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果酸对大鼠CIA模型关节TNF-α、IL-17、PGE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关节中TNF-α、IL-17、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首先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复制SD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熊果酸组、甲氨蝶呤组、地塞米松组并给予相应处理。于给药35天后处死大鼠,取关节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关节骨质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结果与CIA模型组比较,UA大鼠组关节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UA组效果不如甲氨蝶呤组、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 UA能明显缓解CIA大鼠关节炎症及损伤,减少关节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40-44+封三
目的 探讨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关节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IA组、地塞米松组、附子汤组。其中3组通过尾根部皮下注射混合乳剂诱导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附子汤组给予7 m L/kg附子汤,地塞米松组给予0.025 mg/kg地塞米松。对照组和CIA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监测指标:大鼠体重、右后足厚度和关节炎指数、器官指数(心、肝、脾、肺、肾和胸腺)、TNF-α、IL-1β和IL-6的血清浓度,同时检查滑膜组织病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的大鼠肝、肾指数显著上升(P0.01)及脾、胸腺指数显著下降(P0.01)。CIA组和附子汤组的肺、心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IA组、地塞米松组和附子汤组大鼠右后足厚度和关节炎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1),治疗后足爪厚度显著下降(P0.01);CIA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经附子汤及地塞米松治疗,CIA大鼠血清中TNF-α, IL-1β和IL-6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无病变。附子汤和地塞米松治疗后滑膜中病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附子汤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而保护关节,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关节病理评分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30只),将其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以及THH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连续给药30 d,观察大鼠关节病理的改变。结果:给药30 d后,HE染色显示模型组产生多层滑膜细胞,大量炎症细胞和血管翳生成;在3个THH治疗组中中剂量的治疗效果最好,镜下只见2~3层滑膜细胞,少见炎症细胞。结论:HE染色结果显示THH对CIA模型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痹痛康丸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踝关节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I型胶原加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CIA模型,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痹痛康丸低、中、高剂量组[0.3、3、30 g.(kg.d)-1],尪痹冲剂组3.g(kg.d)-1,甲氨蝶呤片组1.2 mg.(kg.w)-1,以上各组药物溶解于2 ml生理盐水中,1次/d,连续灌胃给药4周。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2 ml/只。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右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情况及关节滑膜中IL-1β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各用药组除痹痛康丸低剂量组外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IL-1β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痹痛康丸能有效降低CIA大鼠滑膜炎程度,防止骨破坏或关节重构,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痹灵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关节破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痹灵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关节破坏的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混合弗氏不完全佐剂于Wistar大鼠尾根部注射复制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通痹灵组(剂量为3.0 g.kg-1.d-1)、甲氨蝶呤组(MTX组,剂量为每周7.6 m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各组按设计剂量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35 d后,采用容积法评价后肢肿胀度,采用乳腺钼靶机进行全身X光照片,比较各组大鼠各关节破坏程度的差异。【结果】通痹灵可显著性减轻CIA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和四肢关节肿胀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X光片显示各关节骨面受到严重侵蚀,关节间隙变窄,通痹灵可显著性抑制CIA大鼠的关节破坏程度(P<0.05或P<0.01),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MTX相仿(P>0.05)。【结论】通痹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关节破坏程度,减轻关节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炎症发展和滑膜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皮内注射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给予不同剂量川芎嗪灌胃,以环孢霉素A(CSA)为阳性对照.检测关节炎指数积分和炎症足垫厚度,X摄片检测关节结构,透射电镜观察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观察滑膜VEGF的表达和滑膜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SA和100 mg/(kg·d)川芎嗪可降低关节炎指数积分和炎症足垫厚度,减轻炎症关节结构的破坏,改善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抑制滑膜表达VEGF和减少滑膜MVD.结论川芎嗪可抑制CIA大鼠关节炎症发展和关节结构的破坏,其机制与川芎嗪可抑制滑膜表达VEGF,从而抑制滑膜组织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核素显像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8)、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组(n=42),再按不同时间点各分为7组,模型组大鼠通过皮内注射胶原与佐剂制造CIA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99mTc-MDP进行核素显像,观察不同时间点核素浓聚情况,通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99mTc-MDP核素显像结果与足爪厚度、关节指数及X线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99mTc-MDP核素显像在RA早期关节病变中的意义。结果CIA大鼠病变膝关节核素浓聚程度明显增加,从免疫后第14d开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1d达峰值,随后R值下降,42d后出现一个小峰值,60d R值仍偏高。结论99mTc-MDP核素显像可及时反映CIA早期滑膜病变,并与早期病理变化一致,早于足爪厚度的改变,且比X线检查敏感,对早期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藤碱配伍芍药苷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药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1 mg/kg)、青藤碱组(50 mg/kg)、芍药苷组(120 mg/kg)和青藤碱(50 mg/kg)配伍芍药苷(120 mg/kg)组(青芍配伍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尾根部皮内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非完全弗氏佐剂乳剂建立CIA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用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30 d。造模后,每3天检测大鼠后足肿胀容积、关节炎指数评分及体质量;治疗结束后,CT检测大鼠关节骨破坏情况;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  相似文献   

9.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沙  傅颖媛  尧荣凤  涂丽娜  张海荣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2):17-19,26,F0002,F0003
目的 制备实用性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AA)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溶于0.5 mol/L醋酸中,加入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匀乳化配成牛Ⅱ型胶原蛋白乳剂和灭活卡介苗溶于弗氏不完全佐剂中配成弗氏完全佐剂分别足跖皮内免疫Wistar大鼠,第21天加强免疫,利用YLS-7B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大鼠足部体积,利用PLANMECA TNTRAX线摄片机对大鼠足部拍摄,然后进行大鼠后足的近端趾间和跖趾关节病理观察.结果 CIA加强组和AA高剂量组大鼠免疫足出现明显的红肿,且肿胀足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和病理HE染色结果亦显示,关节组织呈现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纤维组织增生、软骨及骨的破坏等病变.结论 经改进的CIA和AA大鼠模型呈现典型的关节病变的特征,可为进一步研究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新药研发提供良好实用性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畲药半边枫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采用尾根处2次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选取56只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7组,即对照组、CIA组、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部位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各8只。各组大鼠连续30天灌胃半边枫不同溶剂提取物,评估各组关节炎指数和左足垫厚度,筛选治疗相关部位,同时测定各组胸腺、脾脏指数和踝关节Micro-CT成像。接着对关节滑膜进行病理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其干预机制。结果 半边枫各不溶剂提取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中乙酸乙酯组大鼠左足垫厚度和关节炎指数降低最明显(P<0.05);与CIA组比较,乙酸乙酯组、地塞米松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成像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有效减轻CIA大鼠踝关节骨质破坏,对骨关节有保护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乙酸乙酯组对大鼠关节炎症的NF-κB和COX-2表达作用通路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 畲药半边枫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踝关节骨质破坏,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雌性及雄性牛Ⅱ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血清炎症因子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脾指数、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右后足爪骨破坏情况、肺间质病变情况。结果 雌性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足肿胀度在观察的任一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脾指数均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评分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及右后足爪骨破坏程度均较雄性显著升高(P<0.05);雌性和雄性CIA大鼠均出现了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化,但雌性比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THH)对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中对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动态观察关节炎指数(AI)与HE染色关节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表达。结果:THH的高中低治疗组以及地塞米松治疗组与CIA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HIF-1α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H治疗CIA具有明显疗效,提示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滑膜组织内的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米甲强龙脂质体对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关节炎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采用II型胶原蛋白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建模周期14 d,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强龙(MP)组和纳米甲强龙(NMP)组。自免疫第1天开始即给药,NMP组按照0.1 mg/kg甲强龙纳米脂质体尾静脉注射,MP组按1 mg/kg甲强龙注射液尾静脉注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注射2 mL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连续21 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第7、14、21天测量大鼠体重、四肢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及用药治疗后,取大鼠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Ang-1水平。结果相比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模型组,MP组和NMP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MP组和NMP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Ang-1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P组和NMP组大鼠关节炎血清TNF-α、IL-1β和Ang-1含量明显降低(P<0.05);MP组和NM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和纳米甲强龙脂质体均可显著降低CIA大鼠足跖肿胀度和踝关节AI评分,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Ang-1水平,该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核因子κB(NF-κB)通路,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抑制滑膜血管新生完成的,但纳米甲强龙用量更少,且靶向性、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micro-CT技术评价波尔定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腰椎及股骨近端骨质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制作CIA模型,再随机分为CIA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波尔定低剂量组和波尔定高剂量组。免疫第15d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8d后,取大鼠腰椎行骨密度检测,右侧股骨行micro-CT检测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CIA模型组比较,波尔定高剂量组大鼠腰椎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股骨近端骨微结构结果:与CIA模型组相比,波尔定高剂量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显著升高(P<0.05,P<0.01),而骨小梁分离度、骨表面积/体积、骨小梁模式因子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高剂量波尔定可明显改善CIA大鼠腰椎和股骨近端骨质骨微结构状态,提示其对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全身性骨质疏松可能具有潜在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减尪痹舒安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减尪痹舒安组、甲氨蝶呤组。各给药组连续给药49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关节炎指数,放免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含量。结果:造模大鼠75%出现关节炎症状,无死亡。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关节炎指数及血清炎症因子明显升高;加减尪痹舒安组较模型组一般情况改善,体重增加,血清IL-1β、TNF-α水平降低;给药组间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加减尪痹舒安对CIA有一定治疗效果,其可能作用机制为抑制炎性因子IL-1β、TNF-α,作用与甲氨蝶呤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七味通痹口服液(QWTB)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右侧足趾和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和Ⅱ型胶原混合物复制大鼠CIA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QWTB 12.20、6.10、3.05g/kg 3个剂量组和醋酸地塞米松(0.893mg/kg)组(地米组),另设空白对照组。21d后,在尾根部皮下注射进行激发免疫,14d后处死。观察QWTB对大鼠足趾容积,继发病变,血清中TNF-α、IL-1α、IL-17水平及关节滑膜NF-κB、RANK、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QWTB 3个剂量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减轻继发病变,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和滑膜NF-κB、RANK、RANKL蛋白表达,其中12.20、6.10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QWTB可以通过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抑制骨损伤,减轻CIA大鼠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苦木总生物碱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采用酸提碱沉法制备苦木总生物碱(TAPQ),并通过HPLC-Q-TOF-MS/MS对苦木总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得到14个生物碱化合物,并通过HPLC对其中的3个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考察了苦木总生物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抗炎活性;并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SD大鼠模型。苦木总生物碱尾静脉注射0.907或1.814 mg/kg,连续给药18 d,记录大鼠足跖肿胀的关节炎分数以及足跖体积变化,相对于模型组,苦木总生物碱能够显著降低给药组大鼠的足跖肿胀程度(P<0.001);大鼠处死后,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苦木总生物碱能够显著降低给药组大鼠血清TNF-α(P<0.01)和IL-6(P<0.001)的含量;关节组织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苦木总生物碱抗炎活性良好,给药组大鼠关节受损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袁飞  黄暖琴  萧韵健  李丽  杨彩红 《热带医学杂志》2023,(11):1506-1511+1645
目的 探讨唾液乳杆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择牛Ⅱ型胶原为免疫原,对雄性SD大鼠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随机选取2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CIA模型组、唾液乳杆菌组、甲氨蝶呤组,每组8只,另外选择8只大鼠作为健康组。健康组和CIA模型组均给予细菌培养基灌胃;唾液乳杆菌组给予唾液乳杆菌灌胃;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蝶呤药物灌胃,每组连续灌胃4周。结束后评定关节炎指数,测量发病足厚度,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脾脏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含量,评估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CIA模型组、唾液乳杆菌组及甲氨蝶呤组的关节炎指数评分(t=82.31、257.33、234.21),发病足厚度(t=21.47、56.14、51.44),血清中IL-1β(t=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Trk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 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 3 mg/m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 Ⅱ+IFA 0.2 mL造模。BV组于造模14 d后 开始给药,直至21 d;记录每组足跖厚度、痛阈和肿胀关节评分,背根神经节采用IHC观察病理切片TRPV1 的表达和western boltting观察TrkA的表达,评价蜂毒对CIA大鼠踝关节的干预。结果造模从10 d起开始肿胀,14 d内全部出现CIA体征,足跖 厚度和肿胀关节评分整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4 d时趋于平稳。BV组予蜂毒0.3 mg治疗7 d,BV组足跖厚度和肿胀关节 评分低于模型组。痛阈(秒):正常对照组15.47±0.35,模型组10.90±0.10,BV组13.14±0.18。免疫组化TRPV1阳性细胞百分数 (%):正常对照组11.40±1.48,模型组44.47±4.38,BV组21.60±2.20。western blotting 观察TrkA 表达(灰度值):正常对照组 1.59±0.04,模型组4.53±0.21,BV组2.46±0.17。结论蜂毒注射能降低炎性痛大鼠DRG信号分子TrkA、TRPV1的表达水平。这 可能是消炎镇痛的信号通路之一,为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金边祛风饮对胶原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取Wistar大鼠60只,建立大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左足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弗式不完全佐剂、乙酸混合物制造CIA大鼠模型,并设立正常组、甲氨蝶呤(MTX)对照组,观察金边祛风饮对CIA大鼠关节病理改变、肿胀评分及血清中TNF-α、IL-1β、MMP-3指标的影响。结果金边祛风饮各剂量组大鼠关节疼痛指数均有所改善,以高、中剂量组明显,病程明显缩短(P<0.01),治疗28 d后,血清TNF-α、IL-1β、MMP-3水平均降低,以高、中剂量最明显(P<0.05)。结论金边祛风饮能减轻大鼠关节皮下软组织及滑膜组织的充血和水肿程度,抑制滑膜细胞的增生,缓解炎性细胞的浸润;有效调节炎症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β、TNF-α、MMP-3含量可能是金边祛风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