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位于大肠者少见,我院外科于1982~1991年共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 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临床均符合Dawson's诊断标准:(1)无全身浅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3)剖腹探查仅发现肠道病灶引流区域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不仅在恶性肿瘤中罕见而且在淋巴瘤中也少见。本院1983年-1987年收治恶性肿瘤2321例,其中胃恶性肿瘤203例,肠道恶性肿瘤124例;淋巴瘤57例。按DaWon提出诊断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五条标准即:(1)无浅表淋巴结肿大;(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3)胸透及胸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4)手术或尸检除  相似文献   

3.
在恶性疾患中,原发灶不明的患者占所有肿瘤患者的0.5~15%。据文献报道,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该组患者的1~3.5%。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玛格丽特公主医院(PMH)从1968年到1982年之间,收治了86 589例初诊肿瘤患者,其中原发灶不明的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瘤的患者占0.065%(即56例)。其诊断标准为(1)先前无恶性肿瘤史;(2)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3)临床或放射线检查未找到原发灶。56例中,男29例,女27例,  相似文献   

4.
我院1966—1982年收治颌骨骨肉瘤19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其临床特点有:(1)发病年龄约半数在30~40岁,比躯干骨肉瘤好发年龄迟15~20年;(2)无外伤史;(3)除肿块及疼痛外,功能障碍常见;(4)上下颌骨发生比例为1:2;(5)约20%病人出现典型X线征,约80%病人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而不能诊断为骨肉瘤;(6)远处转移少(16%),无淋巴结转移,但局部复发(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达95%,故治疗的成败取决于局部;(7)复发后再行广泛切除,仍有20%病人可生存5年以上;(8)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4/9)、10.5%(2/19)。随诊率95%。  相似文献   

5.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并非鲜见。据Winegar(1973)7,600例颈转移癌资料,原发灶不明者占4~9%,平均5.5%。本文就其诊断标准,寻找原发灶的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进行综述。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不一。Comess等103例的诊断标准为:1.无恶性病变或性质不明病变手术切除史,2.无与某器官明确有关的症状,3.无原发病变临床或实验室症状,3.无原发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间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胸部CT与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结果中阳性88例,阴性34例,MRI诊断结果中阳性82例,阴性40例,两者联合诊断阳性95例,阴性27例。病理检查显示,98例患者被确诊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CT误诊11例,漏诊21例; MRI误诊8例,漏诊24例;两者联合检查,误诊3例,漏诊6例。CT诊断敏感度78. 6%,特异度51. 2%,诊断准确率73. 8%; MRI诊断敏感度75. 5%,特异度40. 0%,诊断准确率73. 8%,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93. 9%,特异度87. 0%,诊断准确率92. 6%。结论胸部CT与MRI两者联合诊断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79例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和DKI序列检查, 由2名放射科医师勾画感兴趣区, 应用Matlab软件计算两组DK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弥散系数(MD)、平均峰度系数(MK), 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分析。依据术后病理结果, 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 比较两组ADC、MD及MK。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绘制DKI定量参数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依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阈值, 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名医师计算ADC、MD及MK的ICC分别为0.934(0.833~0.975)、0.963(0.905~0.981)、0.971(0.949~0.991), 2人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79例直肠腺癌患者中, 淋巴结转移组36例, 无淋巴结转移组43例。淋巴结转移组MK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  相似文献   

8.
胃复安穴位注射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呕吐的方法。为了观察对比恩丹西酮和胃复安穴位注射的止吐作用和不良反应,我们于2001年1月~2005年11月对40例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组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下述条件:(1)诊断明确;(2)无颅内压增高、肠梗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呕吐者;(3)化疗前24小时内均无呕吐且未用过止吐药者;(4)能合作观察消化道反应的患者。全组40例患者分为A组(恩丹西酮治疗组):19例中,男性11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5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例、乳腺癌6例、肺癌(非小细胞癌)8例、直肠癌3…  相似文献   

9.
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ng ZX  Liang BL  Shen J  Xie BK  Huang SQ  Zhang B 《癌症》2005,24(2):199-203
背景与目的明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舌癌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意义重大,单纯触诊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难以令人满意,MRI越来越多地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本研究旨在分析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及规律,探讨MRI在诊断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舌鳞癌患者共448个颈部淋巴结区进行MRI鄄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48个淋巴结区中,166区(37.1%)病理为淋巴结转移,其中Ⅱ区最常受累,Ⅰ、Ⅱ区MRI诊断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较高。舌体鳞癌颈部淋巴结各区转移率与舌根鳞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6个淋巴结区有明确的淋巴结中央坏死,病理证实均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34区,MRI上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周围脂肪带模糊、不完整,其中2例包绕颈内动脉。以淋巴结最小直径≥8mm,或中央坏死作为MR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标准,敏感性79.5%,特异性90.4%,准确性86.4%。结论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以Ⅱ区最高,淋巴结的大小、有无中央坏死及边缘是否规则可作为MRI诊断的主要依据。MRI对于Ⅲ、Ⅳ及Ⅴ区诊断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高,但对Ⅰ、Ⅱ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一)概念:关于早期直肠癌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定论。如从组织学上考虑,认为凡癌肿局限于粘膜层(m)及粘膜下层(Sm)者称为早期癌。若根据临床治疗效果,亦有主张癌肿限于肠壁内即达固有肌层(PM),而无淋巴结转移的(相当Dukes A),以及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的,因淋巴结转移极少,预后较好,也应列为早期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电视纵隔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及纵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20例电视纵隔镜手术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诊断,其中结节病8例,结核2例,小细胞肺癌2例,胸腺囊肿2例,肉芽肿性炎1例,淋巴结增生1例,肺腺癌1例,纵隔囊肿1例,胸腺癌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出血1例,无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纵隔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及纵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述纳米碳在标记微转移淋巴结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探索术中提高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对结直肠癌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结直肠癌概述、纳米碳混悬液、淋巴结标记、微转移淋巴结”为中文关键词;以“colorectal cancer review、nanocarbon suspension、lymph node sign、micrometastasis lymph node”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996-01-01-2022-12-31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结直肠癌概述及相关流行病学介绍;(2)纳米碳混悬液在标记淋巴结方面的临床应用;(3)微转移淋巴结概述;(4)结直肠癌淋巴结的术中标记方法;(5)纳米碳标记结直肠癌微转移淋巴结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会议摘要及中文学位论文等非正式发表的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共37篇(12篇中文文献,25篇英文文献)。结果 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纳米碳标记患者淋巴结收获数量及阳性淋巴结获取率均高于未行处理患者,相较直径>5 mm淋巴结,收获直径≤5 mm淋巴结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同时,能够在精确术后病理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0期鼻咽癌颈部未达诊断标准的肿大淋巴结区最佳的照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中上颈部存在未达阳性淋巴结诊断标准的N0期鼻咽癌的临床资料,192例的可疑淋巴结区接受52 Gy照射(A组),166例的此区域接受60~64 Gy照射(B组)。采用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率、无颈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进行差异检验。结果 T1及T2期,两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3及T4期,B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B组的T2、T3、T4期的无颈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但T1期无明显差异。B组的T3及T4期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而T1及T2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T2、T3、T4N0期患者,若中上颈部存在未达诊断标准的肿大淋巴结,应给予至少60 Gy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资料及复习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其预后及判断指标。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5.1岁(34~58岁),均无结节性硬化症病史。其中5例影像学考虑肾癌。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由上皮样肿瘤细胞、畸形血管及散在成熟脂肪细胞组成。2例病灶内可见核分裂象,其中1例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8例均诊断为肾EAML,其中1例伴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8例肾EAML中1例为高度恶性潜能。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肾EAML是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其预后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判断标准尚需更多的病例积累、总结。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CT测定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的CT诊断标准与临床体检在乳腺癌术前诊断腋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93例乳腺癌患者于临床体检后1个月内行术前胸部CT检查,分别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和≥10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并均在2周内行外科手术治疗,标本作病理检查.将病理与CT诊断和临床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双盲法对照.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体检与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和≥10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标准,与病理证实腋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2.0%、86.0%和65.6%;敏感性为71.7%、95.0%和51.7%;特异性为72.7%、69.7%和90.9%.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其与病理证实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临床体检(P<0.05)和以腋淋巴结最短径≥10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P<0.01).结论:以腋淋巴结最短径≥5mm作为CT诊断淋巴结阳性的标准具有临床意义,是直接评估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较准确且无创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探讨良恶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治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不明的21例患者,均行手术获取病变组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指导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术前影像及临床初步诊断大多数考虑为恶性疾病。行剖胸探查6例,胸腔镜手术8例,纵隔镜手术7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瘤6例、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恶性胸腺瘤1例、结节病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5例、Castleman病1例、性质不明1例。结论 对于纵隔区域发现的难定性肿大淋巴结,治疗前应尽可能获取明确的病理诊断。胸腔镜或纵隔镜检查是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很有价值的确诊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AATP)的血液学特征是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而粒红两系很少异常。目前该症被越来越多的血液病学工作者所关注。通过回顾性分析,现将我院1980年1月~1989年8月收治的18例AATP报道如下。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AATP诊断标准,本组病例按陈义平等提出的诊断标准:(1)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伴出血症状;(2)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粒红两系基本正常;(3)可伴有失血性贫血;(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或基本正常;(5)肝、脾、淋巴结不肿大;(6)排除先天性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在影像学上可见肿大淋巴结,但其良恶性难以直接判断,为肿瘤分期及设计放疗靶区带来了困难。临床上常依据淋巴结短径≥1 cm或最大标准摄取值≥2.5诊断淋巴结为恶性,但这些诊断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基于其他影像学参数诊断淋巴结良恶性取得了众多进展,同时随着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通过挖掘肿大淋巴结区域的影像信息建立模型进而提升淋巴结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基于影像学诊断NSCLC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研究进展,以便临床工作中更准确且无创地评估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治疗的8例乳腺IC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例乳腺ICC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6岁(范围:26~81岁),病理分型4例为单纯型,4例为混合型。6例无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转移,均为2枚。7例ER及PR阳性,1例ER阳性、PR阴性。8例细胞增殖指数Ki67≤30%。术前超声诊断BI-RADS 4A级3例,4B级1例,4C级及5级4例。超声表现:所有病灶纵横比均>1,形态均不规则;6例边界尚清晰,2例边界不清晰;边缘光整2例,边缘毛刺、分叶或成角6例;8例均为低回声,其中4例后方回声增强,2例无变化,2例伴声衰减;3例伴有细小钙化;6例为点状及棒状血流信号,2例可见1~2条穿支血管,动脉阻力指数中位值为0.76。1例行保留乳房手术+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1例行左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其余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10个月), 8例患者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 结论乳腺ICC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单纯型ICC多表现良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乳腺科及超声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中低位直肠癌盆壁淋巴结肿大的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方法 检索2020-01-01-2023-03-01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低位直肠癌盆壁淋巴结或侧方淋巴结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直肠癌、盆壁淋巴结、侧方淋巴结”,英文检索词为“rectal cancer, pelvic lymph node, lateral lymph node”。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1篇。纳入标准:(1)盆壁淋巴结的解剖、引流和影像学研究;(2)盆壁淋巴结或侧方淋巴结的相关临床研究及综述。排除标准:低质量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6篇文献(中文7篇,英文39篇)。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常伴有盆壁淋巴结肿大。盆壁淋巴结作为侧方淋巴结的一部分,影像学检查中根据其直径、形态和信号判断其转移的风险。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差,故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盆壁肿大淋巴结的治疗有新辅助放化疗、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以及新辅助放化疗+LLND 3种策略。对于无高危因素的直肠癌患者不推荐行预防性LLND。针对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的变化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LLND或单纯行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