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损伤致足下垂及足内翻偏瘫患者对利用矫形踝关节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损伤致足下垂及足内翻偏瘫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康复,观察组利用矫形踝关节托辅助康复,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穿戴矫形踝关节托后身体左右稳定系数、患肢前后稳定系数明显优于穿戴前;观察组康复后下肢运动功能得分、最大步行速度、步长以及步频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矫形踝关节托能够提高脑损伤致足下垂及足内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A型肉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功能性改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35例脑卒中后难治性、痉挛性足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BTX-A+康复治疗组(A组)18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B组)17例。采用电刺激(ES)引导的BTX-A注射方法,将BTX-A分别注射到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注射剂量为300或400U。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时评定踝背伸时改良的Ashworth计分(MAS)、下肢的Fulg-Meyer(FMA-下肢)计分和步速。结果 A组患者中有效率为83.3%。治疗后2周、4周时的MAS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时有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评定:FMA-下肢和步速治疗后虽呈明显提高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BTX-A治疗无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BTX-A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跖屈肌痉挛,但对于功能性改善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使用踝足矫形器组,每组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矫形器组在治疗中站立和行走训练时使用踝足矫形器,每天间断穿戴支具不少于4小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足下垂生物力学特征进行评定。结果:矫形器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其足下垂生物力学特征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矫形器组的生物力学特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对改善偏瘫患者足下垂具有很好的作用。足底生物力学研究对于指导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的评估具有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腹式呼吸训练对偏瘫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能改善偏瘫患者便秘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疗法配合中风康复家庭疗法对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瘫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康复疗法配合中风康复家庭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19例,好转1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疗法配合中风康复家庭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晓 《中国民康医学》2024,(3):107-109+11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步行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步幅、步宽)水平和康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0%(36/47),高于对照组的51.06%(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步频、步速、步幅、步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满意度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68.09%(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步行功能评分、步态参数水平和康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X线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X线平衡针法,同时在患侧下肢及健侧上肢取穴针刺;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有效率、下肢运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6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使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尽早康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配合和坚持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药物治疗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高龄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病人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还同时接受必要的康复治疗。如被动上肢活动,局部的肌力训练,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按摩,冰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等。结果:经过3个月临床观察与评估,观察组30例,显效26例,有效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显效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方法治疗高龄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能明显提高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和ADL能力,降低偏瘫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肌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侧胫前肌步行摆动期表面肌电均方根(RMS)值及足外翻关节活动度,足内翻积分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表面肌电RMS值及足内翻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足外翻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较佳,有利于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技术结合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常规电针疗法,治疗组予康复治疗技术结合电针疗法.结果:治疗组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症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技术结合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有显著临床疗效,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金凤然  李敏  周秀红 《西部医学》2013,(12):1897-1898,1903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即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良肢位的摆放、肢体被动运动、床上桥式运动、足部湿热疗法、心理康复),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总有效率87%.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防治有显著疗效,并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沈良册  吴立红  龚艳菲  林建强 《浙江医学》2010,32(10):1527-1529
足下垂和足内翻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如何重建和改善他们的行走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康复治疗中的难题.踝足矫形器(AFO)是纠正脑卒中患者偏瘫足内翻、步态的常用康复治疗器具.约60%偏瘫患者在出院时需要使用AFO来改善其步行能力[1].AFO对偏瘫足内翻患者虽有一定的矫治作用,但在步行的速度及稳定性方面并没有发挥到最好功能.本研究通过对我科使用AFO和改良型AFO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使用改良型AFO对步行速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中风偏瘫患者,讨论实施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份为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患者总计160例。将160例中风偏瘫患者,应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中风偏瘫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针灸方法完成;观察组中风偏瘫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针灸方法结合康复医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显效40例,占比50.0%;有效37例,占比46.25%;无效3例,占比3.75%,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显效37例,占比46.25%;有效32例,占比40.0%;无效11例,占比13.75%,总有效率为86.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显著。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保持时间并不长,容易表现反复。结合康复医学治疗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对患者病情进行消除,降低了反复的概率,提高了患者康复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所保障,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梦婷  金永喜 《浙江医学》2019,41(17):1868-1871
目的探讨肉毒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用肉毒素注射治疗,疗程共6个月。治疗期间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价患者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价患者站立和步行能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综合肌痉挛强度和足下垂的度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GMFM评分、FMA评分、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AS评分、GMFM评分、FMA评分、步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肉毒素注射后无明显并发症,3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复发,重复注射后症状持续改善。治疗组显效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毒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能有效降低患肢肌张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步行速度,增加站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之外加综合康复治疗,锻炼小儿脑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观察两组患儿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显效7例(20.00%),有效21(60.00%),无效7(20.00%),总有效率28(80.00%);对照组35例患者,显效2(5.71%),有效19(54.29%),无效14(40.00%),总有效率21(60.00%)。从数据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观察组无效比对照组无效少。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患者有良好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曹蕾  孟宪斌  吉红珍  孙婷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69-969,977
目的:观察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患侧足内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小组的康复医师、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制定同样的抑制足内翻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治疗配合高电位交变场,B组常规治疗。指标观察采用单盲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arthet指数、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及测量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A组改善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肢足内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卒中足内翻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肌内效贴布加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测量足内翻角度、临床痉挛指数量表.结果:观察组病人足内翻角度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肌痉挛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肌内效贴布可以有效改善足内翻,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穿动踝防旋防足下垂短腿支具对预防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35~65岁,患肢肌力≤2级,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从入院的第1天开始穿动踝防旋防足下垂短腿支具,常规组使用足底放置方枕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2周后足下垂的发生率及下肢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足下垂的典型症状下肢伸肌痉挛发生率实验组为15%,常规组为60%;踝关节足跖屈的发生率实验组为15%,常规组为50%;踝关节不能背屈的发生率实验组为10%,常规组为40%;踝关节背屈功能减弱的发生率实验组为20%,常规组为75%;足内翻的发生率实验组为40%,常规组为65%;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使用动踝防旋防足下垂短腿支具可有效预防足下垂,保护患肢功能,促进患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