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8岁.体检发现肝脏血管瘤3年收入院.3年病程中,当地医院复查CT检查提示肝血管瘤自4.Ocm ×5.0cm长至12.5 cm×12.0 cm.患者无特殊不适.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大肝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行MRI+ 256排CT检查:肝左右叶交界区病变,此病变推压肝内胆管,部分肝内胆管扩张.肿瘤标记物正常,血化验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5 0岁。入院前 2 0d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巩膜、皮肤黄染 ,尿色加深。无腹痛 ,无发热、寒战 ,无服药史。 10年前起患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实验室检查 :血清白蛋白2 3 6g/L ,AST 2 3 0U /L ,ALT 2 3 5U /L ,r GT 465U /L ,总胆红素 186.2 μmol/L ,结合胆红素 12 9.0 μmol/L ,总胆汁酸165 μmol/L。B超 :结节性肝硬化、脾大 ,肝总管扩张 ,内见 2 .5cm× 1.8cm增强光团 ,肝内胆管扩张。CT示肝硬化 ,脾大 ,肝总管扩张伴实质性占位 ( 2 .6cm× 2 .0cm ) ,肝内胆管扩张。择期手术。手术中发现肝脏明显萎缩、淤胆、满布大…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4 d”于2019年12月6日收入我院。患者4 d前于我院行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肝尾叶胆管细胞癌,累及肝门血管及胆管,伴肝内胆管扩张”。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占位性病变”收住入院。患者神清,精神可,食欲可,睡眠一般,二便无特殊,体重无明显减轻,无发热畏寒、腹痛腹胀等不适。  相似文献   

4.
陈杰  张新民  朱显炳 《腹部外科》2003,16(3):F003-F003
我院自 198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34例 ,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2 1例 ,年龄 38~6 7岁 ,平均 5 3岁。入院后体检 :胆红素升高 ,DB/TB比值 >1/ 2 ,AKP、γ -GT、LDH均升高。2 .影像学检查 :全组 34例均经B型超声检查显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 ,2 8例显示肝门部占位病变。16例经CT和 6例经MRI显示肝内胆管扩张 ,肝门有低密度软组织影。 7例ERCP检查有 4例显示肝外胆管为截断征 ,3例肝总管不规则狭窄。3.临床分型 :根据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所见 ,按Bismuth法分型 ,本组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联合阻断在难治性肝内胆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0年5月对1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内型先天性胆管囊肿开展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阻断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管注入封闭胶和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对肝内型胆管囊肿经肝门分离病变胆管开口注入封闭胶后行区域动脉、门静脉、胆管阻断。所有患者术后3d、1周、2周复查肝功能,术后2周、1月、6月、1年行肝脏B超或CT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无肝衰、大出血、胆漏、严重感染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周行肝脏B超或CT检查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术后1月和6月复查肝脏CT示病灶完全消失,病灶所在肝脏萎缩消失,残余肝脏代偿增生。结论通过病变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联合阻断治疗某些难治性区域性良性肝内胆管疾病,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粘液腺癌致反复发作急性胆管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内胆管粘液腺癌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肝内胆管粘液腺癌致反复急性胆管炎发作诊断困难。报告如下。女性,57岁。患者因发作性上腹绞痛20年,伴黄疸、发热3d,于1995年9月以“梗阻性黄疸”收入院。术前B超、CT等检查示肝内外胆管扩张,ERCP造影胰管正常,胆总管直径2.3cm,其上段有多发不规则类圆形及长条形充盈缺损,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患者既往腰椎结核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行开腹探查,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造影,肝门淋巴结活检术。术中见肝无异常,左右肝管汇合处前方有成团肿大淋巴结。病理报告为结核钙化及反应性淋巴结增生,胆总管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内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因肝脏恶性肿瘤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302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胆道异常,观察术后肝内胆管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6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1至3个月出现肝内胆管损伤,其中2例出现黄疸、高热等胆道梗阻、感染症状,采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后症状缓解;其余4例仅有影像学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肝内胆管损伤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少见的并发症,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是有症状的肝内胆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囊腺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女 ,66岁。入院前 1周B超检查发现左肝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10cm× 3cm ;胆管壁不规则增厚 ,可见多个高回声乳头状突起 ,大者约 3cm× 1cm ;胆总管扩张 ,直径约 2cm ;未见实体回声。肝脏CT扫描提示 :左肝内胆管瘤样扩张 ,局部隆起约 4cm×1cm ;胆总管扩张。肝功能检查 :总蛋白 61.8g/L ,白蛋白 3 3g/L ,总胆红素2 6.4μmol/L ,间接胆红素16.7μmol/L ,碱性磷酸酶 113U /L ,谷氨酰转肽酶2 11U /L。术前诊断为左肝胆管囊状扩张症 ,行胆总管探查 ,术中探查见左肝外叶胆管囊状扩张 ,大小约 12cm×10cm× 5cm ,内触及多个…  相似文献   

9.
作者经T管行胆管扩张,放置经皮肝穿造影(PTCS)管作支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13例,效果满意.病例选择1991~1992年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4~66岁(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1)因肝胆管结石第1次手术治疗;(2)肉眼观左肝正常;(3)无明显肝内胆管癌相关症状.方法在X线监视下,经T管将导丝插过肝内胆管狭窄处,用Teflon扩张器(Medi—Tech,Westwood,Mass) 行胆管扩张,然后置放12F或14F的PTCS管作支撑.扩张术常在术后4周开始,以后隔周进行1次,直到可合适地置放18F~20F的PTCS管作支撑为止.拔除PTCS管,插人改良的纤维胆道镜(CHFP~(10),Olympus),用取石网取出结石.若结石较大(直径>1.5cm)或嵌顿,可经内镜行电气水压碎石,其小碎片可用取石网套取和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重复胆道镜检和碎石.结石完全排除后至少放置支撑管3个月.胆道镜检及胆道造影证实结石是否取净,若胆管显影欠佳,则行腹部超声波检查.3个月后,若胆道造影显示无结石复发或胆管无狭窄,可拔除支撑管.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 ,男性 ,4 7岁。主因查体B超发现左侧肝内胆管扩张 1个月入院。经CT检查发现左侧肝内胆管扩张 ,左肝管处 2cm× 3cm肿块 ,在我院化验AFP、CEA、CA19 9均为阴性 ,肝功能正常。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于 2 0 0 2年 11月 14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手术。取头高脚低左侧稍斜体位 ,脐上缘切口进气腹针 ,CO2气腹压力 14mmHg ,拔除气腹针 ,置入10mmTrocar,置入 10mm 30°腹腔镜 ,再在直视下于剑突下 2cm和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2cm处分别穿刺置入 12mmTrocar各 1只 ,在脐左侧 9cm处穿刺置入 5mmTrocar 1只 ,以五孔法操作。探查腹腔见 …  相似文献   

11.
CT检查已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检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0例经手术和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所有患者在腹部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和门静脉期,6例行3 ~4 min的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邻近血管受累的范围、肝门部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的肿大、肝脏有无转移癌.CT平扫仅发现8个肿瘤,表现为肝门部低密度结节样肿瘤.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可显示.5例浸润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增厚,动脉期即可出现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强化则更为明显.8例管内生长型表现为胆管内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软组织影,延迟强化的特征非常明显,肝内胆管扩张也非常明显.7例包块型表现为肝门部肿瘤,可累及邻近血管和部分肝组织.所有患者显示弥漫性或局灶性的肝内胆管扩张.二维和三维重建结合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以及肝动脉或门静脉受累、肝叶萎缩、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的情况.多排螺旋CT横断面多期动态增强+多平面重组+ CT血管成像的“一站式”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分期,有助于外科精准化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半月入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巩膜无黄染,无发热,双肺无异常,心音右侧为强,腹平软,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墨菲征(-)。左上腹叩诊呈浊音,右上腹肝浊音界消失。ECG诊断为右位心。胸部透视证实心影呈右位心型,心尖向右下方,右侧膈下区见胃泡影,左侧未见。B超:左上腹探及肝脏大小正常,回声均匀,左肝内探及多个强回声团,直径0.6~1cm,后方伴声影,左肝内胆管扩张,内径0.9cm,右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长7cm,前后径2.5cm,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厚约0.4cm,回声增强,囊内探及一直径约2.8cm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胰管不扩张。CT:左肝内胆管扩张(约2cm),内脏全反位畸形。临床诊断为全内脏反位,左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于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证实腹内脏器全反位,左肝外叶肥大肿胀充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内钙化灶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12月诊治的肝内钙化灶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B型超声检查,部分病例同时行CT、MRCP或ERCP检查.行手术切除病灶3例.所有病人均定期行B型超声复查并随访至今.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48月,钙化灶均稳定无变化.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目前诊断肝内钙化灶的主要方法.检查时应注意与肝内胆管结石相鉴别.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肝门部胆管癌53例。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出现黄痘,由于本病少见容易误诊,本组来院前误诊34例(64.2%)。51例B超检查中47例见肝内胆管扩张。CT检查5例,均有肝内胆管扩张,4例于肝门部见有团块影。53例中31例采取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0例(32.3%),切除术后死亡2例,切除术后出院的病人均获长期随访。本文着重探讨术中如何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注意事项及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患者为女性,57岁.因乏力、腹胀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腹胀,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内多发囊肿,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前1个月,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伴全身瘙痒,排茶色尿,腹部CT显示,肝门部胆管局限性狭窄,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考虑为肝囊肿.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5岁,于2010年12月以胆总管结石收住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正常,肝功能无异常,无梗阻黄疸体征,彩超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并多发结石,右肝管扩张并结石.术中见:胆囊增大,与肝脏、网膜有轻微粘连,内有多枚结石,Calot三角尚清楚,胆囊管解剖清楚,胆囊管直径约0.4 cm、长约2 cm,自扩张胆总管发出,胆总管直径约2 cm,长5 cm,内有泥砂样结石数枚,纵行切开扩张胆管2 cm,取出结石,用胆道探子探清十二指肠及胆管上段关系,探查胆管上段,未见左、右肝管分叉及开口,常规行T管引流术,胆囊切除术.术后无特殊异常,9 d痊愈出院.术后15 d,间断夹闭T管,患者有轻微腹胀、恶心,偶有疼痛,但无黄疸,T管引流胆汁量400 ml/d左右.经T管造影后报告:胆总管、左、右肝管均轻微扩张,T管自右肝管引出,距胆总管约2 cm,十二指肠通畅,无残留结石.术后4周拔T管后无异常.患者病情康复,随访至今无特殊异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2岁,因右上腹持续疼痛10d于2010年11月22日入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时伴有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及包块,未及压痛反跳痛.当地医院彩超检查示:肝右前叶尾状部处实质占位,考虑:肝脓肿可能性大,胆囊、胆管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肝门卵圆形低密度肿块,考虑良性占位性病变(图1),我院MRI提示:平扫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确异常,肝门部见类圆形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大小左右径4.5 cm,前后径5.0 cm,上下径4.3cm,肿块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其内见条状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肝门结构往后推移,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体积增大,壁欠光整,腔内清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管损伤修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 3 2例胆管损伤修复术后 16例胆管再次狭窄的临床资料 ,12例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4例原Roux -en -Y吻合口扩大再行盆式吻合术。 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 ,2例术后出现肝脏转氨酶ALT升高 ,给予保肝治疗 ,1月后均恢复正常。余 1例随访 0 5年 ,4例 1年~ 3年 ,3例 3年~ 5年 ,6例 >5年 ,无黄疸、无胆管炎症状发作。 12例术后 1年B超检查扩张的胆管减小 0cm~ 0 5cm 5例 ,0 5cm~1cm 7例。 结论 胆管损伤修复术后胆管狭窄再次行手术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结合3例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3例患者均行腹部B超、强化CT检查.结果2例患者肝脏增大并有右上腹血管杂音.B超首次检查均提示肝门区血管紊乱,2例患者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强化CT及血管成像显示3例患者腹主动脉周围、肝门区及肝内迂曲扩张的动脉血管、肝内弥漫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肝硬化.2例年轻患者肝脏体积增大.结论腹部强化CT是诊断肝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63岁, 因反复右上腹痛伴寒战、发热20余年, 加重1个月入院, 既往30余年前于外院行开腹阑尾切除术。体格检查:右上腹轻度压痛、反跳痛, 肝区叩击痛明显。实验室检查:WBC:5.86×109/L, 总胆红素15.3 μmol/L, AST:33.47 U/L, ALT:15.2 U/L, ALB:45.3 g/L。CT示肝脏比例失调, 左、右叶萎缩, 尾叶肥大, 肝内胆管扩张, 胆管可见多发结石, 胆源性肝硬化;MRCP示肝内胆管可见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 肝内外胆管扩张显著, 胰管扩张(图1)。术前评估:患者Child-Pugh A级, 肝脏储备功能良好(术前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为5.3%), CT三维重建计算全肝体积1 331 cm3, 肝尾状叶体积837cm3。标准化肝脏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 SLV)采用Urata公式计算:SLV(ml)=706.2×体表面积(m2)+2.4, 计算标准肝体积为1 117 cm3, 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74.9%。依据术前评估, 患者可安全进行手术。行腹腔镜下单独保留肥大肝尾状叶的次全肝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