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窦穿刺抽吸对伴有上颌窦X线平片异常表现的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价值及其适应证尚未明确。该作者回顾分析34例伴上颌窦X线片异常的不明原因发热的上颌窦穿刺抽吸sl侧次结果。发现具有典型上颌窦炎症状者细菌培养结果多为阳性,占86.4%;无上颌窦炎症状者则只有8.3%细菌培养阳性。X线片有液平面者58%细菌培养阳性;窦腔完全模糊者64/培养阳性,故X线片对诊断仅具辅助作用。本组资料表现典型的上颌窦炎症状如流涕、上颌窦压重感、鼻腔充血、上颌窦疼痛、上颌窦压痛等可作为决定是否需采用上颌窦穿刺抽吸水以判明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依…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是确定慢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标准,研究慢性上颌窦炎与牙感染和鼻息肉之间的关系。慢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依据应为:(1)持续3个月以上的面颊部痛,鼻粘膜充血或分泌物异常;(2)X线或鼻镜检查见有持续存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粘膜肿胀,有的且有分泌物;(3)鼻源性慢性上颌窦炎为牙科检查正常,用适当的抗生素10天,滴用或口服血管收缩剂,上颌窦穿刺冲洗等保守治疗无效者;(4)牙源性慢性上颌窦炎有口腔-上颌窦瘘管,X线照相或口腔科检查发现上颌窦粘膜与坏死牙根、牙周或尖周感染,或阻生牙及牙周尖周感染相邻近或接触。作者在5年中对198例244个上颌窦炎进行了观察,其发病率占人口的0.02%,牙源性者占40.6%,  相似文献   

3.
对218例(431侧)上颌窦炎患者同时行A型超声波探测及鼻窦X线摄片检查,比较此两种检查方法的上颌窦穿刺符合率,结果P<0.01,表明A型超声波对上颌窦炎的X线诊断片较X线摄片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00例并无耳鼻喉病史的非鼻窦疾病患者所摄X线片进行研究。发现50%显示鼻窦异常,其中粘膜增厚46例;上颌窦腔阴影增深2例;上颌窦内液平面/息肉4例。其它鼻窦异常14例(一侧额窦缺如11例;一侧上颌窦发育不良3例;额窦骨瘤1例)。鼻窦X线检查依据鼻窦内空气含量,窦内病变可导致窦腔透过性改变,但如两侧鼻窦发育不对称则较小一侧阴影也可增深。狭窄的外侧隐窝可显为粘膜增厚。作者认为X线片显示鼻窦异常意义可疑。难怪临床上不乏X线片提示有明显病变而  相似文献   

5.
牙源性上颌窦炎通常继发于牙周疾病或根尖周感染 ,与上颌窦底粘膜增厚有关。本文作者为了确定上颌窦炎是否与牙齿病变有关 ,特别是牙源性上颌窦底粘膜增厚的特征 ,对 330例上颌窦炎患者的 CT扫描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其中有 16 5例患者怀疑上颌窦底部邻近有病变牙。CT扫描是 1993年~ 1998年 5年间检查的患者 ,一般是作冠状位检查。 330例上颌窦 CT扫描都检查是否存在病牙及窦底局部粘膜增厚的情况 ,包括整个窦腔密度影增高 ,有气、液体平面 ,弥漫性粘膜增厚 ,局部粘膜增厚和鼻源性病因的证据 (鼻骨道的复杂病变及其他窦的粘膜增厚 )均作记…  相似文献   

6.
对近期患分泌性中耳炎的240名儿童行鼻窦X线片检查,X线片提示上颌窦有炎症者,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其中67例(28%)鼻窦X线片提示有炎症,而穿刺证实者仅有16例(占7%)。但16例上颌窦炎与同侧的分泌性中耳炎有着明显的关系,其上颌窦炎被穿刺冲洗治愈后,中耳疾病也随之有了明显改善。虽然不能肯定鼻窦感染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这少数病例中确定说明上颌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上颌窦炎可能起到感染源作用,它导致了鼻咽部粘膜水肿,加重了耳咽管功能障碍。所以,同时兼顾治疗上颌窦炎,可望提高分泌…  相似文献   

7.
鼻窦炎是常见日鼻病。近五年来我科采用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①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或障碍、头痛。②中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液或息肉样变性,上颌窦穿刺有脓性分泌物。③X线摄片证实诊断。二、疗效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中鼻甲粘膜恢复正常,上颌窦穿刺无脓性分泌物,X线摄片示窦腔正常。②有效:症状消失.上颌窦穿刺有少许粘液脓性分泌物,X线摄片示窦壁较前清晰。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三、方剂组成:柴胡IO克、连翘12克、11苇Ic克、黄劳IO克、薄荷{克、夏枯草12克、苍耳子15克…  相似文献   

8.
穿刺冲洗治疗小儿上颌窦炎,对上颌窦、鼻腔的通气与分泌物排出均有一定的改善,是能促进窦粘膜正常化的积极的保守疗法。作者以5~14岁的上颌窦炎儿童患者49人为对象,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每周一次。以21人为一组穿刺冲洗后注入激素类药物和抗生素,另一组28人仅冲洗不注入药物进行对照,治疗期间常规使用口服抗生素。当症状完全消失,穿刺冲洗时窦内无贮留分泌物二周后拍片结果为阴性者判断为治愈。穿刺冲洗时观察注水时的阻力变化,以判定窦口通畅度,即穿刺时吸出窦内贮留分泌物后,再用囊式冲洗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鼻窦X线片中常有透光度差,窦壁边缘模糊的情况,过去常被诊断为粘膜增厚。作者观察了72名3~12岁上颌窦X线片不正常的儿童,其中半数有过敏病史或家族中有过敏病史。他们均经用抗生素、抗组织胺、假麻黄硷及置换法治疗。其中51例用以上方法治疗后症状仍无好转。在给这些儿童作鼻内上颌窦开窗术时测量了上颌窦粘膜的厚度,并取活检。结果上颌窦粘膜厚度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粘液囊肿是由窦粘膜发生的囊肿,很少见。1974年后见于法文和英文文献中者仅16例。作者报告5例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5例患者为3女2男,年龄28~60岁,其中4例因颧部肿胀疼痛、1例因鼻前庭部肿胀而就诊。X线检查除窦腔密度增高外,1例窦腔膨大,2例窦壁骨质破坏,另2例窦壁无异常改变。经上颌窦穿刺,肿胀和疼痛症状都可暂时缓解。手术发现囊肿完全充满窦腔。组织学检查均见囊壁有呼吸道上皮,可诊断粘液囊肿。患者既往都有鼻窦外伤史或手术史。本文报道者系充满窦腔的囊肿。充满窦腔的粘液囊肿与未充满窦腔之囊肿易于区别,后者一般在窦底部,属无症状型,X线检查易发现,有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96~1998年对100例上颌窦疾病患者作B超诊断,并与CT诊断进行比较,借以探讨B超检查对上颌窦疾患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9~76(平均40)岁。采用HP8500G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SIEMENSSI4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其中31例行瓦氏位X线摄片,69例行CT扫描;49例行上颌窦穿刺,8例行上颌窦手术探查、鼻内窥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作对照。2结果上颌窦炎74例中,急性者5例声像图表现为窦内低回声区、窦壁粘膜增厚、毛糙,部分…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2名(男9、女3)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经临床检查后作鼻窦X线摄片(华氏位)检查。所有病人均有一侧或二侧上颌窦受累的阳性体征,表现为弥漫性混浊3例、斑块状混浊4例,粘膜增厚5例。鼻腔活检有瘤型麻风的组织学证据及发现耐酸杆菌。全部病人均在局麻下经下鼻道作窦腔镜检查,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常发现鼻窦炎与哮喘同时存在,但二者的确切关系不清楚。本文通过鼻窦X线片来观察窦腔的病理变化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同时将标准X线相(包括枕前位,枕颏位及侧位片)与断层摄片比较,判断前者在诊断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选择患者哮喘、鼻炎或咳嗽患者270名。根据窦腔X线相观察粘膜水肿(>2mm为异常),透明度(完全混浊或气液平面)及息肉情况。结果表明窦腔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粘膜增厚(114人,占42.2%),平均厚度为6.7mm。而标准X线相仅能提示39人异常(占14.4%);有2个假阳性,77个假阴性。23人窦腔透明度下降。标准X线相报告有3个假阳性,7个假阴性。这种改变在儿童较明显,这可能与窦腔大小和粘液脓性分泌物有关。86人(32%)仅有粘膜水肿,不伴有透明度改变或息肉。44例(16.3%)有息肉,其中29人可根据X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为全麻下鼻息肉切除术40例行术中同侧上颌窦硬管内窥镜检查。其中10例为单侧鼻息肉,故共检查70侧。患者均无上颌窦手术史。术前24小时内行标准上颌窦X线检查。X线示上颌窦正常占10%;粘膜轻度至中度肥厚或孤立息肉或囊肿占30%;粘膜明显肥厚(3/4以上窦胶粘膜肥厚)占23%;阴影模糊占33%;出现液平面占4%。内窥镜检查发现窦腔粘膜  相似文献   

15.
在接受鼻窦X线检查的64例慢性荨麻疹中,11例(17%)有鼻窦炎的X线征象,慢性3例,急性8例。3例慢性鼻窦炎都有明显的双侧上颌窦粘膜肥厚,另有1例筛窦受累。8例急性鼻窦炎在上颌窦内均有空气-液平面,1例双侧性,7例单侧性。作者认为某些发现,如粘膜增厚,可能对诊断不够有力,但空气-液平面是鼻窦炎的可靠征象,不需要其他检查佐证。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氦氖激光器(?)1治疗鼻窦炎64例,年龄20~64岁,急性上颌窦炎17例,慢性上颌窦炎36例,急性上颌窦和额窦炎11例。为使激光直接照射窦粘膜,作者设计了光学接头,并改制上颌窦穿刺针:由短(33mm)长(80mm)两部分组成,用螺丝口连接;经下鼻道穿刺上颌窦,灌洗排脓;然后经过穿刺针管腔放入光导管,用散焦激光器照射窦腔,距离20mm,功率密度0.8~10mW/cm~2,照射2~10分钟。激光治疗后把穿刺针的延长部分扭开取出,短小部分保留并固定在穿刺孔,使不致脱出或落入上颌窦,直到疗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观察了经手术或尸解证E实的20例鼻窦源性脑脓肿。多数为男性(17例),年龄自5个月至58岁。伴发于额窦炎者4例,上颌窦炎3例,额窦与上颌窦炎5例,额、筛及上颌窦炎5例,筛窦、额与筛窦、筛与上颌窦炎各1例。因鼻窦炎的症状往往不重,易被忽视而产生了眶与颅内并发症。15例鼻镜检查阴性,其他有中鼻道息肉、积脓、中下甲充血等。对于鼻窦炎的诊断须行X线摄片。本组摄片11例有明显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根尖是否突入上颌窦与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窦腔黏膜厚度之间的CT影像学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52例(104侧)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评估上颌窦黏膜厚度与牙根尖是否突入上颌窦窦腔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检出58侧(55.7%)有牙根尖突入窦腔,其中46侧(79.3%)存在上颌窦局部黏膜增厚大于2mm。牙根突入窦腔的上颌窦黏膜厚度(7.76&#177;8.39mm)和无牙根突入窦腔的黏膜厚度(3.17&#177;4.14mm)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结论螺旋CT影像提示,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增厚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牙根尖是否突入窦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由2个相互不通的腔构成上颌窦的畸形非常罕见,而当双腔之一罹患炎症时,诊断困难,唯有靠CT片才能确诊。作者治疗1例如下。女,32岁,因头昏、畏光,左上颌部疼痛,放射到左眼1.5月就诊口腔科,拔除左上颌第二磨牙后获短时改善,旋又复现疼痛。转耳鼻喉科诊为左急性上颌窦炎,经2次诊断性穿刺均未发现分泌物,冲洗时疼痛强烈。检查见鼻粘膜粉红色,通气好,鼻道无积涕。左眶下孔处明显压痛。CT  相似文献   

20.
后鼻孔息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鼻息肉,乃息肉样变的上颌窦粘膜经窦口或副孔坠入鼻腔而成,较筛窦息肉明显少见,文献记载约占全部鼻息肉患者的3~6%(成人)至33%(儿童),故多见于儿童。作者统计在162名伴鼻息肉的慢性筛、颌窦炎患儿(4~14岁)中,49例(30.5%)有后鼻孔息肉,大多单侧,仅1例11岁患儿有双后鼻孔息肉,1例有二息肉,28例伴单侧鼻窦炎,病程在2年以内,21例伴有病程3年以上的双侧鼻窦炎。诊断靠症状、前及后鼻镜检查、鼻咽指检、上颌窦穿刺和造影、鼻咽部侧位 X 线片及碘油造影片。因多系小儿,咽反射敏感和腭扁桃体肥大故不易行后鼻孔镜检,常将后鼻孔息肉误诊为腺样体增殖、下甲后端肥大、囊肿、乳头状瘤、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