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移植结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改良截骨牵张对外伤导致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皮肤缺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创面彻底清创,切取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应用环形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胫骨缺损端,在胫骨近端横行截骨,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 mm,分2次完成,直至恢复胫骨正常长度。结果 2005年09月—2009年12月,治疗的2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创面一期修复,骨愈合良好,感染未再复发。患肢经延长后恢复到正常长度,2例患者因跟腱挛缩轻度足下垂。结论改良胫骨截骨骨延长结合非主干血管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外伤导致的骨感染性缺损合并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骨外固定与骨迁移治疗胫骨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85-186
目的:探讨应用大段病骨切除+旷置及截骨延长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根据患者小腿最大周径、内踝到胫骨平台长度、依据X光片判定的病骨切除范围和截骨位置.设计组装好改良的Ilizarov外固定架。手术彻底切除病骨及周边坏死组织,在胫骨上干骺端截骨。术后7d以0.7~1.0mm/d速度延长。结果:经8—15周(平均11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继续维持外固定架固定,平均7个月。达到临床骨性愈合。其截骨延长区及骨缺损对合处均对位对线良好。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难度不高。安全可靠,术后维护简单,效果理想,无需内固定和植骨,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长段骨髓炎及骨不连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皮瓣与外固定架修复小腿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的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9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的病例,采用复合组织皮瓣结合外固定架的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8个月~8年6个月,除2例骨髓炎外,全部病例小腿创面均愈合,皮瓣成活;胫骨骨折完全愈合,下肢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应用皮瓣转移结合外固定架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简单方便,固定可靠,可早期锻炼,是较理想的修复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12例,术中根据骨感染情况,彻底清除断端感染骨段及硬化骨,打通髓腔,用骨段滑移及牵张成骨技术修复清创后遗留的骨缺损;术后7d开始骨段滑移操作;术后定时复查X线片,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成骨及骨愈合情况,随访时间大于15个月。结果本组共纳入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11例伴有局部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缺损范围5cm×4cm-19cm×15cm,并先期给予局部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遗留骨缺损长度4-7cm,骨滑移完成时间1.5-2.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3(19±3.84)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外固定器的时间为7-9个月,所有骨感染均得到良好的控制,5例有轻度钉道松动或感染,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愈合时间6-9.3(7.86±1.2)个月。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同时不增加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施行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者,除行干骺端截骨延长外,还必须将假关节处两骨端予以修正,使之略成“V”形互相对合嵌插,并加压固定。结果:35例患者骨延长3~17cm,平均延长7.5cm,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其中11例有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者均得到良好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短缩畸形及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VSD联合病灶局部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 14例获随访8-33个月,平均为18个月,1例失去随访,随访病例胫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1例感染复发。结论 VSD联合抗生素骨水泥、皮瓣、外固定器是一种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腿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的皮瓣修复及固定方法,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的病例,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筋膜皮瓣及腓肠肌内、外侧头皮瓣转位等与外固定架结合的方法治疗。其中游离股外侧皮瓣2例,游离背阔肌肌皮瓣1例,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小腿筋膜皮瓣14例,同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19例,对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8例,对侧小腿交替皮瓣25例;采用半环性外固定架44例,全环形外固定架9例,力臂式外固定架49例,组合式外固定架6例。结果除2例骨髓炎外,全部病例小腿创面均愈合,皮瓣全部成活;胫骨骨折完全愈合。随访时间8个月-9年6个月,平均4年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感觉81%恢复。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无畸形及骨不连。结论应用小腿皮瓣与外固定架修复创伤性下肢组织缺损简单方便、骨折固定可靠、使下肢早期功能锻炼,是临床治疗创伤性下肢组织缺损伴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锦 《河北医药》2014,(20):3092-3094
目的探究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11例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患者,术前做相关检查,行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病灶清除+胫骨截骨延长术。根据病情选择胫骨的近端或远端截骨,经过7—10d的潜期,然后以每天0.5~1mm的速率进行缓慢牵张,达到预期延长的长度以后停止,按胫骨愈合指数1.4月的时间,有步骤拆除外支架。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16.4(8~24)个月,11例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胫骨轴向偏移,及时矫正得到恢复。3例患者术中有皮肤被钢针切割导致疼痛,局麻下锐性切开皮肤,疼痛消失后再继续骨延长。没有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例。11例患者创伤性骨髓炎最终均治愈,所有的患者治愈效果良好。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方面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腿严重创伤常导致胫骨缺损伴小腿皮肤与软组织缺损,而胫骨骨髓炎病灶切除术后合并蝶形骨缺损,节段性骨缺损伴局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上也较常见.传统植骨术治疗周期长,植骨坏死、吸收、骨不连常见,甚至行截肢术而致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我院自1996年4月至2003年3月应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伴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行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的骨水泥,控制感染,形成骨诱导膜;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皮瓣成活后取出骨水泥,股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胫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如断端愈合不良,则行植骨术。术后采用外固定架指数(EFI)和ASAM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26个月,平均23.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8~17.6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外固定架指数(EFI)为1.52月/cm。ASAMI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良率为91.67%;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3.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患肢感染复发,均达到了骨性愈合,7例钉道感染,2例对线不良,3例牵引针松动,经对症处理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而且能够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小腿严重开放性外伤合并胫骨骨缺损是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往往伴有肢体短缩、骨髓炎、皮肤缺损、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治疗周期长、花费高、患者痛苦大。骨搬移术是先将感染病灶彻底清创,骨缺损区空置后换药,在长管状骨的另一端行骨膜下截骨,利用外固定架逐步牵伸骨块与软组织,使缺损区的两骨断端直接接触,加压后愈合,同期消灭骨  相似文献   

12.
健侧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不连及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健侧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3例骨不连、骨外露、骨缺损者,切除瘢痕病灶或进行创面扩创,祛除死骨及硬化骨折端,打通骨髓腔。合并感染者,取出骨折内固定物行外固定。采用以健侧胫后血管下端为蒂逆行胫骨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骨不连、骨缺损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骨膜皮瓣全部成活。骨不连患者骨折线均在3~6个月消失,骨缺损患者骨折线均在4~8个月消失,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对种种原因不能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的胫骨骨不连、骨缺损并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健侧胫骨骨膜皮瓣桥式转移修复,不需吻合血管,安全,手术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在减少手术创伤的情况下修复肢体软组织伴大段骨组织缺损.方法 回顾分析3例行局部带蒂转移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Ilizarov技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肢体外形、功能及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转移皮瓣3例均成活,骨延长后断端骨性愈合,延长骨段矿化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与传统的游离皮瓣结合转移骨瓣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带蒂转移皮瓣结合Ilizarov技术的术式难度及创伤较小,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局部创面修复后,移植皮瓣弹性及耐磨性良好,感觉存在;延长骨质矿化良好,新生骨质强度良好,可承重;病人对手术方式可以接受,肢体功能恢复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GustiloⅢB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GustiloⅢB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34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使用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均急诊给予彻底清创,复位骨折端,外固定架固定后行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拆除VSD,视情况给予更换VSD或植皮、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及骨外露区。对照组16例,给予急诊清创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换药,视情况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及骨外露区。结果:研究组随访610 d后拆除VSD,视情况给予更换VSD或植皮、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及骨外露区。对照组16例,给予急诊清创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换药,视情况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及骨外露区。结果:研究组随访612个月,17例创面愈合,愈合时间为(19.3±5.2)d,1例发生骨髓炎。对照组随访712个月,17例创面愈合,愈合时间为(19.3±5.2)d,1例发生骨髓炎。对照组随访713个月,13例创面愈合,愈合时间为(35.8±6.9)d,3例发生骨髓炎。结论: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GustiloⅢB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操作简单,可有效处理软组织缺损,明显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环行外固定架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在骨科受到广泛应用。2012年01月—2013年01月笔者所在科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截骨延长治疗胫骨骨髓炎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053岁。12例患者截骨延长治疗胫骨骨髓炎愈合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植骨吸收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653岁。12例患者截骨延长治疗胫骨骨髓炎愈合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植骨吸收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612个月。1.2手术方法患者麻醉生效后取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气囊止血带止血,扩创,彻底清除病变骨,骨缺损区域可行直接加压固定或者旷置,专用截骨器在胫骨近端或远端进行骨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外固定支架或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重建骨稳定性,带蒂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 38例获3~15个月随访,皮瓣成活良好,27例患者对受区与供区形态与功能满意,3个月后X线片示骨折端有骨痂形成。结论带蒂皮瓣移植术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腿及足踝部外伤或感染后容易导致软组织缺损。由于该部位软组织少,血循环较差,治疗较为困难,目前选择皮瓣修复创面已成为共识。自2004年以来,我们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45岁,平均28岁。受伤部位:胫骨中下段胫前骨外露3例,胫骨下段骨髓炎局部溃疡2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2cm×6cm,最小4.5cm×4cm。供区直接闭合5例,中厚皮片游离移植闭合1例。2例在皮瓣修复同时予外固定架固定骨断端。本组均为择期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结合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术治疗创伤后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结合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术治疗创伤后胫骨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冲洗时间、VSD使用次数、创面清除及骨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31例患者平均冲洗时间(8.7±3.1)d,应用VSD1—3次,创面清洁,经二期游离植皮或行皮瓣转移闭合创面,所有病例获得创面愈合。随访31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平均骨愈合时间(9.1±3.4)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结合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术治疗创伤后胫骨骨髓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B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HHS)和Baird-Jackson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B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疗效显著,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均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腿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胫骨骨折或骨缺损,骨髓炎患者行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胫骨骨折或骨髓炎的患者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筋膜皮瓣及腓肠肌内外测头肌皮瓣等加外固定架结合的治疗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体位准备,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皮瓣颜色的观察,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理,外固定架的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等方面实施护理。结果除1例骨髓炎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患者小腿创面均愈合,经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皮瓣颜色红润,质地良好,外形美观,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血管危象的及时处理以及专业的外固定架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