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56例冠心痛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认为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CABG,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6例患者共换瓣6个,搭桥11支.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术中完善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及提高术后监护水平,同期实施瓣膜置换+CABG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278例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278例手术共移植旁路血管392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36例,二尖瓣置换141例,二尖瓣成型63例,三尖瓣成型44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冠状动脉受累以单支受累最多,为123例,双支次之,为102例,多支血管受累53例.单支受累以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多见,回旋支次之.围术期注意心肌保护和心肌缺血预防与处理.结果 换瓣搭桥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96±21)min.围术期死亡18例(8.7%).围术期发生主要脏器并发症比例17.0%.术后IGU监护1.7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7 d.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7±9.2)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8.2±10.6)mm,左心室射血分数32%~65%.手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3±7.1)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6.4±10.6)mm.Logistic Regression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与手术病死率相关.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性高于单一手术,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冠心病合并COPD者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有75例冠心病合并中重度COPD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其中男63例,女12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1.5岁。人均搭桥3.5支。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此类患者14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并发症、死亡率等,分析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6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69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死亡2例,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出血多,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结论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近期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COPD是影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进行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 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从该1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检出率为1.73%.患者多以不典型的活动后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其中合并冠心病5例,伴肥厚性心肌病5例,伴右位心1例.在接受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测的8例患者中,阳性率为87.5%.造影显示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单一心肌桥,在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有4例,50%~75%的有11例,>75%的有4例.治疗上予口服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总有效率为94.2%.结论:(1)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2)心肌桥可继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z36例(DM组),无糖尿病患者236例(NDM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冠心病定义为≥1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狭窄≥50%,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 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用冠状动脉病变总记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DM组冠状动脉病变总记分明显高于NDM组(P<0.05),3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且较严重,应早期多环节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胸痛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女性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因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女性1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1例)和对照组(71例),比较2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1例(50.8%),糖尿病25例(40.9%),二者同时存在18例(29.5%)。对照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5例(21.1%),糖尿病8例(11.2%),二者同时存在2例(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单支病变29例(47.5%),双支病变22例(36.2%),3支病变10例(16.3%)。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绝经前女性最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女性胸痛患者的重要检查。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与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次极量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运动心肌核素显像两项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8周)接受SPECT检查,将CAG结果与SPE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冠心病35例,其它心脏病14例中,高血压病11例,心肌核素4例为阳性(占36.4%),3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为阳性(占33.3%),1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中2例心肌核素阳性(占18.2%).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为97.1%,运动心肌核素的敏感性为91. 4%,特异性为81.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显像均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由于后者的无创性,易于重复,是临床随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观察组采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患者多个脏器的损伤较小,安全性高,有助于术后心肌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20例术前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术前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血Cr(218.2±105.3)μmol/L)]的冠心病患者行OPGAB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术前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术前Cr303 mmol/L的患者术前72 h内预防性行血液透析2次.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5%,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而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第10天死亡.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血清Cr较术前无明显变化7例,较术前轻度增高3例,较术前明显增高(Cr增高>术前50%水平)7例.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1~38个月[(12.7±8.2)个月],随访期死亡1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8例随访期间无明显的心绞痛症状,2例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1例术后半年出现心绞痛症状,行PCI治疗后好转.结论 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经积极的围术期处理,行OPcAB后的近期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我院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手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时机选择.方法 总结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31例术前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3例死亡,62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危重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应用IABP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体外循环的建立,增加动脉移植血管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9例胸骨裂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胸骨裂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诊断明确后送手术室行胸骨清创固定术,其中8例胸骨愈合良好,痊愈出院,占88.89%;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占11.11%。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重视术前合并症的处理,预防感染,术后从心理、功能锻炼、有效咳嗽、切口护理及营养支持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以促进胸骨切口愈合,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方法对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结果单纯二尖瓣成形术6例,黏液瘤摘除+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2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共39根,每例平均(1.9±1)根。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21.1%),死因为左室破裂2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进食中呛咳窒息致室颤1例。随访3~1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瓣膜病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并不少见,而冠心病也可能同时伴有瓣膜损害,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估计瓣膜成形效果难以确定时,应直接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防止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何元军  范中才 《华西医学》2005,20(4):693-694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因胸痛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308例患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8例胸痛患者中130例诊断为冠心病,患病率42.21%.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66.1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病变血管以LAD最为常见,占40.31%.分叉病变占非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的44.12%.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28例,其中一支血管闭塞的患者23例,两支5例.单支、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分别为64例、41例和25例,分别占冠心病患者的49.23%、31.54%和19.23%.冠状动脉最狭窄病变狭窄程度越重,其两支及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合并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越高.101例(77.69%)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结论:冠心病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首要病因.大多数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对住院胸痛患者,尤其对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老年男性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尝试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例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男性患者,给予其"一站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分析相应的围手术期治疗、手术方式及术后相关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术后6个月颈动脉CTA提示支架通畅,患者无晕厥、黑朦症状。结论:"一站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但需要在杂交手术室进行,且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全国多中心1386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 常温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口,取左侧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术.70岁以上患者占32.35%,年龄最大为99岁,急诊或亚急诊手术111例,二次冠状动脉旁路术52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24例,总病死率1.73%,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龄及合并其他慢性老年疾病患者是可行的,熟练的手术技术,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积极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56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循环系统监护、呼吸道管理,做好引流管、患肢、合并症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例,肺内感染2例,胸腔出血行二次开胸探查2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脑梗死2例.本组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7例和预后良好组69例。收集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超声测量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出现不良事件7例,发生率为9.21%。两组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血管狭窄数目、糖化血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YHA分级较高、血管狭窄数目较多和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较高均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的面积为0.658,95%CI为0.536~0.779,P=0.017,最佳临界值为7.32mm,其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预后不良灵敏度为65.9%,特异性为58.8%。结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增高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冠心病外科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手术指征逐渐放宽 ,许多危重的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急诊CABG进行救治 ,合理的体外循环 (CPB)管理可为急诊CABG的进行提供重要保障。现总结急诊CABG术CPB管理经验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患者 11例 ,均有冠心病 ,其中左主干病变 7例 ,心脏压塞1例 ,左主干夹层 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例 ,合并室壁瘤 2例 ,合并糖尿病4例。患者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5 1~76岁平均 (62± 7 6)岁。2 .方法 :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 ,升主动脉 -右房插管进行术前麻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5月—2010年3月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5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3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8.1±3.2岁。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1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34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成形术17例,合并心瓣膜置换术48例,其中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3例。平均每例作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1.96±0.85个。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12.3%),共出现并发症17例(26.2%);住院病死患者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3例。57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后随访48例,失访9例,随访时间1-67个月,平均随访32.2个月,随访期间病死2例,均为非心源性病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