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出血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各10例,比较两组术前GCS评分、SpetzlerMartin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3个月m RS、GOS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复合手术组能大部分完整AVM切除,避免二次手术;(2)复合手术室下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较单纯显微外科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复合手术室下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致残率方面,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明显优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出血脑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融合联合术前栓塞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AVM的病例资料,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2例,Ⅴ级2例。术前将DSA三维影像与MRI三维断层影像进行融合。在术前1 d均采用Onyx胶行AVM部分栓塞术,然后在显微镜下行病变切除手术,术后复查DSA。随访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14例颅内AVM均顺利进行术前部分栓塞,无栓塞相关并发症。AVM切除术后复查头颅DSA显示血管畸形切除完全,全切率100%。随访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GOS为4.36±0.5,KPS为90.0±5.55),术后3个月时GOS (4.93±0.27)和KPS (95.0±5.19)均有明显改善(P分别为0.005和0.008)。结论在颅内AVM显微切除手术中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融合,结合术前栓塞,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显微外科夹闭术对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夹闭组(52例)和栓塞组(52例),分别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腔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术后GOS分级、mRS评分、生活质量、手术前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栓塞组术后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夹闭组(P<0.05); 栓塞组住院总费用显著多于夹闭组(P<0.05); 栓塞组术后6个月GOS分级、术后6个月mRS评分、出院时SF-36评分及术后6个月BI评分显著优于夹闭组(P<0.05); 栓塞组术后7 d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P<0.05); 同时2组瘤体破裂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夹闭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栓塞组(P<0.05); 栓塞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结论 腔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可显著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轻病变严重程度,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避免颅内感染出现,而显微外科夹闭术应用则能够减少医疗费用,预防血管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硬脑膜动脉供血的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合并硬脑膜动脉供血的高级别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4例,意识障碍1例,肢体无力1例,顽固性癫痫1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Ⅳ6例,Ⅴ级1例。所有患者均Onyx-18胶栓塞硬脑膜供血动脉和/或部分高流量的颅内供血动脉、深部供血动脉,栓塞术后48 h内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AVM,术后1周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估手术切除效果。结果 6例患者成功栓塞10支硬脑膜动脉及其对应的畸形团,1例患者仅栓塞供血动脉近端,同时栓塞4例大脑后动脉(其中1例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分支(1例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动脉瘤),1例小脑上动脉。所有患者AVM均被完全切除。1例患者肌力较术前下降,2例出现颅内感染。临床随访7例,改良Rank评分0~1分7例,6例血管造影复查AVM未显影。结论 硬脑膜动脉供血的脑AVM以高级别多见,同时兼备脑AVM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显微外科手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能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指证、手术方式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16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男11例,女5例;脑出血6例,癫痫6例.畸形团最长径平均7.75 cm.均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术前栓塞,2例行分次手术.结果 无死亡病例,1例术前持续昏迷术后轻度改善,余病例均得到较好恢复.12例全切,4例少量残留,2例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大型动静脉畸形治疗风险较高,在充分的技术条件及术前准备下,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对大部分大型动静脉畸形进行切除,并达到全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分次栓塞治疗大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 23例大型(直径≥6 cm)颅内AVM患者,分次行AVM栓塞术,8例栓塞后行γ-刀治疗,术后随访1-2年,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4例达到完全栓塞,治疗过程中再次出血3例,脑梗死4例.影像学治愈19例;20例GOS评分较术前无下降,2例GOS评分较术前下降,1例死亡.结论 分次栓塞治疗大型颅内AVM可取得良好的影像学和临床疗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 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ation,AVM)的治疗及其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4~2014.4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栓塞及伽玛刀治疗的18例巨大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死亡病例,有2例术前昏迷的患者,术后昏迷程度减轻。格拉斯哥预后(GOS),5分12例,4分3例,3分1例,2分2例。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重视细节,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前栓塞或/和术后放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巨大AVM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总计有9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组中高级别脑AVM所占比例和单纯手术组中其所占比例的合并危险差为36%[95%CI为6%~66%](Z=2.36,P=0.02);两治疗组术后长期神经功能缺失率的合并优势比为0.38[95%CI为0.23~0.61](Z=3.95,P<0.0001)。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AVM能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同时保持较高的全切率,并且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预后显著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D打印脑动静脉畸形(AVM)模型在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栓塞治疗的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术前完善常规影像学检查且构建3D打印模型的10例患者为试验组,以同等级的未构建3D打印模型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栓塞前后畸形血管团大小、栓塞率、手术时间等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与其MRA/CTA所测得的AVM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栓塞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栓塞前后面积的平均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其DSA所测AVM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DICOM影像融合技术3D打印脑AVM模型能更加直观、精确地显示AVM解剖结构特征,在明确AVM大小、S-M分级、提高栓塞治疗效果以及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nyx胶介入栓塞法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近、中期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2014-04—2016-06收治的69例AV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伽玛刀治疗,观察组35例予以Onyx胶介入栓塞法治疗,观察2组病灶治疗效果、病灶体积缩小情况、住院时间及改良Rankin评分,并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65.71%(23/35),高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a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yx胶介入栓塞法可改善AVM患者神经功能,缩小病灶体积,提高生活质量,完全栓塞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60例;记录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性别、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长轴与颈宽比(AR)、高血压及高血糖等术前影响因素对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是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60岁以上患者预后明显差于60岁以下患者(P0.05);Fisher分级中Ⅰ、Ⅱ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Ⅲ、Ⅳ级患者(P0.05);Hunt-Hess分级越高,预后效果越差,但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瘤的部位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动脉瘤长颈和瘤颈比值(AR)对介入栓塞术组影响较大(P0.05),随着AR值增大采用介入栓塞术的疗效明显好转(P0.05);高血压及高血糖对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影响较小(P0.05);不同年龄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耐受能力不同,导致其预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术后疗效的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措施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中心收治的1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OS量表评分优良率达84.2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均有明显效果,但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DSA、术前栓塞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SA在明确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血供情况、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DSA检查组、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之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全切肿瘤程度情况。结果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较未进行DSA检查组手术全切率高(P< 0.05);DSA加栓塞组较未栓塞组术中失血少(P< 0.05);各组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 0.05)。结论术前行DSA检查可以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血供、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情况,能指导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并为手术全切脑膜瘤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畸形出血后的治疗时机及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出血后的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方法5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出血量大者先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切除,然后全脑血管造影,利用Magic微导管及NBCA胶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2例患者7d内仅用NBCA栓塞治愈,且未留下任何后遗症,26例经血肿清除术后30d栓塞治愈,其中8例在血肿清除术中部分切除AVM后7d再栓塞治愈,8例手术全切AVM;14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智力下降。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早期确诊AVM的关键是尽早行全脑血管造影,NBCA栓塞是治疗AVM理想、安全、可靠的方法,早期治疗能明显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AVM)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分析单纯显微手术切除1例颅内巨大AVM的术前准备、术中过程及术后康复。结果病理证实为AVM。术后CT及CTA显示:AVM血管团完全切除。术后病人出现一过性右侧面瘫、运动性失语、认知障碍、计算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受限、右侧肢体运动障碍。1年后随访,认知、计算及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改善,头痛消失,语言清晰,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结论对Ⅳ级以上的AVM可在显微术前结合介入,以利于手术切除;直接显微手术要严格控制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争取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常规复查CTA。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导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108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经验,全切除率为88%,只有1例术后死亡,手术死亡率为0.92%。病残率为13%。其中1例重残,余均属轻残。作者喜欢用手术放大镜代替手术显微镜,后者于动静脉畸形很小时才使用之。术前高质量的脑血管造影十分重要。对小而深的AVM的暴露方法、术中预防及处理可能出现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顶枕交界部脑动静脉畸形(AVM)伴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栓塞或栓塞联合手术治疗顶枕叶AVM伴颅内出血患者 31 例,其中29例行单纯介入栓塞(93.5%),2例因栓塞后头颅CT证实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血管(6.5%).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遗留命名性失语2例,6例术前伴肢体偏瘫患者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后灶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观察25例脑AVM患者IL-17A、TGF-β表达情况,其中1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栓塞组;13例行单纯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未栓塞组.6例对照组脑组织为来源于外伤及脑出血内减压术后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AVM灶周脑组织IL-17A、TGF-β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及未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IL-17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IL-17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与未栓塞组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TGF-β蛋白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 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7A表达升高参与了AVM血管扩张及再通的临床病理过程,而TGF-β表达升高具有抑制栓塞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总结72例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治疗经验,探讨术前部分栓塞病灶在显微手术切除Ⅲ-Ⅴ级CAVM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72例CAVM分为24例栓塞加手术组(Ⅲ-Ⅴ级17例)和48例单纯手术组(Ⅲ-Ⅴ级6例)。对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Spetzler-Martin分级(S-M分级),术后资料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24例行26次栓塞,平均每次栓塞2支,共52支供血动脉被栓塞,无栓塞相关并发症。全切69例,残留3例。恢复良好61例,轻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癫痫7例6例消失,1例改善。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Ⅰ-Ⅱ级CAVM显微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Ⅲ-Ⅴ级者术前栓塞能降低或改善S-M分级,减少手术风险。显微手术切除联合术前栓塞是对Ⅲ-Ⅴ级CAVM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