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应用交互牵引和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正锁牙合病例12例,采用交互牵引矫治正锁牙合,锁牙合解除后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后牙正锁牙合病例通过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调整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效果,进一步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方法。方法: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3-26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治疗中上颌使用前牙平面导板和健侧后牙[牙合]垫,患侧上下颌后牙交互牵引。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后牙正锁[牙合]得到了矫治,牙弓形态正常,前牙覆[牙合]超[牙合]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下1/3高度增加。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3.
正锁(牙合)是上颌后牙被锁结在下颌后牙的颊侧,(牙合)面无咬合接触[1].个别后牙正锁(牙合)及单侧多数后牙的正锁(牙合)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锁(牙合)对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影响都很大,因此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及早矫治锁(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个别后牙锁(牙合)的正畸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别后牙锁(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于口颌系统的功能和发育有较大的危害。本文对临床16例个别后牙锁(牙合)患者的病因,锁(牙合)发生的部位、关节症状及矫治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个别后牙锁(牙合)的原因可能是乳牙早失、乳牙滞留或恒牙胚位置异常而导致的恒牙错位萌出。指出矫治后牙正锁(牙合)的关键在于解除后牙锁结,在矫治过程中及时调(牙合)以消除(牙合)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交互牵引和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正锁(牙合)病例12例,采用交互牵引矫治正锁(牙合),锁(牙合)解除后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后牙正锁(牙合)病例通过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调整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数后牙正锁[牙合]畸形的临床矫治方法。方法选择11.3~32.0岁多个后牙正锁[牙合]的各类错[牙合]患者19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模型改变,并分析患者软、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9例患者锁[牙合]关系全部解除,[牙合]面有咬合接触,覆盖关系基本恢复正常,尖窝关系基本正常,恢复至个别正常[牙合]关系。生长发育期的10例患者原有的颌面部不对称得到改善。对需要正颌外科治疗严重骨性不调的1例成人患者进行了术前正畸治疗,为正颌外科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结论治疗多数后牙锁[牙合]的患者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交互牵引和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正锁[牙合]病例12例,采用交互牵引矫治正锁[牙合];锁[牙合]解除后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后牙正锁[牙合]病例通过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调整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8.
后牙锁(牙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其中以第二磨牙锁(牙合)最为常见.锁(牙合)中更为严重的是正锁(牙合),即上颌后牙后牙舌斜面咬在下颌后牙颊斜面的颊侧,影响咀嚼功能、牙周健康、颞下颌关节发育,严重者会造成颌面部发育不对称[1].矫正后牙正锁(牙合)的方法有颌间交互牵引、MEAW 技术以及微种植钉等[2,3]...  相似文献   

9.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应用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水  闻妙仙 《口腔医学》2009,29(9):503-504
目的观察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特点。方法对22例后牙锁[牙合]患者采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22例患者解除后牙锁[牙合],治疗时间为2.1—3.8个月,平均3.1个月,治疗后上下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支抗稳定,牵引方向灵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单侧的后牙反(牙合)、锁(牙合)和单侧前牙反(牙合)的牙源性下颌偏斜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单侧的后牙反(牙合)、锁(牙合)和单侧前牙反(牙合)等牙源性下颌偏斜患者21例,年龄8~25岁,平均15.5岁.单侧后牙反牙合、锁(牙合)引起的下颌偏斜通过上颌扩弓、上下牙交互牵...  相似文献   

11.
锁[牙合]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分为正锁[牙合]和反锁牙合。处于游离端位置的第二磨牙区锁[牙合]的矫治一直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微小种植体支抗腭移或颊移上颌后牙,颊移下颌后牙解决第二磨牙区正、反锁[牙合]的方法,并对如何解决矫治中会出现的锁[牙合]伴上下后牙近中倾斜、拥挤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变异唇舌弓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因一侧下颌后牙严重舌向倾斜,而同侧上颌后牙位置正常所致的单侧完全正锁牙合.笔者采用变异固定唇、舌弓,借助对侧后牙所提供的支抗,分次颊向移动舌向倾斜的后牙,来矫治这类正锁牙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后牙锁的矫治及其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牙锁 牙合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以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更为多见 ,也可见到第一磨牙及前磨牙锁牙合 ,可表现为个别牙锁牙合或多个牙锁牙合 ,影响患者咬合功能 ,并对美观及口腔健康带来危害。锁牙合牙齿不仅存在水平向(颊舌向 )而且存在垂直向及近远中方向。针对不同锁牙合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牙锁牙合的固定矫治方法有改良腭杠腭侧牵引矫正法、方丝“T”形曲矫正法、附弓丝固定矫正法、腭杠或腭弓缩弓法、舌弓扩弓法、固定矫治器弓丝矫正法及拔牙矫治法等。在治疗后牙锁牙合中 ,解除拥挤开辟间隙是前提 ,对锁牙合牙齿进行垂直向控制是关键 ,根据锁牙合类型确定矫治方法是保证。拔牙矫治不失为一种治疗锁牙合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因一侧下颌后牙严重舌向倾斜 ,而同侧上颌后牙位置正常所致的单侧完全正锁牙合。笔者采用变异固定唇、舌弓 ,借助对侧后牙所提供的支抗 ,分次颊向移动舌向倾斜的后牙 ,来矫治这类正锁牙合 ,获得成功。一、材料与方法1.固定唇、舌弓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 :针对一侧下颌后牙舌向倾斜而致的正锁牙合 ,利用固定唇、舌弓分两步将舌向倾斜的下颌后牙全部颊向移位至正常位置。因此变异唇、舌弓有两种形式。以 76 5 4|舌向倾斜导致76 5 4|76 5 4|正锁牙合为例 ,先以 6 4|5 7为支抗牙 ,制作固定唇弓及舌弓 ,颊向牵引 75 |(若牙弓内存在拥挤 ,可暂…  相似文献   

15.
锁牙合是指上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颊斜面相咬合,或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舌尖的舌斜面相咬合,咬合面无接触,以正锁牙合更为多见。锁牙合主要表现在牙弓后段,早期不影响美观,常常不易被家长或患者本人发现。而多数牙正锁牙合所表现的牙齿颊舌向、垂直向及近远中方向的异常,易引起颞下颌关节异常、咬合平面偏斜以及颜面部不对称等。多数牙正锁牙合侧咀嚼功能较非锁牙合侧低,且这种错牙合畸形并不能随生长发育自行调整和改善,久而久之会增加骨性畸形程度和正畸治疗难度。多数牙正锁牙合早期通过简单装置将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可建立良好的咬合诱导,建立口周肌肉平衡,以诱导下颌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口颌功能与健康。  相似文献   

16.
微型钛钉种植支抗在矫治单侧后牙正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微型种植体支抗(MIA)在固定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在83例应用钛钉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择4例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IA压低伸长的上颌后牙,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MIA植入部位为上颌后牙颊侧和腭侧根尖区,以及下颌后牙颊侧根尖牙槽间隔;上颌磨牙的压入力约0.833 N,下颌舌向倾斜牙的颊向牵引力约0.559 N。观察植入术后钛钉周围组织的反应;植入术后和钛钉取出前拍摄全景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磨牙压入情况。结果采用多部位植入钛钉MIA、上下颌同时牵引的方法可有效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钛钉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其周围仅有轻微炎症。结论作为骨性绝对支抗,MIA能有效压低上颌后牙,扶正舌倾的下颌后牙,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17.
后牙锁牙合是口腔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类型,即上下颌后牙颊舌向关系的异常,严重影响口颌功能、美观、健康。考虑到医疗资源分配、医师自身技术水平及患者自身意愿,很难说某一种矫治方法完全适用于某一病例。医师应充分了解该后牙锁牙合发生的原因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改良或设计快速有效安全舒适的方法。本文对后牙锁牙合的病因、危害、临床传统矫治方法的不足、改良设计后牙锁牙合矫治器所要遵循的要点,治疗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防治做一综述,以及介绍了3种改良新型矫治器的应用,为临床工作选用实用性方法治疗后牙锁牙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矫正后牙锁[牙合]的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9例后牙段锁患者,健侧采用解剖式[牙合]垫,配合患侧的交互牵引,矫正锁[牙合],达到治疗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目的。结果9例患者经过平均30个月的治疗,锁[牙合]均得以矫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良好。9例患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消失或缓解,开口度明显改善,7例患者关节弹响消失,1例弹响减弱,1例未见好转。结论通过对锁[牙合]的矫治,改善咬合关系,可治疗因锁[牙合]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9.
改良Nance弓矫治后牙锁(牙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牙锁[牙合]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以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更为多见.锁[牙合]牙齿不仅在水平向,而且在垂直向及近远中向同时伴有其它各种畸形.临床根据不同情况矫治锁[牙合]的方法较多,本文介绍应用改良Nance弓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前牙深覆[牙合]12 例,既矫正了锁[牙合]又能快速打开咬合,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矫治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的疗效。 方法 选择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病例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2.5岁。在锁牙合牙的颊侧及上颌腭侧植入微种植体,链状皮圈牵引竖直、压低倾斜的第二磨牙。对正锁牙合磨牙治疗前后的CBCT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微种植体牵引矫治正锁牙合平均疗程4个月。三维测量结果:U7j-矢状面减小、L7j-矢状面增加,P<0.05,有显著差异,表明患侧正锁牙合上下磨牙的牙弓宽度恢复;U7-SN增加,L7-SN减小,P<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正锁牙合磨牙的牙轴恢复正常。 结论 微种植体用于纠正磨牙正锁牙合,针对锁牙合发生的机制进行矫治,矫治锁牙合牙颊舌向异常的同时纠正了高度异常,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