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医病因学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是以中医证候为病因假说,开展人群中的中医证候学调查,从中阐明疾病的中医易患因素。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脂质代谢紊乱、脑动脉硬化症中医易患因素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中医因素的影响,而且中、西医易患因素不可替代,二者能共同影响疾病的过程。中医易患因素具有其特征性,表现在对同一病理基础的两种疾病的作用因素不同,对同一疾病在两个年龄时期的作用因素也有所不同。中药干预试验能为中医易患因素的确立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开展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病因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对中医的病因认识赋予更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易患因素的分析,探寻其易患因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本院后循环缺血性患者158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易患因素、中医体质情况等。结果高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瘀质、痰湿质及气虚质中医体质较其他中医体质更易患后循环缺血。结论后循环缺血具有一定的中医易患因素,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预防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医肾虚与冠心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中医根据其主要症状表现归属于“胸痹”范畴 ,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心 ,其本在肾 ,肾虚为其重要的病因病机。西医通过对冠心病的研究 ,发现其病因复杂多样。从中医角度纵观这些危险因素 ,多与肾虚有密切关系。兹论述如下。首先 ,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与中医理论中肾气虚衰年龄一致。其二 ,高脂血症为冠心病易患因素 ,而肾虚可导致血脂增高 [1],从而易导致冠心病发生。肾阳虚衰则心阳不振 ,脾虚失运故气血郁阻 ,水湿不化 ,痰浊渐生 ,浊脂壅遏脉道而血脂增…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人多发,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中医学对冠心痛的研究历史悠久,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认为体质的差异决定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从体质特征探讨老年人易患冠心病及老年人存在诸多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原因,并通过改善体质、积极防治,阻止危险因素对机体的侵害,有助于防治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合并抑郁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焦虑更为重要。该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综述了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中医病机,抑郁影响冠心病的机制及临床干预治疗的现状,认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抗抑郁治疗能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10):1374-1375
目的:比较冠心病中医与西医病名诊断思维的差异性。方法:收治经心电图检查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214例,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获得中医基本资料,收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结果以及生化检查的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汇总、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西医分型患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的差异。结果:(1)214例冠心病患者病例中,符合中医胸痹、心痛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6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75.70%,不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有52例,比例为24.30%;(2)冠心病分型中隐匿型47例(诊断符合率为55.31%)、心绞痛型4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心肌梗死型46例(诊断符合率为69.57%)、心律失常型43例(诊断符合率为60.47%)、猝死型3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心肌梗死型与中医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诊断冠心病与中医胸痹、心痛诊断符合率稍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其与中医诊断的符合率具有差异性,现有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如果结合西医的理论化检测结果会对患者疾病的确诊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焦虑、抑郁常伴发于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与焦虑抑郁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病情进展。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中有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有效,但作用机制单一。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发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方法:对236例首发及164例再发缺血性中风病人分组,对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颈动脉斑块及吸烟、饮酒等易患因素及中医证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易患因素中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饮酒无明显差异。再发组中医辨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多见(39%)。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是再发缺血性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疾病的证及中医病理特点研究的回顾,提出:①不同疾病的基本病理特点、证的兼杂规律及演变趋势、不同疾病的中医易患因素是本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②研究对象不能仅限于西医的病,也应包括中医的病;③遵循中医的思维规律在本领域研究中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患者的防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类型与证候分型的关系,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体质分布多属于偏颇体质,其中痰湿质占25.0%、气虚质占22.5%、特禀质占17.5%、湿热质占11.2%,为其主要体质类型;肺虚证、脾虚证、兼痰浊证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肺虚证与痰湿质、气虚质、特禀质显著相关;脾虚证痰湿质、气虚质、特禀质显著相关;肾虚证与痰湿质、特禀质显著相关;兼痰浊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显著相关;兼瘀血证与血瘀质显著性相关.结论 痰湿质、气虚质和特禀质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医病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中医病名及诊断标准,阐明其发病机理,为规范MODSE的中医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患者176例的中医证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衰竭前期正虚为主及邪盛为主比例差别不大,而衰竭期则以正虚为主。正虚为主的证型以气阴两虚最多,其次为阳气衰竭。邪盛为主的具体证型中瘀毒内阻最多,其次为痰热壅盛。结论该综合征发病机理为内外因合而为之,遇有外邪侵袭,正气难以抵御,迅速出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严重紊乱而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脏问乘侮而致几个脏腑相继出现脏气耗伤之极,发为脏器衰败的逆转危候。“正气虚”是发病的基础,贯穿于病程始终,衰竭期正虚尤为突出。扶正是干预治疗的重要环节。正虚为主有气阴两虚、阳气衰竭、阴阳两虚、阳脱阴竭四个证型;邪盛为主有痰湿内蕴、痰热壅盛、热毒内盛、瘀毒内阻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建立临床调查表(CRF)及ACCESS数据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填表培训,经一致性检验通过,查阅病历填写CRF,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55例,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显示,CHF患者中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其中气虚证出现在82.5%的CHF患者中。临床实际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155例CHF患者中共出现63种证型,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47种证型,而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仅有4种证型,重复率均较低。分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以虚实夹杂居多。从水饮证、气虚证、血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痰阻证、阳虚证到气滞证,LVEF值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从水饮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痰阻证、血瘀证、阴虚证到血虚证,LVDd呈现依次减小的趋势,水饮证和气虚证在LVEF和LVDd都列于左室功能较差的位置。按分类证型研究,有气虚证与无气虚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有水饮证与无水饮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研究显示临床实际证型复杂多样,分布趋于分散,缺乏规律性。结论:CHF常见证素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分类证型以虚实夹杂居多;临床实际证型缺乏规律性。中医证候与左室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证与水饮证是反映左室功能下降的重要证素。中医证候诊断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虚证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医虚证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食管癌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在手术前将101例患者分为食管癌伴有虚证和不伴有虚证两组。收集记录患者的辅助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101例患者中3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医虚证表现,其中气虚14例,阴虚10例,气阻两虚10例,气血两虚10例,气血两虚2例,阳虚1例,阴阳两虚1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腺素抵抗(ISR)的关系。方法:将5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测定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2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0.01);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0.01),IAA阳性率(50%,47.37%)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15.38%)增高(P<0.05,P<0.01),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P<0.05);此外,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部分CHD患者存在ISR,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表现和“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危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3个不同地域心血瘀阻证的分布相近: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地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上。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其危险因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19.
肺气虚证局部内分泌功能紊乱对肺泡巨噬细胞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检测4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39例慢支隐性肺证患者及36例正常人外周血.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皮质激素以及肺泡巨噬细胞(AM)内cAmp和cGmp含量。结果表明:肺气虚证局部内分泌功能紊乱,隐性肺证局部内分泌功能基本正常,CORT对AM内cAmp和cGmp含量具有明显调节作用。总之,通过深入研究肺气虚证局部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其对AM功能影响,为临床肺气虚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及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辨证规律。方法:常规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M人乳动脉、大隐静脉),术前术后作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术中及术后作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术后1周内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37例进行了中医辨证。结果:心气阴两虚证占64.9%。兼夹证中兼痰浊壅肺证者67.6%,兼瘀血内阻证者62.2%,提示搭桥术后气虚痰瘀是基本病机,此外,发现围手术期证候演变与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术前心功能,术前肺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结合中医辨证,能够坦 步探讨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防治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