效。其生用力猛 ,制用力缓 ,炒炭则化瘀止血。笔者在临床急症治疗中常运用大黄配伍 ,每获佳效 ,兹举例如下。1 大黄配石膏 清上泻下向某 ,男 ,43岁。因右鼻出血 5天于 1997年 9月 7日就诊。西医诊断为鼻粘膜损伤 ,给予麻黄素纱条填塞、抗炎、止血等综合治疗后 ,效果欠佳 ,故邀中医会诊。刻诊 :右鼻腔纱条填塞 ,动则渗血 ,伴发热 (39.5℃ ) ,颜面潮红 ,口苦口干 ,不思饮食 ,自觉头昏 ,肢倦乏力 ,大便 3天未解 ,小便黄 ,舌质红 ,苔黄厚中黑少津 ,脉细数。证属肺胃热盛 ,灼伤血…  相似文献   

17.
大黄,味苦、气香、性寒凉,能入血分,具有香窜透窍之力,迅速善走之性,在临床上常作为热毒疮疡的外敷常用药物之一。附子,味辛大热,火性迅发,无所不到,为阳中之阳,故行而不止。二者性味俱厚,药性相反相成,合用窜透通走之性更强,在中医外治疗法中可通经走络,拔病外出,被广泛运用于痈疽、瘾疹、齿痛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大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运用杨素珍吴中彤(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000)关键词大黄临床应用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大黄为苦寒攻下药,其性味苦寒,有...  相似文献   

19.
大黄在急重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心诸经。既行气分,又走血分,其性沉降,力猛善走,有泻火解毒、攻积导滞、活血祛瘀等多种功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在长期的临应实践中应用大黄救治内、外、妇、五官科的急危重证,随证加减,确可收到立杆见影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社光 《中医杂志》2007,48(7):592-594
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长期以来,在论及小柴胡汤证时,多认为本方用于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是治疗少阳病的专方,而忽视甚至否认它对太阳、阳明、厥阴病以及杂病的治疗作用。《伤寒论》教材将其列为少阳病主方,方剂学教材无一例外地将其归入和解剂中,并作为少阳病的首方加以介绍,似乎对小柴胡汤如此论定已尽其意,这有违张仲景之原意,更有碍于小柴胡汤诸多功用之发挥。王琦教授曾指出:“《伤寒论》是‘因证立方’,而非‘因经设方’。有人不明此点,一讲麻黄汤、桂枝汤就是治太阳病,承气、白虎汤就治阳明病,小柴胡汤就治少阳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