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肝病用药105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结果显示: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抗微生物药,生物制品、血制品、中草药制剂、氨基酸注射液等27种药品,其中促肝细胞生长素17例,占全部报告的16.2%;以给药途经分,静脉给药反应90例,占全部报告的85.7%;反应症状最多的是输液样反应,其次为过敏性皮疹;反应症状最严重的药是酮康唑,提示肝病用药应考虑肝脏清除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法莫替丁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法莫替丁不良反应报告的情况,了解法莫替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国内1980年~2004年的法莫替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国外1980年~2004年的法莫替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检索MEDLINE数据库获得。结果:国内文献资料中共检出41例法莫替丁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国外文献资料中共检出140例法莫替丁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真菌过度生长。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国内外法莫替丁药物不良反应文献报道的病例中共有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与老年病人用药、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及超剂量用药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曹涛  王育琴  秦俭  李俊英 《首都医药》2007,14(16):39-39
目的介绍4例老年患者应用加替沙星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引起临床医师注意。方法对4例老年患者应用加替沙星后引起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患者不良反应均与加替沙星有关。二次用药时发生率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禁用加替沙星,老年患者用药需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翠平 《广东药学》2003,13(3):55-57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第一门诊部督导化疗室管辖的越秀、荔湾两个老城区1993—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58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中,以位听神经损害、皮疹、肝损害为主,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的91.6%。2.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44例,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1.6%,是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中断治疗病例的3.1倍。其中,肝损害是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00年在《药学实践杂志》中报道的137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给药途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37例不良反应无性别、年龄差异。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分别占总例数的47.4%,32.1%。在不良反应类型中,变态反应发生最多,有64例,占总例数的46.7%。137例不良反应药物达87种,其中抗菌药物品种和例数最多(21种,34例),中药及中药制剂其次(16种,23例)。结论:使用任何一种药物,都必须保持警惕,严密观察,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847例药物神经损害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辽宁省2007年药物性神经损害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神经损害发生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847份药物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神经损害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微生物药物(30.31%)、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15.8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4%)和中药(14.99%);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头晕、憋气、潮红、眩晕、嗜睡、失眠等。结论重视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合理使用有神经毒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牛黄解毒片(丸)引起不良反应3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庄洁  景丽华 《中国药房》1998,9(6):274-275
本文汇总了近年来牛黄解毒片(丸)所致38例不良反应的一般资料及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分析了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认为该药的不良反应可能多由雄黄引起。由于雄黄在体内可被部分吸收并蓄积,因而提醒人们注意牛黄解毒片(丸)及其它含雄黄的药物在使用时应不要过量,务必不要长期服用,不要滥用,以减少砷在体内的蓄积,避免由不合理应用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109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平  张江兰 《中国药房》1998,9(1):38-39
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应用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药物不良反应(ADR)中,药疹是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也能引起生命危险。我院在1993年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领导小组,建立了ADR监测网络,4年来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报告中药疹是出现率最多的,而且严重者需住院治疗,现将4年中因药疹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病人情况统计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1993~199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出院诊断为药疹病人的病案,总病例数109例,其中男55例、女5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36.2岁。1…  相似文献   

9.
药物致精神障碍不良反应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引起精神障碍的情况。方法:对1993~2002年医药期刊中61例药物致精神障碍的不良反应病例,按药物种类、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进行分类和分析。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共有30种药物引起精神障碍,其中抗感染药物最多(15种,34例)。61例中男性病例多于女性,无年龄显著差异,其发生时间多发生于24小时后(60.65%)。且不良反应的出现,不受给药途径的影响。结论:建议医师用药过程中,结合病情注意观察,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5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2,自引:3,他引:82  
目的:了解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宜昌市收到的528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有197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范围较广,从药物剂型分类统计以注射剂品种居多(113种,占57.36%),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315例,占58.99%),其次为中药的报告例次(68例,占12.7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31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医院2006年收集到的131例ADR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中,化学药品引发121例,中成药引发10例。在121例化学药品所致ADR中,静脉给药引发者最多,占总例数的49.62%;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首位;皮肤及附件损害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52.89%(64例),而较严重的ADR有10例。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集的11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共涉及11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0例,占68.97%);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72例,占62.07%);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占42.2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32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5年32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及用药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表进行分类。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94个品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次之。而ADR引发的组织器官损伤最常见于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应重视安全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上报的314例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给药途径、ADR报表分类及其药品使用情况、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引起ADR最多的前10种药物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14例ADR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21~40岁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占多数;口服药发生的ADR更常见;一般的ADR占多数;ADR涉及最多的为神经系统;喹硫平的ADR发生率最高。结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发生的ADR多涉及神经系统,给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临床应给予高度关注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院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0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以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是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3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1月收集的34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较多,分别占36.95%、24.3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占总报告例次的48.39%;静脉注射方式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63.93%。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集的44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5例ADR报告共涉及134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4.49%);抗微生物药发生ADR最高(47.19%);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在所有中药制剂中最多(82.35%);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08%)。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87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喹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87例喹诺酮类药致ADR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87例ADR报表中涉及6种喹诺酮类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多数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良好,注射剂容易引起ADR,发生ADR的喹诺酮类药以加替沙星最多。结论:喹诺酮类药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使用时应高度重视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ADR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8~2009年我院上报的442例抗感染药致ADR病例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65种,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ADR类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