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脑蛋白水解物是幼小动物大脑组织提取物,含有与神经介质有关的主要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这些物质能调控神经发育,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及轴索伸展。血管性痴呆均伴有脑组织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因此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药理学基础。本文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48例脑血管痴呆患者,发现用药后患者智力、认知功能语言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设计原则,将入选的74例血管性痴呆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提高了大脑活性,促进代谢,改善脑功能,特别是额叶的功能,从而改善了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杜官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295-29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方法对药物、康复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血管性痴呆70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7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85%的患者临床痴呆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与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与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 3 0例观察高压氧治疗与一般治疗前后 ,用认知能力甄别检查法 (CCSE)、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 (ADAS)作神经心理学测试后 ,再做听觉Oddball序列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ERPs)的P3成分进行相关比较分析。结果高压氧 (HBO)治疗血管性痴呆的CCSE、ADAS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3潜伏期 (P3PL) ,P3波幅 (P3AMP)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高压氧治疗后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评分与P3潜伏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通心络胶囊9粒·d-1.Tid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2.4g·d-1.Tid.疗程为6mo.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神经精神调查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llirI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或板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精神调查量表;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珐:明确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23例应用普通药物治疗,3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智力及认知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87.5%。结论: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大脑特征分析在诊断老年痴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老年痴呆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包括血管性痴呆20例,阿尔茨海默氏病20例),选取同期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比较两组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均小于对照组,且钩间距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较小于对照组,且钩间距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和钩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痴呆诊断中分析患者MRI大脑特征可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氏病,为临床诊断老年痴呆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通过对比嗅三针疗法治疗前后脑区信号强度变化,为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提供神经影像依据,探讨嗅三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枢机制。方法对诊断血管性痴呆的16例患者进行嗅三针治疗,所有纳入者进行首次功能磁共振扫描。连续针灸治疗8周,治疗后进行第二次功能磁共振扫描并分析数据,分析嗅三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前后的功能磁共振差异。结果被试人口学变量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 0.05)。嗅三针疗法治疗前后比较,血管性痴呆患者Re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眶额叶、左侧腹内侧前额叶、左侧Broca区、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海马、左侧海马/海马旁回、左侧扣带回/丘脑、左侧颞极颞上回。Re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中回/梭状回、右侧角回/缘上回。结论嗅三针疗法神经作用靶点主要位于中央执行网络、默认网络、额顶皮层环路及Papez神经环路,主要功能是提高患者记忆力及执行功能,因此对存在记忆功能损伤及执行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患者首选嗅三针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痴呆患者MMSE、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医院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录入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排序,将序号奇数位纳入对照组(31例)接受盐酸美金刚治疗,将序号偶数位纳入观察组(31例)接受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大脑后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认知功能障碍评分(MMSE)]、中医证候[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血清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指标、V指标、V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步长脑心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来自本院住院或门诊的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均服用盐酸丁咯地尔缓释片,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2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R)、韦氏记忆量表(WMS)、Blessed行为量表(BBS)、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SDSVD)积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认知功能、记忆功能、生活及社会行为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各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丁咯地尔。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闫小萍 《中国医刊》2000,35(9):49-50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的综合征 ,可引起患者记忆、认知等功能障碍 ,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血管性痴呆应与其他原因的痴呆相鉴别 ,如Alzheimer’s痴呆、Lenybody痴呆、基底皮质变性、帕金森病痴呆等。诊断条件 :①临床有痴呆综合征的依据 ;②必须同时有患脑血管病的足够证据 ,经神经病理学或神经放射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证实 ;③前二者之间必须有相关性 ,痴呆的症状必须在脑血管病发病3个月以内出现。同时符合上述三条件才能肯定为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收治的162例V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血清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脑血流动力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雌二醇、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GFAP、Aβ、活性氧、丙二醛、4-羟基壬烯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结合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可提高V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血清GFAP、Aβ水平,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障碍临床综合症.慢性脑缺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长期脑血流低灌注,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由于大脑长期、慢性血液供应减少而引起认知、情感,人格、语言障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识别力明显下降.血管性痴呆应该在早期阶段给予干预治疗和护理,可延缓病情,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氯酯醒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用氯酯醒进行12周的治疗(0.2Tid),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氯酯醒治疗12用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CDR及ADL分数分别改善4.69、0.82和4.7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在用药初期3例出现血压轻度升高,2例出现头晕、头痛,1例出现胃部不适、恶心,2例出现兴奋或失眠等症状。结论氯酯醒能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丁苯酞及尼莫地平口服,B组给予丁苯酞口服,C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各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3组治疗后MoCA、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性痴呆患者MoCA评分的改善,A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性痴呆患者ADL 评分的改善,A、B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联合使用丁苯酞及尼莫地平优于单一用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联合用药及单用丁苯酞效果均优于单用尼莫地平。3组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俊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39-140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多奈哌齐5mg,每晚一次,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多奈哌齐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MMSE评分、ADL评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反应、少且轻微。结论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认知障碍的常见原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常被作为血管性痴呆模型加以研究。本文将对此类模型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干预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用药的同时给予石杉碱甲(0.2?mg/d),对照组给予脑复康口服,连续24周。治疗前后由专人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定。结果:石杉碱甲治疗24周后,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 P<0.05),CDR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24周后,MMSE、ADL评分有升高的趋势,CDR评分减少,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比,MMSE评分(P<0.01)、CDR和ADL评分(P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帕金森病合并痴呆患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情绪变化。方法:收集帕金森合并痴呆患者资料33例,以及血管性痴呆患者31例;观察分析帕金森合并痴呆组患者与血管性痴呆组患者Mo CA评分,SDS及SAS评分。结果:帕金森合并痴呆患者空间执行能力及定向能力均显著低于血管性痴呆组,而命名能力,语言能力及注意力均显著高于血管性痴呆组(P<0.05),抽象能力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合并痴呆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血管性痴呆患者(P<0.05)。结论: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情绪状况不同于血管性痴呆,此结果可以进一步帮助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