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髋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颈椎椎体融合器的临床应用(附13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比较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BAK、CHTF和InterFix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35例,其中BAK 65例,CHTF42例,InterFix技术28例。术后颈椎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8-31月,施术节段稳定,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固定融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并发症,可作为替代传统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范磊  何斌  邵增务  王云华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57-1059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前路减压结合锁定式颈椎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应用颈椎前路减压加锁定式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6个月后椎体间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并发症出现,脊髓功能状态评分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优良率分别达66.67%、85.71%。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结合锁定式颈椎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BAK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BAK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节段性颈椎不稳共48例64个椎节,术后卧床7d,颈围保护3-3.5个月。结果:平均随访0个月,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47例,X线片示植入的BAK稳定,2例植入节段的间隙变窄,2例BAK出现倾斜,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开始出现骨融合。结论:BAK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关节固定融合技术,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颈椎融合,特别是多节段颈椎融合,导致邻近融合节段椎间盘过早退行性变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病例逐渐增多为解决异常应力作用于融合邻近节段的问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应运而生,并已在临床取得一定的效果,笔者对日前颈椎人工椎间盘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三种界面固定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ixator,颈椎空心螺纹式内固定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TFC、CHTF和BAK作为界面固定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陈旧颈椎骨折脱位和急性颈椎间盘脱出症共62例,115个椎节。其中52节采用TFC,43节植入CHTF,20节为BAK。术后次日戴颌-胸支具下床活动及步行。结果:三种植入物均较稳定,X线片未发现有位移现象。观察3个月以上的46例中24例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近于正常者15例,两者相加达85%。结论:TFC、CHTF和BAK均可使手术椎节立即稳定、促进融合,并避免了取髂骨手术的并发症。CHTF操作简单方便,设计优于TFC和BAK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4个月融合,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重建椎间高度,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椎间盘切吸术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采用主要病变节段切除植骨加次要节段椎间盘切吸的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31例。结果:随访9月~3年5个月,优良率87.1%。结论:该术式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不影响颈椎稳定性,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技术的可行性、临床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7例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41.5岁。在全麻下取右颈前偏外侧横切口(长1.6cm),通过工作通道,在电视监控下切除颈椎间盘,扩大椎间隙。颈椎骨折脱位者采用颈前路钛钢板固定5例、高分子聚合材料GBK颈椎Cage固定1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采用颈前路钛钢板固定2例,高分子聚合材料GBK颈椎Cage固定12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椎间骨融合率100%。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或全瘫患者疗效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2例全瘫者术后分级无变化;3例不全瘫者术前均为C级,术后半年随访时2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分析采用Odom评估标准;优10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4%。结论 通过对椎间盘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可将其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