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建群  李彬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01-10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510例卵巢肿瘤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分析,二维超声常规检查附件区肿物的大小,引入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并对肿块内部的血管进行多点采样,进行彩色多普勒评分并获得最小阻力指数(CDUS+RI)。结果:卵巢良恶性肿瘤二维超声的形态学表现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腹水的检出率为53%,良性肿瘤腹水的检出率为2%,良恶性肿瘤的CDUS和RI均值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利用二维超声形态等特点和彩色多普勒探测肿瘤内部血流RI值,可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眭、恶性肿瘤56例。结果:良陛肿瘤40例,均为纤维腺瘤,恶性肿瘤16例中,其中单纯癌7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髓样癌2例,其他乳癌2例。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瘤在各级血流显示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在诊断乳腺肿瘤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35例。结果良性肿瘤27例,均为纤维腺瘤。恶性肿瘤8例,其中单纯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髓样癌2例。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良性组与恶性组肿瘤在各级血流显示例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肿瘤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在诊断乳腺肿瘤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周龙 《中医正骨》2005,17(11):22-23
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31例骨肿瘤患者分别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测量肿瘤周边及中心部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CDPI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内的血流形态.良性肿瘤以周边型血流为主,恶性肿瘤则以内部血流为主.肿瘤周边部血流速度高于中心部,而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前者低于后者(P<0.01).恶性骨肿瘤血流速度高于良性肿瘤,而RI、PI前者低于后者(P<0.01).说明CDPI能完整地显示肿瘤内部的血管网,更能真实地反映出肿瘤血管的形态,通过观察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对原发性骨肿瘤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和分析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超声图像表现的差异,以利于较准确地对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的许多方面可有不同的表现。结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状态下观察腺体及肿块内,周边的血流分布,血管数目及血流灌注情况,,医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50例患者133个浅表淋巴结的纵径/横径(L/S)值、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部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L/S值分别为2.09±0.22和1.38±0.27,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多数呈类圆形,淋巴门髓质消失、且常多处肿大。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19.52±13.36)cm/s(、35.56±15.27)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分别为(7.98±4.48)cm/s、(6.35±3.86)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9±0.13和0.78±0.11。4项指标中L/S值及R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良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多呈髓质增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恶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则反之。CDFI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较丰富、规则,多呈树枝状分布;而恶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呈不规则紊乱血流信号,非淋巴门型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淋巴结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晋勒超声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卵巢肿瘤患者85个占位性病灶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是否存在舒张期切迹等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66例卵巢肿瘤中,其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7例10个病灶,诊断符合率91.3%;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肿瘤59例59个病灶,诊断符合率98.2%。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分析灰阶超声表现并评价PSV和RI参数及是否存在舒张期切迹,可提高对早期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王琦  杨怡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15-116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上的差异。方法:将47例疑是乳腺肿块患者,首先用二维超声明确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等一般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记录血流分级,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部及边缘多处血管并记录最高的流速峰值、阻力指数等参数。结果:①临床怀疑乳腺肿块47例,超声检出乳腺肿块47例;②良性组与恶性组在二维声像图特征上有较大差异;③良性组与恶性组在Adler分级及频谱分析(Vmax、RI)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结论: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肿块准确、简便;②综合分析和评价二维超声、CDFI血流Adler分级、肿物内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与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恶性结节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资料特点以及差异。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期流速峰值(PSV)、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良性结节与乳腺恶性结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可用于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提高彩色多普勒CDFI高频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FI高频超声观察肿块的形态、包膜、边界、后方回声、内部回声、纵横比、腋窝淋巴结、钙化、血流流速、分布、阻力指数RI等情况;对体积较小的肿块,采用局部放大成像.结果:81个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包膜、边界、后方回声、内部回声、纵横比、腋窝淋巴结、钙化、血流流速、分布、阻力指数RI 11个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6.2%.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及腹部彩超对盆腔肿块的诊断效果。方法:32例盆腔肿块患者术前常规应用经腹部彩超和经阴道彩超对盆腔及附件常规扫查,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本组32例盆腔肿块全部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22例,恶性10例。良性肿块多表现为囊性为主的包块,边界清楚,少部分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直径平均60mm,基本周边无血流信号;恶性肿块表现为非纯囊性包块,或实性包块,边界不规则,直径平均65mm,周边有大量的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及腹部彩超可敏感显示盆腔肿块的血流灌注特点,对于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增强CT/MRI证实的38例患者42个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然后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①本组中良性病灶42个,其中血管瘤20个,局灶性增生结节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局灶性脂肪缺失6个,炎性结节1个。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29个(29/42,69.05%),超声造影后诊断良性局灶性病变38个(38/42,90.48%),二者之间诊断良性病变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⑧超声造影中,肝脏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分别具有向心性增强(18/20,90%),轮辐状增强(9/9,100%)这一特征性增强模式,可作为诊断的依据。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二者互相结合有助于对肝内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乳腺肿瘤的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用声诺维SonoVue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分析造影灌注过程。结果:恶性组不均匀增强占86.4%(19/22),良性组不均匀性增强占15.2%(5/33),恶性组高增强占68.2%(15/22),良性组高增强占9.1%(3/33),恶性组以快进慢退为主(16/22),良性组以慢进快退为主(16/30),恶性组不均匀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高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永全  唐芳芳  唐昂 《河北中医》2010,32(5):662-663,756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关系。方法对88例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观察组)及6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分别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健康组增高(P0.01)。观察组不同部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健康组增厚(P0.01)。健康组平均颈动脉斑块数目较观察组少(P0.01)。观察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低于健康组(P0.05,P0.01),阻力指数(RI)高于健康组(P0.01);观察组颈内动脉Vmin低于健康组(P0.01),RI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发生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 5、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 (AFP)对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130例附件肿块患者 ,术前测定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 5 ,CEA ,AFP ,术后病理检查组织学分型 ,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良恶性附件肿块间CA12 5 ,CEA ,AFP水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以CA12 5≥ 35× 10 3 U/L ,CEA≥ 5 μg/L ,AFP≥10 μg/L判断为恶性 ,敏感性分别是 6 5 .9% ,2 9.5 % ,2 5 .0 % ;特异性分别是 86 .0 % ,98.8% ,98.8% ;准确性分别是 79.2 % ,75 .4 % ,73.8% ;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 84 .1%、特异性为83.7%、准确性为 83.8%。结论 肿瘤标记物CA12 5 ,CEA ,AFP联合检测是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244名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乳腺肿瘤患者,共259个肿块进行彩色多普勒多参数检测〔包括肿块血流分级,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对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三组间各参数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乳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血流显示率高,分别为100%和91%,二者血流信号数目无显著性差异,与纤维腺瘤相比均差异显著(P〈0.001);乳腺癌PSV高,平均约19cm/s,与导管乳头状瘤及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显著(P〈0.01);三者间EDV无差异性;纤维腺瘤、导管乳头状瘤、浸润性导管癌的RI呈逐级增高趋势,三者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参数中RI最具诊断价值。当肿块血管数目多、血流分级为Ⅱ~Ⅲ级,肿块血流速度快PSV〉19cm/s,血流阻力高RI〉0.75时提示乳腺癌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血汤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玻璃体切割术后3天至7天视力不提高,且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A组,23例23眼),西药对照组(B组,20例20眼)、空白对照组(C组,19例19眼)。A组口服益血汤治疗,B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C组为空白对照。3组均予口服多维元素片等,治疗时间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彩色多普勒超声各指标情况。结果视力疗效: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2%、45.0%、15.8%,A组结果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B组治疗后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增高,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血汤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眼的眼底供血,增进视力。  相似文献   

18.
列缺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列缺穴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6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证实椎动脉血流呈正常的健康人,随机分成3个针刺组,即列缺组、合谷组、悬钟组,每组20人。全部对象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分别针刺相应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中间捻转2次,手法平补平泻。结果 针刺列缺穴30min后,椎动脉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每分血流量(CO)与针刺前相比,经统计配对秩和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谷组、悬钟组针刺后与针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列缺穴可以有效地增宽椎动脉的血管内径,提高收缩期血流峰值、每分血流量,从而改善了椎动脉的供血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癥解毒饮协定方联合阿奇霉素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微循环的效果及对外周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片口服,0.5 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癥解毒饮协定方内服。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超声检查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盆腔包块平均直径,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动脉血流状况及外周血GM-CSF、VCAM-1、MCP-1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盆腔包块直径、中医证候总积分、卵巢血流动力学各指标以及外周血GM-CSF、VCAM-1、MC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盆腔包块直径较治疗前缩小,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下降,卵巢动脉PSV、PI、RI值均高于治疗前,外周血GM-CSF、VCAM-1、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腔包块直径更小,中医证候总积分更低,卵巢动脉PSV、PI、RI值更高,外周血GM-CSF、VCAM-1、MCP-1水平更低,2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癥解毒饮协定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利于缩小盆腔包块、缓解盆腔疼痛,改善卵巢血流动力,降低外周血GM-CSF、VCAM-1、MCP-1水平,以减轻盆腔组织的炎性浸润,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