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办法。方法将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综合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月末、3月末、6月末,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各阶段FMA和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有增高,对照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提示治疗组FMA和MBI均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FMA和MBI仍略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6个月末甚至出现减退。结论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能改善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早期干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2、4、8周以及90 d,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FMA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8周,两组患者下肢FMA及MBI评分呈增高趋势,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90 d与第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疗法组第2、4、8周及第90 d的下肢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早期介入运动想象训练可显著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疾发生,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入选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FT)以及家属给予患者未经培训的日常生活训练;观察组采用FT和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同时治疗.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简式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加用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4周后的FMA、MBI及综合功能评定法(CFE)中的语言功能亦有所改善.结论 MRP和FT结合具有协同作用,早期应用能明显改善皮质下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基础用药和康复训练,治疗组病情稳定后早期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同时予以肌肉神经电刺激。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2.5%,对照组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高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迅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与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方案对上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训练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03—2018-05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常规康复方案(对照组,n=20)与肌电生物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康复方案(观察组,n=20),并对其治疗前后的上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EMG、FMA、MBI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训练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 康复治疗前上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即EMG、FMA、MBI各维度评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评定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估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与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方案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明显提高了训练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6-05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2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对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负性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梗塞后肢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8周后的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17)、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17、FMA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经治疗3周和8周后观察组的HAMD-17评分、MBI评分和FM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可以更有效改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情绪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6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7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入组时与干预后4周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DS、SAS量表分别评定抑郁、焦虑状况.结果 2组入组时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2组C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较入组时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与预后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结合循经按摩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组、循经按摩组、结合组,每组20例。3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在此基础上,镜像组采用镜像视觉反馈康复训练,循经按摩组采用循上肢手阳明大肠经按摩,结合组在镜像视觉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循经按摩。于干预前及干预3周后,比较各组患者患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3组患者干预前患侧上肢FMA、MBI评分及Ashworth痉挛评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3组患者患侧上肢FMA、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结合组患侧上肢FMA、MBI得分较镜像组和循经按摩组更优(P<0.05);干预后镜像组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循经按摩组及结合组Ashworth痉挛评定级别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镜像组,干预后结合组Ashworth痉挛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循经按摩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镜像疗法和单独使用循经按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另接受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I-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评价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BI、SF-36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失语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MA、EMG、Barthel指数积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EMG、Barthel指数积分较治疗前上升,NIHSS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90,P=0.039 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失语症康复中的作用较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恢复较快,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入选卒中后8周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上肢运动研究测试(the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评定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痉挛程度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以观察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上肢运动能力FMA评分、ARAT评分、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治疗组FMA评分、ARA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提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痉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能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疼痛,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患肢痉挛程度的改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31例为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t,MBI)评分对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实验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2个月实验组WM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上肢MBI评分提高(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时实验组MBI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冲击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等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初发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入院先后和数字表法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0例; 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冲击疗法项目;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运动功能(FMA)、日常活动能力(MBI)、肌张力(MAS)等康复评定。结果 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肌张力MAS评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方面2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 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采用冲击疗法可有效控制偏瘫侧肢体痉挛,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对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氯酚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评分、鲍氏NBNA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NBNA评分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两项评分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29/34),高于对照组的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预后更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0 d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并评价其对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分析2015年01月~2017年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仅采用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thel指数评分(MBI)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评分的差异;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组内差异。评价MEP和CMCT对脑梗死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指数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指数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MCT和MEP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MCT和MEP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MCT(r=-0.600,P0.001)、MEP(r=-0.512,P0.001)与Wolf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MCT(r=-0.580,P0.001)、MEP(r=-0.561,P0.001)与FMA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治疗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肯定,经颅磁刺激检查具有快速、安全、便捷的优点,可有效评估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我院就诊的80例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规范康复训练。结果治疗1、2、3、4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后,观察组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3、4周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6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6周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规范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规范化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未经系统指导的自我运动功能锻炼。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系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使用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巴塞尔指数评定。结果 2组康复治疗前FMA评分和巴塞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8周后,FMA评分及巴塞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改善幅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若不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