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5月-9月期间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alusin-α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降低,多支病变者血清salusin-α水平较单支病变者低。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年龄、Gensini积分成负相关,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DL、HDL等危险因素之间未显示相关性。结论:血清salusin-α水平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一致,可能成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新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周月涛  张爱华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29-93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28例,依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4组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血清Cystatin C水平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含量升高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标志,血清胱抑素C含量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为临床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Apelin-13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125例具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7例冠状动脉粥样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生化指标,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Apelin-1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得到Apelin-13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所选取各组的基线特征在年龄、BMI、血压、血糖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Apelin-13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523,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Apelin-13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最佳截断值为2.15 ng/mL。结论:血清Apelin-13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Apelin-13有望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诊断的一种新型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96例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于入院后12h内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HSP60水平,并对HSP60和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 合并冠心病组HSP60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并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HSP60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P60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患者空腹外周血Ghrelin、obesta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1例,计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Ghrelin、obestatin水平,并分析Ghrelin、obestatin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Ghrel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obestat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分为1~30分组、31 ~90分组及>90分组。血清Ghrelin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而降低,而各组间血清obestati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清Ghrel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而obestatin水平与CHD患者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关系。推测Ghrelin可能是CHD的一个重要保护因子,而obestatin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值得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68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粥样硬化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1~4支病变组.并且比较分析各组患者hs-CRP,LP(a)水平.结果:92例粥样硬化组和76例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s-CRP(T=16.56,P<0.01),LP(a)(T=21.24,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2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LP(a)水平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查血清hs-CRP、LP(a)水平对评价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101例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non-HDL-C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10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non-HDL-C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越重,血清non-HDL-C水平也越高,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01)。结论: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是一项可用于评估冠心病风险的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而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同时记录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按照血管狭窄支数以及Gensini评分来评价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结果:Gensini积分的第一4分位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第二、三、四4分位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和狭窄程度,并进行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支数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患者以男性、阳性家族史和阳性吸烟史者居多,其血尿酸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单支病变比例为高;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个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青年发生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中,男性、家族史、吸烟、尿酸升高发挥着一定作用;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比例较高,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I198T、V279F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113例冠脉造影完全正常者,应用DNA测序仪检测Lp-PLA2基因I198T和V279F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Gensini积分及冠心病临床分型,所分亚组的I198T和V279F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单支冠脉病变者IT+TT基因型和VF+FF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F频率高于对照组,而多支病变者则与对照组无差异。亦未发现I198T和V279F不同基因型在血脂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上有差别。结论:未能发现Lp-PLA2基因I198T和V279F变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的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林书卿  王庆  卞永娟 《吉林医学》2012,33(6):1143-114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81例CAD的患者检测CRP,并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RP与Gensini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莹  戴秋艳  孙宝贵 《上海医学》2004,27(6):392-39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 (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180例高血压病不合并 2型糖尿病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分为有冠状动脉病变组 (10 6例 )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74例 ) ,测定血清UA水平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有冠状动脉病变组的UA水平为 (4 30 .0 1± 12 2 .33)mmol/L ,无冠状动脉病变组为 (4 0 3.18± 94 .98)mmol/L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应用QCA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清UA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之间呈线性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载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AS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113例)和多支病变亚组(152例),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胆汁酸、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水平.结果 CAS组TBA、ApoB、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TBA、ApoB、Lp(a)水平均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组,而ApoA1水平显著高于多支病变组(P<0.05);TBA、ApoB、Lp(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ApoA1呈负相关.结论 TBA、ApoB、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其病变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106例冠状动脉造影并证实有冠脉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分别分析血尿酸水平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及是否有复杂冠状动脉狭窄两方面的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并冠脉病变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有复杂狭窄病变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无复杂狭窄的患者,P=0.04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复杂狭窄病变例数明显多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起一定作用,可能影响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6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检测hs-CRP,并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hs-CRP。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Gensini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6,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其浓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均优于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分支病变IMT值、Vdias、斑块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患者空腹外周血Obesta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1例,计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Obestatin水平,并分析Obestatin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Obestat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分为1~30分组、31~90分组及>90分组,各组间血清Obestati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的外周血Obestatin水平显著升高,推测Obestatin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子,但Obestatin水平与CHD患者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sTWEAK)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6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52例、轻度病变组30例、中度病变组40例和重度病变组44例,于入院第1天空腹抽血检测sTWEAK浓度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这些指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重度病变组患者血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等显著高于其余三组,HDL水平则在重度病变组明显降低。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sTWEAK浓度逐渐增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TWEAK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sTWEAK浓度可能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