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斌 《河南中医》2004,24(9):15-16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作者钱乙,字仲阳,是宋代著名儿科专家。该书系统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总结了钱氏临床经验及调制方剂特点,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儿科疾病和整体观念的专著,但其学术思想已远远超出了儿科范围。笔者仅对《直诀》中注重脾胃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
弓艳玲  冯天明 《河南中医》2007,27(10):19-20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作者钱乙,字仲阳,是宋代著名儿科专家。该书将前人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相结合,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儿科五脏辨证理论,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论治上,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  相似文献   

3.
戴世银 《新中医》2007,39(3):82-83
宋代名医钱乙是中医儿科一代宗师。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完善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3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载医案23例,下卷载诸方药。钱乙学术造诣精湛,善将前人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结合,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儿科五脏辨证理论,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论治上,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注重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贯穿始终。现将其脾胃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屈强 《光明中医》2013,(11):2253-2254
宋人阎孝忠整理的钱乙有关儿科医论、医方、医案的著作〈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在儿科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全书共3卷,上卷论述了脉证治法及小儿的生理、病理,五脏辨病论治,列举常见病症80余条;中卷记载了钱乙病案23则;下卷记录了钱乙经验方120首.其对小儿生理、病理的阐述,奠定了儿科基础,他创制的五脏补泻的方剂,简单实用,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深受临床医家喜爱,堪称儿科鼻祖,现就〈直诀〉学术思想浅探如下. 作者单位:屈强(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柳林,033300)  相似文献   

5.
王思璀 《中医药学报》2012,40(6):145-146
北宋著名医家钱乙一生著述颇丰,惜唯《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得以传世,成为研究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依据,然其中关于肝肾学术思想的论述与今人引述略有出入。从此点出发,对此书中有关肝肾病机特点与诊断治疗的论述进行梳理探析,既可加强对钱乙脏腑学术思想认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亦能辨明其肝肾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学术观点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另一方面又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使其易汗出、喜汗出,因此汗证为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治疗小儿汗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悠久的历史。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著名儿科专家,《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1部儿科专著。该文从《小儿药证直诀》中关于小儿汗证的脉证治法、医案和方药出发,总结前人治疗该病的经验,为现代中医治疗小儿汗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廖荣臻 《中医药通报》2010,9(1):36-37, 62
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小儿药证直诀》脏腑辨证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药证直诀》是系统阐述北宋著名医学家钱乙学术思想的儿科学专著。钱乙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的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以五脏为纲,五腑、五官、五志为目的五脏辨证系统。从4个方面说明钱乙脏腑辨证的方法:即小儿变蒸与五脏六腑发育规律,小儿病变的五脏定位与虚实分证,五脏病变的基本证型,脏腑辨证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从《小儿药证直诀》试探钱乙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庄奕周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州350007)林为星主题词《小儿药证直诀》,书评,钱乙,中医药学发掘《小儿药证直诀》为宋·钱乙所著。钱氏平生精研儿科,对其他各科亦甚有研究。据史籍记...  相似文献   

10.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医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药证直诀》是北宋著名的儿科学专著,集中体现了钱乙的儿科学理论。其医案部分具体反映了钱乙的治疗思想及经验,与卷上《脉证治法》理论相互融通,互为发明;行文简捷精当,常设问答阐明医理,论理精辟,发人深省,故其医案研究对于深入挖掘钱氏的儿科学治疗方法及思路,进—步指导儿科临床有重要意义。笔者所析钱氏医案包括二方面内容:一为卷中的“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即23个医案,一为《钱仲阳传》中所记的医案,二者合并共得28例。涉及疾病种类有12种,即:搐(4例)、吐泻(7例)、嗽喘(4例)、疮疹(2例。原3例,有2例重复)、发热(3例)、汗证(1例)…  相似文献   

11.
张建华 《山西中医》2010,26(10):1-4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伤寒病证的发生、演变、治疗、预后情况与脾胃密切相关.从脾胃功能与伤寒发病的关系、顾护脾胃在伤寒治疗中的意义及脾胃盛衰对伤寒预后的影响诸方面探讨脾胃在伤寒证治中的意义,研究〈伤寒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调者,和也,平其不平也。"通过对前人治疗温病发热的经验总结,从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两个方面对温病发热调治脾胃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伤寒论》药物归经看仲景注重脾胃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义展  黄贵华 《河南中医》2010,30(4):313-315
目的:探讨《伤寒论》处方用药特点与仲景重视脾胃的关系。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伤寒论》药物的归经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在五脏、六腑之间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中高频分类药物中,使用味数及使用频数均以归脾经、胃经为最多,提示仲景高密度地、高重复率地使用归脾经、胃经药物。结论:仲景在处方用药方面高度注重脾胃。  相似文献   

14.
马贵同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脾胃病应注意四点其一,首重审证求因,察症细致入微;其二,精于辨证论治,强调健脾补虚;其三,善调脾胃升降,重视胃气存无;其四,博采中西之长,拓宽治疗思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笔者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诊治与肝有密切关系。对脾胃病的治疗,注意从肝木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探讨脾胃病证的生理病理变化、症状表现及治疗的异同,结合临床实际详细论述了脾胃病证的上、中、下三焦治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方剂,阐明在脾胃病治疗过程中,必须三焦辨证,开拓了脾胃病证治的思路,加强了临证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梳理芳香中药的定义、归经,探讨其在脾胃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芳香中药辛温香燥,循脾之所喜,去脾之所恶,行中焦之正气,宣壅滞之湿浊,可健脾、理脾、醒脾、暖脾,临证脾胃有恙者均可灵活加减用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溃疡及促进胃肠蠕动等药理活性.本文重点从原理、适应证、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芳香中药化湿健脾、行气宽中、醒...  相似文献   

18.
董幼祺教授以脾胃为中心调治小儿反复发作性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上海董氏儿科传人,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幼祺教授调治小儿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经验。董教授认为此类疾病的共有病机中心为脾虚精微失运,痰浊易恋;脾病五脏不安,易招外邪。欲控制哮喘、过敏性紫癜、高热惊厥、疝气等疾病反复发作,重在缓解期的调治。调理可从脾胃入手,循序渐进;以脾胃为中心合理调养。悦脾以运药食;调脾以除痰湿;益脾以固本元。经临床验案证实,确能收到显著疗效,达到控制疾病反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孟河费派为孟河医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费伯雄为费派医家中造诣最深,医术最精,影响最广者,其主张和法缓治,师古而不泥古,方宗仲景,兼采诸家,用药平淡,处处顾护脾胃中气的脾胃学术思想对现代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痞证、呕吐、下利、大便秘结、腹胀满等探析仲景关于脾胃病论治的六经辨证思路。指出:仲景脾胃病学术思想,是后世脾胃学派的发展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