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对术前及术后症状进行评分。结果近期有效率96%(3个月),长期有效率(1 a)84%。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 86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 ,将其分成 3组 ,A组单纯行微波热凝术 ,B组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C组行微波热凝术及鼻中隔矫正术。结果术后 1,6 ,12 ,18,2 4个月复诊 ,A ,B ,C组分别有 7例、4例、1例复发。结论 微波热凝术联合鼻中隔短正术疗效优于单纯鼻中隔矫正术和微波热凝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接诊的70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B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抽取同期35例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做对照,设为C组,予以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三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后1个月A、C两组总有效率为100%,B组22.9%,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总有效率97.1%高于C组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A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C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样选取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均分成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给予常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冷冻疗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高于正常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不仅疗效理想、安全可靠、便捷科学,而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6 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联合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1 年。按照海口会议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 138 例(78.4 %) ,有效 38 例(21.6%) 。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 ,术后 4 周总有效率 100 %;术后一年总有效率 81.2 %。结论:该手术安全、有效并易于操作, 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有明  陈欣欣  黄健  齐会陶 《新中医》2015,47(6):211-212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患者术后对疼痛、鼻塞及鼻腔黏膜等的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3、4、5天,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的对照组(P<0.05)。根据Ridit分析,治疗组术后3天改善患者鼻塞、鼻黏膜水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减对改善鼻中隔偏曲术后患者的疼痛、鼻塞及鼻腔黏膜水肿等症状、体征有确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IL-5、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可效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Th1/Th2免疫应答失衡,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上运用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鼻中隔偏曲患者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以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及相关炎性因子IL-6、IL-8、IL-10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机体炎性状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6例鼻骨骨折并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组采取鼻中隔成形术,对比2组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骨骨折伴有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时,伤后早期可行同期手术,但鼻中隔矫正需采取成形术;若采取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可能因操作不精细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术后3例患者出现轻度鼻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6.0%;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6.0%,术后5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4例鼻腔出血,2例鼻中隔穿孔,不良反应发生率22.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够有效的解除鼻中隔偏曲,具有疗效好、视野清晰、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清华  王旭  刘玉 《江苏中医药》2018,50(10):75-77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4(IL-4)、IL-12、GATA-3m RNA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用卵清蛋白制作成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肺俞(双)、肾俞(双)、大椎,每日1次;西药组予氯雷他定糖浆,每日灌胃1次;模型组予生理盐水,每日灌胃1次。各组均连续干预14d,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大鼠过敏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鼻黏膜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4、IL-12水平,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大鼠鼻黏膜GATA-3m RNA水平。结果:针刺组大鼠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针刺组及空白组则无上述改变。针刺组大鼠血清IL-4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IL-12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鼻黏膜GATA-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与氯雷他定相当(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症状,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的汇集,同时可升高血清IL-12水平,降低血清IL-4和GATA-3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重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IL)-33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重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血清IL-33水平与EOS计数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随访20周发作次数和平均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RQLQ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20周时,两组IL-33表达水平和EOS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20周时IL-33表达水平和EOS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随访20周发作次数和平均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重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发作次数,改善IL-33与EOS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片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非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5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7)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观察组(n=48)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TNF-α和IL-4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氯雷他定片联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非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用药安全性好,可能与小青龙汤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传统方法和经鼻内窥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鼻中隔偏曲需进行矫正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头灯或额镜的照明下完成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组患者在鼻内窥镜显示系统的指示下完成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 h切口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术后中度及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及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评分、发作频率及血清IL-4、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积分,发作频率,血清IL-4、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减轻鼻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发作风险,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避免远期复发,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探讨该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FN-γ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IL-4含量低于对照组,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可通过调节IL-4、IFN-γ含量的变化能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屠勇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93-94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反复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43例鼻中隔偏曲伴反复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随诊6个月~19个月,患者未再出现鼻出血,鼻塞等症状也明显改善.无一例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反复鼻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西替利嗪联合曲安奈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RQLQ评分、slgE、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联合曲安奈德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诊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鼻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症状体征VA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IL-4、IL-12、IL-17及IL-25),并统计两组治疗2周、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RQLQ评分、slgE水平、VAS评分及IL-4、IL-17、IL-25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1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两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2周后水平(P<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西替利嗪联合曲安奈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可改善slgE、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当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并出现持续性鼻塞,有明显增生性病变时,则采用手术治疗。对伴有鼻中隔偏曲者,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鼻中隔偏曲这种解剖异常因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也需采用手术治疗。2005年1月—2008年1月本院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微波热凝鼻腔神经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