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书锋 《陕西中医》2009,30(11):1503-1504
《伤寒论》中仲景对大黄的运用,匠心独具。采用不同的配伍、不同的用量和不同的煎煮法,根据不同的主治证发挥各方面的功效。《本草思辨录》说:“夫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否则为大黄所误而大黄被诬亦多”。如得仲景之法,则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能人血分,破一切瘀血……兼入气分,少用亦能调气,  相似文献   

2.
高小莲 《国医论坛》2010,25(6):11-11
<正>《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据统计含有大黄的方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达89次。张仲景对大黄的运用,匠心独具,《本草思辨录》说:"夫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兹分析如下,敬希贤达指正。1通便秘导瘀血必资大黄大黄在《神农本草经》中载:"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性禀直遂,长于下通,在通秘结时,张仲景必资大黄。如大小承气汤中,与行气开郁的枳实、厚朴配伍则入阳明气分  相似文献   

3.
大黄药对在仲景著作中的应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的作用主要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药品化义)谓之“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考仲景《伤寒论》、《金区要略》方剂,用大黄者有数十方,其配合之巧,功用、主治变化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此就大黄药对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略作探讨,冀对临床有所种益。三同类相须,荡涤肠瞩实效供结大黄、芒硝均为攻下药,仲景于伤寒邪传阳明化热化操之阳明腑实病证,善以大黄、芒硝相须为用,以求荡涤肠胃实热操结而泻热通便。大黄走而不守,直降下行,芒硝软坚润燥,二药为伍,成攻润互济之势,故能使便闭得通,院腹痞满胀痛得除。《伤寒论》…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甘草对不同剂量大黄"泻下攻积"效应及毒副作用的调和之性。将108只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中、高剂量大黄组,低、中、高剂量大黄甘草汤组,以盐酸洛哌丁胺连续给药6 d复制小鼠便秘模型后,各组分别给予乳果糖、不同剂量大黄及大黄甘草汤水提液14 d。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组小鼠排便特征,血液生化,肝、肾、结肠病理学改变情况,并基于因子分析给出的客观权重,采用多指标评分法综合分析大黄-甘草配伍前后的量-毒-效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公因子,分别代表效应和毒性。结果显示,大黄在《中国药典》高限1/2,2,8倍剂量下均能产生较好的泻下效果,增加小鼠排便量及肠道推进率,减少口肛传输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与甘草配伍能缓和其泻下作用,在《中国药典》高限的1/2剂量下尤为明显。而《中国药典》高限2,8倍剂量下大黄表现出明显的肝脏及结肠毒性,能够使小鼠ALT,AST升高,肝细胞空泡变性,结肠系数增加;与甘草配伍能显著降低其毒性。结果表明甘草对大黄具有"调和"作用,一方面能够缓和大黄的"泻下攻积"之效,另一方面则能减弱大黄峻猛之性导致的肝肠毒性。  相似文献   

5.
答:大承气汤中,大黄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泻下之力颇猛,有峻下热结之功;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与丹皮,冬瓜子等散瘀消肿,清利湿热之药同用,起泻下湿热瘀毒的作用;大黄附子汤中,大黄与辛热之附子,细辛同用,起温下寒积作用;三物备急丸中,大黄与干姜、巴豆同用,攻逐之力较大,为急攻寒凝之峻剂;麻子仁  相似文献   

6.
大黄能攻十积:一攻燥屎之积;二攻宿之食积;三攻血积;四攻饮邪之积;五攻痰积;六攻毒邪积;七攻湿邪之积;八攻热邪之积;九攻癥瘕聚积;十攻石积。大黄补敛正气,安和五脏:一保肝利胆;二健脾和胃气;三强心;四护肾利膀胱;五止血;六推陈致新。大黄是张仲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味药,用时仲师注重剂量、炮制、煎煮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大黄实为良药,用之得当,可起沉疴,疗重症,挽危急。然而,若不熟稔本草,明其性味,揣其功效,度其剂量,则便不能善用此良将,会反为所噬。大黄生用苦寒泻下,酒制变降为升,变泻为敛。剂量之中,暗藏玄机,多则泻下,少则性收。升与降,泻与敛,全在掌握炮制与剂量之间,仲景之述明矣,欲用大黄者,需明尽此理。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药大黄就以其独特的功效,深得广大民众的爱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所载的113个处方中,13方有大黄;金元时代的张子和专用大黄泻下治病,被后世尊为攻邪学派之祖;明代传染病专家吴又可,清代血  相似文献   

8.
明代医家吴又可指出"黄因小便不利……是以大黄为专功,山栀次之,茵陈又其次也。"后世医家总结为"退黄以大黄为专功"思想。本文通过阐述黄疸病因病机,结合大黄泻下通腑、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效,简要剖析大黄退黄之机理,以利于指导临床应用大黄治疗黄疸病证。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05,20(6):10-10
大黄有泻下作用,它的致泻成分是结合状态的蒽甙,如番泻甙甲、大黄酸等,这些成分容易因加热而水解,因此,如用大黄来泻下就不宜久煎。在方剂中配伍使用时,应先煎其他药物。如单味大黄入药用来泻下,则应缩短煎煮时间,以免致泻成分被破坏。大黄生用泻下力强,制用力缓,酒制大黄善清上部火热,炒炭用则可化瘀止血。另外,还要注意,大黄中含鞣质,它有收敛作用,故用大黄泻下后反有便秘现象出现。使用大黄有学问  相似文献   

10.
24.大黄久煮,则所含树脂质溶解,入肠即被吸收,不能刺激肠粘膜而促其蠕动,故峻下之剂,大黄須后納,輕煮冶浸尤佳,諸承气大黄后納,深合药理。 25.凡愈攻而愈胀滿者为难治,以其既无燥屎,則徒伤肠胃,且令下腹充血,故愈觉胀滿也。救之之法,不外理中、四逆諸湯。若誤攻而喘急者,《內經》謂之“下之息高”,因体內仅有之血液,悉聚于下腹部,其反应为肺气上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胎膜早破(PROM)孕妇宫颈阴道分泌液中基质金属白介素-8(IL-8)、微量元素(铜、锌)的含量与PROM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足月初产胎膜早破孕妇40例(PROM组)和正常足月初产孕妇未破膜者40例(对照组),分别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溶出电极法测定阴道分泌液中IL-8和铜、锌的含量。结果:PROM组阴道分泌液中IL-8水平平均为657.20±83.33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21.54±22.35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PROM阴道分泌液中铜、锌的含量分别为2.18±1.57μg/L,0.45±0.17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7±2.07μg/L,0.72±0.36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OM组孕妇阴道分泌液中IL-8含量明显升高,而铜、锌含量明显降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16.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人员、设备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护理管理过程包括:资料收集、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与控制的能力,在有效时间内做最经济有效的运用,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护理管理可分为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和护理教育管理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是指采用硬膜外或脊髓麻醉,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胎盘及附属物的手术,是解除孕产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它能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但剖宫产手术伤口大、创面范围广,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就特别重要,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1999.1(3071例)和2000.1-2009.1(3071例)两组住院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产后出血的人数和发生率等数据并进行预防措施的比较。结果:前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后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结论:恰当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是必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刍议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古今医者对其论述颇多。笔者温习经典,查阅今文,验于临床,再谈胸痹的命名、病位、病性、病机及治疗,以就正于方家。 1 命名 “胸痹”一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然对其内涵并无明确启示。迨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始指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并指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然据其所述脉证与病机,与现代医学所称“冠心病”却不尽吻合。若冠心病患者,不合并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