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2 3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伴轻咳 ,近 10天发热并症状加重来院就诊。体检 :右侧锁骨上淋巴结 1个如蚕豆大小 ,胸廓无畸形 ,两肺呼吸音清。X线检查 :胸部正位示右上前纵隔见较大肿块影 ,肿块边缘呈分叶状 ,气管左移 (图 1)。胸透 :转动体位可见肿块内有密度减低影。抗炎治疗后复查胸片 ,见原右上纵隔增宽影范围缩小。结合胸部侧位片考虑为前上纵隔肿瘤。CT扫描 :前纵隔见囊性密度的肿块影 ,形态不规则并侵及右后纵隔 ;其内密度不均 ,可见气体样低密度影 ,与前胸壁粘连 ,最大横径约 9.4cm (图 2 )。…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4岁.查体发现右中上纵隔肿块影,患者无明显不适,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入院血尿常规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胸部正侧位片见右上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4 cm×3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3.
图1a、b 右中上纵隔见一半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增高影。 图2 隆突下可见结节影,其内隐约可见钙化增强后边缘强化。  纵隔瘤样淋巴组织增生,又称之为良性淋巴瘤;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组织肿瘤样增生;血管性淋巴结错构瘤等。本病临床上较少见,我科遇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护士,妊娠5月余。因感冒咳嗽,发热自行到放射科胸透,偶然发现右上纵隔一圆形肿块影,随即拍胸部正侧位片。胸片示右上纵隔见一突向肺野的半圆形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光整,无分叶,内缘与升主动脉重叠,肿块下缘与纵隔缘呈钝角。透视下无搏动,不…  相似文献   

4.
后纵隔纤维性血管瘤一例方华盛占松患者男,17岁。2个月前较剧烈运动后觉左上胸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1周前体检透视时发现左上后纵隔肿块而收入院。胸部左侧位片:左后上纵隔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约3.4cm×4.2cm大小,气管后壁局部轻度...  相似文献   

5.
图1 胸部正位片:右下肺致密阴影。 图2 胸部侧位片:右下肺致密影与脊柱重叠,形状不规则。 图3 胸部CT肺窗:右下肺类圆形肿块,周围见肺气肿。 图4 胸部CT纵隔窗:右下肺肿块,大小约3cm×32cm。肺门、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患者,男性,35岁,发现右下肺肿块影8天。既往常有咳嗽、咳痰,无咯血、乏力、盗汗等。7年前胸透见右下肺纹理粗乱,后多次复查相同,未治疗。入院检查:三大常规、心电图、肺功能、血甲胎、癌胚抗原均正常。胸片示:右下肺致密影,形状不规则。胸部CT示:右下肺炎圆形肿块,大小约3cm×32cm,近端肺纹聚拢,…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38岁。查体发现纵隔内占位性病变4个月,无明显不适。胸部正侧位片(结合透视)示前下纵隔右心膈角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约8cm×6cm×6cm大小,边缘光滑整齐,其内密度均匀,前上壁可见弧形钙化影。透视下可见传导性搏动,形态随呼吸改变不明显,活动度小,右膈肌下方可见间位结肠影。胸部CT扫描示前下纵隔右侧见一类三角形脂肪样密度肿块,CT值为- 110~12 7HU ,大小为8cm×10cm×9cm ,边界清楚,其内可见多发索条状软组织密度影,病变致相应部位心脏受压移位。右侧结肠部分位于膈与肝脏之间,肝脏相应受压移位(图1)。胸部MRI示病灶呈略短T1…  相似文献   

7.
淋巴瘤为常见的多发生于纵隔及浅表淋巴结的全身性疾病,极少原发于肺内[1]。笔者搜集我院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报道如下。病例1:男,64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6个月入院。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X线表现:右下肺野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6.0 cm×5.5 cm,肿块无明显分叶(图1),病灶周围见散在斑片状模糊阴影,侧位片位于病变右肺下叶(图2)。CT表现:右肺下叶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为5.2 cm×5.5 cm,无分叶,肿块周围呈磨玻璃样改变,周围肺组织实变,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图3,4)。纵隔及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  相似文献   

8.
纵隔囊性畸胎瘤为包含外胚层、中胚层及内胚层衍化物的肿瘤。胸片上显示为前纵隔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影,不易与其它肿块鉴别。作者报道1例,男性,34岁,患慢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前位及侧位胸片显示前纵隔肿块并缓慢生长。侧位观察肿块内有一由脂肪/液平构成的平面。胸部 CT 打描显示为一个具有脂肪/液平的前纵隔肿块。在水平面的中  相似文献   

9.
慢性纵隔炎较少见 ,常表现为纵隔内的肿块 ,我院遇到 1例 ,经抗炎治疗后肿块消失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45岁。吞咽阻挡感、低热、痰中带血 12d。 10个月前 ,曾出现类似病史 ,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钡餐透视食管呈外压性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 :气管受压 ,刷检未见异常。CT检查 :于气管后方、食道右侧见一实性软组织密度影 ,大小为 3.0cm× 1.6cm× 4cm ,CT值 6 2 .5HU ,边界尚清 ,气管明显受压变形 ,食道挤压左移。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 ,CT值 10 2 .5HU(图 1)。抗炎治疗 12d后复查 ,肿块明显缩小。MR检查 :矢状位见气管…  相似文献   

10.
读片窗     
患者 女 ,46岁 ,因子宫肌瘤入院。术前胸部正位片示纵隔左缘肿块影。为进一步了解肿块性质 ,遂行胸部CT扫描。胸部X线平片 :纵隔影向左侧明显增宽 ,呈分叶状 ,边缘较清 ,中等密度 ,其内隐约可见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影 (图 1)。胸部CT :左前纵隔中上部可见一混杂密度肿块影 ,大小约5 .6cm× 7.6cm ,CT值 -5 2 3 6HU ,边缘清楚 ,有一层面示其内有点状致密影 ,主动脉弓上层面示肿块侵入血管间隙并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 ,大血管影略向右后方移位 ,增强扫描见肿块轻度强化 (图 2 )。请您分析此病例以何种病变可能性大 ?(答案见 5 91…  相似文献   

11.
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患,男,31岁。因胸闷伴前胸痛,胸透发现前纵隔肿块入院。胸部正侧位片示左中上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图1),CT平扫示左中上纵隔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突入胸腔,密度不均,可见稍低密度影及散征斑点状钙化。肿缺紧贴左侧颈总动静脉、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左肺动脉及左心室,但其间脂肪间隙存在(图2)。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低密度影未见强化,肿块内见少量索条状明显强化影(图3)。CT诊断:恶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12.
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高考体检发现纵隔肿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右上后纵隔区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阴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平扫示右上后纵隔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CT值为51HU,边缘光滑清楚,明显均匀强化,与胸椎紧邻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男,14岁,体检胸透发现“左侧纵隔块影”,无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专科检查:腹式呼吸为主,左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检查:左上胸部第1~2前肋间水平见一较大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呈广基底相接,大小约为8 cm×12 cm,外缘光整,内部散在斑点状钙化,气管受压并略右移,左主支气管内下移;侧位片显示肿块位于上纵隔。诊断为左上纵隔肿瘤,良性可能性大(图1)。CT检查:左上纵隔区巨大肿块,内缘境界不清,平扫CT值强化,而肿块内缘境界始终不清,大小约5.5 cm×8.5 cm。升主动脉、无名静脉、肺动脉及左肺动脉…  相似文献   

14.
类癌一般好发于阑尾及回肠末端 ,发生于纵隔的原发性类癌较为少见。现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 1例如下。患者 男 ,60岁。因心前区疼痛不适 5个月余伴左肩疼痛就诊。无皮肤潮红、发热史。体检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胸骨无压痛 ,腹软 ,肝脾未扪及。X线检查 :前上纵隔见中等密度软组织块影 ,密度均匀 ,边界较为清楚 ,约 8cm× 7cm大小 ,气管轻度受压右移。左上肺见纤维条影 ,余未见结节及肿块征 (图 1、2 )。CT增强扫描见前纵隔血管前间隙 9cm× 6cm× 7cm大小肿块 ,肿块包绕左无名静脉 ,紧贴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左侧 (图 3 )。…  相似文献   

15.
1病例简介男,18岁,体格检查发现纵隔肿物10 d。胸部数字X线摄影正侧位示右中上纵隔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图1A、B)。CT示右前中上纵隔血管前间隙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最大层面范围约7.2 cm×8.4 cm,边界尚清晰,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片状钙化及少许略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肿块邻近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向左侧推挤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向右侧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19岁。体检时胸片发现左上纵隔 5cm× 4cm大小肿块影 ,边界清晰。拟诊为 :胸腺瘤 ;畸胎瘤 ;纵隔支气管囊肿。胸部CT平扫示 :左上纵隔影增宽。增强扫描示左上肺纵隔旁约 5cm× 4cm大小囊性包块 ,其内见液 气平改变 ,双肺纹理结构清晰 ,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 :左上纵隔支气管囊肿可能性大 (图 1~ 3)。图 1 胸片示左上纵隔 5cm× 4cm大小肿块影 ,边界清晰 图 2 CT平扫示左上纵隔影增宽 图 3 左上肺纵隔旁约 5cm× 4cm大小囊性包块 ,其内见液 -气平改变手术所见 :于左支气管与主动脉弓之间摘除一 5cm×4cm× 2cm囊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2岁。体检发现左胸腔肿块1个月,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体表皮肤无结节及癍痣,体检无异常发现。实验室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X线胸片:示左心缘旁一类圆形约3cm×5cm致密影,边缘锐利,浅分叶(图1)。透视下转动体位病灶与心影无法区分,余无异常。彩超:心脏各房室内径、室壁厚度及搏动幅度均正常,心图1胸部立位后前位片示左心缘旁类圆形阴影,边界光整,浅分叶,大小约3cm×5.5cm,最大直径位于肺内,与纵隔呈钝角相交。余肺清晰图2CT平扫(纵隔窗)示肿块密度均匀,周边光滑,有分叶,无毛刺,CT值为18HU图3CT增强(纵隔窗)示肿块CT值为80HU,…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2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450h。1995年11月13日因年度大体检胸部X线检查见后下纵隔块状阴影而入院。查体:胸部及全身无异常体征,X线正侧位胸片见右下纵隔心影后类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约6cm×5 cm×5 cm大小。食管吞钡透视通畅,中段右侧弧形受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心房后上部一类圆形囊性  相似文献   

19.
姚永军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F0004-F0004
病例男,54岁,主因感冒来院就诊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纵隔肿块.患者无胸痛、背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无过敏史,无输血史.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示肿瘤成分叶状,上纵隔内可见脂肪密度影堆积,内可见分隔,于病灶右后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8.9 cm×7.7 cm;增强后肺动脉期CT值约26 HU,静脉期CT值约29 HU,边缘光滑,边界清晰锐利,肿块向右侧生长,压迫右肺上叶向下移位.考虑为:纵隔畸胎瘤.术中见:胸膜腔粘连严重,无积液,右中后纵隔可见大小约10 cm×7 cm×8 cm大小肿块,与上腔静脉、奇静脉等组织紧密粘连,肿块呈类圆形,质硬,表面光滑,包膜尚完整,右侧膈神经被肿块包绕,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纵隔粘液性脂肪肉瘤,血管丰富.  相似文献   

20.
读片窗     
患者 女 ,2 1岁 ,咳嗽 ,气短 4月余 ,活动时加重。无发热、盗汗、咳痰、咯血、头昏、乏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检 :全身皮肤有多处苔藓 ,以双手及双侧股部、髂腰部为著。浅表淋巴结不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表现 :胸部正侧位片见两肺野清晰 ,后下纵隔右心缘旁见一突向肺野的约 7.5cm× 6.5cm的类圆形致密块状影 ,密度均匀 ,边缘清晰 ,无钙化 ,与纵隔夹角呈钝角 ,似与右膈面相连 (图 1)。右侧位示 :肿块与后胸壁紧密相连 (图 2 )。术前诊断 :后纵隔占位性病变 ,考虑 :①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②胸膜间皮瘤不除外。根据以上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