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阶段圆锥角膜的Orbscan-Ⅱ地形图特点,寻找反应其临床病情变化的敏感地形图指标.方法 共62例104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42只眼、临床期42只眼、可疑后圆锥角膜20只眼).应用Orbscan-Ⅱ研究评价,对亚临床期和临床期圆锥角膜进行不同最佳矫正视力组之间15个参数的比较分析,并对前表面圆锥角膜与可疑后圆锥角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不同最佳矫正视力组间,角膜地形图参数中前表而高度(前表面Diff值)、后表面高度(后表面Differ值)、模拟散光度数(SimK Astig)、最大模拟曲率(SimK Max)、3.0mm区不规则性(3.0mm Zone irrg)、5.0mm区不规则性(5.0mm Zone irrg)、3.0mm区屈光度差值(D)、角膜厚度最薄点(μm)、角膜最大屈光力(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厚度中央,周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疑后圆锥角膜与前表面圆锥角膜比较,角膜最大屈光力、最小模拟曲率(SimK Min)、最大模拟曲率(SimK Max)、前表面最佳模拟球面(ABFS)、后表面最佳模拟球面(PBFS)、3.0mm区屈光度差值(D)、前表面最佳模拟球面曲率半径(mm)及后表而最佳模拟球面曲率半径(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参数能较敏感的反应圆锥角膜的病情进展,并能鉴别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可疑后表面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的效果、使用安全程度及舒适度.方法:对38例(76眼)来我院验配RGPCL的患者,根据其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定期观察其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适应性及舒适度.结果:配戴RGPCL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尤其对高度近视、散光及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P=O.005).RGP镜片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屈光度.戴镜1mo后均感觉较为舒适,镜片中心位置及活动度好,未见有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RGPCL对屈光不正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镜,且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05-2009年间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因圆锥角膜验配RGP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60例(496眼)。男212例,女48例。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至少4年。评估RGPCL镜片配适状态,对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配戴RGPCL前后圆锥锥顶K值及角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角膜曲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配戴RGPCL初期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4年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配戴RGPCL前及4年后圆锥锥顶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5),圆锥锥顶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432眼(87.1%)的配适状态为三点接触,46眼(9.3%)为顶点充盈,18眼(3.6%)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为,仅3眼(0.6%)陡峭角膜曲率值增加,64眼(12.9%)扁平角膜曲率值增加。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弃戴,33眼(6.6%)出现角膜上皮点状着染,未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无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能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能延缓圆锥角膜发展,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引导下的圆锥角膜患者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的验配。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验配RGPCL的26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曲率值选择试戴片并配戴评估确定处方。圆锥角膜患者平均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分别为(-7.12±6.12)D和(-3.28±1.57)D。定期复查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眼部健康和主觉症状。所有患者随访6~29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RGPCL平均基弧为(7.40±0.45)mm,平均直径为(9.12±0.24)mm,平均屈光度为(-7.10±3.30)D。最佳矫正视力≤4.5,戴框架眼镜者15眼,戴RGPCL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为4.6~4.9,戴框架眼镜者17眼,戴RGPCL者10眼;矫正视力≥5.0,戴框架镜者为4眼,戴RGPCL者为27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戴RGPCL好于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角膜地形图陡峭曲率值未变者32眼,增加者3眼,减少者5眼。随访中6眼因镜片丢失、2眼因镜片破损而重新定片。所有眼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OCULUS角膜地形图提供的相关参数对圆锥角膜患者进行RGPCL验配,明显提高验配效率;配戴RGPCL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显著,并有较高的舒适性和镜片稳定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圆锥角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效果。方法 52例(94眼)患者采用"三点接触法"配戴comfort-kone RGPCL,分析对比配戴后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及泪液情况的变化,评价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临床效果。结果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0.83±0.24,与配戴前最佳矫正视力0.58±0.35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87,P=0.00);RGPCL矫正视力与配戴眼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呈显著相关(P=0.001、0.000),与角膜散光度无显著相关性(P=0.081)。随访期间RGPCL矫正视力稳定,角膜健康状况良好;患者主观适应时间为(11.13±9.10)d;长期配戴后基础泪液分泌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67,P=0.007)。结论 Comfort-Kone RGPCL能够显著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觉质量,长时间配戴安全、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圆锥角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Pentacam和Orbscan-Ⅱ对比分析正常眼与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眼的角膜地形图差异,为寻找Pentacam和orbscan-Ⅱ筛查和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地形图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22例(22眼),分别行Pentacam和Orbscan-Ⅱ检查。对7个共同的地形图指标包括角膜最薄点厚度(TP)、前表面最小曲率(K1)、前表面最大曲率(K2)、角膜前表面最佳拟合球面曲率半径(ABFS)、角膜后表面最佳拟合球面曲率半径(PBFS)、角膜前表面高度(前Diff值)和角膜后表面高度(后Diff值)进行分析比较。同一检测指标在正常对照组及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间的比较用秩和检验(资料非正态分布)。Orbscan-Ⅱ和Pentacam两仪器间的对比用两个相关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资料非正态分布)。结果Pentacam和Orbscan-Ⅱ的7个共同的地形图指标在正常对照组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Pentacam和Orbscan-Ⅱ检测值比较,前表面K1、前Diff值、后Di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Pentacam和Orbscan-Ⅱ检测值比较,TP、前Diff值及后Di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K1、K2、ABFS、PBFS、角膜前Diff值及角膜后Diff值与圆锥角膜的发展密切相关;Pentacam与Orbscan-Ⅱ相比,Pentacam在测量与高度有关的指标时优势明显,尤其是测量后表面的高度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角膜曲率、屈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就诊并连续随访7年的62例(124眼)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验配前及每次复诊时均接受主觉验光、非接触眼压、裂隙灯、角膜地形图等检查。主要指标 角膜曲率,屈光度。结果 初诊、末诊角膜平坦K值分别为(46.56±4.68)D和(46.48±4.59)D,角膜陡峭K值分别为(52.37±5.70)D和(51.33±5.49)D。在配戴RGPCL后的前3年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快速下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初诊时LogMAR裸眼视力、框架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分别为1.18±0.46、0.39±0.39 和0.04±0.09。末诊视力分别为1.19±0.16、0.31±0.28和0.04±0.06。随着角膜曲率的变化,RGPCL始终可以保持较好的视力。初诊、末诊的球镜屈光度分别为(-6.70±3.89)D和(-8.81±3.93)D,柱镜屈光度分别为(-3.63±1.71)D和(-3.08±1.67)D。在随访期间,球镜屈光度缓慢升高,柱镜屈光度逐渐降低随后平稳。结论 配戴RGPCL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圆锥角膜病情进展,并始终保持较好的矫正视力,角膜曲率的变化规律呈抛物线改变。(眼科, 2018, 27: 358-36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后早期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屈光度的变化.方法14个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屈光度-3.89±1.26D)25眼,随机分成2组分别配戴Dk值不同的角膜矫形镜BE角膜矫形镜组(7人12眼,Dk≈140);E&E角膜矫形镜组(7人13眼,Dk=58).采用夜戴方式,平均配戴时间10.76±1.27小时.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配戴1晚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改变.同时记录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配戴1晚后所有患者的中央及周边的角膜均增厚(P<0.05).Orbscan角膜地形图SimK值在垂直轴及水平轴均变平(垂直轴△SimK0.94±0.56D,P<0.001;水平轴△SimK0.996=0.68D,P<0.001).裸眼视力平均提高0.4±0.24(P<0.001).屈光度平均减少-1.85±0.82D(P<0.001).Dk值不同的2组之间中央及颞上方位点角膜增厚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后减低近视屈光度的效果明显.初次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可导致角膜厚度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简称OK镜)后早期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屈光度的变化. 方法:14例25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屈光度-3.89±1.26D),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配戴Dk值不同的角膜塑型镜:BE角膜塑型镜组(7例12眼,Dk≈140);E&E角膜塑型镜组(7例13眼,Dk≈58).采用夜戴方式,平均配戴时间10.76±1.27小时.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配戴一晚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改变.同时记录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 结果:配戴一晚后所有患者的中央及周边的角膜均增厚(P<0.05).Orbscan角膜地形图Simk值在垂直轴及水平轴均变平(垂直轴△Simk:0.94±0.56D,P<0.001;水平轴△Simk:0.996±0.68D,P<0.001).裸眼视力平均提高0.4±0.24(P<0.001).屈光度平均减少-1.85±0.82D(P<0.001).Dk值不同的二组之间中央及颞上方位点角膜增厚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减低近视屈光度的效果明显.初次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可导致角膜厚度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CPCL)对角膜散光和圆锥角膜矫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4年9月到2008年10月在本中心验配RGPCL的患者50例(92只眼),观察分组:低度近视散光组、高度近视散光组、圆锥角膜组.将验配RGPCLL后的矫正视力与验配框架眼镜后的矫正视力比较.结果 低度近视散光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8者分别为42只眼(88%)、38只眼(79%);高度近视散光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8者分别为31只眼(94%)、25只眼(76%);圆锥角膜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眼镜后矫正视力≥0.8者分别为11只眼(84%)、2只眼(15%).90%的患者自觉舒适,可以坚持配戴.结论 高度近视散光、圆锥角膜忠者配戴高透氧性RCPCL矫正视力明显高于配戴框架镜患者.并有较好舒适度,视野较大,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GPCL对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及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期为KK2期的圆锥角膜眼,有效配戴RGPCL者22例(28眼)作为实验组,无效配戴RGPCL者8例(9眼)作为对照组,均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观察配戴RGPCL 1年后的矫正视力及配戴前后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配戴RGPCL 1年后患者矫正视力提高,明显优于框架眼镜。与对照组相比,角膜前表面曲率平坦K值变化不大(P>0.05),而陡峭K值明显变小(t=4.420,P<0.01),角膜散光变小(t=4.271,P<0.01),形态学参数中表面变异指数(ISV)、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变小(t=2.939,P<0.01;t=1.690,P<0.05),最小曲率半径(Rmin)变大(t=2.315,P<0.05),圆锥角膜指数(KI)、中央圆锥角膜指数(CKI)、IVA、高度离心指数(I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随诊期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配戴RGPCL对KK2期圆锥角膜眼不但可提高视力而且能改善病变区角膜形态,是目前非手术方法矫治圆锥角膜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巩膜镜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验配巩膜镜的圆锥角膜患者18例(26眼)。根据圆锥角膜AmeslerKrumeich分级,I级9眼,II级3眼,III级4眼,IV级10眼。所有患者均经规范验配程序试戴硬性透气 性接触镜(RGPCL),因RGPCL不耐受、RGPCL适配不佳等原因选择验配巩膜镜。所有患者均进行 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和Pentacam检查等。应用巩膜镜试戴片试戴,分别通过裂隙灯 显微镜观察、荧光素染色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适配评估。评估镜片与中央角膜和 周边间隙,以及周边着陆区匹配情况,并评估戴镜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主观舒适度。采用 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圆锥角膜患者初戴巩膜镜时,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示巩膜 镜定位良好。通过前节OCT观察初始角膜中央间隙为(212±58)μm;配戴巩膜镜4 h后,角膜中央间隙为 (164±58)μm,鼻侧为(101±38)μm,下方为(224±135)μm,颞侧为(103±72)μm,上方为(89±45)μm, 镜片边缘结膜血管未见异常。裸眼视力(UCVA)、框架眼镜BCVA、RGPCL配戴后BCVA及巩膜镜 配戴后BCVA(LogMAR)分别为1.35(1.00, 2.00)、0.52(0.22, 0.79)、0.15(0, 0.30)、0.10(0, 0.22), 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7.11, P<0.001)。巩膜镜配戴后BCVA较UCVA、框架眼镜BCVA明显 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9.90, P<0.001; χ2 =31.08, P=0.001);巩膜镜配戴后BCVA与RGPCL配 戴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配戴巩膜镜4 h后,22眼(22/26)主诉戴镜后舒适或非常舒 适;24眼(24/26)主诉戴镜视物良好或非常良好。结论:圆锥角膜配戴巩膜镜定位良好,舒适度也良 好,通过配戴巩膜镜可有效提升矫正视力。巩膜镜是圆锥角膜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低龄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例儿童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对2001-2011年在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配戴RGPCL连续3年的40例年龄在3~16岁,平均(12.80±3.09)岁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进行电脑验光及眼部相关检查,分别观察配戴RGPCL 3年间的角膜顶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并观察角膜地形图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的变化,以及角结膜有无异常反应,综合分析RGPCL对于儿童圆锥角膜控制的效果。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配戴RGPCL 3年间,矫正视力提高0.19±0.03。戴镜前与戴镜3年时比较角膜厚度变化(13.81±7.98)μm,3年间配戴镜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角膜平坦K值、陡峭K值在戴镜前和戴镜3年时变化分别为(0.26±0.59)D,(0.97±0.75)D,角膜散光降低(0.88±0.40)D,SRI在3年间降低0.09±0.10,在配戴镜前后3年以上各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角结膜未发现明显损伤及炎症病例。结论 低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对于圆锥角膜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眼表未见明显损害,安全有效。(眼科,2016, 25: 317-3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眼表相关参数的变化。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纳入2018-01/2022-01在我院眼视光学中心门诊确诊并验配RGPCL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13例213眼,根据圆锥角膜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圆锥角膜组42例80眼,中度圆锥角膜组54例102眼,重度圆锥角膜组17例31眼。采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三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 wk,1、3、6、12 mo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眼红指数、脂质层厚度、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分泌功能,Schirmer I试验及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变化。

结果:三组患者戴镜前性别、年龄、NIBUT、NITMH、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分泌功能、Schirmer Ⅰ试验均无差异(P>0.05),而球镜、柱镜、等效球镜(SE)、BCVA、IOPNCT、角膜前、后表面Kmax、最薄点角膜厚度、眼红指数、角膜荧光染色、OSDI评分均有差异(P<0.05)。低度圆锥角膜组NIBUT戴镜3、6、12 mo 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NITMH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眼红指数、角膜荧光染色、OSDI戴镜1 wk,1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脂质层厚度和睑板腺分泌功能戴镜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中度圆锥角膜组NIBUT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NITMH、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分泌功能戴镜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眼红指数戴镜1 wk,1、3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角膜荧光染色戴镜后1 wk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OSDI评分戴镜1 wk,1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高度圆锥角膜组NIBUT、NITMH、眼红指数戴镜1 wk,1、3、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脂质层厚度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角膜荧光染色和OSDI评分戴镜1 wk,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睑板腺分泌功能戴镜6、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Schirmer Ⅰ试验戴镜12 mo较戴镜前有差异(P<0.05)。

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会不同程度影响眼表微循环,从而影响患者的主观舒适度,但对患者的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长期规范配戴RGPCL控制圆锥角膜进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后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Q值)的改变以及SimK值的改变。方法 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人43只眼,选配合适的RGP,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其矫正视力,并进行OPD-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采集角膜中央散光值、SimK值、Q值等参数,分析Q值及SimK值随配戴时间的变化,SimK值改变与角膜Q值改变有无相关性。结果 患者配戴RGP前,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分别为-6.03±2.66、50.12±5.65、-2.29±1.17。配戴RGP 3个月后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分别为-4.07±1.97、49.47±5.55、-1.62±0.95。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在配戴RGP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mK值改变与角膜Q值改变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8。配戴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GP为圆锥角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视力矫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从而控制圆锥角膜病情的发展。这种改变在配戴后3个月较为明显。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L-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在圆锥角膜矫治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圆锥角膜患者验配HL-K RGPCL 86例(143眼),按相关标准分为轻度组(18眼)、中度组(73眼)、重度组(34眼)和极重度组(18眼).评估镜片配适状态,比较各组内框架眼镜和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并根据角膜曲率等因素分析各组内验配指导性指标与HL-K RGPCL基弧的关联.结果 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轻度组(P=0.004)、中度组(P<0.001)、重度组(P<0.001)和极重度组(P<0.001) HL-K RGPCL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等效球镜度低于中度组(P=0.043)和重度组(P=0.006) HL-K RGPCL屈光度.HL-K RGPCL基弧K值为(50.52±5.64)D,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的多项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中轻度组HL-K 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陡K值具有正相关性(P<0.001),中、重和极重度组HL-KRGPCL基弧与角膜曲率平均K值及起始试戴基弧Rm-0.2 mm相对应K值正相关性最强:中度组(r=0.798,P<0.001;r=0.798,P<0.001),重度组(r=0.745,P<0.001;r=0.745,P<0.001),极重度组(r=0.616,P=0.007;r =0.617,P=0.006).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配戴HL-K RGPCL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依据病变程度通过配适评估对相应指标动态调整以确定HL-K RGPCL基弧的过程,有利于提高长期配戴镜片安全性,提高验配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波前像差及视觉质量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例(43眼),选配合适的RGPCL配戴2周后,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测定其矫正视力,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进行戴镜前后的全眼波前像差测量,并测量戴镜前后高阶、低阶像差及高阶像差中的球差、彗差及三叶草样散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配戴RGPCL前后,配戴前眼球总像差为(9.12±4.20)μm,配戴后为(1.67±0.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2,P<0.01).低阶像差在配戴前为(8.88±3.90)μm,配戴后为(1.37±0.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7,P<0.01);高阶像差在配戴前为(1.90±0.14)μm,配戴后为(0.79±0.2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3,P<0.05);彗差在配戴前为(0.99±0.15)μm,配戴后为(0.30±0.1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4,P<0.05);三叶草样散光在配戴RGPCL前为(0.92±0.19)μm,配戴后为(0.22±0.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5);球差在配戴RGPCL前为(0.54±0.25)μm,配戴后为(0.32±0.27)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9,P>0.05).结论 RGPCL为圆锥角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矫正视力,配戴RGPCL后波前像差明显降低,视觉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谢培英  王志昕  杨丽娜  郭曦  唐琰 《眼科》2009,18(5):297-300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年以上的视力矫正效果,屈光度和处方参数变化以及角膜塑形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配戴RGPCL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圆锥角膜患者73例(136眼)。方法患者于戴镜前、戴镜1、2、3年检测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和角膜地形图仪的圆锥角膜筛查软件检测。观察戴镜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其他角膜形态学改变;对比RGPCL处方基弧、屈光度的变化。根据病变程度按轻度圆锥角膜组(A组)和中、重度组(B组)分级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数,RGPCL基弧,角膜地形图的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戴镜(49.3±15.3)个月(36~76个月)。初诊裸眼视力(UVA)平均3.76±0.45,框架镜矫正视力(SPVA)4.57±0.53,RGPCL矫正视力(RGPVA)4.89±0.14,视力有显著提高(F=171.994,P=0.000);末诊RGPVA4.95±0.11,与初诊比较有显著提高(t=-6.733,P=0.000)。B组比A组提高更显著。RGPVA可达0.8或以上的比率,戴镜初期、1年、2年和3年后分别为85.13%、86.76%、85.60%和84.62%。初诊与末诊检查相比较,近视度为(7.13±4.01)D和(6.23±3.42)D(辟0.014),角膜散光度为(6.23±3.24)D和(4.42±2.34)D(P=0.000)。初诊与末诊RGPCL处方基弧为(7.38±0.50)him和(7.54±0.42)mm(P=0.000),RGPCL处方度为(-6.22±3.59)D和(-5.33±3.09)D(P=0.000)。与A组比较,B组的屈光度与镜片弧度的变化更显著。角膜地形图各项表面参数除SAI、IAI和AA3项其初、末诊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9项参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圆锥角膜患者科学合理地长期配戴RGPCL,能较好地获得持久的矫正视力,并可获得显著角膜塑形效果,明显降低近视度和散光度,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及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之间的差别.方法 选取有角膜接触镜配戴适应证的屈光不正患者共172例(300眼),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任何眼病.根据患者的主观要求及眼部情况分为SCL配戴组(59例102眼)和RGPCL配戴组(113例198眼).配戴方法均为日戴型连续配戴,即每日戴镜时间不少于6 h.随访时间为3年.分别于配戴前、配戴后6个月和3年进行检查,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比例及变异系数,采用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对两组戴镜前后的各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中央角膜厚度:戴镜后3年,SCL组CCT较戴镜前减少(27.1±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CCT较戴镜前减少(3.1±2.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时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戴镜后3年时RGPCL组CTT较SCL组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SCL组戴镜后各时间点水平曲率和垂直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GPCL组戴镜后各时间点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戴镜后3年RGPCL组角膜曲率较SCL组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SCL组和RGPCL组戴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戴镜前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后3年,SCL组和RGPCL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降低了(368.5±31.5)个/mm^2和(140.2±5.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比例和变异系数:SCL组戴镜后3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戴镜前后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戴镜后3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配戴RGPCL对患者角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较小,同长期配戴SCL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