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相应血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2004-03/10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1周以上的患者3843例,均自愿参加调查。所有患者于住院1周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空腹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体格检查结果:根据体质量指数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正常组占体检人数的41.76%;营养不良组占体检人数的1.72%;超重组占体检人数的36.64%;肥胖组占体检人数的19.88%。②各组患者人体测量指标比较:体质量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③各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的检出比例高于营养不良组及正常组,而营养不良组低蛋白血症的比例高于其他各组。④体质量指数与患者生化检测指标的关系: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血糖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t=-3.40,3.37,-1.27,6.53,P<0.01),超重组的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组(t=3.12,P<0.05),营养不良组的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t=3.96,P<0.01)。结论:体质量指数与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关系密切。应根据不同体质量指数给予针对性的膳食指导,调整营养素的摄入,增强体育锻炼,降低体质量指数,避免营养不良及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员不同尿酸水平及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4 57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尿酸血症9771人,尿酸正常24 799人。收集体检人员基础资料,观察高尿酸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血糖、血脂水平及动脉脉粥样硬化(AS)发生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男、女体检人群中高尿酸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及A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肌酐及尿素氮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AS发生率影响体检人员尿酸水平的因素(P 0.05)。结论尿酸水平升高与血糖、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尿酸水平升高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及体质量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B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3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组96例(3次随机血压≥140/90mmHg),血压正常组60例(3次随机血压水平〈140/90mmHg)。(3)根据如下体质量判定标准(超重:男性体质量指数≥25.0kg/m^2,女性体质量指数≥23.0kg/m^2;体质量正常:男性体质量指数〈25.0kg/m^2,女性体质量指数〈23.0kg/m^2)将患者分为高血压超重组(n=68),血压正常超重组(n=36),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n=28),血压正常体质量正常组(n=24)。④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公式及改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22.5,β细胞功能指数=20x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1/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⑤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16-0.8379,P〈0.01)。②高血压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压正常组差异不明显(P〉0.05),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空腹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血压正常体质量正常组(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比血压正常者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②肥胖比不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更为严重。(3)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其胰岛素敏感性均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离退休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离退休干部体检人员1655例,≥60岁,调查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超重及肥胖的老年人1001例(60.5%),并随年龄增加,肥胖人数的比例逐渐增加(F=4.11~57.76,P<0.05)。随体质量指数(bodymassimdex,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增高,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P<0.01)。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与BMI呈正相关(r=0.883,P<0.001),均是影响BMI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该组人群进行以预防肥胖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的十分迫切和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的超重和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410例健康体检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410例体检儿童分为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儿童超重及肥胖率为17.80%。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血压、TC、TG、GLU、LDL-C、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2~5.51,P〈0.01)。结论儿童时期超重及肥胖同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时,应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安贞医院特需病房住院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了解代谢综合征患病影响因素.方法①于2001-01/2005-03对北京安贞医院特需病房内科住院患者1104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资料不全者,对其中资料完整且对调查内容及检查项目知情同意的10 5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798例,女252例,年龄27~79岁.将纳入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44岁,221例)、中年组(45~59岁,446例)、老年组(≥60岁,383例).②采用自拟统一调查表,由固定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及体力活动.测定患者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③采用日立74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胰岛素、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餐后2 h血糖.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体质量指数≥25 kg/m2为超重,体质量指数≥30 kg/m2 为肥胖.④对各变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进行对数转换后分析;计数及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资料完整住院患者1 05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纳入对象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0.2%.92.6%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合并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70.7%.主要的代谢异常为超重/肥胖(56.3%)、高血压(54.3%)和高三酰甘油血症(46.3%).男性患病率最高的代谢异常疾病是超重/肥胖(59.6%),女性是高血压(57.9%).男性超重/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P<0.05~0.01),高总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则低于女性(P<0.01).②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同龄女性;青年组中男性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同龄女性(P<0.05~0.01);中年组男性仅血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同组女性(P<0.05);老年组男性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明显低于同组女性(P<0.05~0.01).女性各年龄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构成比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男性中年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最高,但与其他两年龄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青年组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女性(P<0.05).③胰岛素抵抗指数、体力活动和吸烟均是代谢综合征较强的影响因素(0R=3.505,0.671,1.894,P=0.000,0.026,0.045).④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呈明显正相关(r=0.098~0.357,P<0.05~0.01),其中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结论①北京安贞医院特需病房住院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及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严重,男性和女性患病率最高的代谢异常疾病分别是超重/肥胖和高血压.②青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较女性严重,老年男性则相反;中年男性与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相似.③胰岛素抵抗指数、体力活动和吸烟均是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④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胰岛素抵抗的流行病学状况及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居住5年以上的维吾尔族居民1 002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除老糖尿病患者外均做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式评估法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比较不同代谢状态下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结果①糖代谢异常占总人群的30.34%,高血压占31.34%,高胆固醇血症占35.33%,高三酰甘油血症占28.44%,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血症占20.16%,肥胖占68.62%.②在不同糖代谢状态研究中发现正常糖耐量组(n=698)与糖耐量异常组(105)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糖耐量异常组与糖尿病组(n=149),正常糖耐量组与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8.83,4.22;P<0.01).③在不同脂代谢状态研究中发现正常三酰甘油组(n=724)与高三酰甘油组(n=285)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04,P<0.01),而正常总胆固醇组(n=656)与高总胆固醇组(n=354)、正常HDL组(n=800)与低HDL组(n=202)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在不同血压、体质量水平的研究中发现高血压(n=314)与正常血压组(n=688)、正常体质量(n=205)与超重(n=45)、肥胖者(n=684)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有较高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肥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尤以肥胖最明显;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胰岛素抵抗越趋明显;随着三酰甘油的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但随着总胆固醇的增高、HDL的降低、血压及体质量的增高,胰岛素抵抗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并分析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1]于2004-08/09从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内采取单纯随机原则抽取50~60岁汉族和朝鲜族人群458人.纳入对象的来源地区民族比例相近,且对调查内容均知情同意.[2]于2004-08/09在被选社区及其卫生院,采用家访询问的方法和健康体检的形式收集本次调查相关信息.[3]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严格培训,规范调查内容、操作流程和方法.并按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心脑血管疾病的既往史及家族史等)进行家访询问调查.[4]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5]取清晨空腹(禁食12 h)静脉血,测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指标.计算动脉硬化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述生化指标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血压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高血压为因变量,以民族、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空腹血糖、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法选择变量,以α=0.05为入选变量的显著性水准,α=0.1为删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结果:调查问卷、体格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完整者455人,男183人(汉族114人、朝鲜族69人),女272人(汉族183人、朝鲜族89人).[1]朝鲜族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体质量明显低于汉族(P<0.01),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汉族(P<0.01),男性朝鲜族人群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汉族(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最终被选入方程的因素分别是:单纯高收缩压为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腰围(OR=0.303,95%CI:0.195~0.470;OR=0.406,95%CI:0.300~0.724;OR=1.990,95%CI:1.186~3.369;OR=0.440,95%CI:0.172~1.136;OR=1.716,95%CI:1.086~2.709);舒张压为民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OR=0.237,95%CI:0.150~0.376;OR=0.251,95%CI:0.089~0.707;OR=1.051,95% CI:1.029~1.074);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为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OR=0.246,95%CI:0.159~0.380;OR=0.420,95%CI:0.275~0.643;OR=1.619,95%CI: 0.963~2.721;OR=0.400,95%CI:0.169~0.951;OR=1.113,95%CI:1.043~1.188).结论:[1]延边农村社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2]高血压发病与民族、性别、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质量、腰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北京安贞医院特需病房住院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了解代谢综合征患病影响因素.方法:①于2001-01/2005-03对北京安贞医院特需病房内科住院患者1104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资料不全者,对其中资料完整且对调查内容及检查项目知情同意的10 5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798例,女252例,年龄27~79岁.将纳入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44岁,221例)、中年组(45~59岁,446例)、老年组(≥60岁,383例).②采用自拟统一调查表,由固定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及体力活动.测定患者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③采用日立74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胰岛素、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餐后2 h血糖.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22.5].体质量指数≥25 kg/m^2为超重,体质量指数≥30 kg/m^2 为肥胖.④对各变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进行对数转换后分析;计数及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资料完整住院患者1 05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纳入对象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0.2%.92.6%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合并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70.7%.主要的代谢异常为超重/肥胖(56.3%)、高血压(54.3%)和高三酰甘油血症(46.3%).男性患病率最高的代谢异常疾病是超重/肥胖(59.6%),女性是高血压(57.9%).男性超重/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P<0.05~0.01),高总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则低于女性(P<0.01).②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同龄女性;青年组中男性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同龄女性(P<0.05~0.01);中年组男性仅血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同组女性(P<0.05);老年组男性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明显低于同组女性(P<0.05~0.01).女性各年龄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构成比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男性中年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最高,但与其他两年龄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青年组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女性(P<0.05).③胰岛素抵抗指数、体力活动和吸烟均是代谢综合征较强的影响因素(0R=3.505,0.671,1.894,P=0.000,0.026,0.045).④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呈明显正相关(r=0.098~0.357,P<0.05~0.01),其中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结论:①北京安贞医院特需病房住院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及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严重,男性和女性患病率最高的代谢异常疾病分别是超重/肥胖和高血压.②青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较女性严重,老年男性则相反;中年男性与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相似.③胰岛素抵抗指数、体力活动和吸烟均是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④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萍  袁春玲  代雪梅 《临床荟萃》2004,19(12):669-671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及其内在变化关系。方法 对 83例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正常体质量组 34例 ,超重和 (或 )肥胖组 4 9例 ]胰岛素抵抗的 8种危险因素 ,包括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 ,进行了测定 ,并与 3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压较对照组高 (P <0 .0 1~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 ;2型糖尿病正常体质量组与超重和 (或 )肥胖组间血糖、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超重和 (或 )肥胖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体质量组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一旦诊断 ,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这种抵抗与体质量增加、三酰甘油升高有关 ,且易形成高血压 ,直接影响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