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特异性降解HDAC2,以及caspase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诱导凋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机制及目前进行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能够修复染色体结构,促使转录因子恢复活性,使抑制基因解除抑制.近来的研究发现,丙戊酸对恶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就丙戊酸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用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证实血管生成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策略。目前已有三十余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恶性血液病抗血管治疗的基本理论,常用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种类以及目前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以伏立康唑治疗12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有效7例,其中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4例。1例出现视觉模糊,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低钾血症。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高效及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免疫毒素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尝试性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的联合治疗效果,对癫痫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采用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方式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结果:经过分析得出研究组的治疗效率较高,同时不良反应较低。结论:采用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丙戊酸钠(VPA)是儿科常用的抗癫痫药物(AEDS)。本文通过对不同血药浓度丙戊酸钠治疗疗效观察,分析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应用丙戊酸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男性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中双相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男性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使用喹硫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评价疗效,及进行治疗后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评价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BRMS减分明显,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而轻。结论奥氮平联用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不亚于已经达到公认的喹硫平对双相障碍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Vaproic acid,VAP)是治疗癫痫失神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及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的首选药物疗效较好。由于癫痫患需长期服用药物,患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上难以控制用药剂量和对治疗效果作出正确的判断,为此,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服用丙戊酸的癫痫患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及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癫痫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采用丙戊酸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癫痫的300例患者,分析研究病例资料,归纳总结患者的用药情况、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总有效率、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总有效率、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总有效率、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总有效率(P 0. 05)。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 72%,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00%,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 75%,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 43%,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 64%,丙戊酸钠联合用药与丙戊酸钠单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治疗癫痫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增加,年龄小于10岁的儿童是丙戊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人群,神经系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系统,丙戊酸钠不同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但丙戊酸钠所致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缓释剂型丙戊酸钠治疗癫痫 6 5例的效果。方法 :儿童按 2 0~ 30mg·kg-1·d-1,成人按 5 0 0~ 10 0 0mg·d-1口服丙戊酸钠。结果 :丙戊酸钠治疗 5 6例癫痫有效率 (86 .2 % ) ,其中显效 47例占 72 .3% ,有效 7例占 10 .7% ,效差 2例占 3.1% ,无效 9例占 13.8%。大多数患者的有效血浓度为 5 0~ 10 0 μg·ml-1。结论 :丙戊酸钠对神经外科各种类型癫痫有较好疗效 ,但应根据其临床发作类型、药物反应及丙戊酸钠血浓度调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对癫痫患儿血浆神经肽Y、血糖及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及治疗前后血糖、体重指数变化。结果丙戊酸钠治疗4个月后,46例癫痫患儿服药后神经肽Y平均浓度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5),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钠治疗引起血糖升高、体重指数增加可能与血浆神经肽Y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李松涛  李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74-4374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对51例服用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的已确诊癫痫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 a后,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与50例同期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丙戊酸钠治疗可使血小板数量显著性降低(P<0.05);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 丙戊酸钠治疗能够导致癫痫患儿血小板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丙戊酸钠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将6例丙戊酸钠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在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后出现意识障碍,血氨升高,不伴肝功能异常,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波,减量或停用丙戊酸钠后症状缓解.结论 丙戊酸钠脑病是丙戊酸钠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识别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61-1762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癫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取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癫痫采用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防治丙戊酸钠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3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均口服丙戊酸钠,治疗组(n=44)应用维生素E+辅酶Q10,对照组(n=45)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维生素C,空白组(n=41)仅口服丙戊酸钠。结果:治疗组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E+辅酶Q10防治丙戊酸钠肝损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积极开展恶性血液病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开展恶性血液病的生物学研究陈竺近年来,恶性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等)的生物学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其意义已超出了血液病的范畴。现选取较为重要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1凋亡与恶性血液病白血病与其它肿瘤一样,基本生物学特征是增殖失控及分化受阻。近年来的...  相似文献   

18.
微小RNA(miRNA)是一系列在植物、动物及病毒中都可发现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155(miR-155)是一种表达在造血细胞的miRNA,通过转录后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近来研究表明,miR-155通过影响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作为癌基因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miR-155对恶性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把能够下调miR-155表达的药物如反义寡核苷酸与经典的细胞毒性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恶性血液病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155对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碳酸锂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副反应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锂与丙戊酸钠已广泛用于治疗躁狂症,均有肯定的疗效。但有关两者在治疗躁狂症副反应的异同则少有研究。本研究通过随机法对50例躁狂症患者分成使用碳酸锂组及使用丙戊酸钠组,探讨副反应的异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证实血管生成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策略。目前已有三十余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恶性血液病抗血管治疗的基本理论,常用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种类以及目前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