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裕  唐树春 《海南医学》2020,31(21):2768-2771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联合选择性颈神经阻滞治疗蝶腭神经痛(S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康市人民医院于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4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采用蝶腭神经节联合选择性颈神经阻滞治疗。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数字分级法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面部麻木发生情况。结果 SPN患者在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11±0.67)分、(2.56±0.51)分、(2.08±0.45)分、(1.74±0.31)分、(1.52±0.26)分和(1.01±0.19)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7.13±1.23)分,VA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N患者在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94.12%、97.06%、100.00%、100.00%和100.00%,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像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及颈神经阻滞对于顽固性蝶腭神经痛(sphenopalatine neuralgia,SPN)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蝶腭神经痛患者,行C型臂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位侧入路穿刺行蝶腭神经阻滞及超声引导颈2-颈5颈神经阻滞和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治疗(1~3次,每周1次)。随访时间2~64个月,平均(38.86±16.08)个月,记录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面部血肿、视力障碍、颅内感染、体位性血压等)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N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21/22)、90.9%(20/22)、95.24%(20/21)、95.24%(20/21)、100%(20/20)、100%(19/19)、100%(17/17),术后2例(9.09%)患者出现轻度血肿,经过24 h冰敷后完全消退,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型臂X线或CT引导蝶腭神经阻滞联合颈椎旁及关节突关节注射是治疗顽固性蝶腭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患者乐于接受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洁  武百山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242-1243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59岁.主诉"右侧面部疼痛4年,加重2个月".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疼痛,以右侧颞部、眼球为著,向头顶、耳后放射,发作时伴患侧流泪、球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蝶腭神经痛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蓉  倪家骧 《疑难病杂志》2004,3(5):309-311
蝶腭神经痛又称翼腭神经痛、翼管神经痛、Sluder综合征,1908年由Sluder首次发现并命名。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非典型性面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本拟就有关蝶腭神经痛的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蝶腭动脉阻滞治疗后部鼻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老年性后部鼻衄患者,经过腭大孔至翼腭窝注射利多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观察止血效果,并与同期行前、后鼻孔填塞的30例鼻出血患者在疗效、痛苦程度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均彻底止血,但两组患者在痛苦程度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蝶腭动脉阻滞治疗老年性后部鼻衄简单、有效、痛苦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元 《河北医学》2013,(6):938-93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与单纯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单纯应用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依照选用不同阻滞部位分组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星状神经阻滞联合蝶腭神经节阻滞对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单纯应用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任麦香 《中原医刊》2002,29(7):37-37
本文收集1993年以来在我院门诊接受神经阻滞疗法的枕神经痛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共收集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9~67岁。病程3天~19年。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明显受凉受风7例,颈椎骨质增生11例,不明原因10例。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枕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灼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性枕神经痛40例,疗效显著。该法无明显副作用,且操作简便,笔者认为值得推广。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7例,女13例,年龄25~68岁,病程4天~11年,其中3月以内21例,1年以内12例,1年以上7例。颈椎正、侧位和斜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屈度变直19例,颈椎生理屈度反屈8例,环枢椎半脱位5例,颈椎前后缘骨质增生31例,颈4~5椎间隙变窄7例,颈5~6椎间隙变窄10例,颈椎钩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隙变小14例,颈韧带钙化6例,无改变8例。12 临…  相似文献   

9.
疼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往仅用药物疗法,不但不能缩短病程、完全解除疼痛,而且易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疗法不仅能止痛,而且有助于被病毒破坏的神经组织修复,也可有效地预  相似文献   

10.
1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急性带状疽疹痊愈4~6周后患区的疼痛,有些病人疼痛极为剧烈且经久难愈,有的甚至可达数年之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本研究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PHN,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33~81岁,发病部位:头面部4例,上肢2例,胸背部20例,腰背部7例,病程从l~2周到8年不等,而90%在1年内。2方法根据发病部位,分别采用相应节段的硬膜外阻滞(EPB),星状神经阻滞(SGB),眶上神经阻滞,肋门神经阻滞,推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2.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致气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月,男,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0年毕业于湖北省郧阳医学院麻醉专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蝶腭神经痛诊断中应注意特点,X线片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我们所见蝶腭神经痛病例的临床表现、头颅X线片、副鼻窦X线片检查,分析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诊断蝶腭神经痛与蝶腭神经纤维分布与翼腭窝骨质X线片表现及电生理特点相关性密切。结论蝶腭神经痛诊断中需注意要点,蝶腭神经痛症状与蝶腭神经节神经纤维及范围有关,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瞬目反射、脑血管彩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头颅X线片及副鼻窦X线片检查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措施,X线片检查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有利于基层单位对本病早期诊断,必要时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关于蝶腭神经痛治疗,首先应祛除所有可能导致蝶腭神经痛激惹的病因治疗,相继给予药物或进行蝶腭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封闭或阻滞治疗,蝶腭神经节损毁等靶点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眶上神经痛在眼科较为常见,它是眶上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剧痛,严重危害病人健康,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眶上神经经眶上切迹出眼眶,支配上睑中部上部结膜及前额的眶上部分皮肤,当它受到刺激时,会诱发眶上神经痛.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院眼科诊断中发现的83例原发眶上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晓琛  魏真 《中外医疗》2011,30(32):28+30-28,3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就诊的4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年龄62~78岁,男26例,女20例,随机分成2组,1组采用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头面部用1%利多卡因5~8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腰段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为0.5%利多卡因复合弥可保0.5mg12mL,每个节段注射2~4mL;药物治疗为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另外一组口服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缓释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VAS评分,每周1次,随访12周,了解患者睡眠情况。结果除单用药物治疗组3例无效外,所有患者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由治疗前7.8±1.2,降低到治疗4周后2.4±0.8,单用药物组由治疗前7.6±0.9,降低到治疗4周后4.6±1.1。统计显效,有效,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复合药物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组。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复合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加巴喷丁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单用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时,要采用复合疗法,以期达到完善的镇痛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鼻腔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重要发病因素,当其它方法不能奏效时,切断鼻腔副交感神经是一种治疗方法。我科1995年~1996年手术治疗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35~60岁。病程1年~20年。均经药物、封闭...  相似文献   

18.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共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0.05)。B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神经阻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宋伟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6-117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8.6%,观察组为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疼痛门诊常见病,自然人群中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发病率1.4%~4.8%,约80%以上的患者伴有疼痛,10%HZ可以引起PHN[1,2].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疼痛科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PH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