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外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肠外营养组(PN)和肠内营养组(EN),每组75例。分别术后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和经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静脉炎、腹泻、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内毒素、淋巴细胞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等。结果术后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与术后7 d相比较,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内毒素、淋巴细胞、ATL及AST水平均显著改善,但EN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PN组(P0.05),且肠道恢复时间及营养费用等均显著低于PN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及疗效。方法78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0例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8例。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 d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 d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EN组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营养相关费用等卫生经济学指标明显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恢复,与PN组相比,EN具有方便、安全等优点,且性价比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 5 2例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患者中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earlyenteralnutrition ,EEN) 2 7例 ,术后第 1天开始TPN支持 2 5例。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日EEN组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组短 (16 3dvs 2 1 3d ,t=4 6 814 ,P <0 0 1) ,平均住院费用 /药物费用EEN、TPN组分别为 (10 5 6 3/ 4 15 1元vs136 4 0 / 6 12 6元 ,P <0 0 5 )。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TPN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TPN组治疗后肝功的碱性磷酸酶的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EN支持可减少并发症 ,对肝功能影响小 ,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早期肠道营养 (EN)对烧伤患者机体营养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择 37例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EN组 ( 18例 )和肠外营养 (PN)组 ( 19例 )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烧伤脓毒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伤后 7、14dEN组体重丢失百分比明显低于PN组 (P <0.0 5 ),伤后 4、8、14d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 <0.0 5或 0 .0 1)。EN组烧伤脓毒症发生率为 5 .5 6 % ,住院时间为 ( 4 0 .39± 10 .81)d,与PN组的31.5 8%、( 5 4 .89± 11.2 6 )d比较明显偏低 ( P <0.0 5或 0 .0 1)。 结论 烧伤早期EN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降低烧伤脓毒症发生率 ,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按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55例,术后早期行空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组(TPN)55例,术后即经中心静脉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费用等,同时于术后第13、7、天测定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EEN组与TPN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0±1.5)d(,13.2±1.3)d;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64.7±10.5)h(,76.9±15.1)h;排便时间分别为(4.5±1.5)d(,6.0±0.8)d;住院费用分别为(2.2±0.3)万(,2.5±0.4)万。EEN组术后第1、37、d电解质波动值变化小,TPN组电解质随补液量变化而变化较大;淋巴细胞值、血清白蛋白值氮、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在术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影响小、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全肠外营养作一合理比较。材料与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n=19)、肠内营养(EN组,n=23)和常规补液(对照组,n=18)3组,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一次测定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TPN及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减缓。EN组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P<0.05)。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息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P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1d、术后8d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组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氨酶下降幅度少于PN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息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8%,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5.7%,肺部感染发生率28.3%,胸腔积液发生率15.1%,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7.6%;丽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440 ml),实验组患者在肠外营养基础上联合应用肠内营养(瑞能,40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免疫指标(IgA、IgG),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C3]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3、IgA、IgG均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炎症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李艳  王丽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12):63-6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d体重与术前1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艳  王丽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24):63-6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 d体重与术前1 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EN-PN)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共68例,随机分成EEN-P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各34例,分别监测并对照分析术前1 d及术后7 d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EEN-PN组及TP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9±8)h和(68±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患者具有安全可靠、肠功能恢复快、价格低廉等优势,临床可适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术后短肠综合征与长期家庭肠外营养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外科(200032)吴肇汉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是小肠广泛切除后产生的严重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病征。SBS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6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胃体及胃上部癌全胃切除术手术范围广,手术创伤大,饮食恢复晚,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1]。本文就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9年7月至2003年5月我科因胃癌施行全胃切除术77例,术前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37例和肠外营养组(TPN组)4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营养支持方法:EN组术中于最远端吻合口下方20cm处穿刺置入空肠营养管,经皮穿刺引出。营养液选用Nutricia公司的能全力,每5…  相似文献   

17.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北京协和医院外科(100730)张思源,陈亭范,吴蔚然自60年代后期临床上广泛应用肠外营养以来,已有很大进展,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然而,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仍会发生各种并发症。1与中心静脉插管操作有关的技术性并发症有学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细胞因子、细胞免疫功能和蛋白质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36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19例,早期PN组17例,术后1d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术前3d和术后1、3、5d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24h尿素和尿肌酐排泄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术后血清IL-1β、IL-6、IL-10和24h尿素及肌酐排泄量多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TNF-α和淋巴细胞总数(除EN组术后3、5d)明显下降,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IL-1β、IL-10及TNF-α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EN组IL-6(3、5d)、24h尿素排泄量(3、5d)和尿肌酐排泄量(3、5d)与PN组同期相比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总数(3、5d)较PN组高(P〈0.05)。EN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较PN组低(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较PN支持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手术应激导致的细胞因子释放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反应程度,缩短炎症反应时间,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以部分空肠段旷置——胃造口——烧伤(25%)家兔模型就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的保护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39只家兔(2.0±0.5kg)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不烧伤并自由进食)早期喂养组与烧伤对照组(致伤后30分钟内按75ml/kg·24小时经饲管分别持续泵入营养液和冷开水)。结果显示:烧伤对照组肠粘膜氧耗量、肠组织尿酸及丙二醛显著增加,肠粘膜下血流量显著减少。早期喂养组粘膜氧耗量接近正常,血流量高于烧伤及正常对照组,尿酸及回肠段丙二醛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空肠旷置段与非旷置段的粘膜氧耗量及肠组织次黄嘌呤、黄嘌呤、丙二醛均无显著差异。所以,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粘膜氧耗量,改善粘膜下血流量,减轻再灌注损伤。喂养的食物除对粘膜的局部作用,可能还涉及由“食物作用”介导的整体性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以部分空肠段旷置──胃造口──烧伤(25%)家兔模型就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的保护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39只家兔(2.0±0.5kg)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不烧伤并自由进食)早期喂养组与烧伤对照组(致伤后30分钟内按75ml/kg·24小时经饲管分别持续泵入营养液和冷开水)。结果显示:烧伤对照组肠粘膜氧耗量、肠组织尿酸及丙二醛显著增加,肠粘膜下血流量显著减少。早期喂养组粘膜氧耗量接近正常,血流量高于烧伤及正常对照组,尿酸及回肠段丙二醛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空肠旷置段与非旷置段的粘膜氧耗量及肠组织次黄嘌呤、黄嘌呤、丙二醛均无显著差异。所以,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粘膜氧耗量,改善粘膜下血流量,减轻再灌注损伤。喂养的食物除对粘膜的局部作用,可能还涉及由"食物作用"介导的整体性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