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雅芳 《西部医学》2010,(2):348-349
自从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甲流)以来,全球流感病例持续上升。人群对这种新型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应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在疑似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甲流RNA可快速确诊甲流;一些抗甲流药物(如奥司他韦)亦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冬春季节可能有更大规模的感染流行;就目前资料显示本次甲流与1918年至1920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相比致死率低。但担心的是这种新型甲流有变异的可能,一旦病毒变异会给中国乃至世界一个更大的挑战。本文以本次甲流的基础与临床为中心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安县本地区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点,为明年可能出现的"第三波"甲流疫情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县地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安县地区处理甲流疫情的调查处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目前,安县共计发生6起甲流疫情,6起甲流疫情都于学校发生.经咽拭子采样,送实验室检测示:甲型H1N1核糖核酸检测阳性者共计12例.结论 学校是安县地区发生甲型H1N1疫情的主要场所,学生成为感染甲流的主要人群.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甲流再一波高峰中要做好"两个确保":确保少在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暴发疫情,使疫情减少扩散;确保少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住院病人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情况,为辖区住院病人的甲流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深圳市人民医院和罗湖区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共检测了292份疑似甲流的住院病人的咽拭子样本,共检出甲流感染者93例。2009年11月份住院病人感染甲流的人数最多,感染率高达68.18%。30岁以下的住院病人感染甲流的人数占住院病人感染甲流总数的81.7%。男女住院病人甲流的感染率比为1.21:1.结论甲流主要感染30岁以下住院病人,因此,需要加强对该年龄段有流感症状的住院病人的甲流排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6年美国发生的"新泽西事件"中大约500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该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2009年3月墨西哥及美国部分地区暴发了人感染甲型H1N1疫情.WHO指出墨西哥和美国感染的病原体是属于甲型H1N1病毒的1个毒株.甲型H1N1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是一种新型甲型H1N1病毒.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本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死亡率为6%.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5.
许加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93-2894
<正>甲型流感(简称甲流)为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26日西林县某村小学发生发热、咳嗽、咽喉疼痛、流涕、头晕、头痛等感冒症状病人13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暴发流行.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于2009年3月18日首先在墨西哥出现,疫情迅速蔓延,席卷全球。甲流疫情爆发后,我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并将甲流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国外有研究显示,年龄可能是本次流感的一个危险因素,青壮年更易发病。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泉州市2009年高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疫苗集中接种工作质量。方法对甲流疫苗集中接种前后的准备、接种率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甲流疫苗集中接种质量控制严格;临时接种点设置规范,功能分区合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急救药械和临床医生配备齐全;严格执行接种后观察30 min。高中学生接种率为83.96%,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37/10万。接种2周后高中学生发病率和发病构成比均明显下降(χ2=39.346,P0.001;χ2=6.280,P0.05),且未再出现暴发疫情。结论甲流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甲流)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及大威胁.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运用危机管理理论,指导预防甲流院内感染及爆发流行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甲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影响甲流病情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地区11家医院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成年患者确诊病例共计10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时的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以探讨天津地区甲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影响甲流病情的因素.结果 男性病例和女性病例中的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中老年及老年病例中的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重症与危重症病例在脑力体力职业中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津地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住院确诊成年患者,其发病高峰在2009年第47周前后,多在城镇地区,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分布较为平均,体力工作组发展为危重症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和掌握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特征与规律,为制定校内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一起发生在百色市田林县田林高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历时18天,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确诊病例为224例,疫情波及2023人,罹患率为11.7%;其中男生106例,女生118例;内宿生212例,外宿生12例;高一年级84例,高二年级82例,高三年级58例;16岁~18岁病例最多,占发病数的84%(188/224).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校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呈多个高峰,传播途径以聚集性同宿舍、同班级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特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疫情的监测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次甲流暴发的流行特征,探讨引起本次暴发的感染来源。方法制定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病例及前期因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缺课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取上述前期缺课的病例血清进行甲流抗体的检测。结果截止2009年10月1日,小河区第四实验小学共报告确诊病例23例,罹患率2.11%,发病高峰在9月18日,所有病例无外出史。从8月30日-9月17日,共有18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缺课,发病高峰在9月8日和9月14日,正好在确诊病例发病高峰的潜伏期之内。结论本次甲流暴发可能与前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总结4例危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甲流)孕产妇的救治体会,为危重症甲流孕产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减低其死亡率提供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4例危重症甲流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经过和治疗体会.结果 对4例危重症甲流孕产妇经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和保持气道通畅,使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1例孕妇顺利剖宫产下一女,母女平安康复出院;另外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孕产妇感染甲流的重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重症甲流孕妇的救治应在以重症医学科为主的多科协作治疗下,及早予抗病毒治疗,及时予呼吸支持治疗,予低潮气量、高频率、低呼气末正压的通气方式,并在患者病情好转稳定时及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发生的现状,寻求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暴发流行。方法选择大学生居住较密集的学生区,制订科学的防护措施,实施阶梯式防护体系。结果有效地遏制了甲型H1N1流感在大学蔓延。结论学校制定并严格实施甲流阶梯式防护体系,可以有效地防控甲流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是一种由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1] .重症与危重症甲流患者往往均合并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继而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院负压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于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42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干预40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后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2 116名接种和2 762名未接种甲流疫苗的师生随访1年,观察其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结果接种组流感样病例发病率3.2%,未接种组发病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P=0.027),疫苗保护率为28.9%。OR值随接种率升高而降低。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是保护因素。结论甲流疫苗对包括甲流在内的流感样病例有较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0例甲流患者,19例普通流感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70例甲流患者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其中重症24例,危重症46例(死亡8例).结果 普通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变迁与变异特征,分析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生物学标本实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与测序分析;利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3.83%(481/3 479)、4.46%(136/3 047)、9.13%(233/2 550)、0(0/2 643)和4.68%(159/3 400)。共完成18株毒株测序,2009-2010年的9株毒株位于第一主干枝,2011年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第二主干枝,2013年的5株毒株中有4株位于第三主干枝。从2011年起,甲型H1N1流感毒株与疫苗株相距较远;共报告重症病例77例,其中40例(57.14%)有基础疾患,死亡1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慢性肺部疾病进入回归方程,OR=7.72(95%CI:1.97~30.23)。结论甲型H1N1流感监测系统在广州运行良好。甲型H1N1流感已经取代了A(H1N1)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慢性肺部基础疾患是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2011年起,甲流疫苗与广州人群的流行毒株匹配较差,应持续开展甲流监测,密切关注毒株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 检测广东地区分离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对全球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进行检索下载,采用Lasergene 7.1软件比对和分析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变异基因进化,同时分析糖基化位点.结果 2009年4-12月69株毒株NA基因16个氨基酸位点置换,占3.41%(16/469);NA蛋白主要置换位点在V106I/H和N248D.毒株GD-801-2009(H1N1)和GD-1202-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选择性作用,而毒株GD-1-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负选择性作用.与毒株GD-1-2006(H5N1) NA基因比较,毒株GD-801-2009的NA基因插入Nt145-204,导致H1N1 NA蛋白增加第49~68位氨基酸(CNQSVITYENNTWVNQTYVN),其中包括4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广东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正向不同方向进化;新型甲型H1N1流感NA蛋白新增4个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20.
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65377;【方法】 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NA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子进化和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65377; 【结果】 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6年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77.9% ~ 78.8 %),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代表株及WHO推荐的1979 ~ 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也较低(78.1% ~ 79.3%),但与WHO推荐的2009年新型H1N1流感疫苗株比较同源性则高达99%以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欧亚猪流感病毒株A/swine/Belgium/1/1983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自2005年以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某些抗原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已发生了变异&#65377;【结论】 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本次流行的新型流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65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