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盲瓣脱垂综合征,也称回盲部脂肪过多病,为一比较罕见的综合征,并且作者首次称其为一独立的疾病。前言:本综合征具有非特异性腹部临床症状: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绞痛,恶心呕吐。某些病例于右下腹可能触到柔软的包块,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的直肠出血。此病女性比男性较常见,患者年龄通常超过45岁。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唯一的诊断方法是 X线钡剂造影。对回盲部解剖知识的熟悉程度可影响判断结果。盲肠瓣区可见典型的充盈缺损,除怀疑这种改变是恶性肿瘤外,无需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保留回盲瓣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肠末端15cm 范围系回结肠动脉供血,越近回盲部其吻合支越少,为终末血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此段肠管血运较差,切除吻合将影响吻合口的愈合,有发生肠瘘的危险。但保留回盲瓣对维持消化道功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对7例回肠末段15cm 内良性病变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保留了回盲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3~43岁,平均年龄32.7岁。均因肠扭转或肠粘连致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坏死  相似文献   

3.
远端胃切除术后胃排空增快 (包括倾倒综合征 ) ,以致食物快速进入小肠 ,或由于幽门功能不良 ,常可发生肠胃反流。作者进行幽门括约肌替代手术。取小猪作实验 ,分成 3组 ,各 10头猪 :(1)第 1组 ,部分胃切除 ,作 Roux- Y型胃肠重建 ;(2 )第 2组 ,部分胃切除和回盲段肠间置 ;(3)第 3组 ,仅剖腹作假手术以资对照。回盲段肠间置术 :游离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 ,在升结肠长 12 cm处和回肠 6 cm处切断 ,吻合两切端。取回盲段肠 (末端回肠、盲肠和部分升结肠 )旋转180°,回肠切端用缝线闭合 ,与胃作侧端吻合 ,升结肠切端与十二指肠残端作侧端吻合…  相似文献   

4.
5.
6.
因腹股沟斜疝或股疝嵌顿、肠扭转及粘连性肠梗阻所致回肠远端坏死及回肠远端巨大憩室破裂而行回肠远端切除术,对其远切端距回盲瓣15cm以内的病例,以保留回盲瓣的肠切除吻合术最符合生理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方法】开腹后先用两把直止血钳钳夹坏死段肠管...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8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痛10年余加重7个月入院.体查:既往体健,嗜酒,每日半斤以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血红蛋白136g/L.肝功能正常. 热  相似文献   

8.
9.
保留回盲瓣小肠切除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8年对各种小肠疾病手术中确认需切除远端小肠,而其远切端距回盲瓣在10cm以内者,行保留回盲瓣肠切除吻合术共14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现总结如下。一、手术要点:开腹后确定小肠切除的远近切端,钳夹拟切肠段,游离肠系膜时要紧贴肠壁系膜缘进行。近切端肠内容尽量排空。拟作吻合的肠切端尤其是远切端须有出血,否则宁可再切除1~2cm肠管,然后行端端开放吻合(间断全层吻合、间断浆肌层加强)。针距、线结松紧度要适宜。对吻合口距回盲瓣5cm内的6例,切除阑尾经残端置入口径0.5~0.7cm的远端多个侧孔的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回肠10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回盲瓣重建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设计了一种保留血供的短长度回-结肠顺向套叠乳头人工回盲瓣,动物实验(流体测压、肠道菌群、组织学)结果显示,该人工回盲瓣术后结构完整,血供良好,无明显萎缩退化,均维持有良好、持久的节制小肠排空和阻止结肠逆流的功能。临床应用7例,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4岁.因腹疼、腹泻8个月余入院.体查:右下腹可触及一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大.结肠镜检查提示回盲部有一肿块.手术所见:回盲部与后腹膜之间有一长约5cm系膜,使回盲部游离于腹腔.并见部分回肠盲肠套叠入升结肠,复位后发现回盲部有一肿物.逐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作者最近研究表明,与80%远端小肠连同回宙瓣切除后的空、结肠吻合相比,用乳头式瓣作为括约肌代替回盲瓣,可防止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从而显著提高小肠的吸收能力。材料与方法;10只杂种狗,重15~20公斤。在全麻下剖腹,于小肠远端40%处标出切除线,然后离切除线近端80、40,20 cm 处及升结肠中采样作细菌培养。最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回盲瓣重建胃幽门括约肌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反流性胃炎。方法小型猪21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illroth Ⅰ组(B-Ⅰ)及实验组。术后2、4、6个月测定胃液的pH值、胆酸浓度、菌群变化及胃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术后2~4个月B-Ⅰ组和实验组的pH值、胆酸、细菌数高于假手术组;6个月,实验组与假手术组pH值、胆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B—Ⅰ组仍较高。病理证实实验组吻合口愈合良好,胃黏膜正常。结论回盲瓣可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引起的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14.
1987~1988年,采用人工小肠套迭为4例病人重建回盲瓣。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6~59岁。结肠癌1例,回盲部淋巴肉瘤1例,绞窄性肠梗阻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2例,回盲部及小肠广泛切除2例。术后随访7月~2年,结果满意,病人无不适感,每日排1~2次成形大便。钡灌肠见钡剂完全停留于套迭头部,无返流;钡餐检查近端肠管无扩张等梗阻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回盲瓣在末端回肠超短距离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6例保留回盲瓣末段回肠超短距离吻合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均痊愈,其中1例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术中谨慎操作,保证末端回肠的血供及充分的回肠、结肠减压,术后积极抗感染、抑制肠液分泌及营养支持治疗,行保留回盲瓣的末端回肠超短距离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行保留回盲瓣回肠末段端端吻合术因血供差,易发生吻合口漏,但保留了回盲瓣对维持消化道功能有重要意义,我们1998年至2004年行此术式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和尽可能多保留正常组织。我们认为回盲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也应遵循以上原则。由于升结肠没有可活动的肠系膜,肠管比较固定,血运较差,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吻合术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许多报道主张回肓部疾病的手术应采用右半结肠切除的术式。我院1966~1984年间收治79例回盲部疾病患者.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57例,行回盲部切除术22例。现结合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近回盲瓣回肠端端吻合术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儿急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3-2006年行近回盲瓣回肠(末端回肠距回盲瓣10 cm以内)端端吻合术的15例新生儿和婴儿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中回肠吻合口距回盲瓣均在10 cm以内,其中5 cm以内9例.1例残留小肠约40 cm者术后当日即自动出院,另14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5 d.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未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对新生儿和婴儿具有重要功能的尚未被病变累及的回盲部可采用近回盲瓣回肠端端吻合术,辅助肠减压手术多无必要.  相似文献   

19.
可控性回盲结肠代膀胱术1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报告1992年5月~1996年7月施行可控性回盲结肠代膀胱术10例,随访4个月~4年6个月,除1例无尿毒症外,9例健在,均恢复正常社交活动甚至劳动,患者对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均满意,无一例出现输尿管返流及尿失禁,表明该术式具有可靠的抗输尿管返流,抗尿失禁的作用,有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插管导尿管顺利等优点,完全满足患者生活方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8岁,农民。6个月前因转移性右下腹痛8小时以急性阑尾炎在镇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20天右下腹隐痛并出现包块,诊为阑尾残株炎性包块。经抗生素、理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减轻,但肿块无缩小。术后5个月又因贫血在内科住院治疗。气钡灌肠显示:回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