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人数日益增加,据统计已是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戒酒当然是防治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措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AWS)、酒精性脑病等特异性表现.本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酒精性肝病合并戒断综合征患者16例,现将有关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邬玲玲  竺雪红  李晓燕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32-1133
总结32例酒精性肝病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重视用药护理,做好安全护理及皮肤护理,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经治疗及护理,9例戒断症状消失,22例戒断症状缓解,1例因慢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3.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新  李炳庆  张学军  刘凤芹 《临床荟萃》2007,22(16):1197-1198
目前,对于酒精性肝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还原型谷光甘肽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在戒酒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光甘肽注射剂(古拉定)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取得良好疗效。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酒精性肝病患者72例为我院消化内科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男70例,女2例,年龄26~76岁,平均(42±12)岁;病程(25.8±16.8)个月,其中酒精性脂肪肝10例,酒精性肝炎30例,酒精性肝硬化32例。诊断标准[1]: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每日饮用酒精量80 g以上,饮酒史5年以上,并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经实验室检查、B超、CT等检查证…  相似文献   

4.
Gilbert综合征四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熊敏  孙汉英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777-778
G ilbert综合征为一种家族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疾病,由G ilbert 1901年首先报道[1],临床少见,常误诊漏诊。我院1986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4例,笔者回顾临床资料并复习近10年有关文献,探讨本病的误诊原因和诊治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女各2例,年龄18~25岁。2例其母有黄疸史,均有劳累、感冒、饥饿等诱因。1·2临床表现4例均有皮肤、黏膜黄染,1例食欲缺乏。医技检查:总胆红素(TB iL)56·95~75·2μmol/L,直接胆红素(DB iL)0~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11~20 U/L,尿三胆、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均未见…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病是近年来常见的消化系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我院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6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酒精性肝病共114例,全部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型(酒精性脂肪肝)、中型(酒精性肝炎)、重型(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1]。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1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均为男性;年龄19~68岁,平均41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4年1个月。其中轻型25例(39·…  相似文献   

6.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对照组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辛伐他汀的单纯西药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例的肝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为36.4±3.69U/L,谷草转氨酶为35.0±4.23U/L,总胆固醇为6.0±0.3mmol/L,甘油三酯为2.1±0.5m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89.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脂肪肝患者采用西药联合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效果,迅速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酒精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现总结我院1990年来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亚病例选择①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饮酒10年以上,每口饮酒达100g;②有明显肝硬化症状和(或)体征,或组织学检查证实;③乙肝标志物阴性;④除外其它原因所致肝硬化。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酒精性肝硬化34例,均为男性,年龄28~80岁,平均53.9岁,以饮白酒为主,每日摄入酒精100~5009,平均饮酒年限27.4年。1.2;陆床表现症状与肝炎后肝硬化无明显差异。以疲倦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腹痛、消瘦等为主,其中并发腹水2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并发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260例,其中并发肝衰竭患者76例为肝衰竭组,未并发肝衰竭患者184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血清肌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血清白蛋白水平[(19.51±7.86)g/L]低于对照组[(22.35±7.24)g/L](P0.05),总胆红素[(86.29±46.57)μmol/L]、纤维蛋白原[(2.08±1.35)g/L]、尿素氮[(11.52±5.47)mmol/L]、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4.11±0.67)分]及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腹腔积液、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65.79%、55.26%、72.37%、40.79%、31.58%)均高于对照组[(63.41±52.16)μmol/L、(2.63±1.24)g/L、(9.68±6.63)mmol/L、(10.63±1.26)分,46.74%、34.24%、53.27%、25.00%、17.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升高(OR=1.247,95%CI:1.583~2.562,P=0.028)、上消化道出血(OR=1.215,95%CI:1.022~1.048,P=0.021)、腹腔积液(OR=2.639,95%CI:0.426~3.463,P=0.037)是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并发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升高、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是HBV感染合并酒精性肝病并发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中,FBG为7.11±1.45mmol/L、TC为5.31±0.95mmol/L、TG2.75±1.19mmol/L、LDL-C为3.47±1.41mmol/L、HDL-C为1.05±0.35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AST为41.25±6.49U/L、ALT为45.39±8.91U/L、GCT 55.17±9.21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血糖血脂和肝功能检测,其中血脂血糖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使用;AST、ALT、GCT等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提高,可有效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二者配合使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和诊疗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5-12/2007-12采用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PPC)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资料64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学会2003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42~65岁,平均(47.9±9.6)岁,有腹胀、肝区隐痛、乏力症状者27例,肝功能正常者12例,异常者20例,TG升高16例,TC升高10例;对照组男23例,女9例,年龄40~65岁,平均(48.2±9.4)岁,肝功能正常者11例,异常者21例,TG升高18例,TC升高1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及治疗前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酗酒史(每日饮酒量<20 g)、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肝病等所致脂肪肝。1.2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治疗前后观察下列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 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肝胆脾B超。肝功能、血脂由本院临床检验中心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胆脾彩色B超由本院超声波室同一名高年资医师检查完成。1.3治疗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许多地区部分人群中,酒精中毒和酒精性肝病增加,我们在给予戒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利欣注射液联合胆维他治疗此类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均系我院肝胆内科1998年4 月至2000年6月之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8例,女2例。患者年龄在0~70岁之间,平均56.2岁。其中酒精性脂肪肝10例,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各20例。诊断标准为:有长期大量饮用白酒史,每次饮用量80g以上,饮酒史5~10年或以上,有相应病史及体征和彩超检查证实。患者均伴有转氨酶升高,且无病毒性肝炎或血清标志物检查的异常。 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甘利欣治疗组28例,给予甘利欣注射液150mg/天。静点,联合胆维他50mg,每天3次口服,共30天;对照组给予肌苷0.4g、维生索c3.0g,每天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8周。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n=8):喂高脂饲料,即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100g/L猪油和20g/L的胆固醇,共8周。③高脂运动组(n=8):喂高脂饲料,并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游泳5d/周,1次/d,90min/次,共8周。实验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光镜下评估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按照肝小叶内含脂滴细胞数/总细胞数比值:0(-);<1/3( );1/3~2/3(!);>2/3(");≈1($)。结果:实验过程中运动组1只大鼠溺水死亡。最后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分别为6,8和7只大鼠。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鼠严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运动组和对照组脂肪变性程度-, ,!,"分别为0,0,3,5只;2,3,2,0只;6,0,0,0只(P<0.05)],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0.05)。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8±252.71,419.25±74.34;3281.82±776.32,2186.43±334.73)nkat/L(P<0.05)],运动组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536.94±186.7)nkat/L(P<0.05)],但运动组谷草转氨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3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能够改善高脂饮食造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酒精性肝病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措施.结果:2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护理、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促进酒精性肝病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对8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临床症状典型,体征明显,经血清学证实且除外肾前性肾衰。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15~73岁,多数为青壮年。1.2实验室检查血液透析前BUN平均(44.2±11.48)mmol/L,SCr平均(1256±435.24)mmol/L,CO2CP平均(12.2±2.3)mmol/L,高血钾15例,低血钾4例,平均值为(4.11±0.81)mmol/L。1.3主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肝损伤63例,高血容量状态58例,心力衰竭肺水肿14例,严重出血倾向54例,B超证实有腹水者27例,合并感染者42例,心肌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酢浆草总提取物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8)、酢浆草中剂量组(n=8)、酢浆草高剂量组(n=8)和泼尼松组(n=8)。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制模12周后,酢浆草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分别给予酢浆草总提取物3.5 g·kg-1·d-1、7 g·kg-1·d-1或醋酸泼尼松0.9 mg·kg-1·d-1,其余两组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6周。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组织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MDA 含量均明显升高,SOD、ADH 和ALDH 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AST、ALT、AKP、GGT、MDA 含量均明显降低,SOD、ADH 和ALDH 均明显升高,AST、ALT、AKP、GGT、SOD、ADH 以酢浆草高剂组变化更显著〔 AST(U/L):117.38±22.75比201.62±17.95,ALT(U/L):33.51±11.64比59.14±9.52,AKP(U/L):95.19±24.85比169.39±37.21,GGT (U/L):46.54±14.55比89.37±12.49,SOD(U/mg):137.03±12.03比80.64±13.45,ADH(U/L):3.48±0.71比2.05±0.91,P<0.05或P<0.01〕,MDA、ALDH 以酢浆草中剂组变化更显著〔 MDA(mmol/mg):2.05±0.64比3.17±0.61,ALDH(U/L):7.59±1.95比5.71±1.33,均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病变;模型组肝细胞以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酢浆草中、高剂量组大泡性脂肪变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酢浆草中、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TNF-α在肝组织中巨噬细胞胞质及部分细胞膜的表达。结论酢浆草总提取物对酒精性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楂饮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2005-09/2007-09应用山楂饮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AFLD)100例,疗效满意,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门诊收治的男性AFLD患者150例,均符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1]中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年龄25~65岁,平均41岁;对照组50例,年龄25~66(平均40.5)岁。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山楂饮(生山楂30 g,菊花15 g)沸水冲服当茶饮,2次/d,己酮可可碱(西安利君治药有限责任公司)400 m g,3次/d口服,连续应用3个月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戒酒,清淡饮食,给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类的食物摄入。1.3观察指标两组治疗期间,每周观察一次症状、体征变化,每月检查一次肝功能(A ST、ALT)、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每月复查一次肝脏B超。根据《酒精性肝病治疗指南[》2]中影像诊断标准,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三度。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ALT、A ST、TC、TG恢复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或密度恢复正常或脂肪肝...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原因。因此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防治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酒精性肝病,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8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72例,诊断标准参照《酒  相似文献   

18.
杨柏松  陈用贵 《临床荟萃》2011,26(5):412-413
酒精性心肌病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心肌变性受损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病,现对22例酒精性心肌病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0年2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36~72岁,平均(48.3±7.2)岁,病程4个月至5年,均以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来院就诊  相似文献   

19.
低血糖症38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敏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896-897
低血糖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不可逆的弥漫性脑损害[1]。该病起病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多数有糖尿病史,查血糖<2·5 mmol/L,予补充50%葡萄糖后症状迅速缓解,可以确诊。但如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时,易误诊误治。我院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低血糖脑病38例,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1岁,平均(68·6±8·5)岁。发病时间从0·5小时~7天,平均(10±5·1)小时。1·2基础疾病与诱发因素本组36例有糖尿病史(占94·7%)…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海灵  孔丽  冯忠军 《临床荟萃》2009,24(17):1495-1498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cirrhosis,PBC)的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6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患者(其中AIH患者35例,PBC患者30例)的临床、生化、自身抗体及病理学特点。结果两组临床症状不典型。AIH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PBC患者,ALT(249.3±291.5)U/L vs(86.2±58.4)U/L、AST(230.2±305.7)U/L vs(98.7±75.6)U/L、TBIL(101.5±66.4)μmol/L vs(56.3±70.7)μmol/L(P<0.01或<0.05)。AIH组自身抗体主要以抗核抗体(ANA)为主,阳性率88.6%(31/35);PBC组自身抗体以抗线粒体抗体(AMA)为主,阳性率90.0%(27/30)。AIH主要表现为界面性肝炎,PBC可见明显胆管周围炎和小胆管损伤。结论AIH及PBC的诊断可综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病理组织学特征,其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ALD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